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仅次于长安会馆的则是洛阳会馆,洛阳会馆则以山东士族为主,山东五姓七宗,什么刘张赵王颜等。都是有名的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士族门阀大姓。
这两大顶级的会馆后面,则是扬州会馆、益州会馆、荆州会馆、杭州会馆等各地商人抱团建立的,其背后也多是一地之豪强大姓。
反倒是如广州会馆,桂州会馆、邕州会馆、交州会馆这些岭南本地的商帮,显得有些势弱,不论是会馆的占地规模,馆舍的高低大小,甚至是雇佣的人员等等,都远不如那些过江龙。
就连武安会馆,都要远比广州会馆等大的多。
至于什么江西会馆,潇湘会馆、福建会馆、浙江会馆、江东会馆等等,就更小了。
可不管是哪个会馆里的商人,都喜欢谈论时事,甚至侃侃而谈,指点江山,俨然一副政事堂宰相的模样。
长孙复抱着个茶壶,听着那些来自京师的同伴们的侃侃而谈,却只是一言不发,这位复姓长孙的商家,一听姓就知道不一般,事实上这位也确实是当今皇后族人,是河南长孙氏的庶出子弟,在外为长孙家奔走,打理商业。
他就是宰相赵国公长孙无忌家的族侄,顶着长孙家族的头衔,不过他只是很卑贱的一个旁枝庶出子,甚至还是个婢女生的。在大唐,婢女所生的孩子,有时卑贱的都不能记入族谱,不被宗族承认地位。
特别如果那婢女还是个奴婢而不是雇佣的女婢,那有时可能所生之子也会沦为奴隶的地位,既不是家族承认的子弟,又似乎不完全是奴婢下人,但实际上这类婢生子,长大后地位处境非常低。
家族的名声地位,爵位财富等跟他们根本没有关系,他们最好的出路,其实就是为家族打理事务,做一个可靠的管事。
算是一个高级点的奴仆,但依然摆脱不了这种身份。
长孙复从小就明白这一点,也很早开始为长孙家奔走,如今四十许的他,在族中以精明能干著称,甚至得到长孙无忌的数次赞赏,现在更是坐镇广州,执掌着长孙家在岭南的产业。
相比于长安,他更喜欢广州。
天高皇帝远,在这里,人人尊敬他,这尊敬大多来自长孙二字,他很喜欢这种感觉,在这里,不会有人特意纠正他并不是长孙家族的子弟,不会说他只是个下人。
他就是长孙家族的代表。
“听说圣旨召卫公火速返回长安。”
渤海高家的高大临笑道,“卫公可还是献陵的山陵使,肯定要回去的,听说因卫公不在京,圣人又点了七位前宰相和现宰相共任山陵使。”
“其实卫公当山陵使早就把献陵营建好了,甚至当今圣人的九嵕山昭陵,也已经营建数年,大体都建好了。”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太上皇的献陵是封土为陵,而当今天子的昭陵则是因山为陵,封土陵就是直接在一块平地上堆一座巨大的人造土山出来做帝王陵,而因山为陵是选一座山,挖出帝王陵寝。
因山为陵,无疑工程量更小一些。
不过昭陵早早营建,花费却很大,皇帝圈了很大一块地,做为陵区,整个九嵕山做为皇帝山陵,然后围绕着九嵕山要建陵宫、陵城,又在外围划出了数以百计的位置,特赏赐给贞观朝的这些佐命元勋功臣将相,还有勋戚世家等等。
得到陪葬昭陵荣耀的各大家族,也早早就开始在修建自家的陵墓,基本上都是覆土型的,早早提前修建,堆好土留好位置,然后还要建一个小庄园,各种石人石马等,能修上好多年。
仅一个昭陵,帝陵和勋戚们的墓的修建,就招募了无数的工匠、民夫去做工,甚至带动了礼泉县的繁荣,礼泉县人口大增,消费大涨。
修陵墓是很耗费钱财的,光是石匠数量就十分惊人,贞观以来,朝廷财政充足,两税法后,摊丁入亩,折役入亩,使的工匠们都摆脱了极大的负担,以前朝廷动不动征召做役,免费,还得自带干粮。
现在改成雇佣了,花钱雇役,工匠们的待遇水涨船高,都很期盼着能接到官府的征召,因为现在做工有钱了,工钱还不少。
像是营建献陵昭陵这样的活,那都是大活,能一干好些年,除了每年农忙季节暂时停工外,工匠们一年能干很多个月,有稳定的一笔收入,工钱还不低,尤其是石匠。
因需求大增,所以石匠们的待遇那是水涨船高,这几年关中石匠们的收入提升了几倍了。
导致无数的农家贫民子弟,都跑去学石匠,这活以前都属苦活,费力气又辛苦还脏,但现在收入却是百工里较高的,仅次于铁匠,还排到了木匠之前。
干一年下来,能新置不少田地,干个几年,就能起个新房了。
