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抗日之我为战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雪云中路

    见到他坚持,杨震无奈的只能从自己如何被俘,又如何被关押进日军细菌战实战基地开始,一直到当初究竟是怎么下的决心冲出来。从阿什河阻击战到为了补充给养去攻打开拓团。从五道岭子如何以炸药全歼了日伪军上千人到奔袭苇河县城。

    从阿城、五常交界的中伏到老黑顶子秘营的休整。从偷袭镜泊湖伪满水电站工地到奇袭佳木斯。从血战群策山首开全歼日军第四十四加强联队到石头庙子血战,击溃日军一零四师团主力。

    每一战杨震都讲的很详细。自己如何思考的,怎么下的战斗决心,包括兵力部署在内,讲的都很透彻。甚至连自己在指挥作战时候的某些习惯都说了出来。

    倒不是他有意识的显摆,而他很希望能得到这位战功赫赫的元帅的指点。他认为自己运动战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欠缺,尤其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还极少。他很盼望能得到这位军事大家的帮助。

    林总在杨震叙述时候,只是静静的听着,既没有插言,更没有评价。只是一边听,一边点头。等杨震讲述结束,他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杨震良久,才感叹道:“你年纪轻轻,却有这等果断。你的很多决心,换了我是不会下的。”

    “我军第一次与日军打的战役,就是我指挥的。对于日军的战斗力我很清楚。当年平型关一战,一一五师在弹药充足,参战部队都是长征过来的老骨头的情况下伏击的不过是日军的辎重部队,还伤亡了上千人,几乎与日军达到了一比一的比例。你能面对日军主力师团,打成这个样子,很不容易。”

    “日军官兵训练有素,其合成作战能力极强,远非我们可以相比的。即便是国民党训练最有素的中央军与之相差也甚远。你打的那些仗,很多都是硬碰硬的硬仗,这个决心要是换了我,轻易是不会下的。”

    “当然,这里面固然有你们的装备要比关内我军精良的原因。但你能以一群乌合之众打成这个样子,并将部队在短短的时间之内扩充到数万的规模,并连续打了那么多的胜仗,这其中不是一个幸运能够说明问题的。这其中不下大量的苦心,是很难达到的。”

    “首先你这个做指挥员的头脑始终很清晰,而且对战场的形势判断很准确。专门针对日军战术的优缺点,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虽然因为时间上还比较短,而显得有些仓促。但也正是你的这些针对性训练,才使得你的部队能在短时间内与日军正规师团士兵相抗衡,而不落下风。”

    “你说的很对,一场战斗或是战役的胜负,取决的不单单是敌我双方兵力的对比,以及武器装备的悬殊。更多的是需要指挥员冷静的头脑,对战场形势的判断以及合理的战术安排。”

    说到这里,林总笑了笑道:“不过你的作战风格很奇怪。有的时候大手大脚,打的是酣畅淋漓,显得很大气。有的时候却是有些畏手畏脚,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从这一点上也可以说你还未能形成自己的指挥风格。”

    “群策山一战,你奔袭奇袭佳木斯,运用大纵深穿插,打击敌军心脏,调动日军回援,分散其集中的兵力,为自己最后围歼日军创造战机,这可谓是相当精彩,甚至可以用神来之笔形容,足可以作为运动战的典型战例。”

    “在五常与阿城交界遇伏,能在那么短的时间之内作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集中兵力、火力先于日军主力合围之前,击溃日伪军一部,一举改被动为主动,并以极少的代价不仅歼敌一部,还顺利的突出日军合围。这一点没有敏锐的战场判断能力很难做到。”

    “但你在石头庙子一战前,几次与你的部下争辩,让一个主力团白白的耽搁了将近一夜的时间。你的部下作为亲临一线的指挥员,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第一次抗命,可以感觉到奇怪,但第二次你就应该琢磨他们为何要坚持自己的看法。”

    “也许你认为你的部下由于提拔过快,指挥经验,尤其是对战场形势的判断上还有一定的欠缺。但你既然能从当初突围出来的几百人中挑选他们分别担任军事首长,我想你不会单单的只是维持部队内部的平衡,想必他们都是有能力,也有一定才干的。”

    “虽然后来的战局发展证明你的判断并未错,但日军修建的那个兴山要塞的地形你并未亲自去看过。对于那里情况,你的了解绝对不会比前线的指挥员清楚。”

