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黑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萧瑟良
然后,他才来到了华夏,把新公司的第一市场定在了国内。
戴振兴远没有他表面上表现出来的那么财大气粗,他在澳洲的公司,股价的确维持的不错,但是,药二却查到了那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出现了不小的问题,三个月前,股价曾经重挫。但是,随着欧洲那个财团的介入,以及合作意向的出现,导致其股价回升到了正常水平,甚至比之前还要略高一些。
但是药二相信,戴振兴的公司一定已经难以为继了,欧洲财团的利好刺激,维持不了太久。
而欧洲那个财团大笔资金的注入,仿佛也只是走了个过场,并且戴振兴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他手里的股份至少因此减半。
之所以会知道这些,是因为药二查到那家欧洲的财团,在注资戴振兴之前,已经从其他股东那里收购了超过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收购的价格,甚至比当时的股价还低,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充分表明,即便有欧洲财团的介入,那些股东也已经对戴振兴的公司失去了信心。
而戴振兴自己,本身也仅仅只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五多一点点的股份,即便他不再出让任何股份,欧洲那个财团也已经成为了他们集团最大的股东。
在这段操作之中,戴振兴让出了至少七个点以上的股份,套现达到十亿澳元,这不得不让药二怀疑,如果不是欧洲财团伸出援手,戴振兴的公司恐怕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而欧洲财团的介入,显然不是来帮扶戴振兴的,他们必然会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回报。
这个回报从何而来,就很值得深思了。
在非洲启动项目的阶段,根据药二的调查,戴振兴至少付出了超过三亿美元的代价。而这,几乎就是打了水漂。
并且,这笔钱是戴振兴的个人支出,跟他的集团,以及欧洲的财团没有半毛钱关系。
三亿美元啊,就这么打了水漂,可戴振兴还能跟没事人一样,跑到华夏来大肆许诺,这表明,一旦这个项目让他操作成功,很可能给他带来三十亿乃至更多的回报。
戴振兴已经是在剃刀的刀锋上跳舞了。
“在国内,据我的调查,戴振兴至少也已经砸出去两到三亿美刀,其中,光是董家,就拿走了一亿多,而许家,在这件事里,也已经拿到了至少五千万美刀的实际收入。而他们付出的代价,仅仅只有许志达手里的那一个点。”
石磊倒吸了一口冷气,五千万美金,那就是三亿多软妹币,许志达的一个点,有这么值钱?这可是翻了一倍都不止的溢价收购啊!
“都以为戴振兴是带着金矿来的,可是,他出让股份套现的那十亿澳元,换成美刀还不到八亿,迄今为止,已经出去了八成。戴振兴已经没什么钱了。”
石磊默默的点了点头,看来,这个戴振兴所图相当之大啊。
“所以,我从他们公司,搞来了一些实物,就是他们打算在华夏大肆投产的石墨烯产品。我把他们的产品送到了欧洲和美国的几家研究所,正在做分析。我相信,一定是产品本身有巨大的问题,否则,真要是像他们宣传的那样,这种项目,直接在欧洲或者北美开启,显然更容易拿到投资。但戴振兴从一开始,就将目标放在第三世界国家,这是我最不能理解的。”
“你是想说,他们的环保材料,其实根本就不达标?”石磊道。
药二笑了两声,说:“我现在甚至怀疑那不仅仅是不达标的问题,很可能所谓石墨烯根本就是个幌子,内里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挂羊头卖狗肉这种事,可不是只有咱们华夏才有,所谓的环保新能源,很可能完全就是假的。”
“也就是说,只要能证实他们的项目是有巨大缺陷的,戴振兴就会立刻被踢出局?”
