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李却是依然微微的笑着。
得了便宜就不要卖乖了,中原百里地换宝岛?傻子才会去换,宝岛多好啊,一块独-立封闭的大岛,一块得天得厚的封地啊。
封地在狼山北、在燕山外,在遥远的西蛮海,可能还会丢失,但在宝岛,难道李家还收拾不了几个山夷?
“其实我也不太明白大家怎么都跟疯了一样,辽东还在高句丽人手里呢,结果一个个贵族都争着去买。我爹一下子买了四块领地,花了三百万贯呢,结果家里只能拿出一百万来,还是五郎给家里垫付了二百万贯。”崔莺莺说到这事,还有些心疼。
她喜欢置地,但对于辽东的那些地却没什么兴趣,总觉得不靠谱。
“其实辽东的地并不值那么多,大家花高价买的还是那实封爵位封号。就算没有地,可一个实封爵位也是相当值钱的。”李解释道。
“真有那么值钱?”
“实封贵族当然值钱,要不你以为大家真的傻啊!”李笑道。
唐朝好地主 第949章 感谢yyww668万赏。
今天胃疼,床上躺了一天。今天不码字了,想想大家还等着,还是码了两章,就一起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爆竹声声中辞旧岁,今年的年三十,格外的热闹。襄阳城的夜空犹不夜天,火树银花美丽无比。
火药问世之后,虽然李家把配方献给了朝廷,但李记不涉及军工火器后依然还保留着民用的部份。李记的爆竹、烟花,天下有名。
今年襄阳的贵族们,比去年买的爆竹烟花更多。襄阳城里,一下子新增了三百多个实封贵族呢。
谁家不要显摆显摆,得了实封贵族,第一件事情当然是设计一个精美而又有内涵的家徽。第二件事情嘛,当然还是张灯结彩,大宴宾客。
从前些天开始直到年三十,襄阳城里天天是有贵族们大摆宴席,然后大放爆竹烟花。去年还显得比较神秘特别,只有贵族们用的起的爆竹烟花,一下子也显得普通寻常了起来。
而今年李记产量的大大提升后,也适时的降价,于是乎,烟花虽然依然不便宜,但普通百姓却已经能够买的起爆竹了。
“今年估计是在襄阳最后一个年三十了。”
一家人早换上了新衣裳,坐在厅里守岁。
连家中的奴仆下人们,今天也都换上了新衣。
穿新衣过新年,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一年中难得的能穿上新衣的时候,特别是那些小孩子们,平时可没这样的机会。
虽然对于李家这样的人家来说,新衣服什么时候都可以穿,但年三十换新衣,也还是有着许多特殊的意义。按李家的惯例,一家人的过年新衣,都是家崔莺莺她们亲手做的。
明年春后就要搬迁新都汉京,李家在汉京的新宅早就建好了,新京里有豪宅,京郊也有庄园。
“短短几年,汉京就已经建起了,真是不可思议啊。”崔莺莺抱着自己的第五个孩子,生育了五个孩子的她,也变得丰腴了许多。
“参与的人多嘛。隋时修建大兴城,从兴建到入住其实也就用了很短时间。而汉京修建,参与的人更多。之前北方大灾,多少灾民被调到邓州以工代赈修建新京。况且,那么多商家,也都参与进来,一座新京,分拆成了许多个部份,交给这么多人建,建起来自然就快了。”李倒是觉得不算快。
毕竟汉京虽大,但其实重中之重也就是几座大的宫殿工程较大。但说大,也不大,最高的大殿,也才不过几层而已。在有了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后,一切都变的简单了许多。
那些几人合抱粗的大柱子,是用砖头、水泥、钢筋浇筑的。包括那些巨大的梁,也一样是用水泥钢筋浇筑。
不需要耗费极大的去弄那些什么巨木巨石,仅这一项,就让工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巨大的宫殿,现在不过是框架结构,用钢筋水泥浇起的梁柱,使得一座宫殿不过一年时间就建起来了。
汉京真正比较费时的,反而是那些小东西。
地面的石板、宫殿里的花花草草的移栽,还有后期的油漆画栋这些,占了更多的时间,要不然,早就可以迁都了。
“听说新京很漂亮,一直想去看看,都没机会。”杜十娘也道。
