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教仙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真哪哒香膏
“我儿……”
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可此时听狴犴之言,李治感动地热泪盈眶,起身走下来扶起狴犴,泣不成声地道:“我儿……我儿……”李治不住地口唤“我儿”,但却不往下说,其实他心里是希望狴犴能掏心入药。
“父皇……”狴犴深情地呼唤一声,然后轻轻挣脱狴犴臂膀,向后几步走到大殿之外,从一侍卫腰间冲出宝剑,大声道:“佛祖在上,李贤情愿献心救我父皇,此后不论李贤是死是活,还望佛祖佑我父皇!”说着,转身面向大殿之中,用剑划破衣袍,露出胸膛。
一剑入肉,却无一滴鲜血流下,这时满朝文武看狴犴的眼神都变了,难道真像那老和尚所说,凡大孝者都得神佛眷顾?
虽然隐于龙椅后,但武曌看得分明,在狴犴用剑破开胸膛时,一金莲子化作一颗心脏。武曌心中暗暗冷笑,“好个佛门,还真舍得!”
佛门至宝九品金莲,每万年结九颗金莲子,这金莲子的功效,绝不比万寿山的人参果差。现在佛门拿这金莲子给李治入药,什么病治不好?治好了李治的病,一可制衡武曌,为狴犴争取时间。二可扬狴犴至孝之名,为其造势,真叫一举两得。
狴犴把手伸入胸膛,一把把那金莲子所化的心抓下,虽说是开膛破肚,但有金莲子在体内,迅速使其伤势恢复。当金莲子出狴犴之体的一瞬间,在他胸膛上那血淋淋的伤口竟然复原了,好的连条疤都没留下。
随手把剑交给那侍卫,狴犴在侍卫万分敬仰的目光中,一步步走入大殿中。他所过之处,文武百官纷纷下拜。
此时李治也激动万分,向狴犴迎了过来,当来在近前时,只见狴犴跪下,双手将心举过头顶,“愿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未完待续……)
ps:兄弟们,抱歉,今儿眼眶疼,眼上像有蒙似得,实在不在状态,强写出四千字保住满勤。我一会儿早点睡,好好休息休息,明儿再战。
此劫佛门大兴,截教会与佛门在人间地仙界全面展开战斗,敬请期待!
第六百六十九章截佛人间之争:
( 截教仙 p:///1/1881/ )
第六百七十章 .截佛人间之争---封禅
美名恒久远,仁孝永流传!
太子掏心救父,孝感动天,失心而不死,震动天下,万民归心,万邦来朝,太子在大唐的地位直线上升,甚至有人上书,要李治退位让贤,把皇位让与狴犴。
就像武曌想的一样,得佛门至宝九品金莲之子入药,李治那些顽疾瞬间就痊愈了,病好之后的李治重掌朝政,将朝中大权从武曌手中夺回。
这么多年过去了,武曌虽仍宠冠后宫,但没有一个君王不渴望权利,以前是身体不好没有办法,现在身体好了,李治自然要收回权利,即便那个人是自己最爱的女人。
那金莲子有神效,使如今的李治神清气爽,精力旺盛,处理起国家大事来,丝毫不感觉吃力。但让李治有些头疼的,不是自己那个美艳动人,而且权力**旺盛的皇后,而是那个贤明满天下,至孝动天心的好儿子。
一想到李贤,李治心情非常复杂。他不知道其中因果,只知他能掏心救父,李治每当想起此事,心里都十分感动。但就因掏心救父,太子贤名不光在大唐境内流传,还传到外邦去了。如今每日都有老儒上书,要李治退位让贤。
依大唐律,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不管做什么,都不算犯法,就是强奸,也不能用刑收监。而这些老儒,就更了不得了,个个都是名满天下的大儒,别说是上书了,就算竖起反旗揭竿造反,李治也不能那他们如何。而且不但不能杀,还得下罪己诏,陈明己过。能逼得这么大岁数的儒者造反,不是说你君王昏庸无道么?
如果现在是花甲古稀之年,不用人劝,李治都会将皇位传给那个孝顺儿子。可现在自己正当壮年。就退位让贤,如何得了?