“这还得看董家是不是利欲熏心了。真要是打算不顾一切的赚钱,这事儿也不好说。我个人建议,一旦我拿到证据,你就把东西递给那位老人吧,地方政府有可能为了大项目而放弃一部分原则,可中央不可能如此本末倒置。这些年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上的代价,已经相当严重了。”
“好,你尽快把证据给我。”石磊挂断了电话。





黑卡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接近事实的真相
石磊挂了电话,石磊才知道,戴振兴的目的原来是这样。
难怪,他不惜斥出巨资,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跟石磊合作,他的目的从来都不是石磊,也不是启宣,而是石磊背后隐藏着的跟政府的关系。
戴振兴显然并不了解,启宣之所以会跟政府方面的关系如此良好,并不是因为启宣这个项目有多受到政府的重视,而是石磊本人。
他在悉尼的时候,把石磊当成一个游手好闲的二代,而且,还是把石磊当成了官二代。
他显然听说了启宣上央视新闻联播的事情,在他看来,即便是富二代创业,也绝不可能让央视这种党的喉舌为其背书,石磊的身份必然是个官二代。而且,其祖辈在国内政府方面的影响力相当之大。
被石磊拒绝之后,戴振兴也只能无奈的接受这个结果,他转而把目标放在了其他的地方。
非洲的操作,显然就是目标转移的结果。
可很显然,非洲项目失败了,连非洲那种地方都不敢接受他的项目,可想而知这个家伙到底在搞什么玩意儿。
应该是受到欧洲财团的压力,毕竟,欧洲财团收购了他公司的大部分股份,甚至还帮他套现出了十亿澳元,那可是接近八亿美刀啊。这种套现,显然并不是人家觉得他们公司的股份真的值这么多钱,而是用收购其股份的方式,对其进行资助,让他去布局完成现在要操作的项目。
戴振兴无奈,只得将目光重新投回到华夏,好巧不巧的在英国巧遇石磊,他自然再度想起石磊的身份。
可接触下来,他依旧遭到了石磊的拒绝,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对石磊进行了完整的调查。
调查的结果让他大惊失色,本以为是华夏官二代的石磊,居然什么都不是,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创业者。
戴振兴甚至把石磊身边的关系调查了个干净,发现他最大的倚仗也不过是跟虞家以及白家的关系。
甚至于,戴振兴都不知道虞家现在跟石磊是怀有感恩戴德的心理的,他对石磊的认知,还停留在虞家当初对石磊颇有怨言的基础上。
而白家,石磊也不过是跟白家的养女陈哑女有个干亲的关系,这在戴振兴看来,石磊的背景根本就不值一提。
白家和虞家,在华夏当然都是拥有强大影响力的,但他们跟石磊之间的关系,显然并没有好到可以为其背书的程度。并且,即便是白家和虞家,应该也不足以影响到央视这个喉舌。
于是乎,戴振兴想当然的认为,石磊之所以能得到那么多的政治资源,完全是因为这个项目顺应了中央的心思。
在华夏高速发展的今天,地铁和公共交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疯狂扩展,使得中央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有些捉襟见肘。而石磊所做的这个启宣,正好是中央最需要的,这甚至可以为华夏严重的污染问题,做出一定的贡献。
中央的重视,并非来自于石磊的背景,而是来源于石磊操作的项目。
而之后跟各地政府的合作,之所以会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也并非是因为石磊有什么强大的背景,而仅仅是在启宣为首的诸多共享单车公司蓬勃发展的局面下,政府当初主导的绿色单车,已经成为了连鸡肋都谈不上的废品。政府急需甩脱这个包袱,启宣的横空出世,无疑给了政府一个甩包袱的最好机会。
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导致了启宣的今天。
戴振兴越发觉得,石磊毫无背景,他所有得到政府优待的地方,就是启宣。
所以,他调查了石磊身边的每一个人,终于让他发现了可趁之机。
那就是许志达。
其实许志达原本也顶多就是有点郁闷,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得到没有成正比,他没有想明白,石磊和董驰青这样对他,正是基于对他的信任。否则,他们怎么可能把开创局面的重任交给他?
