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所有的府库都完好,没有人敢盗取挪用。
“米麦粟豆黍梁等总计一百一十余万石!”
“草三百余万束。”
“战马五万余匹,弩马骡驴十万多匹,牛五万余头,羊三十多万只。”
“肉干等数万斤”
苏定方笑着向李超禀报着一项项统计成果。
短短三天时间,唐军已经把整个灵州城乡各地都扫了一遍,除了抓到不少逃散的败兵外,最大的收获就得许多的乡下人口,还有各种物资了。
“这些物资中有不少是属于本地百姓的,这些要登记清楚,不能侵占。”
这些人以前是梁朝人,现在开始已经属于唐朝人了,该保护的利益还是得保证的。
当然,属于梁师都以及原梁朝的财产,还有突厥人的财产,当然是毫不客气的要收归节度使衙门的。
“人口呢?”
除了钱粮这些,李超更关心的还是人口。
在古代,最重要的一项资源就是人口了。尤其是在战乱之后的建国初期,人口更加重要。为了增加人口,增加朝廷收税的基石,朝廷可以说各种方法都不放过。
年满十五必须成婚,不然要由官府强行婚配,甚至还得交纳很重的罚金。
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最重的一项,也是搜括人口,增加户口。
灵武原来的人口不算多,但在梁国来说,也占了差不多起码三分之一的人口了。有数万的百姓,还有许多军队。
“已经全部登记完毕,目前登记的总人口数是十三万七千余人。”
“这么多?”
李超都有点意外,原来说的可是只有五六万人口的。
“我们把军队、宫廷里的人也算进去了。原本灵武就驻了两万军队,这次梁师都从附近几州又抽调了一批过来,因此增加了不少。兼之,这伪梁同样也有许多隐户的。”
伪梁灵州的那些将领官僚,地方豪强们,都拥有许多财产,有许多奴隶,还有不少托庇在他们名下的人口。这些人都没有登记在官府,数量不少。
李超收复灵州后,虽然也很仁厚,但对于户口人丁却非常重视,隐户是不许存在的,连许多奴隶也都被直接放免,在军队的仔细清查之下。
现在登记在册的灵武人口,达到了十三万多,青壮妇孺,甚至是隐户奴隶,一个不少的全都登记在册了。
“马上展开均田授地,原来的那些隐户、逃丁、奴隶,都要授田。对于未婚的青壮男女,要由官府给他们婚配,组成家庭,男丁分田三十亩,成年女子分田二十亩,中男也分二十亩。”
没有水浇地了,就给他们草地,三分之二为口分田,三分之一为永业田。
其实就算不是水浇地,也没多大关系,等这里稳定了,到时再开挖沟渠,引黄河水灌溉,就成了水浇地了。以西套平原的肥沃,再分个百来万亩地都不是问题。
灵武的地方豪强不多,加上伪梁朝的那些伪官家族,他们占有的田地等其实也仅占不大一部份。
“给他们审核一下地契等,然后给他们换契。符合我们定的规矩的才给换,要是其中有的田产没有契约或者是以非法手段巧取豪夺的,则不予换契,直接收回。田产超过一百亩以上,房宅超过一亩地的,换契都得收取契税,按田宅市价一成征收。”
苏定方笑笑。
“我就知道老师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这些人。其实要我说,哪用的着跟他们如此客气,直接查他们底细,这些人屁股底下肯定不干净,到时找到罪证,直接就抄他们家更方便。”
“那样搞就太粗暴了,我们得让他们吐出点血来,但也不能真的就要斩尽杀绝,我们又不是只收复一个灵州,朔方还有八州呢。搞太过火了不好,他们吐点出来,咱们也就算了。若是谁敢抗拒不识时务,到时再按你说的做。”
“对于这些人拥有的佃丁、奴隶也一样,一定得让他们主动的把人**出来。如果是他们有比较合法契约的奴隶这些,我们可以出钱赎回来嘛。”
有了这十来万人口,加上以后李超的这五万驻军,以及府兵们的家眷,这塞上可就有充足的人口了。
有了人口,就能繁荣。
不论是开渠引黄,还是挖沟排水,还是种粮放牧,发展地方经济,这些都是基础啊。
“定方啊,你看这转眼三月都快过完了,你呢,带人去找那些豪强大户们,跟他们征收一下今年的夏税。”
许多地方豪强都有各种各样的办法避税免役,一般来说主要的办法就是家族中有人出仕当官,或者取得爵位勋位。
但现在这些原伪梁国的子民们,可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
李超直接让人去征税。
“记得按官府新登记的田契征税!有多少田就得征多少税。”
“老师,朝廷租庸调制,不都是固定的税吗?”
