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雪云中路
“三路军我恐怕是回不去了,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能帮我在二路军中安排一个工作,只要是打鬼子,就是让我当一个班长也行。”
听罢他的话,杨震沉默了一下后道:“赵总司令,关于恢复你的党籍的事情,是我向中央争取的,这一点和你无关。中央虽然不了解你,但通过之前北满省委以及三路军调回关内的同志,也知道一些你的情况。所以在我将你的情况禀明后,中央便决定由中央代表亲自向三路军的干部宣布。如果需要的话,这个我可以去和三路军解释,”
“赵总司令,你们三路军之间的事情我不想过问,也无法评价,因为很多事情我并不清楚。我之所以向中央提出恢复你的党籍,是我个人对你的敬仰,而并不是想插手三路军的事情。”
“不过,对于你要是来二路军工作,我绝对举双手欢迎。我们正准备在凤山、通河一带成立第三军分区,如果你不嫌弃,这个军分区司令员由你担任怎么样?这个军分区管辖的部队虽然少了一些,只有一个五百人的基干团。要怎么发展,还要靠你自己努力,但是我感觉很适合你。”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小说,-文字,您的最佳选择!
( 抗日之我为战神 p:///3/3342/ )
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置
这个准备在新开辟的凤山、通河地区设置的第三军分区,是杨震早在刚刚拿下之后,便已经准备成立的只是因为二军五师的陈师长的固执,而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就暂时一直搁置着。文字
尽管这个职务与赵尚志之前的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的职务相比,有些低的过分。但杨震却认为那里还是一片空白的工作,很适合他这种开拓型,有魄力,擅长白手起家的干部。虽然这个任命还未与总指挥、李延平商议过,但杨震认为他们会同意的。
不过尽管对赵尚志希望来二路军工作表示了欢迎,但杨震觉得有些话还是事先通一下气为好:“老赵,尽管我比你年轻很多,工作经验也远不如你丰富,但有点忠告我觉得还是提前说一下为好。”
“这些话并不是一个上级对即将担任自己下级的人说的,而是一个小弟弟对老大哥的忠告。这些话可以理解为忠告,也可以理解为劝解。”
“我希望你能够控制一下自己的脾气与秉性,不要与上级和同志们之间闹的太僵。遇事时,相互之间多商议一下,多考虑一下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对于工作中的问题,更不要动不动就上纲上线的。”
“我曾听说之前,你和三路军现任李总司令相处的不是还不错嘛?现在弄的这么不亦乐乎,只不过是对于当时所谓的中央指示理解的原因。我不赞成乱扣帽子,但很多的时候,有些事情往往要从几个方面去考虑。”
“而且我们二路军现在也有不少原三路军的干部在此工作,不要因为牵扯到过去事情,闹得太僵硬。我希望你在今后的工作和战斗之中,能和他们处理好关系。”
“至于三路军干部对你冷淡的原因,我想中间一定会有什么原因,是不是有人在故意挑拨离间?我们在佳木斯缴获的伪满三江警视厅的档案显示,当年骗你去江北导致你被扣押的陈绍斌在三七年就已经在汤原县城被捕叛变。经过审讯,已经证明他在被捕后充当日伪特务。你去江北被扣一事,就是他捣的鬼。”
“另外据缴获的档案看,与你同期回国的政治秘书尚连生也是日军奸细。据我的部下汇报,昨晚上在你们谈话完毕后,他几次找到三路军的干部,密谈了许久。虽说他究竟汇报了什么不清楚,但从今早上三路军对你的态度来看,绝对不会是什么好话。”
“这个尚连生的情况,我已经委托给总指挥,请他转交给三路军的冯仲云政委。如果他们查实的话,我想会按照军纪严肃处理的。我想,这份情报也许会对改变你的环境也会有一定的好处。当然如果你想回去的话。”
听罢杨震这些语气极为诚恳的话,赵尚志却是摇了摇头有些心灰意冷的道:“三路军那里我不想回去了。在临来之前,我已经和你们总指挥说过,就在你们二路军工作。只要能打鬼子,就是干一个班长,甚至普通的战士也行。”
“他答应了,不过让我回国之后私下找你通通气。既然你说让我去干这个什么军分区司令,我没有意见。对于我来说,职务高低无所谓,只要有鬼子打就好。”