好多父亲带上儿子,兄长带着弟弟干的。
而对于商人来说,这些大工程也是他们赚钱的好项目,提供各种原料自不用说,甚至是修各种窑,比如砖窑、炭窑、瓦窑等,这些可都算是高技术高利润的产业。
更别说什么从数千里外采购运输一些巨木、巨石等材料了,那利润更高。
岭南长安会馆的这些关中商人,好多的经营项目里,就有从岭南采购各种木材石料等运回关中的。
这种活一般的小商行干不了,必须得是他们这些大商行才能干的了,且有利可图。
就如年前卫公提出要重修大瘐岭梅关路,从规划设计到动工,再到建成通路,联通岭南北两边,全程近百里,却不过几个月就完工了。
其效率之高,相当惊人。
而这里的秘诀也很简单,就是梅关新道规划路线很好,其次便是采用了招商包工的形式,大大提升了工程效率。
秦琅并没有采用传统的那种官府主持,征召民夫施工的办法,而是直接把整条梅关新道,拆分成了多个项目,然后竞标招商,一切都是商业模式,签订契约,预付打款三成,分阶段验收合格后付款。
商人们开山的开山,伐树的伐树,提供石料的提供石料,修渠的修渠,铺路的铺路,一个百里梅关新道,拆分成大小上百个工程分包后,商人们各展其长。
从江南西道南端的赣州溯章水到大余,出大瘐岭梅关,沿北江支流浈水经南雄、始兴至韶关,再顺北江经曲江、英德、清远,南抵广州。
梅关新道,与北江航道两个工程同时开工,历时不过几个月,就全线峻工。
宽达一丈的梅关新道,长达百里,在以往最难走的梅岭上,也全铺上了青石板,这条道路一通,可以说让广州瞬间又打通了一条任督大脉。
无数的商货,直接翻越梅岭,联通江南。
这比传统的湘桂通道,节省了太多时间,更别说距离江南地区,也更近了。
贞观俗人 第929章 经略相公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此时,广州通往中原,已经打通了四条商路。
最新开通的大瘐岭路也叫梅关路,这条路最新,却也最便捷。
第二条路线,则从湖南郴州越骑田岭,沿北江支流武水经乐昌到韶关,再顺新疏通的北江航道南下抵广州。这条路线,也是这次新拓宽加修的,与大瘐路同时开工,同时完工。
第三条路,由湘江支流潇水上溯至九嶷山,出阳山关后,沿北江支流连江经连县、阳山到英德,再顺水下至广州,这条路也是新拓修的,称为连郴路。
第四条路,则是传统的湘桂走廊,当年秦始皇南征时打通的。
从湘江南下翻过越城岭,经灵渠入漓江抵梧州,再转入西江至广州的桂州路。
原本广州通中原的陆路,仅湘桂走廊,道路遥远,特别是漓江灵渠一段,更是经常拥堵,使的商货不畅。
秦琅打通了大瘐梅关路,又拓修了两条连接湖南的新道,一时间,独木桥变成了四路通畅。
往来过岭的商货再也不用担心拥堵了,西江、北江,以及岭北的湘江、赣江,这四大水道,便形成了黄金水道。
再加上海上航线,现在广州是五脉俱通。
广州港的工商更加繁荣,甚至还带动了湘江赣江、西江北江沿途地方,南下的矿石、铁料、丝绸、瓷器,北上的粮食、白糖、铁器等,日夜不断。
以往五岭一带,群山连绵不绝,交通不便,穷乡僻壤,尽是些山蛮南夷,现如今一个个也沾光开始发展起来,也不再相互劫掠,抢夺孩子人口贩卖了,各个都或开矿或跑运输或开店,腰包也鼓起来了。
当然,这也与沿线新设的四条驿站线有关,秦琅可是沿着这四条商道驿线,驻扎了四路岭南镇戍兵,修筑要塞、碉堡,并移民屯垦,大量的新移民涌入山区,开矿、垦田,屯兵屯田。
山蛮们想再跟以前一样动不动兼职山贼,也难了。
商人们现在经过这几条路线,有时都可以直接夜宿在路边,再不用担心劫匪,广州府的静海军,桂州府的静江军,那都是巡逻不断,敢有为匪抢劫者,下手可是非常狠的。
总的来说,在长孙复这些很早就已经南下的中原商人们看来,岭南的经商环境越来越好,商路也越来越通畅了,现在每年都有无数的中原商人、豪强跟着南下,但对早就南下的他们来说,最好的肉已经被他们划进了碗里,并不用担心。
甚至中原来的人越多,这边越兴盛,说个简单的例子,他们这些人不仅占据了最好的买卖,那些新来的就算要做点其它的,想喝口汤,也得先拜过他们的码头,甚至得让他们抽一头。
当然,这一切,其实都跟卫公坐镇岭南,对工商的大力扶持有关,大环境好,所以大家都活的滋润。
现在卫公要回长安了,大家心里总有些不安。
“你们说卫公这次回京后,还会回来吗?”