“一码归一码,我们朔方镇现在是战区,执行的是战时的政策。只要是在我们均田授地额度以内的,我们是按租庸调收税派役,但是对于拥有超出田额土地的那些大户们来说,我们还要征收两笔税。一笔是户税,按他们的户等征收相应的户税钱,另一笔就是地税,按各家实际拥有的田地,征收税粮。”
李超想了想,“这个地税具体的标准,就每亩征收一斗二升粮吧。”
户等高就得多交户税,而田地多,则要交更多的地税。
李超其实就是在朔方提前开征两税,实行了一套全新的两税法,但对于租庸调税法,也没停止。
普通百姓,实行的是租庸调制,给他们均田分地。
而那些豪强富户,只要他们的田地数额超过了授田标准,那么就没的田可分,还得在承担一份租庸调税赋外,还要另外承担户地两税。
这就是很直接的对大户们的歧视压迫,但李超认为这是合理的社会义务。
反正灵武的豪强,那都是伪梁的人,是刚被征服占领区的人,他们敢乱来,李超可就有理由对他们动手了。
李超,向来就喜欢先礼后兵。(未完待续。)





唐朝好地主 第470章 两税(第五更!为楊ysl盟主加更!)
楊ysl盟主了,直接十万打赏。杨盟主豪爽,我也不能小器,加十更吧。今天先加一章,其它的后面还,本来今天是四更的,现在特意再更一章,原来欠十三,现在还欠三十二了。
亩税一斗二升粮,李超觉得这个税率并不算高,以河套塞上江南的肥沃,这大概相当于三十税一。
三十税一,很轻了已经。那些豪强动不动占地千亩数千亩,如果按照唐朝的租庸调税法,一个成丁一年纳粮不过两石,一个大家族如果以十个成丁算,他们一年不过纳粮二十石。若是五个成丁算,其实一年才纳十石粟,哪怕加上其它要纳的丝麻这些,交的税也是相当的少的。
按人丁纳粮,而不是按占有的田地多少纳粮,这就是租庸制的核心,也是一个最大的缺点。毕竟一丁纳两石粟一年,看似纳的租不多,但这得是在每丁能均田一百亩的基础上的。
若真能均到一百亩,那么一亩地的租只有两升。这比李超的那个一亩一斗二还要少,只有六分之一。
但哪怕大唐就算真的只有一千五百万人口,按一丁百亩这个数字来均田,也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的。大唐根本没法真的如此均田,多数情况下,都不能实授,尤其是在狭乡,授个二三十亩,甚至十亩八亩的都有,有些甚至根本无地可授。
口分田就算能回收,那也是得等人死后才收的。
正因如此,以均田制为核心的租庸调税法,就漏洞极大了。这种税制,特别是对于那些地主豪强们最好,他们哪怕拥有田地千顷,其实也只是跟普通百姓一样纳税。
就算有义仓、社仓这样的变相地税,从地主豪强们手里多收点粮上去,可他们其实依然承担着很少的税。
这与税制的根本是违背的。拥有一千亩地的人,怎么能跟拥有一百亩地的人纳一样的税呢?甚至拥有万亩税的人和没有田地的人,也是一样的税,这太不平公了。
对于朝廷来说,其实这并不是公不公平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能不能收的上税的问题。
从一个没有地的无地农民收里去收两石租,会很难。但如果从一个拥有千亩地的地主收里,就算收二十石粮,也会比较容易。
李超做为朔方节度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稳固灵武,以此为大本营,为前进基地,同时也是战争要塞。
边上还有八州未收复,北方还有强大的突厥。
李超必须得加强这里的防御,修城墙屯粮草,要做的事情很多。而这些都需要钱,钱从哪来?
李超不指望李世民能给他多少。
李世民自己还穷的底掉呢,拔给他个一二十万贯,都得从嘴里抠出来。
“我刚选了只肥羊,中午你就别走了,一起在这里吃饭。”李超招呼着自己的得意弟子,苏定方比牛见虎几个强多了,那几个货,跟着自己这么长的时间了,除了能当个都头,根本还不能独挡一面。
“炖羊肉吃吗?”