对于杨震的安排,总指挥果然并未表示反对意见。不仅表示支持,甚至与杨震商量让赵尚志兼任吉东军区的副司令员,以便在杨震执行外线作战任务的时候,代替他统一指挥军区部队作战。
现在根据地扩大了,已经由山区转向了山区与平原相结合,甚至现在还占据了几个县城。兵工厂的规模在江北的机器设备运抵后,也已经扩大了。而杨震除了军事方面的问题之外,对地方工作基本上不插手。
除了偶尔的对地方工作发表一些建议性的意见外,整个一个甩手掌柜的作风。将整个地区的工作全部甩给了总指挥。自己极少过问,当然除了总指挥不在以及涉及到主力部队需要的时候,会搭把手外,其他的不能说一概不过问,但也是极少的。”
而在李延平与郭邴勋同样都将主要精力放在野战部队工作上的情况下,缺乏帮手的总指挥既要管理地方党政事物,又要负责军区全面工作,精力实在是有些忙不过来。
更何况刚刚解放的地区,反特、肃清敌伪势力,开展地方工作的任务很重。总指挥的确需要一个得力的人手来协助。
赵尚志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足够,经验也够丰富。既然他已经无法再回三路军,个人也表示了想要留在二路军的意愿,那么还是让他除了在担任三分区司令员之外,可以兼任军区副司令员。
除了协助总指挥抓好地方根据地的建设之外,以他的出色能力完全可以担负起指挥地方部队作战的任务。即可以让杨震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主力部队身上,又不耽误地方部队的建设。
只是在三分区政委的人选上,总指挥坚决反对杨震提出的由他本人兼任司令员与政委。只同意他专任司令员。而且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一职也坚决不同意让他担任。总指挥的态度很明显,就是让赵尚志利用自己在指挥方面的才干,主抓分区甚至整个军区地方武装的军事工作。
用总指挥的话来说,他这个人指挥作战的能力没的说,作战也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但对于中央精神的体会还差了一些,而且有些时候过于独断专行,必须要派一个能够制约的住他的政委。
对于总指挥的对其即想重用借助赵尚志的自身优秀能力,又对其多少有些防范的心理,杨震却是摇了摇头,即没有挑明,也没有发表什么反对意见。
据杨震所知道的历史,当初赵尚志第二次被开除党籍的时候,正是总指挥强烈的反对,才让北满省委减轻了对他的处罚。将永远开除党籍,改为开除党籍。还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邀请他到二路军担任副总指挥。
至于最后两个人为什么翻脸,赵尚志又为什么被赶出二路军,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的抗联史也没有交待,杨震更是不得而知。但与总指挥相处这么长时间以来,杨震认为这绝对不会单单只是总指挥一人的责任。
对于总指挥的态度,杨震隐隐约约的感觉,对于三路军对赵尚志的所谓反对中央路线的批判,总指挥至少是在某些方面赞成的。他反对的是三路军某些领导人将人一棒子彻底打死的作风。
只是这笔糊涂账,几个当事人不说,杨震也无法询问。只能对总指挥的处理意见,表示了默许。因为杨震知道,有些事情的解决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好在现在已经与中央建立了直线联系的自己,不用去面对某些人的瞎指挥而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不过虽然默认,但这个政委的人选却是有些让杨震几个人头疼。按照赵尚志的资历,最适合的人选是总指挥。但本身就已经兼任军区政委的总指挥根本就不可能再去兼任一个单独的军分区政委。
而跟随赵尚志从苏联回来的那几个人又都是他的嫡系,总指挥认为从他们中他挑选但任三分区政委,非但不能制约住他,倒是很有可能在某一方面纵容他。那样反倒是彻底的害了他。
至于现任副政委兼师政治部主任的高禹民一听说让他暂时兼任三分区政委,脑袋摇的和拨an鼓一样,宁可自愿降级去现在还缺政委的二团当政委,甚至政治处主任,也不愿意去三分区和他搭档。
而其他人要不就是资历不够,再不就是能力欠缺。本身现在合格的政工人员就有些捉襟见肘的情况之下,杨震只能将主意打到了中央代表团身上。就在杨震犹豫怎么向中央代表团开口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