“等年后,我们可以先搬过去,反正那边该弄的也都弄好了,现在反而是皇宫里有些装修还未完成。”
隋修大兴宫,最先建好的是皇宫和皇城部份,当时先把皇宫和府衙迁过去,百姓们是6续迁过去的。外郭城的城墙,甚至隔了二十多年都还没完工。
可汉京却不一样,皇宫、皇城和外城、郭城四大部份,是分开来的。
外城和郭城很大,但建筑格局完全不同长安城,采用的不再是封闭的里坊布局,而是开放式的街区,一条条大街,连通城区各处,而且街两边都建成了商铺。
汉京的外城和郭城也都设有专门的市场,但这些都是些大型和专门的市场,比如粮食市场、牲畜市场等等。街市则是生活购物之处,酒楼饭店百货杂货衣服布匹等等,都已经开始从专门的坊市移到了街市上。
更加方便百姓,也让商业更加兴旺。
街两条都设商铺,商铺后面则为工坊或者仓库,前面店铺后面作坊和仓库,这种设计,在后世最普遍不过,但在这个时代,却是李非常划时代之举了。
经历南北朝的那种严格的城市里坊封闭布局之后,李的这些街市布局更加的自由开放,没有了那高大的坊墙,街道变得更开阔,更热闹。
而当初李也正是凭这种设计,才成功的招到了许多商人来开建设新京。商人们负责承建部份新京的基建,城墙、街道、护城池等等,他们自已雇佣工匠,自己备料建筑。而朝廷给他们的回报,就是给他们在城里一块地,让他们可以按朝廷的设计方案修建商铺、住宅。
商人们拿到地,就开始向商家们出售商铺、工坊、仓库,向百姓出售民宅,从中得到资金,这样的方式,让他们为朝廷垫资修建新京的工程轻松不少。
朝廷不用掏钱,掏出的只是整个新京的规划布局和空空的地皮,而商人们也没亏。给朝廷修那些城墙护城河街道之类的自然不赚,但他们修商铺修住宅这些却能赚不少。
如今新京马上就修城了,朝廷确实一文钱也没往里投,甚至还赚了许多。
李完成了他当初跟李世民的承诺,不用朝廷一文钱,五年内建成一座新京。而现在,三年都没用到。
营建新京的一百多家商家里,其中李记营造自然是规模最大,投入最多,招标拿地最多的。当初别人还都以为李家是在赔本赚吆喝,可现在这时,才真正现,李记营造赚了多少。
李记营造手里现在有好几条街,多个住宅区,另外还有大量空置的地块握在他们手里。光是那些住宅出售,就足够收回他们的成本了,而几条街的商铺,李记都不用出售,只租不卖能赚的更多。
至于那些较偏的空地,以后汉京肯定还能更热闹,自然是不用担心砸手里的。不管是建住宅还是商铺工坊,都会是极赚钱的。
唐朝好地主 第950章 万世基业
“你说我们家的领地也能这样建吗?”郑红线问。
汉京的建造在她们这些女人看来,就是一个奇迹,想不明白的奇迹。没用朝廷一文钱,三年内建起了这么庞大的一座新京,甚至并不比长安城小,可却比长安大比长安漂亮。据说宫殿一座比一座大,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华丽。
朝廷没花钱,还赚了不少钱。
李记等建造商们,却也没亏钱,也赚了钱。
李笑笑。
汉京的这个模式,不是随便就能复制的。汉京是哪?大唐的都城啊。
大唐的皇家宫廷,还有朝廷百司,以及那么多的贵族官僚和他们的家眷,以及那么多的商人、士兵和家眷等聚焦于此,朝廷迁都汉京,汉京轻易的就能拥有五十万以上人口。
人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消费,意味着需求,尤其是京城的人口啊,都是优质人群,高消费群体啊。可以说,整个大唐最有钱的那些人都在这里了。
正是因此,李才能建那么多商铺,才能建那么多工坊,建那么多住宅,因为有需求啊。几十万人口的城市,在这个时代,甚至是整个世界,都是极少的。
几十万人吃喝用度,基本上都要靠外面供应,甚至是本地生产制造加工。
而李记的领地,现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大家为什么要跑李记去买商铺买房?那里什么都没有。
就算初期弄去了两三万人,可这些人也不是挤在城堡里的,他们更多的是散布在领地各处的屯堡和牧场里面。
李家领地城堡,就算搞边境贸易,交易的规模现在也没那么大,而且这些商人多是流动性的,过来交易,交易完就走。