但许志达的郁闷,还真达不到会想要跟石磊和董驰青翻脸的地步,他也从未想过要暗算石磊和董驰青。
戴振兴趁虚而入,本想回国找他,没想到许志达被“发配”到了伦敦,戴振兴顿时意识到,这是个无比良好的机会。
他想方设法的接触到了许志达,天天请许志达吃喝玩乐,这样的“朋友”关系,当然是最容易建立起来的,许志达原本也是个富二代,这些也算是他骨子里,基因里的东西。
熟悉了一些之后,戴振兴就开始假意询问许志达,说看出他似乎一直都很不开心,每天都在发泄自己郁闷的情绪。
许志达并未设防,毕竟这是英国,他想不到一个澳大利亚人会对自己有所图,于是乎,戴振兴没费什么劲儿,就把许志达的心里话套了出来。
戴振兴当然是起到了一个坏人应有的本分,他不断的附和着许志达的话,同时痛斥石磊和董驰青不顾哥们儿情谊。
在戴振兴不断的火上浇油之下,许志达对石磊和董驰青的不满达到了鼎盛。
看出这一点的戴振兴,成功的利用了许志达的情绪,又确定了董驰青已经把股份转给了许志达,他开始了他真实的计划。
“曼巴,你这样不行的,你看,他们根本没有把你当回事。就连把股份交给你代持,也只不过是给了你百分之三十五。你有没有想过,董驰青为何会这样?他为什么不把他手里所有的股份都转给你?因为,你也有一个点的启宣股份,他如果把他手里的股份全都给你了。你就成了启宣第一大股东,石磊的位置就保不住了。”
许志达怔怔的看着戴振兴,心里已经被戴振兴这句话点燃了一些东西。
戴振兴不失时机的继续进言,表示许志达已经和石磊是平起平坐的大股东,而且能力丝毫都不比石磊差,甚至比他犹有过之。为什么不能自己坐上董事会主席的位置呢?
在戴振兴一再的挑唆之下,许志达终于开始尝试逼宫,而由于戴振兴在背后的运作,再加上那些投资公司本身就对石磊和石强迟迟不肯开启c轮融资有所不满,导致许志达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定了他的第一次逼宫之举。
轻而易举的成功,让许志达相信石磊对启宣的影响力和控制权并没有那么大,之前戴振兴数次在他心里埋下的夺取启宣控制权的种子,终于开始生根发芽。
而后,戴振兴更是接触到了许家,通过许家又接触到了董驰青的父亲董毅,整个的局面终于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
石磊坐在沙发上,久久的低头思索,他确定,自己所想,已经无限接近了事实的真相。
这一切,如果石磊早用暗夜之瞳的帮助,恐怕早就得知了。
但是,石磊绝不会做出这种前门驱狼后门进虎的蠢事,相比起区区戴振兴,暗夜之瞳无疑更让石磊心生警惕。




黑卡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韦浩然的让步
不过三天的时间,戴振兴就拿出了完整的合作计划书,他在会上所说的那一切,也都放进了计划书内。
在戴振兴的合作计划书里,启宣可以占到百分之二十的股份,而戴振兴提供的电池技术,虽然比起孔月那边提供的,还稍显不足,但基本上,已经足以满足新公司的需求。
对于绝大多数股东而言,他们并不要求一切都做到尽善尽美,他们要的,无非利益二字而已。
既然戴振兴的计划对启宣更有利,自然也就对他们更有利,这算是一个对于他们投资额外的回报,他们没有理由拒绝戴振兴的这份计划书,而去选择一个条件明显不够优厚的孔月那边作为合作方。
对此,孔繁东特意致电石磊,表示如果合作无法继续,那么他们可以对合约进行一些修改,比如石磊放弃四亿的投资,就以目前的两亿入股他的研究所,启月并不一定非要做下去不可。
可是石磊却直接表示他绝不会考虑这一条,他要的,就是孔繁东那个研究所百分之十的股份,或者更多,他绝不允许自己只拿到五个点。
石磊道:“孔先生,一切还并未成定局,您不用着急,反正那两个亿的资金已经在您的手里,我们只需要在事成之后补充一份投资协议就行了。而孔月那边,也麻烦您转告,我一定会选择跟她合作,我绝不会考虑戴振兴那边的任何计划。还请她稍安勿躁,继续操作新公司的事情,我这边,不会有任何问题。”
孔月就在孔繁东的身边,听到这话,立刻接过了她父亲手里的电话。
“石磊,不是我不相信你,可是新公司如果继续运作下去,是需要花钱的。光是办公场地以及上游的电动车生产商,这些投入就不是一二百万能够解决的。我的三千万,也就勉强够开创局面而已。”
石磊明白孔月的意思,他沉着的说:“孔月,你相信我,就继续这件事。如果我最终做不到我所承诺的任何,你所有的损失,我包赔就是了。我能把两个亿的资金在没有任何手续的情况下给了你父亲,难道我合作的诚意还不够呢?你放心,戴振兴蹦跶不了几天了,最终的合作,还是启月。”
孔月看了看自己的父亲,孔繁东知道,在这种时候,如果连他们父女都不支持石磊,就再没有人能支持石磊了。
而且,石磊说的没错,这两个亿的资金,石磊已经给了孔繁东,孔繁东也已经投入到了自己的研究所里。
石磊甚至可以不需要孔繁东任何手续,就把两亿给了他,孔繁东又有什么可舍不得那三千万的呢?