“肯定还会回来的,短则三两月,长则最多半年,按惯例,先帝会在秋后安葬献陵,卫公应当会在事情结束后返回岭南。”长孙复摩挲着义兴紫砂小茶壶,“岭南这几年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一天比一天好,但是如今在一些偏远的地方,俚僚蛮依然经常做乱,甚至如冯冼陈宁杨高等豪强,也一直有些蠢蠢欲动,没有卫公,只怕其它人来也镇不住,你们忘记了党仁弘和周绍范两位刺史怎么没的?”
岭南如今表现上还算平稳,与秦琅的强力手腕分不开,这位带着千军万马,无数战舰来的秦相公,前后可是开刀杀了不少人,什么光明教、鹰巢,什么走私海商,什么叛乱俚僚,溪垌蛮,更别说平句町之乱,更是杀的人头滚滚,左右溪和侬河据说都被血染红,被尸体堵塞。
而另一方面,这位卫公也并不只是一味的屠杀威慑,他比党仁弘等强的地方,就在于他一手拿刀砍人,一手却提着钱袋子,兴工商,开海贸,拉着岭南的这些俚帅蛮王各地豪强大户以及海商们合作。
开矿山冶炼,种甘蔗制糖,种棉花织布,造海船贸易,工商贸易大兴的同时,给这些地方的旧势力也留足了好处,同时引入中原的这些勋戚新贵、旧阀豪门南下,重新分配利润,更重要的是,他不是在原来的那个盆子里抢岭南人的食,而是把饼做的更大,分的人虽然多了,可每个人能分到的其实比以前多的多。
正是在这种有力的手腕下,冯宁陈等俚帅,还有谈殿等蛮王,虽然一直有些蠢动,可一直没动起来,就在于他们本身内部也都无法达成一致,在这些利益面前,想要掀桌子实在需要太大的勇气。
秦琅的强就在于他能硬能软。
而且他是皇帝宠臣,在皇帝那里有着无比的信任,想用其它的法子把他调走都能,更别说如对付党弘仁一样下套玩阴的,而直接狗急跳墙如对周绍范一样下死手,更不可行。
在广州盘踞多年的光明教,还有着鹰巢这么强力的刺客盟,结果都还是在秦琅手下灰飞烟灭。
而秦琅一面大兴工商同时,又在岭南迅速的组建起了镇戍体系,大唐朝廷在岭南的实力一天比一天强,南海上航行巡逻的水师舰队,更是让岭南的这些俚帅蛮王们,越来越生不起反抗之心了。
过去中原商人南下,还得给冯宁等各家孝敬,得接受他们的盘剥分成,但是现在,反过来了。
冯宁等地头蛇,如今也得争相讨好他们这些过江龙,因为他们掌握着更多的资源。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秦琅。
“桂州西边的都泥江(红水河),潭水(柳江)一带的僚蛮还在闹吗?”
“闹呢,之前那边大小数十羁縻蛮州,上次被卫公一刀砍下去,全合并入柳宜融三州,皆提升为朝廷直管的正州,卫公也不让蛮子们当什么刺史县令了,直接从广州府选派了官吏去任刺史、县令、参军等,在那边直接改土归流,修驿站筑军堡设屯庄,蛮子们不乐意了,闹的正欢呢。”杜家的管事道。
长孙复冷笑几声。
“闹吧,鼠目寸光的蠢货,广府到现在还没对那边动手,只是为了引蛇出洞,好一网打尽而已,还真以为自己那点实力,能跟大唐叫板?他们连挑战卫公的能力都没半分,不知死活。”
商人们都笑了起来。
没有人相信秦琅收拾不了那边的蛮子,想句町蛮入侵,最后拉反了大部份左右溪蛮,结果呢?