储君这位子最不好做,昏庸不行,太贤明了也不行。昏庸了,就会被罢黜。太贤明了,就会为君王所忌。现在的李贤,也就是狴犴,就处在这么个火坑之上。
太极殿中,李治将南海大儒陈塘的上书丢在一旁,冷哼一声。起身走出太极殿,往武曌宫中走去。那陈塘上书,又是劝自己退位让贤,这让李治越发的恼火。
来在武曌宫门,看着那出迎的武曌,李治心中一暖,想自己生病时,将朝中大权托付于她,自己病一好。就将权力夺回,但武曌从无怨言,不愧是有贤后之称的女人。
皇后、太子都是贤名满天下,但李治心里从来没有对武曌的忌惮。因为就连李治也不相信。这天下会有牝鸡司晨之事。
和武曌一起入到宫中,李治拉着武曌坐下,命众宫女退下,这对人间最显贵的夫妻在宫中说着贴心话儿。
见李治眉宇间有懊恼之色。武曌心中一喜,“老师说的不错,佛门医好了陛下的病。对狴犴反倒不是好事。”
起身来在李治背后,武曌轻轻地为他揉着太阳穴,柔声道:“此处只有臣妾与陛下,陛下有什么烦心事,不如与臣妾说说。”
“哎……”李治轻轻一叹,伸手拉住武曌的手,“还是媚娘最好。”
武曌微微一笑,拦住李治脖子,“陛下可是为了太子之事烦心?”
“还是媚娘知我。”李治眼中闪过无奈之色,将这几日总有人上书,请自己退位让贤之事说与武曌。
虽然早就知道了,但武曌却露出一副浑然不知的样子,听李治细细说完,想了想才说:“太子至情至孝,当不会有大逆不道之想。依臣妾看,此事是有人在后面推波助澜,坏陛下、太子父子情分,要乱我大唐江山!”
李治闻言,先是一怔,而后心里大急,忙问道:“媚娘此话何意?”
武曌道:“恕臣妾斗胆,敢问陛下可还记得高祖在位时的佛道之争?”
“你是说……”李治眼中寒光一闪,明白了武曌的意思。高祖,就是唐高祖李渊。李渊在位时,人间有佛道之争。当时佛门助太宗皇帝李世民,道门扶高祖李渊,最后李世民经玄武门之变登基,尊李渊为太上皇,请入太极宫,至死不出。以武曌的意思,眼下佛道之争又起,那道门相助的是李治,佛门扶的则是李贤。
李治不知道此时的道门和当年的道门不同,当年的道门以袁守城、袁天罡、李淳风三人为首,这三人都是阐教玉清门下。而现在人间的道门,以截教武当、终南、峨眉三门为主。李治不清楚这些,但在他心里,道门是向着自己的,不然当年长安城闹妖怪,那武当山弥天道君怎会出手相助。此次又派门下弟子鸿呉子,远来长安为自己瞧病。
而那佛门向着李贤,李治也能看得出来,不光是李贤,以前佛门就向着李弘,李弘被废后,又向着李贤。想想上一次佛道之争,李治不由得打了个寒颤,他却是怕那玄武门之变在自己父子身上上演。
李治越想,就越觉得武曌的话越有道理,越想就越害怕。都说无情帝王家,但再无情也有骨肉亲情,李治将武曌拉到自己身旁坐下,和她商量道:“媚娘,如果真是佛道之争再起,那可如何是好?”
武曌心中暗喜,粉面上却是一片凝重之色,“哎……这事是有些棘手,太子是陛下与臣妾的骨肉,断不能叫佛门从中作梗。”说到此处,武曌顿了顿,惊喜道:“陛下,臣妾有一计,可稳我大唐江山社稷。”
“媚娘快快说来。”
“陛下可知驱虎吞狼?”
“媚娘的意思是……”李治也不笨,瞬间就明白了武曌的意思,一把将武曌拉入怀中,喜道:“媚娘真是女中诸葛!”