说到底,李记的领地,现在人口少,消费力不足,不可能像汉京一样,有个几十万人口的巨大消费潜力。
李就算在领地建商铺,也买不出什么价,建住宅,更是不会有多少人住。
处于边疆荒僻之地的领地城堡,和大唐天下中心的京师,这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地方。简单复制,是不可能的。
现在李家在领地上的建设,确实完全是亏本进行的,完全靠李家的供血。没有几年时间,领地都见不到收益。
从中原招募百姓移民过去,花费巨大,安家费路费等,李家大把大把的在掏钱,这个钱还一分都不能少,要不然别人凭什么跑你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来,人家直接去跟朝廷移民好了。
李家得拿出比朝廷更好的移民政策,才能招到人。
人招过去了,还只是一个开始。
得由李记出钱给他们先建立垦殖的屯堡,得给他们借贷种子耕具耕牛等。
还得给他们建承诺好的学校,给他们的孩子免费教学。
另外,李家还得修建城堡,修建道路,这些都是大头。
就似无底洞一样,钱源源不断的流了进去,连个响都听不到。
而李家现在却有十四块领地,都得建设。
哪怕只是先建个小村子,也得开工。要不然,领地有被收回的危险。
外人看来,李家封爵多,领地多,风光无限,但其实李也挺无奈的。这么多领地都分散在天南海北的,让李家建设领地的开支大大增加。
李家有钱,可领地建设,也让李家有些辛苦。
十年之内,这些领地都可能会一直是李家的负担。
不过如果能够坚持下来,那么长远看,收益还是巨大的。
看着一群儿女,李觉得很幸福。
做到这一步,不容易啊,他现在想的只是如何保证这一切的存续了。
虽然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可事实上又有几个人真能放任一切不管不顾呢。尤其是李一想起唐初这些功臣之后,并没有几个好结果的,越的想要经营好自己的领地。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李绩柴绍····
这么多的功臣,他们的后人几乎都卷进了谋反案中。
难道是他们的儿孙都脑有反骨?
当然不是,只是因为唐初的政治环境。
不过家里这么多领地了,李也已经在想着挑几块地方好的,重点打造经营。比如说花费了李家一千二百万贯彻底到手的琉求岛。
这里地理环境好,且在东南海上,算是远离了大唐的政治中心,也远离那个风暴中心。这里应当重点展,可以不怎么受到外部冲击。
还有处于辽南的那块领地,和在交州的领地,和泰西海的领地。
这三块领地,一块是后世的大连,一块是后世越南的金兰湾港,一个则是新加坡。
这三个地方都是优良的海港,李把这三块领地挑出来,看中的是未来航海贸易必然兴起之后,这三个地方的优越位置。
可以说,如今李正在一点点的启动航海贸易,这几年一直在做着大航海的准备。李拿出来的风帆海船,李记的造船厂也在培训造船工人,壮大造船产业,而南洋贸易公司,更是航海贸易的先锋。
未来,航海贸易肯定会兴旺,到时这三块领地连同宝岛,就能形成一条链条。
从渤海湾到东海再到南海。
借助航海贸易展这几个领地,尤其是南海的领地,哪怕将来中原动乱,这几块地方远离中土,也能成为李家最后的避风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李对李世民一直是非常支持的,他也相信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只要他不谋反,李世民不太可能动他。毕竟李是皇帝最大的支持者,可难保的还是下一代或者下下代。
李已经从朝堂退下来,但他的影响力却不会减弱。
他现在走的路,就是希望将来大唐的封建诸侯们,能够君主立宪。但这个想法,现在看有些太遥远,想要限制君权,谈何容易,李也不知道有几分可能。
如果将来他自己失败了,希望李家还有一条退路。
李世民若是知道李这种想法,估计会直接拎着刀片来砍死他。
“我其实是为了大唐的万世基业啊,谁能懂我!”李心里叹息。
唐朝好地主 第951章 海贼
再更一章吧。 .