中央不是已经决定将易建平夫妻调到抗联工作吗?易建平不仅是大学生出身,文化程度高。在关内工作的时候,曾在冀南军区五分区独立团担任过副政治委员,又长期在敌占区搞过地下工作,可谓是经验丰富。
让他去新成立的三分区任政治委员,既可以充分的利用他在地方军区的工作经验,协助赵尚志尽快打开局面。又可以利用他中央来人的身份满足总指挥的标准。
虽说从独立团副政委一下子提到军分区政委的职务上,算是有些越级提拔。但在杨震看来,易建平从关内部队调任到抗联工作,有些像后世那些中央干部下派一样。不过后世的中央干部下派到地方所谓的挂职锻炼不也是在下派之前,提拔一级吗。
无论调易建平去三分区与赵尚志做搭档的效果如何,但杨震原本预定去易建平二团当政委的任命,接替已经升任军分区政委的王效明的打算,现在看只能先行撤销了。至于二团的政委,再想办法掂对吧。
当杨震说出自己预定的人选后,实在也没有合适人选的总指挥在犹豫了良久之后,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不过他虽然同意了,但却留下了一个尾巴,只同意易建平暂时先代理。至于何时转正,还要看其表现。
很明显易建平身上若不是还套着一个中央来人的身份,一向稳重,对为人以及工作作风并不了解的总指挥是不会同意他去三分区任政治委员的。只是后来的形势发展,让无论总指挥也好,还是杨震也好,都对当初的这个选择感到庆幸不已。
事实证明,这二人的组合虽然不是完美无缺,彼此也有纷争。但却实实在在的打造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赵尚志的军事才华与易建平出人的组织、宣传、鼓动能力、丰富的地方武装工作经验的相互结合之下,全部由各个部队临时抽调而成的部队组成的三分区基干团在短时间内便形成了战斗力。
以新组建的三分区基干团为主的三分区部队,在三九年初秋以及入冬的几场大战之中表现的极为出色。不仅屡次承担重任,还取得了可以说相当辉煌的战果。这个三个军分区中组建最晚的三分区,却成了吉东军区扩编之后的第一个升级为主力师的地方部队。将先于他们组建的两个老大哥远远的拉在了后边。
杨震最起先从主力部队的三个团中每个团各抽调两个步兵排,加上从三个补充团内分别抽调出的三个独立连组成了三分区基干团时,他至少在短时间之内并未对这个基干团的战斗力报以什么期望。
三分区的辖区都是新开辟的地区,部队又是刚刚组建。虽然组建时候从主力团抽调了六个步兵排,但这个基干团却与其他以抗联部队为主体组建的分区基干团不同。他没有一支抗联的老部队。几乎从上到下全部都是清一水的新人。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部队,再加上陌生,之前几乎没有任何了解的搭档。杨震认为单单就捋顺这个关系就至少需要三到五个月的时间。等形成战斗力,把还是一副骨架的部队充实起来,至少也要到年底。
而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个从上到下几乎都是崭新的部队在擅长游击作战的赵尚志调教之下,会发展的如此之快,战斗力提升的速度甚至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等到初秋的大战时,这支部队的表现几乎可以用让人耳目一新来形容。
其在战斗中的表现,几乎没有人相信这只是一个以虽然已经完成全训,但却几乎没有战斗经验的新兵为主,才组建不足三个月的地方部队。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对于杨震来说,他现在最需要的是能够独挡一面的帮手。在主力部队不能久驻新开辟地区,而新开辟地区又急需得力人手的去稳定的情况之下,无疑能力突出而又不愿意回三路军工作的赵尚志给他提供了一个最佳的人选。
正是对于这位他后世所熟知的抗联名将的能力深信不疑。在赵尚志提出不想回三路军后,杨震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的立即决定让赵尚志去新区担任负责军事的军分区司令员一职。他知道,这位名满北满的抗日名将是绝对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小说,-文字,您的最佳选择!