    “他们在一线指挥,对于一线形势的判断要比远在群策山的你更为了解。后来的战局尽管一度陷入被动,但事实证明了当初一线指挥员的决心并未下错。而你若是在他们第二次抗命的时候,仔细分析一下,就不会白白的耽搁大半夜的时间了。”

    “所以,有很多时候,做为一名高级指挥员的,不仅仅要相信自己的判断,但更要相信你的部下。从你的部下那里上报的情报中找出对自己一方最有利的情况,并下决心,这才是一个高级指挥员最应该具备的素质。作为一名统筹全军的指挥员,事必亲躬并不是一件好事。”

    “你看待形势的眼光,不能只停留在战术上,但也不能一味的停留在战略上。要把战术与战略结合好,这才是一名成熟的高级指挥员应该有的表现。既不能矫枉过正,也不能彻底的撒手不管。”

    “你和我说,你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我希望你这个摸石头的时间越短越好。尤其是在你们兵员、物资补充相对困难的形势之下。尽量要少与日军打阵地战,多打运动战,将运动战与游击战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不能消灭敌人不注意保存自己。也不能只为了保存自己,而不去消灭敌人。这其中的度,你作为一个方面的指挥员一定要把握好。”

    到底是元帅,看问题很准,而且是一针见血。不仅详细的指出了杨震的优点,对他在战役指挥上的不成熟之处也肯的极准。当然要是换了其他的一个人批评的方式可能会委婉一些,但是林总要是能那样做,也就不是他林总的风格了。

    对于林总对自己的评价,以及战略素养上的优缺点的指出,杨震一边刷刷的记录,一边不住的就战略上,尤其是战术上的一些问题,向这位创造了三组一队,三猛战术的等针对敌我双方优缺点战术的军事家请教。

    而对于杨震的请教,明显对其有相当不错好感的林总也是倾囊相授。所有的问题,几乎是有问必答。尤其是在杨震请教越级指挥应不应该的时候,他更是为杨震详细的剖析了其中的所有优缺点。明白的告诉杨震,什么形势可以做,什么形势不可以做。

    不仅军事上对杨震指点很多,就连杨震没有请教的政工方面,很多事情也解说的的详详细细。两个人谁也没有想到,他们这一谈竟然谈了整整大半夜的时间。等谈话结束时,天色已经大亮,外边的炊事员已经准备好了早餐。

    等杨震离开林总的帐篷后,想起一夜受教匪浅的谈话,不禁心中暗自感叹:“无论后世对这位有没有神话,但是他能始终得到领袖器重,从红一军团长,到一一五师师长,再到后来的百万大军统帅绝对不是偶然。”

    “也许他的性格上的有一些将来对他会是致命的缺点,但这并不能妨碍他在军事上的建树。他在后世人民军队的成长中起到的作用,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否定的。抛开政治因素,但就这份军事上的素养,也许只有那位独眼元帅可以相比吧。”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小说,-文字,您的最佳选择!

    ( 抗日之我为战神  p:///3/3342/  )




第二百三十二章 表白
    草草吃完早饭,对自己部队那些速成班毕业的司机有些不放心的杨震想要亲自驾车,却被李延平和总指挥给拦了下来李延平见他一夜未眠,便坚决反对他亲自驾车。文字在几经争取无果后,杨震只得服从,将方向盘让给了司机。

    同样一夜未眠的林总精神却是比杨震想象的好。上了车他也没有休息,而是沉默的望着车窗外莽莽的兴安岭,谁也不知道他在想着什么。只是在中途准备停车休息吃午饭的时候,他才说了几句饭先不急着吃,等到地方以后再说。

    因为他这句话,杨震便主随客便,一路上未作任何听停留,直接开回了他设在兴山要塞的司令部。而下车后,这位林总做的第一件事情也不是吃饭,填饱自己的肚皮,而是直接走到训练场上看起集中在此地的补充团训练。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只不过刚看了几眼补充团的训练,便看出今天的训练课并不是专门为自己安排的林总,便转过头来对杨震投过来赞赏的眼光。其他将帅也纷纷的竖起了大拇指。

    看着几位将帅投过来的赞赏目光,杨震这个汗。这个训练大纲本来就是大部分照抄的后世解放军六七十年代训练大纲,只不过针对某些地方按照现有的条件进行了一定的改变而已。除了因为时间紧迫,而训练强度大增之外,在本质上却没有什么区别。

    一夜未眠,此刻却仍旧精神勃勃的林总在看了足足半个小时训练后,才转过头来对杨震道:“你们平日里都是这个训练强度?战士们的身体能受得了吗?”

