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长乐公主是陛下与皇后的嫡长女,又是嫁给太尉秦琼之子,秦琅还是当朝宰相,这嫁妆自然得多添置一些的。”长孙无忌很豪气的表示,“我这个当舅舅的也不能小气,臣愿为公主添妆八十万贯,并田地百顷,商铺八十间。”
李世民听了不由的惊讶,“辅机你这是要大出血啊!”
“臣这几年倒也置办了一些家业,生息不少,陛下也知道,好多还是秦琅带着臣家的。如那霜糖、白酒、青瓷、炒茶、棉花、印书、造船、海贸等,都是跟着秦家。”长孙倒也实话实说,河南长孙家那是北魏宗室,历经数朝的名门,本身当然了是实力雄厚的。
虽说是鲜卑人,可北朝以来,胡汉融合,其实鲜卑人早已经汉化。当年长孙晟死时,长孙无忌年幼,被异母兄长们赶出家,母亲带着他和妹妹到舅父高士廉家寄居,而当时舅舅也被贬安南,他们在长安确实过了几年苦日子。
但很快长孙嫁给李世民,长孙无忌也跟着李世民,隋末乱世长孙家还是又翻身了,从武德到贞观,长孙无忌更是一步登天,成为贞观天子第一心腹重臣,当年赶他们的兄长,也得回来求他们原谅,长孙无忌不但重新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家业,也成了河南长孙家的当家人。
叔父长孙顺德,兄长长孙安业等几次犯事,都是靠他保全。
做为国舅爷,又是宰相,本就几百年名门的长孙家,自然就更兴盛,就算没秦琅带,可多少商人想投到门下,求着要把产业献上?这也本来就是权贵们发家的秘诀,与商贾豪强们合流,那些人投到门下,分润利益,他们以权力庇护他们,利益共享。
这些年,长孙家跑马圈地,到处买田置地,中原立了无数庄园,更别提在边地更是大量购买奴隶,甚至雇佣蛮夷,垦荒开拓,建立商屯。另一面又经营着许多热销的商货贸易,搞的多数还是垄断经营,这里面的利润那是惊人的。
十几年的时间,长孙家的财富不知道翻了多少翻。
仅是田地,就足有几千顷之多,所以拿出个百顷地,还真算不得什么。
八十万贯,也不过是讨个彩头。
想那山东五姓七家里的旁枝庶出,破落后卖婚取利,往往也不过卖个八十万钱百万钱什么的,相差巨大。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不过若是以长孙无忌的俸禄,想要攒八十万贯,也是十分不易的,贞观以来,官员待遇不断提升,可一个宰相一月也不过几百贯。
李世民当然清楚大舅子的身家,知道他并没有贪污,也不需要贪污。
高士廉这个公主的舅公当然也不能小气,于是也表示愿意添妆送嫁,“臣就添嫌九十万贯钱,田庄九座,商铺十八间,地一百二十顷。”
他辈份比长孙无忌高,是公主舅公,所以特意还加了些添妆。
末了又道,“臣愿以侄女七娘陪嫁为媵。”
高七娘是高士廉兄弟的庶女,也拿来陪嫁,这就让人动容了,不过陪嫁也属于一项古老的世族礼仪,远在春秋之时,诸国公卿嫁女,就都地有陪嫁制度了。比如宗主家嫁女,小宗会把女儿送去陪嫁,嫁过去就是媵!
春秋时公卿嫁女,一般都会有好几个陪嫁的本家媵妾,一般都是堂姐妹什么的。
长孙无忌马上表态,说兄弟长孙安业等几个家里也都有适龄的女儿,可以由皇帝可公主挑选两个陪嫁做媵。
“那我也再挑一个本家侄女陪嫁,好事成双嘛。”高士廉道。
长孙皇后给舅父和兄弟倒茶,“其实也用不着这么隆重。”
古代的腾妾陪嫁制度,最高规格便是亲姐妹陪嫁,次之是以宗族姐妹陪嫁,再次之是以侍女陪嫁。
如今普遍都是以侍女陪嫁,以姐妹、表姐妹陪嫁的还真不多。
“隆重些嘛!”