次日,李治当朝下旨,奉武当山弥天道君为大唐国师,并在五月初五,往武当山封禅。
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每当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帝王都会出宫封禅。但自古帝王封禅都在泰山,可李治偏偏在封禅之地选在武当山。
经太宗贞观之治至今,大唐国力昌盛,政事通达,百姓日渐富足,的确算得上太平盛世。而弥天仙尊长安降妖、太子掏心救父,也称得上“祥瑞”二字。封禅,也并无不可。但李治要将封禅之地,从那天下第一的泰山换成武当山,却是引来人们热议。
有的上书反对,有的上书支持,一时间满朝文武一分为二,吵得不可开交。自高祖起,大唐就不以言论获罪。对那些反对者,李治也不能把他们如何,只能盼着赞同往武当山封禅的一方能够获胜。
就在这时,佛门不干了。帝王亲临封禅,在人间是天大的事,这可了不得啊。如果李治按着规矩往泰山封禅,那也就罢了,没什么好争的。可现在李治要往武当山封禅,却引来了佛门的不满。在他们看来,既然李治能往武当山,那么就能往中岳嵩山封禅。论山川壮丽,嵩山丝毫不比武当山差。嵩山少林更是佛门圣地,当年曾助太宗皇帝大败王世充,李治身为人子,怎么也应该择嵩山而弃武当。就这样,大唐皇家**师方丈明安和尚入宫见驾,强烈要求李治往嵩山封禅。
佛门要是不这样,李治可能会改变圣意,将封禅地点改回泰山。但佛门这么一闹,李治就想起了武曌的话,此次往武当山封禅,就是为了扶持截教,好打压佛门。要是往嵩山封禅,那岂非南辕北辙?
和高祖、太宗不同,李治非马上君王,性格也不是那么强势。但今日早朝时,面对争执不休的众文武,李治勃然大怒,斥责那些要求往泰山、嵩山封禅的文武大臣。大骂了一通之后,李治甩袖离去,回宫去了。
李治这一怒,百官都知道了皇帝陛下的心思,朝中有耿直大臣,也有苟且钻营之辈。
许敬宗,昔日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也算是三朝元老了。此人甚好钻营之道,擅于揣摩帝王心思。见李治一心想往武当山封禅,不但大力支持,还在朝中拉拢同僚,一起上书赞同李治往武当山封禅。
一时间朝廷中赞成往武当山封禅的一方占了上风,李治顺水推舟赐下圣旨,四月二十銮驾出长安,五月初五于武当山封禅。
西牛贺洲,灵山。
八宝功德池前,二圣并肩而坐,阿弥陀佛看着不断掐指推算的准提佛母,面色疾苦地不住摇头。
半响,准提佛母停了推算,皱眉道:“我佛门为那唐王医病,唐王为何还对我佛门有这么大的戒心?”准提佛母是能算计,可他能算得清天机因果,却算不到人心。他和两世为人的陈九公不同,这位圣人乃先天生灵,自一出世就是高高在上,根本不懂凡人间的那些道道儿。在他看来,佛门以金莲子为李治医病,李治不感恩戴德也就罢了,怎么还处处对佛门不利呢?
准提佛母想不明白,阿弥陀佛就更想不明白了,只见他微微摇头,“师弟要小心了!此劫我佛门大兴,但却是在天道之下,如今那陈九公已非天道圣人,恐怕会从中作梗,坏我佛门气运。”说到此处,阿弥陀佛眼中白光流转,将推算出来的天机道出:“我佛门与截教在人间,当有三战,三战定人皇!那第一战,就在武当山!”(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 截教仙 p:///1/1881/ )
第六百七十一章 .与虎谋皮
自道祖招五圣,收回陈九公的鸿蒙紫气,重立第七尊圣位之后,陈九公就不在天道圣人之列。
这就是说,天道大势陈九公可以不遵,用通俗的话,就是他可以逆天而行。
准提佛母很是诧异,对这不遵天道之人,天道为什么不灭了他?反倒让陈九公逍遥天道之外,这不是给佛门找麻烦么?