苏定方笑着问道,李超炖的羊肉可是非常美味的,吃过一回的人绝对会想第二回。
“今天不吃炖羊肉。”
“那吃烤羊肉?烤全羊还是烤羊肉串啊?我还是更喜欢吃羊肉串,用红柳枝一串,大大的一串,摆在炭火上烤,再撒点孜然,又香又脆,外焦里嫩,不说了,一说我现在都全是口水。”
烤羊肉串确实好吃,尤其是撒点孜然撒点精盐,若是再涮上点李超精心调制的茱萸酱,鲜香辛辣,那叫一个好吃啊!
李超请总管将校们吃了两回,立即就风靡了整个灵武城。这地方牛羊也多,草美羊肥,买只羊便宜的很,豪迈点的直接架上整只羊烤,要么就弄成羊肉串烤。
没手艺的,也可以直接炖煮。
“烤全羊和烤羊肉串吃多了也上火,今天吃点清淡点的,我们吃涮羊肉吧。”
“涮羊肉是怎么个吃法,跟炖羊肉不同吗?”
“当然不同,你一会就知道了。”
李超本来打算就跟苏定方两个一起吃个涮羊肉,结果估摸着饭点到了,牛见虎几个就又来了。
没一会,牛进达、郭孝恪几个也来了。
“幸好今天选了只大肥羊,要不还不够。”李超见人都来了,也没赶回去的道理,就一起吃吧。
锅子已经弄好,里面的汤里底料也调好煮好,老远闻着就十分的香。
李超直接给他们每个人面前放了一块案板,然后扔了一块新鲜羊肉给他们。
“大帅,我们又不是你家养的那什么十五郎十一郎,我们不吃生的。”李君羡跟李超也是十分熟了,笑着开玩笑。
“自己拿刀子切,还要我动手啊。拿刀子切薄片,越薄越好,切的越薄就越好吃,这个就看你们的手艺了。”
李超自己坐到桌边,拿起锋利的刀子切下薄薄一片羊肉,拿筷子夹起,放进锅里涮几下。锅里的底汤早就沸腾了,薄薄的新鲜羊肉,一下锅就变了色,李超只涮了几下就出锅。
吹几下,往嘴里一送,鲜、嫩、爽!
这吃法,让几个人都觉得很新鲜,纷纷有样学样。
“哎呦,烫!”
“谁让你这么猴急呢。”
郭孝恪嘲笑了牛进达两句,然后把吹了几下的羊肉片送进嘴。
“嗯,好吃。”
“没想到,这么好吃。比炖羊肉,一点也不差,更鲜更嫩啊!”
李超这时也已经涮好第二筷子,不过他没马上就往嘴里送,而是夹到自己配制的麻酱上蘸了两下再吃,涮羊肉配上麻酱,味道更佳啊。
牛进达是个不肯吃亏的,也不嫌弃李超蘸过,直接也夹着涮好的羊肉串往里面蘸。
“嗯,配上这个味道更好,大帅,你不能这么自私啊,也给我们一点啊。”
“今天这羊我怎么觉得份外鲜美啊,不单单是涮羊肉更好吃这么简单吧?”郭孝恪一边忙着涮羊肉,一边问李超。
“老郭你不愧也是个吃货,这嘴叼。这羊确实不是普通的羊,今天吃的这羊不是灵州的羊,而是自盐州赶来的羊。是专门给梁师都的贡品,这羊称之为盐州滩羊。”
“滩羊?有什么区别?”
“这羊内质细腻、无膻味、味道鲜美,羊的脂肪分布均匀,可以说是羊肉中的极品。而且这羊的二毛裘毛,毛色洁白、光泽悦目,也是裘皮中的上品。我们吃的这样一只肥羊,可是当普通羊的好几只。”李超解释道。
“你们知道这朔方四大土产是什么吗?”
“什么?”
“灵州水稻、枸杞,盐州滩羊和青盐,这是四大土产,非常有名的。”
郭孝恪笑道,“其它几样如何好我还不清楚,但这盐州滩羊,确实好,好吃。”
“不但好吃,皮毛也是上等。”
李超放下筷子,端起杯枸杞水慢慢喝起来。
“灵武不但是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同样畜牧也十分发达。这里的牧场很多,有优良的战马,其它牛马骡也都很优质。我打算整合下这里的草场,加强这里的畜牧业的控制。”
“有必要吗?”