“就是,长乐是我们看着长大的,这孩子也向来乖巧孝顺。”
长孙无忌更是说,要不是他跟秦琅早结了儿女亲家,这次也都要挑个女儿陪嫁的。
虽说王公贵族门阀联姻,辈份也经常乱,但两姐姐嫁父子,总不好的。就如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娘舅,可高士廉的长子高履行却尚李世民的女儿东阳公主,这就差了辈了。
东阳公主喊高履行表舅的。
不过这样的事情很多,比如房玄龄几个儿子,一个尚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一个却娶高祖李渊之子荆王元景之女,这兄弟俩倒娶的都是堂姐妹,可他们的妹妹却嫁给了高祖之子韩王为妃,妹妹一下子变成兄弟俩的妻子叔母了。
承乾在外求见。
“听说圣人和母后请了舅父和舅公来商议妹妹嫁妆之事,我做为一母同胞的兄长,当然也得参与。儿臣东宫内坊这些年也积攒了些钱财,愿意添妆百万钱。”
李世民抚了抚胡子。
“你舅公添妆九十万,你舅父添妆八十万,你个小辈岂能比长辈多,你便添六十万吧,也算是你的一点心意了。”
“是,儿臣愿意负责置办出嫁的首饰、家具等。”
“你打算置办多少?”
李承乾想了想,“就按一百万贯来吧。”
什么金麦银米,珍珠串成的连珠帐,鸟骨制成的御寒帘,七宝合成的鹘鸠,绣有三千鸳鸯的神丝绣被,用羽毛装饰的翡翠匣,还有条支国所献的五色玉器什盒、百宝圆桌和琉璃水晶玳瑁床等等。
太子内坊里的好东西不少。
说是百万贯,实际肯定远远不止的。
李世民最是庞爱长乐,如今要出嫁了,恨不得办一个天下最隆重的婚礼,虽然魏征一直在批评皇帝,说长公比她们姑母长公主们的嫁妆高许多,也比自己庶出的姐姐们嫁妆高,不合礼仪。
可李世民听不进去,朕只要不动用国库的钱,用内库的钱,你管的着?
百姓嫁女还要讲究个隆重呢,朕就不行了?
“秦琼前几日请道宗送了张单子来,是准备的娉礼,千顷田地,长安洛阳三百间铺子,东南海上一支十条大海船的商船队,还有十座矿山,加起来起码值五百万贯了!”
长孙无忌笑道,“叔宝还真是阔气啊,为了娶儿媳这也是下了血本了。”
“是啊,叔宝都这么大方了,那朕自然也不能小气,朕打算也陪嫁五百万,另外给长乐在流求岛划一百里地,拔三千户给她做汤沐食邑。”
皇后在一边虽然也挺高兴的,可还是提醒丈夫,“会不会过于排场奢华,怕带起不好的奢华风气,如今大唐虽然太平了,可君王也还是应当带头节俭。”
“朕就这么一个最疼爱的女儿,难道还不能排场一下了?”
“要注意影响!”皇后道。
皇家确实能拿出这么多钱来,长孙家和高家还有太子也都能轻松添妆百万,可问题是这样一来,以后那些勋戚豪门,各个都这样讲排场,那就会形成极不好的风气。
“臣妾在宫中也常听闻,如今民间嫁女嫁妆贵,娶妻娉礼高,本来婚姻嫁娶,置彩礼陪嫁妆,都只是一种礼仪,并不在于数量多少贵贱,可现在却慢慢的变了质,好多人索要高额的彩礼,拿不出就娶不成。也有人嫌弃女家拿不出贵重的陪嫁,女人嫁不出,或嫁过去也被夫家轻视嫌弃,这都是极不好的风气。
臣妾以为,要改变这种风气,更应当自皇家起,若是皇帝都不能带头,这天下百姓又如何能改?”