不是天道圣人,就是天道之敌。或许天道要平衡洪荒各方势力,但也不至于让游离在天道之外的陈九公占这么大的便宜啊。
佛门大兴,这是天道大势,无人能改。但这是以前,现在陈九公不在天道之下,这天道大势在他那里也就不管用了。最恐怖的是,不在天道之下,天道制定的圣人非量劫不出,也就对他没用了。
想想量劫之后,众圣蜗于道场,陈九公却能在洪荒上走动,那还了得?一想到此处,准提佛母就纳了闷儿了,这天道是怎么想的呢,就这么让陈九公脱离天道掌控了。
想了半天,准提佛母越想就越想不通,最后干脆不想了,想来天道会对此做出改变吧,眼下当务之急是要在人间与截教一争高下,争人皇,也争人间气运。
准提佛母冲着那婆娑树林,轻唤一声:“师弟!”
一道青光落在八宝功德池前,化作青莲造化佛,“师兄有何吩咐?”自准提佛母从紫霄宫回来,就将青莲造化佛和药师王佛召在一起,告诉他们此劫后,在二人之中会有一人成圣。
这个消息无论是对青莲造化佛,还是对药师王佛,都无疑都是天大的好事。
身为三千生灵之一,紫霄宫中听过道的人,青莲造化佛清楚。适逢量劫,想要成圣,就要以杀伐夺气运。就像当年的陈九公一样。所以青莲造化佛也早就憋足了劲儿,想要在此量劫中大展拳脚,夺八方气运于己身,好为日后的证道做准备。
看着战意凛然的青莲造化佛,准提佛母心中暗喜,不管那陈九公多么强势,只要佛门上下一心,准提佛母就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劫。“青莲师弟,我佛门与截教争夺人间气运,将有三战。第一战由师弟带人入人间,与截教做过一场。第二战则交予药师,不知师弟意下如何?”
对准提佛母这番话,青莲造化佛倒是没什么说的。他也清楚,虽说自己是佛门三教主,但却比不上药师王佛和二圣的关系,现在准提佛母的安排可以说是再公证不过。给自己和药师王佛同样的机会。
青莲造化佛向准提佛母一揖,“一切凭师兄做主!”
“好!”准提佛母取出七宝妙树杖、十二品三色莲台交予青莲造化佛,“既然如此,师弟就往人间武当山。”
从准提佛母手中接过两件宝贝。青莲造化佛向二圣告辞离去,出灵山后青莲造化佛没有直接去往人间,而是往浮屠山飞去。
青莲造化佛虽有自信,以自己的道行。截教中只要陈九公不出,没有人能和自己相提并论,但截教高手如云。自己一人之力恐怕是双拳难敌四手,这才想到要找人相助。
佛门高手也不少,但大多数人都是药师王佛的师兄弟,在这争成圣之机的关头,他们肯定是向着自己师兄的。青莲造化佛也不去碰那钉子,直接去浮屠山,请大日如来和那两大妖佛。
人间大劫,官渡之战,佛门战人教。英招广善佛损落,当年的三大妖佛,就只剩下白泽大智势佛和计蒙无量功德佛,白泽大智势佛整日随大日如来奔走,大日如来在哪儿,白泽大智势佛就在哪儿。而计蒙无量功德佛,终日不出,就在大日如来的道场浮屠山中。
来在浮屠山上空,青莲造化佛眼中青光流转,向浮屠山中望去。作为大日如来道场,浮屠山当然有阵法守护,青莲造化佛是来请人助拳,万万不会冒失的惹人不快,他这观望只是望气,并非是窥探浮屠山虚实。
一眼望去,只见浮屠山上一道白森森的白光直立,药师王佛就知道,那大日如来和白泽大智势佛不在山中,只有计蒙无量功德佛一人。
青莲造化佛高声道:“青莲来访,还是无量功德佛现身相见!”
一道白光从浮屠山射出,至青莲造化佛身前,化作那计蒙无量功德佛。
“计蒙拜见教主!”刚一现身,计蒙无量功德佛就微微一礼,拜过这位佛门三教主。
青莲造化佛与他还礼之后,直接道出来意,“青莲此来,是有要事与大日如来佛祖分说,不知大日如来佛祖现在何处?”
听青莲造化佛此言,计蒙无量功德佛哈哈一笑,“大日如来佛祖早就知三教主要来,特命计蒙在此等候!”
青莲造化佛心头一颤,却故作惊讶,“大日如来佛祖果然道行高深,竟知青莲要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