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秦琅只能笑笑,这事是说不清的,阿姹他暂时留在了太平城,她会在那里等他儿子接来,至于下一步是就留在太平城,还是去长安,这个秦琅由她自己选择,而她也还没决定好。
反正在太平城里,阿姹确实是以秦琅妾侍的身份呆在那的,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所以现在秦琅就算否认,别人也不信。
“这广州还真是热闹啊!”秦琅哈哈笑道。
贾务本端着茶杯,“听说三郎先前吃荔枝时还做过一首诗,叫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确实,我现在就想长做岭南人,最好是就在岭南终老了,这季节,长安都已经是寒风萧萧了,可我们这里却还能穿着单衣吹着凉爽的海风呢,都说岭南烟瘴之地,那些人是没来过岭南啊,这岭南分明就是世外桃园啊!”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广州,来,喝茶!”
“喝茶!”
贞观俗人 第912章 十年之约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午后,阳光正暖。
李世民本来正在御书房处理政务,却硬是被女儿长乐公主李丽质拉到了皇后的立政殿。
殿前,明黄而又温暖的阳光照在公主的背上,头顶一行大雁排成人字飞过天空,公主修长身姿,正手拿着一把锅钞在熟练的翻炒着,锅里冒着热气。
长孙皇后拉着皇帝坐下,“五娘今天要展示厨艺,好好孝敬咱俩,今日有口福了。”
锅里大虾翻滚,烧红的虾,嫩绿的葱,黄色的姜片。
李世民笑笑。
长孙皇后凑到他耳边悄声道,“秦琅从广州派人送了一些冰镇海鲜过来,千里迢迢的送到长安冰还没化呢,跟刚捕的一样新鲜。”
李世民道,“这锅也是秦琅送来的?”
“那倒不是,这锅虽然是广州佛山产的广锅,但早就已经畅销京师,据说长安百姓排着队抢广州佛山来的铁锅呢,都一锅难求了。”
望着手法娴熟的女儿,李世民有些感慨,“转眼间丽质都已经长的这么高挑了,厨艺都已经这么了得了。”
“嗯,是啊,一转眼都要到出嫁的年龄了。”
长乐公主今年已经芳龄十三了。
“当初跟秦琅订下十年之约,明年可就到期了。”
皇后笑着道,“五娘天天盼着呢,盼了一年又一年。”
“那个秦琅,还真有本事,朕的女儿,心都早让他拐走了。”
公主那边很快炒好了大虾,装入精致的瓷盘中端过来,“父皇,母后,尝尝女儿的手艺!”
“颜色挺好看的。”李世民突然有些酸。
“南海中捕捞的大海虾,很鲜呢。”公主笑呵呵,“三郎信里说这海里的大虾肉质鲜美,最好的吃法其实就是直接白灼,那才最能吃到虾的自然鲜味。”
李世民接过公主递过的筷子,夹了一只尝了下,这比巴掌还大的虾吃起来确实非一般的嫩,公主虽然是炒的,但也一样美味。
“好吃!”
公主得了夸奖,十分高兴,“三郎说喜欢吃虾,以后我定好好烧给他吃。”
李世民无奈,“阿爷也喜欢吃啊。”
“那女儿以后也常烧给阿爷吃。”说着,还双臂绕到李世民颈上,跟他撒起娇来。
“阿爷,三郎什么时候回长安啊?”