李世民吹了吹胡子,“亲家秦琼都拿出五百万来下娉了,难道朕却要寒酸陪嫁?岂不让人笑话,尤其是那些山东士族,更不知道要如何取笑朕了!”
“圣人召秦太尉前来,当面说明便是,咱们长乐许给怀良,本也不是图什么富贵的,如今十年婚约将至,怀良也是成了大唐贞观的重臣,平康坊秦家也是天下有名的富庶之家了,所以那些表面的排场根本没有必要,臣妾以为,太尉能够理解,怀良更加能够明白的。”
“这不是失礼。”
李世民不太乐意,瞧了瞧长孙无忌,又瞧瞧高士廉,再看看太子承乾。
“朕就这么一个嫡长女,婚礼得隆重啊。”
“圣人,隆重并不是嫁妆越多越隆重,况且圣人也并不止长乐一个女儿,圣人膝下共有二十一女,难道以后个个都有如此排场铺张,只怕圣人内库的钱财,也铺张不起吧,那这岂不是厚此薄彼?”
皇帝除了十几个没出嫁的女儿,还有一堆没出嫁的长公主妹妹们呢,别说一个五百万贯,就是一个一百万贯也嫁不起啊。
“那你说多少合适?”
“臣妾听说,如今关中一个县的两税正赋,一年约为二十万贯左右,那不如就以二十万贯为限如何?其实就算如此,臣妾也以为铺张了些,以一县一年之税赋之数来办一场婚礼,过于奢糜了。”
李世民哼唧着,“秦琅在广州办一个佛山铁镇,现在一年的税缴都远不止二十万贯了。”
“陛下,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有钱得想着没钱时,如今这大唐天下,还有许多百姓连温饱都没解决呢,把这铺张浪费的钱,用到那些赤贫子民的身上,给他们解决温饱,岂不更好?”
这话让李世民一时哑口无言了。
良久,他有些尴尬的叹道,“朕一时糊涂了,多谢皇后提醒,辅机和承乾一会陪朕亲自去亲仁坊跟叔宝解释清楚,这婚事不要太铺张浪费了。皇后说的对,朕这几年攒了点钱,就有些飘飘然了,忘记了大唐天下亿万子民,如今还有许多渴都没解决呢,朕糊涂了!”





贞观俗人 第919章 酒训太子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客厅里,皇帝微服降临,当家的正在招待。
厅外,大娘子崔氏则正忙的脚不着地,皇帝突然降临,听说还是来谈三郎婚礼之事的,长孙无忌、高士廉、长孙顺德、房玄龄、萧瑀五位宰相,还有皇太子一起陪同前来。
对于崔氏来说,这是亲仁坊齐国公府最荣耀的时刻了。
必须得招待好了,不能失了齐国公府的礼数。
虽然皇帝是来谈三郎的婚事的,可如果一会招待的好了,说不定还有机会把自己的孩子五郎也推到皇帝面前却见一面,若是能留下些好印象就更好了。
这几年,丈夫虽然加官晋爵拜为太尉,加封松州世封都督,又授剑南道宣抚经略使,可丈夫在西川一呆就是数年,连过年都不回来,亲仁府她一个又流操持着,终究是没有以前热闹了。