“半官方半私人吧,我打算跟本地的这些牧场主们合伙入股,一起经营这里的牧场。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一起啊?”
薛万彻问,“我们都是朝廷命官,这不好吧?”
“我打算对朔方的牧场也进行征税,一是牧地税,按牧场大小征税。另外还征牲畜税,养了多少牛羊马匹骆驼骡子,就征多少,具体税率到时再定。咱们各家出些钱入股,与当地的大户豪强们合伙,把这畜牧业壮大起来,朝廷收的税也就越多啊。这利国利民之事,何乐不为?”
“我还准备要在这里建立下游加工作坊,奶粉坊、奶酪坊、屠宰坊、制皮坊、毛纺厂、肉干坊等等,充分利用这里的良好牧场,把畜牧业做大。将这些加工产品输入到关中、河南去,是不用愁销量的,利润更不用担心。怎么样,有没有兴趣一起合伙?”
几个总管还有些犹豫。
可李超也说的清楚,大家做事都是可以摆到明面上来的。
李超也会向这些工坊征收工商税。
“我们投钱来建这些加工作坊,能大大的增强牧场的销路和收益。同时呢,我们把这些东西加工销往关中、中原等地,也是能赚一笔的。而官府也能多征一份税收,这等于就是三赢互利了。牧场主牧民们收入增加,加工商也赚了钱,朝廷多了税,你们说这难道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
至于其它的什么影响不好之类的,又不用亲自动手,各家派人过来就是,自有管事们出面打理这些。
“这个税怎么收?”
“收税可大有讲究了,总之就是每个环节都能收上一笔税,牧场要缴税,加工坊要缴税,甚至商队运销也一样要缴税。”
“这个税全都上缴朝廷吗?”
李超摇了摇头,辛苦收来的税哪能合都上缴朝廷呢,他弄这些,最主要还是想自己能有钱用,希望节度府手里资金更充足些。
“我这样考虑的,收上来的税,州衙留三分之一,节度使衙门留三分之一,然后剩余三分之一上缴朝廷。这样,上下都会比较宽裕些,办起事来,也不会那么的辛苦。”
牛进达既是行军总管,同样也还是朔方镇的一州刺史,因此他对于李超的这种税收方案还是比较支持的,谁都知道,手里有钱好办事。当个刺史,要是手里钱多些,这刺史也好当啊。
“大帅,你这是要在朔方重立一整套的税收方法啊,这会不会弄的太大了些?”
从田地的两税,再到现在的这个工商税,处处都与朝廷的税制不同,这虽说朔方是个战区,李超这个节度使有便宜行事之权,但这也改变的太大了些。
“嗯,具体实施之前,我会上奏陛下的。相信陛下也能看出这里面的好处,会允许我们在朔方先试行一下的。”
“大帅,还有一个问题,这些新税制,可是对朔方地方上的这些豪强大方很不客气啊,他们能同意?”
“他们同意是最好,不同意其实也更好,咱们不就有了正当的理由,可以直接来个打土豪分田地了吗?”李超笑道。
“呃!”
一群总管们无语,原来你是这样的大帅!




唐朝好地主 第471章 冲动(第六更,为孤单星坠盟主二十万打赏加更!)
第六更,刚才算错了账,十三加九,应当是二十二,不是三十二。结果孤单盟主非要我多欠点,直接打赏二十万。让我算下账,二十二加二十,应当是四十二。这章加更后,还有四十一。哦,山城棒棒兄弟也打赏了一万,那就是总共还欠四十二了。
朝会结束。
褚亮叫上儿子同行,褚家父子同朝为官,也算是朝中佳话。褚亮本就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他不但做过薛举的黄门侍郎,还曾做过隋朝的东宫学士,在学术界那是很有名气威望的。
只是因为如今身体不适,无法太过操劳,便力辞李世民授予的要职。最后李世民让禇亮当了散骑常侍,这是一个职官,品阶很高,正三品下。
朝中总共设有四人,左散骑常侍二人,右散骑常侍二人。与左右谏议大夫相似,左散骑常侍属门下省,右散骑常侍属中书门。
职掌同为规谏过失,侍从顾问。
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权,但能常随皇帝左右,因此是个很尊贵之官。
褚亮担任此职,也表明李世民对他的信任。
“你今天冲动了!”