“怎么,就等不及要嫁人了?按十年之约,还有一年呢。”
“哪有,就是三郎奉旨出京一走就是两年了,哪有这么差使人的嘛。”
李世民不乐意的道,“这事可不怨我,我可是三番五次的让秦琅回来,是这小子总跟我节外生枝,一会又是句町叛乱,一会又是什么和蛮造反,我本来说要让他回朝,都准备让他挂帅统兵北伐的,这小子却说岭南大乱之后,如今需要有大臣镇守。”
“女儿才不信呢,定是阿爷不让他回来!”公主嘟起嘴来。
长孙皇后把女儿拉到身边,“三郎是朝廷重臣,如今镇守边疆,有事当然不能说回就回的。”
“可女儿都好久没见到三郎哥哥了。”
“真是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啊,丽质啊,那小子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你居然对他那般中意?朕可听说这家伙向来风流成性,到了岭南可也惹出几身风流债来呢,朕都打算好好向他问罪,你却还总向他说话。”
丽质却对这些不以为然,“这有什么,男人姬妾成群本是自然,女儿反正是要做三郎正妻大妇的。”
大唐也没有说皇家公主下嫁驸马后,驸马不能另纳妾的。
李世民望着替秦琅说话的女儿,真是亭亭玉立,李家有女初长成,还没出嫁,就开始向着外人说话了。
想想就有些心堵的慌。
一顿大虾,倒是吃的有些食不知味。
尽听着女儿如何夸奖秦琅怎么有本事了,这锅是秦琅在广州建的佛山镇办的铁厂所铸,因其款式新颖,材料精良,工艺精湛,还价格实惠而如今卖火长安一锅难求,公主都免费给广锅打起广告来,说这铁锅如何炒菜不粘,如何受热均匀。
就连装菜的盘子,都是秦琅家在江南西道景德镇烧制的青瓷器,天青色的瓷器也是独领风骚,万众喜欢。
还有丽质做菜时炒糖色的冰糖,提鲜的白砂糖,也都是来自交州武安府秦家。
长乐现在真把自己当成了秦家妇了,用的样样都是秦家物。
“这锅看着确实不错,看着轻薄,但打制精良,想不到这样一口锅,居然只卖这么便宜的价,原来长安如此相仿的铁锅,可是数倍不止啊。”
李世民感叹。
坐了会后,李世民返回甘露殿继续办公。
进殿。
政事堂宰相们已经在此等候了,下午有御前会议。
“让诸爱卿久等了,刚长乐公主非叫朕去吃饭,说岭南秦琅又给她送来不少好东西,便借花献佛亲自烧一桌菜给朕尝尝,耽误了。”
李世民笑着跟宰相们打招呼,然后道,“我顺便给诸位爱卿捎了点来,一道白灼大虾,一道清蒸螃蟹,另外还有椰子,大家也都尝尝。”
内侍提着食盒进来。
宰相们有些意外。
长孙无忌却是看着这些红通通的大虾螃蟹笑道,“想不到长乐公主还有如此了得的厨艺,臣定要好好尝尝。”
白灼虾和清蒸蟹其实也不需要什么厨艺,但其它宰相却也没谁反驳,一位皇家公主,能够有这孝心就不错了,更别说亲自动手能力了。
魏征抱过一个椰子,拿着麦管吸椰汁,越吸越有味道,他以前以为这世上最美好的食物应当是来自泥婆罗的波菜,谁想到,原来世上还有一种叫椰子的东西这么好吃。
鲜,甜!
长孙无忌和高士廉爷俩在吃螃蟹,动作熟练,姿势优雅。其实中原早就有吃螃蟹的传统了,不过这玩意一般都是贵族士大夫们喜欢吃,就跟喝茶一样,能吃出花样来,还显出优越感。
侯君集跟尉迟恭、张亮这三位大老粗就不碰螃蟹,看着张牙舞爪的,那么大的蟹,也看不出哪里有什么肉,还不如吃虾,个大肉嫩。
侯君集以前也附庸风雅吃螃蟹,结果他分不清哪是蟹黄哪是蟹的内脏,也搞不清什么是腮什么是肉,被人嘲讽过后,就再也不吃这玩意了,顶多只吃蟹黄馄饨。
“看样子秦琅在岭南确实呆的很惬意啊,怪不得乐不思蜀,陛下三征五召都不肯回来呢。”侯君集一别吃着大虾,一边还阴阳怪气。
长孙无忌拿着一只蟹爪很优雅的在掏蟹棒里的肉,“你要是觉得那边惬意,正好调你去好了,你之前不弹劾李大亮无能吗,要不你去做安南大都督府长史?要是你觉得没这能力统领一道,那就委屈做个爱州刺史?”
侯君集不吭声,他知道跟长孙无忌打嘴仗是打不赢的。
李世民也抱着个椰子在吸。
“秦琅今年不会回京了,他在岭南还有几件大事要做。”
皇帝并没说秦琅有什么大事要做,但宰相们也没直接问,大多能猜测到估计还是在岭南合州并县、改土归流,增置军府,移民屯垦这些事。
侯君集总说秦琅在岭南瞎折腾,但事实证明,秦琅明明是在岭南大刀阔斧的深入改革,效果还十分明显,所以大家也都很支持秦三郎继续折腾下去。
况且人家秦三郎在岭南折腾,不仅没要政事堂支援一兵一卒南下,这次还反而派来了两万岭南兵,六万岭南壮丁北上支持朝廷。
而岭南的钱粮更是水陆并进,日夜不停的运往中原,输入长安。
这样的岭南,朝廷谁不高兴?