    杨震点点头道:“是的,我们平日里都是这么训练的。东北敌情复杂,相对关内残酷的多。我军在东北不仅仅装备,就连兵力也占据绝对的劣势。在周边处于日伪军包围下,在新兵数量过多的情况之下,为了能尽快形成战斗力,只能加大日常的训练。毕竟小鬼子留给我们的整训的时间不会太多。”

    “我一直很认同一句话:平时少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只有日常的训练跟上去,我们才能有效的降低在战斗中的伤亡。小鬼子单兵作战能力极强,我们虽然在短时间之内还无法赶上。但我们要做到尽量可能做到单兵素质向其靠拢,至少差距别太大。”

    “如果我们的单兵素质能达到小鬼子的一半,甚至更多。再加上合理有效的战术组合与配置,我想应该可以有效的降低敌我伤亡比例。而且从群策山以及石头庙子连续两场战斗来看,这个加大训练量的决定效果还是蛮不错的。至少敌我的伤亡比例没有那么惊人了。”

    “像关内那种拼兵力的做法,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尤其在这人烟稀少的北满我们根本就拼不起。要想有效的解决部队补充的问题,除了想尽一切办法打出去之外,就是要不断的增强部队的战术素养。”

    对于杨震的回答,林总满意的点点头后,从一个冲锋枪手手中要过一支外型与之前警卫身上携带的,以及自己之前见过的被称为花机关枪的冲锋枪浑然不同,弹匣插在枪身一侧,好像用一堆金属管子组合成的冲锋枪道:“这种武器是你们自己造的?”

    看着林总爱不释手的盯着手中的冲锋枪,杨震笑笑道:“这种枪是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其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快速的大量生产。只是我们手头缺乏九毫米手枪弹,所以目前只能使用经过改进的日式八毫米手枪弹代替。”

    “不过我们已经从江北订购了一条苏制七点六二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准备用来替换威力小,而且经过几次战斗后库存已经不多的南部八毫米手枪弹。这种武器近战时候火力密集归密集,就是太消耗子弹了。”

    “咱们拼刺刀拼不过小鬼子,而打近战又是我们打破日军优势火力的最**宝。所以我们设计了这种冲锋枪,以利用其密集的近战火力,抵消掉小鬼子白刃战的威力。”

    说罢,杨震又从身边的警卫员身上拿出之前林总他们看过的冲锋枪道:“这种武器也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只是采取的七点六三毫米毛瑟手枪弹。这种武器同样结构简单,极为便于生产。”

    “这两种冲锋枪一种配备给步兵的正副班长、炮兵用作近战以及自卫火力。一种配给警卫、侦察等从事特殊任务的部队。虽然这两种武器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弹药,但我们在制造的时候,都留下了改进的余份。”

    “尤其使用南部式手枪弹的这种,随时可以改成使用七点六三毫米毛瑟弹或是苏制托卡列夫手枪弹。只是因为我们的生产工艺有限,太复杂的武器要么无法制造,要么生产出来的无论是重量还是体积都大大的超过了原始设计,要么就是原材料的消耗极大。”

    “没有办法,在相对复杂一些的武器还暂时无法生产的情况之下,我们只能先将精力放在这两种结构相对较为简单,便于生产,而部队又急需的武器身上。”

    听罢杨震的话,林总感叹一声:“你们能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之下,还能想办法自行设厂,生产针对日军特点的武器,真是不容易。”

    对于林总的感叹,杨震笑了笑道:“不容易也得做。这天上没有掉馅饼的美事,就算掉也不会掉到我们头上。再说吃人家嘴短,从人家那里拿援助,就要受人家的控制。为了独立自主的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我们就只能想办法自力更生了。”

    “林总,之前与你们一同渡江的那些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可不是人家白给的,是我们用缴获的整整一吨的黄金以及三种新式武器图纸换回来的。”

    “要是还有另外的选择余地的话,我也不会从江北购买。他们可够黑的了。一吨黄金加上三种新式武器图纸只换回了一些快要报废了的二手货。垄断经营果然是霸道。”