最终,在孔繁东的授意下,孔月点了点头,说:“好,石磊,我就信你这一次,陪你赌一把!”
石磊挂了电话,打给了韦卿。
韦卿听说石磊要去魔都,当然表示会热情接待。
在高铁站接到了石磊之后,韦卿直截了当的问他:“是不是要找我父亲以及另外三家公司谈一谈?”
石磊点头道:“先去你们家吧,我跟你父亲谈谈。”
到了韦卿家,石磊把自己对戴振兴目前所知道的一切和盘托出,韦浩然听罢,顿时紧紧的锁住了眉头。
“这完全背离了商业运作的常规啊,这公司还没弄起来呢,先许出去了超过一半的股份。而如果按照戴振兴所言,欧洲那个财团是需要实打实的拿出五百个亿的。六十多亿欧元,公司还没开始,就送出去了一半的股份,那岂不是说这间公司从创立开始就必须被估值超过一百五十亿欧元才能勉强保住他们投资的成本?不合常理,事有反常必为妖。”
韦浩然显然是很公允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赞成石磊放弃跟戴振兴的公司合作的理由。
“可是,石磊,请恕我直言,戴振兴的新公司,与他现在的公司跟启宣的合作并不冲突。不管他的新公司到底画了多大的饼,在电动车这个项目上的合作,无疑是戴振兴这边的条件更好。他那个新能源公司是成是败,其实并不影响这个项目上的合作。我明白,一个人所图太大,显然是有问题的。但用这一点去说服股东,我并不乐观。”
石磊点了点头,说:“所以,我需要韦叔叔的帮助,去说服那三家公司。现在戴振兴逼得很急,他要求我在三天内召开董事会议,讨论电动车合作的事情。如果我不能在董事会和股东会议上拿到多数的支持,这个项目就要上马了。我现在证据不足,无法做更多,只能希望股东们相信我。跟戴振兴合作,看似跟他的新能源公司没有任何冲突,但是,这实际上是一体的。戴振兴在澳洲的公司,如果不是欧洲财团的收购,早就资不抵债要宣布破产了。支撑住这家公司还能维持的,正是戴振兴跟欧洲财团现在操作的新能源公司。这间公司的成败,决定了他在在澳洲那家公司是否能够存活下去。如果澳洲的公司都不在了,我们启宣跟他们这次的合作就算是彻底完蛋了。我知道,或许有人会觉得我们反正不用投入任何一分钱,这对启宣没有实质的损失。但是声誉呢?一个项目的半路夭折,这会影响到启宣根本的估值。启宣很快就要d轮,我还希望d轮的启宣能做到至少三百亿呢。”
韦浩然深深的沉吟着,半晌之后,他说:“石磊,我只能保证我自己这一票,会投给你。至少,我会尽量帮你拖延与戴振兴的合作。我明白你的意思,戴振兴想要夺取你董事会主席的计划失败了,所以,这个项目一旦合作成功,他是主导方,而启宣必须配合将各地政府的资源介绍给他,这是他新能源公司能否顺利进行的根本。但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让我去帮你说服那三家公司,真的很为难。这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而且,我个人建议,你还是尽可能跟那三家拥有董事会席位的公司联系,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毕竟,董事会上的投票如果是一边倒,股东会议也就不会出现任何的差池了,戴振兴从一边倒的投票上,也会看出这件事根本推行不下去。”
石磊见状,知道,这也已经是韦浩然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他自己可以冒险相信石磊一回,但他不能把他的生意伙伴多年至交都拉下马。
“好,谢谢您,韦叔叔,剩下的,我自己来谈吧。”




黑卡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收购魏星月公司的人
因为胡建军现在已经彻底回到了石磊这边,石磊能控制的股份,包括石强、虞半之这两个拥有百分之五股份的股东,就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三点三。
而董驰青和赵迪手里,也都还有一个点的股份,这就已经超过百分之四十五了。