武德中,岭南归附,可实际上朝廷收到半点钱粮税赋,几十个州县多数都是只纳点土贡,更多的连土贡都不纳一点。
相反,朝廷每年还要拨出大量钱粮,用以维持在桂州、广州、交州这些要地的驻军、官吏等的开销。
像如今这样,各种税赋、商税等上缴,岭南三道今年所缴之税赋,已经很惊人了,虽远不如中原,但仅交广几个大港,其税赋已经追上了杭明等江浙沿海之地了。
而且这势头非常猛。
这还仅仅是公面上的,私底下呢,政事堂诸相公,又有谁没在岭南参与工商海贸,这岭南新兴的工商贸易,家家都分了杯羹,这里面的利益可是十分可观的。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连不被秦琅带着玩的侯君集,都自己想着办法,把钱拿给自己的亲家,然后也暗里掺进去了。
这两年,岭南是长安权贵们都在谈的一个新世界,一块大肥肉。
这是党仁弘、周绍范他们在任广州时,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所以虽然眼下岭南那边红红火火,但长安的这些相公们,却没有谁说要摘桃子,要把秦琅换掉,因为谁也没有那个实力敢说自己人过去能收拾好那边的烂摊子,能照顾好各家的利益,因此,保持岭南现有的局面,是大家都乐见的。
如今的岭南,其实也还乱的很,水很深,也许只有秦琅那家伙在那边,才能继续把局面控制住,也唯有秦琅,方能让冯盎等岭南土王们,到如今都还没有什么动作。
尉迟恭倒是直脾气,“秦琅不回来,咱们也照样北伐,没了张屠夫,就要吃带毛的猪了?我尉迟恭就不服气,打薛延陀和高句丽,两边战场,我请统兵伐一路!”
侯君集也不甘示弱的请战挂帅。
李世民悠悠的吸着椰汁。
朝廷今年一直在做北伐准备,可到现在,具体挂帅人选,皇帝也还没公布,这让自认为有资格的将领们,都摩拳擦掌,争的十分激烈。
秦琅不回来,倒是又少了个有力的竞争对手了。
贞观俗人 第913章 长城灭国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李世民嘴里的麦管吸的滋溜溜响,一个椰子吸完了却还舍不得放下,“长孙师刚从辽东回来,说高句丽人也已经嗅到了战争的气息,这些人很惊恐。高建武授泉盖苏文总监修建辽东长城,北起扶余,南至大海,一千余里,全国征召数十万人,要修一条辽东千里长城!”
又使劲吸了两口,却是一点也吸不出来了,李世民有些不舍的放弃,把椰子放下。
内侍过来收。
他还特意交待,“公主说这椰子里的汁喝完后不要扔,里面内壁还有一层很鲜嫩的椰肉,去拿刀把椰壳砍开,把里面的椰肉取出来,可以拿来与糯米蒸个椰子饭,或是拿去炖鸡汤。”
“高句丽人想修辽东长里长城,不是哄人的吧?”侯君集觉得有些奇怪。
“高句丽人已经在全国动员修长城了,到处征召壮丁,甚至高句丽的军队如今也基本往辽东调了,为此他们还跟新罗、百济等达成了和约。”
大唐大张旗鼓的备战,高句丽人也不是傻子,何况秦琅先前还冷不丁的抽了人家一记响亮的耳光,硬生生的偷袭夺取了长岛和卑沙。事后大唐也是十分无赖,硬生生的把这卑沙给强占了去,高句丽人吃了这记响亮的耳光后,哪还不警醒?
立时上下都明白过来了,中原已经不再是隋末之时的中原了,他们现在已经腾出手来了。
当夷男派出使者到平壤找高建武秘商结盟之事后,高建武那也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虽然有些高句丽人认为此举会引来大唐的讨伐,可你不答应人家就不打你了吗?