    杨震这番话无疑是向中央表明一个心迹,明确的告诉中央,自己不会受到江北的控制。依旧是中央领导下的独立自主的部队。对于江北的人,自己并不信任。而且在与他们交换的时候,还吃了很大的亏。

    听到杨震这番不是表白的表白,林总转过头看了看身后的秦秀华夫妻,面色有些微微古怪的笑了笑,却没有答话。虽然不明白杨震口中的垄断经营是什么意思,但杨震话中想让他知道的他听明白了。

    尽管杨震这番话只是对中央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但他却不知道自己这一番话,彻底的打消了中央的疑虑。他还不知道,中央为了防止他们被江北控制,可以说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他的这个表态,无疑是中央最想听到的。

    说到这里,杨震看着仔细打量着自己手中的冲锋枪沉默不语的林总,又转过头看了看站在人群中的抗联中唯一设置兵工厂,可以自行设计、制造一些简单武器的十一军军长祁致中道:“说到兵工厂,我还得感谢一下祁军长。”

    “正是我们在群策山日军秘密仓库中,解救了在日军对十一军七星砬子兵工厂进行围剿中被俘的原十一军兵工厂的几位技师,我们的兵工厂才能如此之快的投入生产。要不是他们,我们缴获的那些机器设备,恐怕就只能闲置着。大批的原材料因为无法投入使用,也只能慢慢的废弃。”

    杨震这几句发自内心的感谢话,总算让自苏联回国后一言不发的祁致中开了口道:“杨副总指挥,这没有什么。十一军的兵工厂损失掉了,但他还能在你们这里延续下来,相信那些为了保护兵工厂而牺牲的战士和工人在天之灵见到后一定会感觉到慰藉。”

    只说完这几句话,祁致中看了看一边同样在回国后沉默寡言的赵尚志后,又一次的陷入了沉默,不在发一言。而其他三路军的高级干部,也同样陷入了沉默并未发一言。

    昨晚便感觉到原三路军将领之间极其诡异关系的杨震,却没有想到让他们单独谈话后,关系非但没有改变,相互之间未见缓和却变得更加微妙。

    很明显在得知赵尚志与林总是黄埔同期同学,尤其在一见面林总便宣布代表中央撤销北满省委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议后,这些干部对待他的态度并未随之改变,反倒是更加敬而远之。

    见到三路军将领之间无言的隔阂,杨震微微的叹了一口气,却什么也没有说。总指挥在得知他一见面便抓起了三路军的一个师长后,已经狠狠的批评他处理事情的过于极端态度。对于三路军的事情,他不想再插手。

    他已经想好了,如果赵尚志不想回三路军,看样子他也已经回不去了。如果他愿意,就留他在二路军工作。当然要是一路军的杨靖宇提出邀请,赵尚志本人同意的话,杨震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因为自己暂时抽不出时间来,杨震本来想委托总指挥找他谈一谈,劝说一下,为了避免三路军分裂,还是尽量不要回去工作。但他没有想到还没有等他与总指挥提起,晚饭刚一过后,赵尚志却先找上了他。

    看着这个曾经在北满纵横驰骋数年,一手创建了抗联直属几个军中兵力最多,也是战斗力最强的三军,打的日伪军心惊胆寒。现在却因为在江北受到长期关押,而返回国内后又无人理睬,显得异常憔悴的抗日英雄。

    想起后世自己了解的他的牺牲经过,杨震可谓极其感慨。这个无论面对的日军再强大,面临的形势在险恶,也从未低下头颅的抗日英雄,却被党内复杂的路线斗争给弄成了这个样子。

    还未等杨震开口,赵尚志却是先道:“杨副总指挥,我先感谢你和周总指挥。要不是你们,也许我现在还在江北关着。多亏你们与他们沟通,能使我重新返回国内的抗日战场。谢谢了。”

    等说完感谢的话后,他又开门见山的道:“杨副总指挥,虽然你不是三路军的,我们更是初次见面,但有句话我还是想对你说。我回来是为了抗日,为了打鬼子来的,不是为了狭私报复。更不是想争权夺势,要找某一个人算后账来了。”

    “没错,我与林总是黄埔同期同学这没有错,但我没有在背后向他打过任何一个人的小汇报。有什么事情,我都会当面提出来。背后下刀子的事情,我做不出来。可他们,你也见到了。不仅仅他们防着我,就连一般的干部、战士都对我避而远之。”
1...165166167168169...11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