所以大家都在等着看好戏,甚至不少精明的家伙,都在提前准备,就等广府精锐唐军杀过去后,他们就要跟着后面过去捡便宜。
每次大战之后,商人们都如同过大年一般兴奋。
无数的蛮族俘虏,那些山里的牲畜牛羊,甚至是各种药材皮毛,还有那些宝贝一样的矿山,却不为蛮子们所知道利用开发,只要唐军击败蛮子们,他们就能立即跟广府谈开发,办许可执照,交承包税费开工。
而且仗一开打,按秦琅向来习惯,军队后勤的粮草运输等,也都是要交给商人们来办的,从采购粮草,军服、药品等,再到运输上前线,这里面都是有很大利润的。
毕竟战争嘛,向来就不是一般的商业买卖可比的。
而除了这些,官军有时还会在占领区建城池、修道路,筑兵堡等,这些也需要大量的材料,甚至是工程建设,他们也都是能掺一脚,并赚一笔的。
只要战争一响,那就是黄金万两。
商人们个个盼着打仗,早点打,打大点。
“卫公这一走,只怕那些蛮子又能再跳腾几个月了。”
仗明显暂时打不了,广府那边没半点动静,大家囤积的物资商化,还有提前调度准备的人手,一时都派不上用场。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正聊着。
一名会馆仆人敲门进来,递上来一封经略府的公文。
长孙复打开看过,交给众人传阅。
“秦经略相公的公文,让广州各商会准备船只车马,调度粮食北上中原。”
“这是何意?”
“没听说中原缺粮啊?”
贞观三年以后,经历了几年的早霜寒灾粮荒后,是连续好几年的好年头,多数地方都是丰收。
又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各地粮食储备不少,尤其是转运司各地的常平粮仓里,更是粮食满满,大唐九大转运仓里,都是数百万上千万石的存粮。
“今年闰四月,先前两次发生日月合朔,日食天象,据说已经有人推测今年可能会有大灾发生,都水监也奏称今年黄淮长江流域,可能发生数十年一遇的大洪水,卫公这估计也是未雨绸缪吧。”
“那今年岭南不会有什么洪灾吧?”有人问。
“岭南不会,虽然这冬春冷了点,但隔着五岭,与中原关联不大,再说了,岭南什么时候缺过粮?”
岭南虽没有中原那样的大平原,可是广州、交州两个河口冲积平原面积不小,最重要的是这边的气候普遍能够使作物一年两熟,交州那边甚至能三熟。更别说岭南总体人口终究还是远不及中原的,故每年的粮食产量,都有很大的富余。
过去运输不便,岭南虽有粮,可运往中原不易,成本也高。
如今五路直通中原,无疑粮食运输起来也方便的多。
中原也许并不缺粮,但卫公还朝,带着大量岭南粮食北上,这无疑也是卫公镇岭南的政绩之一。
毕竟中原地广人多,经常发生灾荒,就算是开皇盛世之时,隋文帝都几度带着长安的官吏军民逃荒到洛阳就食,眼下朝廷不缺粮,并不代表永远不缺。
岭南粮食如果能够源源不断的北上,那么朝廷就新增了一个粮仓,这里面的意义十分重大,自然也是奇功一件。
贞观俗人 第930章 乌兹宝刀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秦琅坐在书案前,抚着一把大马士革弯刀。
弯曲的刀身上布满了行云流水般美丽的锻打花纹,美妙异常,让人赏心悦目,这来自波斯的宝刀,在大唐还有一个名字,叫乌兹宝刀。皆因这种刀是使用乌兹钢锭所铸。
刀身上那美丽的花纹,乃是在铸造时行成的。
波斯人长期保有着乌兹刀的铸造秘诀,波斯、天竺都不惜高价雇佣这些波斯铁匠,让他们为自己锻造宝刀。久而久之,乌兹刀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比如波斯萨珊王朝产的大马士革宝刀,其花纹脉络犹如丝绸织纹,光泽夺目。
而来自天竺戒日王朝雇佣的波斯工匠所铸的花纹乌兹刀,其刀刃横面脉络常呈数十层云梯形,奇巧名贵。而在阿拉伯半岛的绿洲商城里,那里的波斯刀匠铸出来的刀花纹却呈翻卷形,其脉络犹如玛瑙形。