渊盖苏文之前在长安朝唐被秦琅辱过,在长岛更是被秦琅劫盟俘虏,一直怨恨大唐,在高句丽也是经常煽动唐威胁论。
也是在渊盖苏文的主张下,高句丽决定跟大唐撕破脸开战,但为了避免如同当年隋征辽东时一样,被中原汉军长驱直入到王都平壤,渊盖苏文就提出了一个修长城的计划。
计划也简单,高句丽人在辽东沿辽河边界线上,本就部署有大量军队,而且在长达长里的边界线上,依托山脉河谷,也构筑了大量的山城堡垒防御。所以现在只需要把这些堡垒连接起来,并增加一些要塞、烽堡,那么就能形成一个更加完美坚固的千里防线。
这样一来,就可避免唐军长驱直入,可御敌于国门之外。
之前高句丽跟中原交战其实很有经验,从汉到魏晋南北朝,打了几百年了,靠的就是他们的山城防御体系。
说白了就是龟缩顽抗,毕竟辽东千里之境,冬春冰雪寒冷,夏秋又容易雨水大涝。
以空间换时间,对于高句丽人来说,是一件法宝。
依仗地利、天时,就算中原军队再强,可如果大军来攻,则后勤补给非常困难,拖的时间一久,他们就不攻自溃。如果来的少了,那么高句丽人以逸待劳,固守待援,一样能够熬赢。
说白了,我就是不跟你正面打,你来我躲,一座座险要的山城,会让进攻者非常头痛,不攻下来就深入,后勤粮草无法过来,大军后背也不安全,隋军三十万大军直攻平壤,最后败亡的剩两千,可就是这么没的。
而硬攻的话,杨广一百多万大军硬攻半年,可都没能攻破过辽东的山城防御网。
这次高建武准备更狠点,修一道墙,把这辽东大大小小的山城全连起来,一点机会都不给你唐人。
长孙无忌听了却只是笑笑。
“高句丽人看来是做贼心虚了,只不过要修这么一道千余里的长城,不简单吧?以高句丽的国力,就算举国修长城,可又能抽调出多少人来修?三十万,五十万,还是一百万?”
一百万,那是极限,高句丽倒是能抽的出一百万人修长城,但如果真这样做,那高句丽人也是自寻死路,这么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小国,硬抽出一百万人来修长城,这对于高句丽国的影响来说绝对巨大。
他们的农业可能会耽误,牲畜、手工业等更不用说。
就算高句丽人利用农闲之时征召百姓修长城,但远在辽东边境,来回距离遥远,一来一回的时间则多浪费在路上了,这千里长城得修到猴年马月去?
而如果不能尽快修好,那这千里长城又修的又什么意义?
重回到政事堂的房玄龄也是笑着说这是好事。
“高句丽真要修千里长城,这对大唐来说绝对是件大好事,我觉得如此一来,我们倒是可以考虑暂缓出兵讨伐高句丽人了,就让他们修。”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侯君集不解问房玄龄,“房公糊涂了,难道让他们从从容容的把长城修起来?这长城真要修起来,到时我们想讨伐高句丽,可就不易了。那辽东山城众多,本就易守难攻,要是再连接一体,想攻下来就更难了。”
“我们不趁他们还没修的时候杀过去,还给他时间修?”
房玄龄呵呵一笑。
“侯相公,战争打的是什么?打的可不仅仅是阵前的兵法谋略,更是国家的实力啊,打的是钱粮是武器是人口。高句丽几百万人口,在辽东那穷山恶水算是一霸,也能经常欺负下三韩岛上的新罗百济,或是白山黑水的靺鞨诸胡,但若说跟我大唐数千万人口比,那就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况且高句丽处于蛮荒之地,半农牧半渔猎,还十分落后。高句丽人夺取汉之辽东后,花了几百年时间,才修起了几百个大大小小的山城堡垒,如今居然妄想要加修一条千里长城,侯公不觉得他们这想法太大?”
长孙无忌无情的嘲讽侯君集,“陈国公不懂就多学学多听听,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只知道猛打猛冲,那仅堪为一百夫长尔。”
“长孙公又懂乎?”
“哈哈哈,也只有侯公你不懂了,房相的意思很简单,高句丽人现在很恐惧,所以打算举国之力修辽东千里长城,但是呢,这样一条长城,不可能一天两天就修起来的,而修这样的长城会耗费巨大,以高句丽这点家业,这座长城会耗干他们。所以我们现在不用急着进攻,就虚张声势,让高句丽人急慌的去修这千里长城,咱们什么也不用做,看着高句丽人折腾就好,以他们那点家底,折腾不了三五年,就得见底,到时国力困竭,甚至必然会出现饥荒,那时百姓饥而为盗,高句丽必将一片动荡,彼时,我大唐再出王师,吊民伐罪,一战可平也!”