褚亮头发半白,五绺胡须保养的非常好,还有个专门的须囊。历经几朝,侍奉过好几个君主,褚亮虽是个学术型官员,可对于朝堂这事也还是很明了的。儿子今天在朝堂上,算是冲动了。
“李超就是朝中的一颗老鼠屎,儿早看他不爽了。”
褚亮跟儿子并排走在长阶上,摇头。
“你现在也过了而立之年,尤其还担晋升为黄门侍郎,你也算是进入中枢的人了。到了这个位置,最重要的不是其它,是稳重。李超这人,说实在话,为父也一样有不少看不惯的地方。但你不能只盯着他的缺点,你得看到他的长处。你认为,李超一个毫无出身之人,能在不到三年时间里,从一介白丁,到如今的平章事,使相,这是怎么来的?”
“当然是他站对了队,跟对了人,李超说白了只是陛下的一条忠狗。”
“你啊,抱着偏见,这只会蒙蔽你的眼睛。李超能有今日,只是站对了队,跟对了人吗?李超是那种幸进小人?错,你大错特错,我相信你自己心里也明白,李超能有今日,可不只是投机取巧。你应当正视他的本事,李超眼光敏锐,十分老到。而且这人允文允武,能力是没的说的。虽说他有着好财好色的品德污点,还跟长公主绯闻传的满城风雨,但一码归一码。”
褚遂良认真的听着父亲的教导。
“孩儿也承认李超确实有本事,可有才无德尔。”
“就算如此,今日也不该你站出来。”
褚遂良疑惑,“李超明显是在谎报军情,儿并不觉得有什么错。”
“不,你错了。以我对李超的了解,在灵武捷报这件事情上,也许他会有点夸大,但却绝不会无中生有。不会人还没到灵武,就说已经到了灵武,也不会阵都没接上,就说打了大胜仗。这件事情,我看出入不会太大。李超这人,你可别忘记可是号称军神啊。”
“军神之名,不过是原来伪太子那边捧杀罢了。”
“但李超也确实有用兵之能。”
“总之啊,你这次就是太冒失了。”
“父亲,就算李超不是谎报而是虚报,那也是一样。到了灵武,我肯定会把事情查的清楚。”
“你还是找个理由不要去了,就算推不掉,也得换个态度。过去了,你只管慰问,可别把自己当成什么监军,或者是去找麻烦的。李超就算是到了朔方,可也不是普通的贬官。那是带着平章事衔去的,任的职都是陛下特意为他独设的节度使之职。李超圣眷未消,依然还深得陛下信任。这次如果真的灵武大捷,那就更了不得了,快至一年,迟则两三年,李超肯定还会回到朝中,那个时候可就不只是平章事,而肯定会拜相的。你可不要凭白得罪了他,要不然,你的位置也是坐不稳的。”
父亲的话,让褚遂良大受打击。
丰州。
自定襄汗庭前来的颉利使者,向阿史那思摩传达了大汗的不满。对于梁师都被杀,灵武被破,颉利非常的不高兴。
“思摩特勤,这次大汗真的很生气。你是大汗特派灵武的代表,可却任由唐军杀了梁师都夺了灵武城,没有半点作为。”
阿史那思摩无奈的道,“实在是这个李超行事太突然了,谁能料到他这个时候突然出兵。事先我们居然毫无消息,他带着两万人在春耕之季突然就杀到了灵武,更料不到他还有那么高明的刺客。而且,我也没有料到,稽胡人居然临阵倒戈,哎。”
“大汗的意思很明确,唐军不顾我们之前的协议,那么我们也就没必要跟他们客气。思摩特勤,大汗令你负责夺回灵武。”
“而且必须保定朔方诸州的控制,绝不能落到唐人手里。”
阿史那思摩点头。
“大汗调拔多少兵马给我?”
“没有。”
阿史那思摩跳了起来,“什么?没有?”
“思摩特勤你别激动,你手上不是有三千狼骑吗,丰州这边也还能抽调至少五千吧。再说,银胜延绥盐夏诸州,也还有梁师都不少旧部吧?你收拢收拢,弄个三五万人也不是问题的。据我所知,那个李超,也不过是带着两万唐军而来。”
1...208209210211212...6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