秦琅收藏了各式各样的乌兹宝刀不下百柄,每一柄都价值不菲。最便宜的一把也值上千贯。
刀是好刀,不仅锋利,而且实战性能也极强。秦琅曾经试想过要山寨这刀,也请了许多著名铸刀大师,包括当朝铸造横刀极其有名的大师。
想让他们仔细研究这种乌兹刀,让他们复原出这种刀的锻造之法,他甚至还特意花费大价钱,让胡商冒险走私了许多乌兹钢锭过来,又曾重金委托胡商为他雇佣聘请波斯铸刀师来大唐。
但是真正懂得锻造乌兹刀的波斯刀匠,可遇不可求,如今拥有乌兹刀匠的几个国家,都是将他们视为国宝,根本不可能挖的到墙脚。勉强找来的几个,也都是些冒充的。
而大唐的刀匠,对于这种完全陌生的锻造法,却也没法复原其方法,勉强打出一些类似花纹,但整体性能上相差甚远。
而且大师也说了,大唐不产乌兹矿石,所以就算掌握了方法,也难以大量铸造乌兹钢,因此费力去研究这种乌兹刀锻造之法,也没有什么价值。
毕竟,乌兹刀最大的特色是其既坚硬又很有韧性,两者兼得,十分难得。
乌兹矿石产于天竺,这是一种含炭量极高的优质制刀原料,这种矿石在经过密封坩埚熔练后,会形成像大铁球一样的钢锭,这便是传说中的乌兹钢锭。
只不过这种乌兹钢锭因其含碳量高的特点,做出的刀剑虽然非常坚硬十分锋利,却很脆。
后来波斯刀匠们改良了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把乌兹钢和熟练合在一起,反复折叠锻打,这样打造出的刀剑,它的内部就会形成一种软硬相互支撑的模式,这也是其刀身上美丽花纹的由来。
这种顶级的铸造之法,使的乌兹钢成了完美的铸刀材料,打造出来的乌兹刀既锋利且又不脆弱。
同时兼具硬度和韧性,让他可以做到远超一般刀剑的锋利。
乌兹钢锭与锻造之法,缺一不可,否则便造不出这样的好刀,光有技术不行,光有钢锭也不行。
而大唐这两样必备之物,一样都没有,想偷师学艺,也就如空中楼阁了。
其实大师不知道的是,大唐虽没有乌兹矿产,但是秦琅却是有办法解决的,乌兹钢锭重点是乌兹矿,含碳量极高的铁矿石,能冶炼出高碳量钢锭。在古代,这只能靠天生。
但是在后世的时候,其实人们早就发现了无数提高钢锭含碳量增强硬度的办法了,这并不是什么难解之谜。
佛山已经竖起高炉冶铁,鸿基炭厂也已经建立了焦炭厂,平炉炼钢也已经开始,这些都是对传统冶炼技术的颠覆性突破,毕竟在以前,钢这种比铁更高级的材料形态,只能靠一锤一锤的锻打出来,要千锤百炼成钢。
可在平炉液态钢技术出现后,却能够一炉一炉的直接冶炼出钢水,甚至还能通过不同的工艺技术,控制钢材的硬度等等。
秦琅能让佛山那边汇聚的撸铁大师们解决材料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冶炼出高硬度的钢材,来代替乌兹钢锭,但是如果没有真正的乌兹刀锻造技术,有这材料也不行。
就如乌兹矿原产天竺,但天竺人就一直不懂的如何把这高硬度的天竺钢锭锻造成既坚且韧的宝刀。
没有真正的波斯铸刀大师指点,大唐自己的刀匠们琢磨出来的折叠锻打技术,离正品相差太远了。
同样的,波斯人的铁锁子甲也非常强悍。
在西方,波斯与拜占庭两大帝国,隔着地中海几百年恩怨,两国战争持续不断,双方都拥有一支强大的重装骑兵。
波斯重装骑兵,便是人马俱甲,其中重骑兵骑士们的铠甲,最顶级的便是这铁锁子甲,内衬牛皮甲,外面再套一件铁锁子甲,最外面再罩一层铁札甲,最后还要披一件罩袍。
三层甲的波斯重装骑兵,所向无敌。
而这三层甲中,其中最厉害的便是这铁锁子甲,这锁甲由无数的铁环环环相扣,其防御能力极强。
大唐的铁甲,不论是明光还是鱼鳞,其实本质都是札甲,也就是一片片札起来的,铁札甲相比铁锁子甲,最大的缺点就是活动性能不好,影响动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