现在确认了韦浩然的支持之后,在股份上,石磊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即便那三家不同意石磊的看法,石磊也基本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董事会的投票,石强、虞半之以及赵迪的票肯定是跟着石磊的,韦浩然这一票也投到石磊这边之后,石磊也获得了五票。
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戴振兴怎么折腾,也无论是董事会议还是全体股东会议,石磊都已经稳稳的控制住了局面。
否决掉与戴振兴的合作,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是想通过石磊和孔月的合作,石磊还需要做出一些努力。
原则上,他已经可以强硬的推行自己与孔月的合作,但是,这样会使得其他股东心生怨念,戴振兴也一定会拿这一点来攻讦他,这是石磊所不愿看到的。
一旦如此,启宣内部的纷争,就会反映到外界,媒体都是逐臭之夫,他们不会放过这种报道的机会。到时候,很可能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报道,而导致用户对启宣产生信心上的动摇,这会直接反映到公司的估值上。
要知道,像是启宣这样炙手可热的公司,那些专门做企业价值评估的基金,几乎每个礼拜都会对启宣的估值做出新一轮的评估。石磊可不想看到因为戴振兴胡搅蛮缠的缘故,导致这份评估出现启宣创立以来第一次估值下降的结果。
所以,他还必须争取更多的股东支持,最好是能让戴振兴那边只剩下他一个人。
石磊走出韦家之后,没有做任何的停留,直接让韦卿帮他联系另外三家的人。
确定了其中一家之后,石磊登门造访。
可是,两人的交谈还没进入到实质性阶段的时候,石磊却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是回到吴东操办公司被收购事宜的魏星月打来的,石磊早晨离开吴东的时候,跟魏星月宋淼淼一起吃了早餐,知道她们今天肯定是在跟收购方进行谈判,同时也告诉了她们,自己将要赶到魔都来。
魏星月三天前就回到了吴东,原计划是两天之内搞定被收购的事宜,但是,当她第一次和收购方正面接触的时候,对方却提出了另外的条件,这直接导致这场收购被拖延了下来,魏星月还在坚持,要跟对方进行更长时间的谈判。
按理说,魏星月自己应该很忙,并且她也知道石磊现在正在忙,不应该打电话来。
可现在来了电话,只能说明这件事很重要,石磊只得对那个投资人说了声抱歉,自己走到阳台上,接听了魏星月的电话。
“星月,怎么了?”
魏星月言简意赅的说道:“你知道收购我们公司的人是谁么?”
石磊一愣,道:“谁啊?”心里却微微一个咯噔,他似乎意识到了点儿什么,难道也是戴振兴?否则,魏星月打来这个电话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可是好端端的,戴振兴要收购魏星月的外贸公司干嘛呢?
“你别告诉我是戴振兴啊!”
关于戴振兴的事情,石磊当然是跟魏星月以及宋淼淼都沟通过的,为此,二女还给了石磊不少的意见。
魏星月沉声道:“就是他。”
石磊皱起了眉头,说:“是他也没什么,开价合理的话,卖给谁都是卖。”
“可是我觉得这里边不简单,我总觉得这里边有什么事情。所以,我中止了谈判,明面上是因为对方的条件我无法接受,实际上,我是想跟你再商量商量。”
“我现在在魔都呢,跟你说过的。戴振兴要收购你的公司干嘛?”
“这个我在跟对方闲聊的时候,也谈到过,对方表示,戴振兴是为了更方便的将其在澳洲的公司的产品销售到国内来。与其让其他的公司做,倒是不如自己收购一家公司来操作。”
石磊点了点头,说:“戴振兴大概对他提出的与启宣合作开发电动车项目的计划很有信心,所以已经准备把他在澳洲生产的电池销售到国内来了,这似乎也合情合理。”
“但是,他的电池产品,发货地却并不是澳洲,而是在缅甸。”
石磊一愣,道:“缅甸?会不会是因为缅甸人工便宜,考虑成本的因素这也没什么。”
1...344345346347348...4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