大年初一。
李超久违的又穿上了紫袍玉带,他如今虽然不担任朝廷实职,可却依然是有散阶有爵位有荣衔。
开府仪司三司、太保、上柱国、赵国公李超。
这就是李超如今所有的勋爵和官阶,本品还是从一品,但衔是正一品。
身为实封国公又是三师之太保,李超平时不用上朝,但遇上正旦大朝会这样的特殊日子,他也还是得去的。
穿戴整齐,李超出发。李家的那一群小公侯伯们,虽然也是实封爵位,但年纪不到,并不需要出席。
今天日子特殊,老李管家,早早的让人把李超的全副仪仗都打了起来。
宫里也早早派了人过来,整整五百名神机军士兵。
一百三眼铳骑士,四百鸟枪手。
加上李家自己的一百家丁,气势非凡。
前唿后拥的围着李超的那辆马车,白虎玄鸟李树枝家徽在燕尾旗上飘扬。
一路上,到处都是这样的队伍。
平时只有京官上朝,而正旦大朝,大量地方官也入京朝集,再加上那些如李超这样不任实职的勋戚们今天也都来参朝,于是乎,道路都被拥挤了。
天才微微亮,路上没有其它百姓,大家都知道今天早上大朝,都很明智的呆在家里。要不然,上街到处都是公侯高官,随便碰到一个都吃不住。
李超的队伍很宠大,路上基本上没有比他护卫仪仗更有排场的了。
各家的马车都主动的向李超的车队让路,还有些公侯官员们会主动的下车过来问候。
到达午门的时候,宫门还没开。
各家的车队在前面已经停下,百官们下了车站在午门前等候。
大家手里握着暖炉,三三两两聚一起聊天。
李超一出现,众人纷纷过来打招唿见礼。
“赵国公!”
“太保!”
“令公!”
李超一一拱手还礼,太尉李靖精神很好,一身紫袍配着花须,却精神抖擞。
“文远,上次的事情多谢了。”
李超笑着回道,“卫公此言过矣,我们两家都是姻亲,何必说这见外的话。”
李靖有好几个儿子,孙子也多,甚至曾孙都一堆了。李靖的曾长孙就跟李超的女儿订了亲,两家关系自然是非同一般。这次朝廷卖辽东爵,李超的亲家,也就是李靖的庶长孙,也买了一个。
买的是一个实封侯,不过差点钱,还是李超主动借了笔钱。不但替亲家买了个爵,李超还主动表示领地建设的花费,他可以帮忙先借着。
一个是三师之太保,一个是三公之太傅。
李超和李靖两个是大唐三师三公中仅授的两个,且两人又都是辞职赋闲在家的,加之又是姻亲,此时倒也不必如过去时那样避嫌。
原来李超是尚书令,李靖是枢密使,两个人一管行政一管军,两人倒不好有什么来往。可现在,都没这个顾忌。
“你听说没,最近实封贵族们都相约着要上奏收复辽东呢。”李靖告诉李超一个消息。
李超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他手里捧着炉子,表示自己也听过这消息。
皇帝把高句丽的辽东全赐给贵族们做封地了,钱也收了。
贵族们花了真金白银,自然就想着能够早一天拿到自己的封地了。就算皇帝不想打辽东,现在贵族们也不肯了。
三百多个花了钱买地的实封贵族呢,这三百多贵族,虽然不少都是如李超儿子一样的二代。但真正掏钱的都是一代啊,什么这个国公那个宰相,又这个大将军的。
哪个不是在朝中占有一席之地,又或者是如五姓七望这样的千年豪门。
“卫公是什么想法呢?”李超笑着问,李超对于打辽东,并不反对。只要不是脑子一热,搞的跟杨广征辽一样乱搞,其实他是支持打辽东的。
当然,打得有策略。
李靖和李超的想法一样,“辽东得打,晚打不如早打,趁着如今朝廷气势正足,上下一心,出兵征讨。”
“我也是这个意思,打还是得打的,上次高句丽犯我,被我们砍了一条臂膀,如今元气大伤,我们不能让他们恢复过来。不过得慎重,我的意思是,怎么打得有讲究。不能跟前朝似的那样打,尤其是不能那种大打。辽东地形独特,多高山也多山城,气候也严寒,大军的补给尤其困难。兵出的越多,后勤压力越大。”
李靖一说打仗,就来了精神,抚着白胡子问,“文远你可是公认的军神,上次高句丽五万人就是没在你手上。你快说说,有何妙招。”
“打辽东,咱们不跟他打大举进攻,不期望一朝灭亡。高句丽人几千里疆土,纵深广,且相当强悍,想一战灭亡他们不现实。我们要做好长期的准备,最好是用小股部队,多路袭扰,一点点的吞食消耗。顺便,联络高句丽背后三韩半岛上的新罗和百济,他们之前可也是跟高句丽打过多次的,顺便,我们还能来个水陆并进。”
“水陆并进?”