倒是北边的平康坊那里,却是十分兴盛热闹,小秦相公这几年越发的炽手可热,风头早盖过亲仁府齐国公府了。去年秦琅岭南平蛮之后,更是五子皆封公侯,各得一州世封,崔氏心里不妒忌是假的。
亲仁坊这边,反不如那边了,连她所生的嫡子,也仅还是个虚封县侯,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这当爹的跑剑南西川不管家事,当兄长的这几年风光无量却也顾不上弟弟,崔氏很心急。
今年皇帝终于把丈夫召回京城了,崔氏也好几次在枕边吹风,希望秦琼也提前考虑一下儿子的前途,能不能也为儿子提前谋一个世封什么的。秦琼却只说,按制世封之地嫡长子继承爵位,用不着考虑。
可崔氏很清楚这世封制,若是秦琼百年之后,是要推恩再封的,儿子做为嫡长子确实能继承齐国公爵位,和松州都督之封,可秦琼还有其它几个儿子,也是能分封一县的。
秦琼几年没回长安,家里除了先前那两个庶子和自己的嫡子,离京前又生了两个儿子,而在松州几年,在那边的妾侍也给他生了四个儿子,除去秦琅这个有本事早另立门户的庶三子,秦琼现在还有七个儿子,和六个女儿。
女儿早晚是要嫁出去的,可儿子们是要分家产的,现在这世封制下,不仅要分家产,还要分封地。
妇人的心思,秦琼并不太理会。
客厅里,君臣都是便服,除了萧瑀,其实也都是当年秦王府的老伙计。
今天皇帝来不谈国事,只是谈儿女亲事,萧瑀和高士廉也都是李世民的儿女亲家公。
“陛下可是对臣家的娉礼不满?”
外面飘飘洒洒的下起了雪,不过厅内依然十分的暖和,厅里本就铺了地暖,墙都是改造过的火墙,皇帝等进来后都很快把外袍脱去。
不过秦琼在松州呆了数年,那片松潘高原上的冬春十分寒冷,他在那边习惯了秦琅当初给他设计的壁炉,所以回来后还是让人按那边样在厅里砌了座壁炉。
壁炉里的劈柴燃烧出明旺旺的火焰,坐在壁炉前,捧一杯茶,能感觉到温暖惬意。
在冬天,还是烤着火更舒适,虽然屋里有地暖墙暖,可没火,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李世民也挺喜欢这壁炉的。
“比起那些铁皮的石炭炉子,感觉还是这柴火壁炉安逸啊,闻着都有股木头的清香。”
“烤几个山芋或是鸡蛋就更有感觉了。”长孙顺德道。这位太上皇的老伙计,在贞观朝也是起起落落,曾经也是个很张扬的人,但近年也老实低调了许多,几遭贬黜,今年又被召回朝中,现在还疾病缠身,大多数时间都是呆在府中,基本不参与政事了。
今天皇帝特意把他叫上,也是表示下亲近之意。
“臣在松州,那边高寒,冬天就喜欢烤这壁炉,这炉子还是当初怀良在陇右,回京路过松州看望臣,特意为臣设计的。选大块的松木做劈材放壁炉里烧,明火不灭,既暖又香。烤火的时候,再拿个小铁盅,放点茶叶枸杞进去,放火上煮,绝配,在边上再烤两山芋、鸡蛋,巴适的板。”
“巴适的板甚意思?”