( 抗日之我为战神 p:///3/3342/ )
第二百三十四章 重任
至于跟随他一同回国的原三路军的干部,杨震在与总指挥商议后决定去留两便不想回三路军工作的,可以选择留在二路军工作。文字想回去的自便,绝不加以阻拦。
出乎两个人意料的是除了原十一军军长祁致中以及少数干部、战士之外,其余跟赵尚志一同从江北回国的一百多抗联零散退入江北的人员几乎没有人愿意再回三路军工作。
尤其是原六军军长戴鸿滨的态度最为坚决,,无论是作为老上级,将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三路军总司令,还是总政委以及北满省委书记怎么轮番劝说,就是不肯回去。
鉴于他的态度,在与三路军首长商议之后,杨震还决定将其留下。与二分区参谋长对调。将二分区参谋长孙文久调任三分区任参谋长。将戴鸿滨调到二分区任代参谋长。
尽管戴鸿滨的能力在杨震看来有些弱,但担任二分区司令员的原七军那位代理军长的能力确是着实不弱。就算戴鸿滨的能力上有些欠缺,但不至于对二分区的工作带来影响。而且二分区的工作此时已经完全展开,将孙文久调至三分区不会影响整体。
实际上这些人之所以不愿意回去的原因,除了戴鸿滨之外,其余的人在杨震看来,都是被去年所谓的路线斗争给整怕了,宁愿降级在二路军使用也不愿意回到自己的老部队。
至于戴鸿滨不愿意回去的原因,恐怕还在为自己去年被迫退入江北,部队被缴械遣送至新疆而被处理的事情心中带有闷气。
杨震与总指挥连续开会安置赵尚志以及不愿意回三路军工作的人,中央代表团却始终没有表态。包括林总在内的所有人,都只是静静的旁观。
对于杨震与总指挥关于人事安排的请示,林总只说了一句话:“中央这次派我来,只带了耳朵和眼睛,而没有带嘴巴。”明确的表示了,至少现在不会参与的态度。
对于中央代表团的这个不表态的态度,多少让杨震有些摸不到头脑。因为他知道,中央代表团携带了一部随时可以与中央联络的大功率电台。他相信只要中央代表团在自己这里,这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会在第一时间转到中央的耳朵里。
直到接到董平发来的,一路军总部以及随行部队已经在汤原南部渡过松花江,进入汤原南部,将在两天之内抵达指定地点的电报后,林总才出面单独找到第三路军总司令与政委,以及北满省委书记这三大巨头谈了大半夜。
虽然不知道谈了些什么,但从第二天清晨,几个人难看的脸色,尤其是三路军那位总司令几乎苍白到了极点的脸色来看,杨震估计恐怕不会是一个什么太好的结果。至少对三路军来说如此。
实际上也不怨这几个人脸色难看。当初谁能预想到所谓的中央路线在今天看是错误的?谁也不会。要是早都有这个预见性,恐怕早就都成为圣人了。再说就算明知道不正确,又有那个人敢说。赵尚志和当初支持他的三路军总政委的的结局在那摆着那。
一个被开除党籍,莫名其妙的关押了一年半之久。一个被撤销了北满省委书记,降职为省委宣传部长。省委书记的职务,则由其他人取而代之。
虽然总指挥从未与他说起过北满党内的斗争,但杨震从他无意也好,有意也罢透露出的只言片语在加上后世星星点点的了解,连蒙带猜的也能猜出来一个七成。至少他这么认为的。
杨震知道表面看板子是打在他们身上,但根子却在当年坐镇的莫斯科那二位身上。最关键的,也是最核心的是对东北党的领导权争夺的原因。只是那个人现在在党内还有相当的地位,其身后代表的那一方面,也至少不是现在中央能够反对得了的。所以这板子至少现在也只能落在他们的身上。
看着三路军领导人的结局,杨震突然感觉到幸运。自己回到这个时代后,东北与所谓的在莫斯科的那个中央早就已经失去了联系。在并入二路军后,身为吉东省委书记的总指挥又一直全力支持自己的工作,使得自己少了很多的牵绊与制肘。更不用为政治上的所谓得失,以及什么见鬼的路线之争头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