李靖有些疑惑,当年隋朝东征,几次都是水陆并进,海上从山东直攻平壤。有一次,甚至直接打进了平壤城,但海上只是一路奇兵,也是一路孤军。毕竟几万人马乘船过海已经不得了,而且补给也困难,难以持久。若是陆路不能突破过来,那么最后海路只能是撤退。
李超却是笑了笑,李靖还是那种大兵团大会战的思路。
“咱们不用那样,海上进攻也不用直接奔着平壤去。甚至都不需要几万人,我们可以用海贼战术,化整为零,袭掠高句丽人的整个沿海。攻击他们的村镇,俘虏他们的人口,抢劫他们的粮食财产,毁坏他们的庄稼,烧掉他们的村镇,总之,就是让高句丽流血。”
打仗,总得有好处的。
以大唐强大的实力,尤其是有如今李超的风帆海船,和新的航海技术,李超认为这种海贼战术完全可行。
到时要让高句丽人防不胜防。
同时,这种战术还能发财。
抢夺人口,掳掠财产,越打越赚。
李靖向李超竖起了大拇指,“狠,但确实会很有效。”
李超哈哈大笑,如果朝廷能够采用这个计划,李超还能向朝廷卖一波风帆战船,甚至说不定还能跟李世民要来一张商船私掠许可证,到时李记的商船,甚至所有大唐的商船,都可以去劫掠高句丽。
卖船能赚一笔,朝廷的订单能让造船厂扩大规模。
而如果放开劫掠高句丽沿海,还能掳夺大量的人口回来,李超正缺人呢。
午门已经打开,李靖收拾官袍,一面对李超叹道,“你这一条计谋,胜过十万雄兵啊!”(未完待续……)
唐朝好地主 第952章
当铁龙牌皇家特供至尊豪华版马车缓缓的在宫中驶过,穿过甬道时,冷咧的寒风透过李超打开的车窗向车内袭来。
李超正坐在车厢的软坐上,刚结束完冗长又无聊的正旦大朝会,脑子里现在还有些浑沌。一年一度的正旦大朝会,完全就是一场热闹的演出。
无数的官员、百姓配合,甚至连皇帝、太子也是这出大戏的一角。连四方的蛮夷番邦,也都派出使团来参加这次热闹的狂欢。
本来该配合演出的李超,却对这样的节目没什么兴趣。
整个大朝会的过程中,他都一直在打着瞌睡。昨天晚上也确实没睡好,守夜到大半夜,然后想睡会,结果长女夏花又跑过来非要跟父亲一起睡,让他讲童话故事。于是,他又给女儿讲白雪公主讲灰姑娘讲卖火柴的小姑娘等的故事,虽然这些故事夏花都听过好几次,可却听的非常高兴。
快天亮时,女儿终于是满意的睡着了,可他却也彻底的没睡成,起床沐浴更衣赶着参加大朝会。
梳理的非常整齐的头发下,那张脸也刮过,胡须也精心修剪过。一如继往,李超喜欢短须。
唇上两撇胡须很短,却又很有型,下巴更是刮的干干净净,腮上是两条大鬓角。
精神的脸庞,眼神里却有着疲惫。
朝会结束时,太子过来见礼,然后转告了皇帝的邀请,皇帝邀他吃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