“就是那边人的蛮话,很舒服安逸的意思。”
李世民笑着道,“那一定要尝尝这壁炉铁盅茶和烤山芋、鸡蛋。”
君臣几个围着炉子,秦琼张罗着煮铁罐茶、烤山芋,烤鸡蛋。鸡蛋烤起来很有诀窍,不会的人容易烤爆掉,弄两张草纸在水里浸湿,然后包在鸡蛋上再烤,就不会爆了。
“臣还从松州带回来一些土产,有风干牦牛肉,还有腊肠、火腿、腊猪耳朵、腊猪心猪肝等,要不我弄些来就这样煎烤着吃。”
长孙顺德立马赞成,“再来点酒,在火炉前暖壶黄酒,吃着腊味,那绝对舒适。”
几样腊味先温水洗一遍,再放火上蒸上一会,然后切好加上些胡葱、大蒜等一翻炒,那香味四处窜。
皇帝都忍不住伸手先拈了一块吃。
“还是这个好吃,比你这牦牛肉干要好吃的多。”
后面赶来的程咬金、牛进达吃过后,也大呼过瘾,这两位一在西北现任凉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凉州刺史,一在辽东任镇东大都督府长史兼金州刺史,这次也是年前回京朝集的。
秦琼请示皇帝后,召来两位老伙计。
很快,给秦家当媒人的李道宗也来了。
一个大吊锅,里面是炖的香喷喷的腊猪蹄子和豆腐鱼头,这还是个鸳鸯锅子,中间一块铁皮相隔,让锅子如同是个太极图一样,一锅二煮,互不窜味。
也不需要什么几案坐榻,君臣几个老伙计们当年南征北战时,更简陋的野地里都呆过。
“自从朕坐上皇位后,朕也经常听那些御医们进劝,这个不能吃,那个少碰,饭三七分饱,衣要三分寒,要少吃油腻,少碰猪肉啊,吃个饭啊,诸多规矩,说实在的,现在吃饭纯粹就是糊弄肚皮了,真的没什么味道,朕的饭菜那是叫一个清淡,少油少盐,酒就更不能喝了,连怀良给朕快马送来的海鲜,都经常不让吃·····”
李世民直接上手,抓着一块腊猪蹄啃的十分过瘾带劲,仿佛又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征战之时,行军打仗间隙里,有啥吃啥的时候,没那么多讲究,肚皮饿的难受,吃啥都香。
这腊猪蹄偏咸了点,且有些韧,若在平时,御膳房的御厨们是绝不会把这端上皇帝餐桌的,而且御医们也不会让皇帝吃这些,猪肉都说要皇帝少吃,更别说这种腊猪蹄。
大唐越来越强盛,宫里的规矩却也越来越多,就比如每天餐前,还有专人给皇帝试菜。
每道菜都要有人试过,防止菜里有毒,试过后还得等一会,所以李世民经常吃的都是凉菜。
多数时候,皇帝都是独自进餐,吃了个寂寞。
现在一群老伙计,不用讲究什么君臣礼仪,就如当年军中之时一样,围在火炉前,烤着壁炉,温着黄酒,吃着腊猪蹄、炖鱼头、腊味合蒸,再回忆下当年的峥嵘岁月,那叫一个惬意啊。
不顾长孙无忌的反对,李世民主要端起杯子,让秦琼给他倒酒。
“当年,朕一把大弓,叔宝一把马槊,可是纵横无敌啊,从没有哪个敌将敢在我们面前嚣张炫耀!”
长孙无忌也道,“犹记当年陛下一把弓便射落十七名敌军校尉,一箭洞穿三层铁甲。”
李道宗赞扬,“后来漠北诸部乱战,圣人派使者只持三支天策大箭前往,便能威服草原诸部。而叔宝兄的大铁枪,更是成为我大唐国家礼器,每每国家大礼仪时抬出来,都还能震慑诸邦!”
秦琼给大家倒酒,笑着道,“老了,真的老了,如今到了冬天啊,整天只能猫在这火炉前烤火,寸步不能离了。”
程咬金嚼着腊猪耳朵丝,“江山代有人才出,叔宝你是真的后继有人了,你家三郎可是真正大出息,我们这些老兄弟谁不羡慕啊。”
“知节你家几个孩子可也出息了,尤其是大郎,河套镇守几年,如今又远镇云南,都督通海,听说最近又跟和蛮打了几仗,打的十分漂亮啊,这可真是青出于蓝更胜于蓝,在他们这个年纪,我们可远远不如呢。”秦叔宝笑着道。
“可不是,处默现在这年纪,我老程还没娶妻呢,整天在乡里骑马打猎,潇洒着呢。叔宝你在怀良这年纪在干什么?也才刚投到荣国公军前为帐内效力吧?”
“是啊,一转眼二三十年过去了,孩子们都已经这般出息了。”
李世民嚼着腊猪蹄,瞧了一眼以茶代酒的太子承乾。
虽然承乾一直让他挺满意的,可现在却总觉得这孩子还是没经历过什么真正的风雨,太顺了些。
他把自己的酒杯递到承乾面前。
“承乾啊,你也已为人父,跟这些叔伯们在一起,也就别只喝茶了,来,男人总得喝酒。”
承乾有些惶恐,都说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跟皇帝在一起的时候,他是从不饮酒的。
“儿臣不敢。”
“来,接着,父亲先敬你一杯,就敬你也成为大人了。”李世民给自己倒了酒,一饮而尽。
承乾犹豫了下,还是举杯饮了。
“再倒满,给你秦叔程叔他们也都敬酒,这些都是你阿爷我的老伙计们,也是你的长辈,如今更是帝国的柱石,你要好好尊敬他们。”
两杯酒下肚,李世民脸有些红,难得的跟儿子说起了心里话,“阿爷知道你因为娶苏氏之事,一直心存介蒂,听说苏氏入宫后,你很少去她那边。”
承乾要解释,李世民摆了摆手,“你不用跟我解释,我心里都明白,只是我想提醒你一下,婚姻大事,向来没有儿女自己做主的,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和苏氏已经成婚,也这么久了,不管你心里有多不愿意,可苏氏过门之后表现的很贤淑,没有任何不对之处,你不能这样待她,如果你真的已经长大成人,是个男人了,那就跟个爷们一样痛快一点,要么你就跟朕明说,你休掉她。要是你没这不顾一切的决心魄力,那你就别为难一个女人,好好跟她过日子,抓紧生一个嫡长子出来。”
承乾低头。
李世民红着脸,“抬起头来,现在给朕一个准话,你是要休掉苏氏,还是跟他生孩子?”
承乾怎么也没料到,这腊猪蹄吃的正香,怎么就成鸿门宴了,不是来谈秦琅和长乐娉礼嫁妆的吗,怎么说到自己跟太子妃了?
他想说自己从没喜欢过苏氏,可张了张嘴,遇上父亲那瞪大的赤红眼睛,却怕了,说不出来了。
李世民冷笑了两声,“这么点魄力都没有,你还说什么?今天回去后,就老实的滚去苏氏的殿中歇息,不让苏氏怀上孩子,你就不许去其它东宫妾侍的屋中睡。”
这突然的变脸,让承乾很不适应,尤其是当着这么多朝廷重臣们的面呢。
秦琼等也没料到皇帝居然在这场合训子,都说人前不训子。
“陛下,这酒有些上头,陛下醉了。”秦琼赶紧劝说。
“这酒不错,但两杯酒还醉不倒朕,朕只是许多话憋在心中许久,今日不吐不快。承乾八岁被立为太子,朕从来是百般呵护,重话都很少说他。可今天借这酒,不吐不快。说实话,比起怀良、处默他们这些年轻人,承乾虽说也已经大婚成亲,甚至都当爹了,可却还差太多,没有经历过半点风雨,太顺了。”
“玉不琢不成器,朕在想,承乾这样长处京师的太子,将来能否担的起这大唐天下的重任!”
长孙无忌一听都慌了,怎么越说越远,还说到这了?
赶紧颤声道,“陛下真醉了,臣送陛下回宫!”
李世民一拍桌子,“朕没醉,朕这些话也没打算跟旁人说,只跟你们这些老伙计们讲,也是当着承乾的面讲,承乾啊,朕以前觉得你做的已经很不错了,可现在想想,你比起朕差远了,不是你不够聪明,而是你历练太少了,你太过一帆风顺了·····”
“陛下!”房玄龄、萧瑀等宰相也慌忙劝说,再说下去,万一说出什么要不得的话,到时怎么回转?
李世民嘴张了张,最后咽了回去。
良久,长叹一声,吐出一口酒气。
“看来这酒确实劲大,朕真的有些醉了,算了,今日暂且就不谈娉嫁之事了,回宫吧。”
1...481482483484485...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