侯君集一脸不屑,“我只知道胜利的果实只有自己亲手去摘才有,哪有光坐在树下等掉落的?”
李世民却道,“房龄和辅机说的倒是有理,想当年杨广征百万之兵,发数百万民夫征辽,大业七年的隋朝是如何的强盛?可以说今天我大唐贞观,都还达不到大业七年之盛,可杨广百万大军征辽,一通折腾,是天下沸反!”
大隋当时有八百九十万户在籍户,近五千万在籍人口,这还没算上没在籍的,就这样一个强大的王朝,征辽动员百万兵,几百万民夫,然后崩掉了。
无数的青壮都在为征辽而奔波,导致田地荒芜,内地空虚,国家和百姓的都被转运往辽东,路上军中耗费无数,最后饥荒四起,民饥为贼盗。
隋朝这么强都扛不住,高句丽能扛的住?
长孙无忌也笑着道,“当年战国之时,六国伐秦,便有人献上疲秦之策,派出治水大师到秦国,为其献上郑国渠之策,让秦人修郑国渠,以耗其国力,疲其百姓。高句丽人要修千里长城,我们当然得支持,得让他们修,大修!”
君臣几个都是老狐狸,笑的极为阴险。
“给卑沙的牛进达增兵三千,再往长岛再增兵两千,让牛进达操练士卒,弄出些气势来,还有,调右骁卫将军程名振为营州都督。”
皇帝这无疑是要给高句丽人再增添一些压力,好让他们能更有动力修长城。
侯君集不服气,“可万一高句丽人真把这长城修起来了,到时想打可就不好打了。”
李世民哈哈一笑。
“所以现在想来,秦琅先前夺取卑沙城,也并不是瞎折腾。这卑沙城可是处于水陆要冲啊,高句丽人现在要修长城,也是沿辽河一线而修,这卑沙却恰处于他们要修的这道长城的背后,而且还是处于渤海航线的关键处,我们现在占据着卑沙城,还有西面海上的长岛,这就如同两把刀子抵在高句丽人的腰肋上呢,就算他们真的修起了这道千里长城,可我们早就已经在他们这长城上留了两个小门,你说,我们还用担心吗?”
“那若是高句丽人一边修长城一边来夺卑沙呢?”
“他们若真有这个胆,尽管来夺便是,朕可不信泉盖苏文也有秦琅那样的本事,卑沙城在牛进达的手里,朕相信,泉盖苏文就是带十万人来,都未必拿下。”
真要率十万人来夺,大唐也不会坐视不理啊,直接从登州发兵渡海救援便是了,到时来个歼敌于坚城之下,岂不是更妙?
贞观俗人 第914章 和亲陷阱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高句丽暂且不打,那现在只需要打薛延陀了?”
侯君集再次请战,他打断了皇帝对秦琅夺卑沙的赞赏。
李世民却抚着那微微翘起的胡子,另一只手摆了摆,“今天朕召诸卿前来,却正是要商议此事的。”
“朕另有打算了。”
宰相们没想到皇帝想一出是一出,之前都已经谋划许久,这箭都快到弦上了,怎么又改弦更张了?
李世民却缓缓道,“其实也是秦琅的一点建议,不妨说出诸卿听,看看是否有道理。秦琅说,薛延陀远在漠北,高句丽深处辽东,两蛮被逼急,便欲联手反唐,但是,这两蛮其实相隔相甚,中间还隔着契丹、奚、室韦等部。”
“北胡东虏之间也素来没有什么往来关系,甚至当年隋朝征辽时,漠北的铁勒诸部做为突厥部属,也还随始毕可汗奉隋天子之令从征高句丽过。”
大唐虽有实力两个一起打,但没必要。
两线作战,实属下乘。
而且上兵伐谋嘛,所以他认为可以各个击破,只要大唐暂停进攻,则两蛮的合作也就停止了。
高句丽人要修长城,那就先不打高句丽人,只制造点声势吓吓他们,让他们专心去修长城好了。
对于薛延陀,也一样不用急着用武,用武只是最后一招。
大战之前,总得多些前戏才行。
侯君集听的有些不耐烦,“陛下,秦琅远在岭南,哪知北方形势?这不纸上谈兵吗?能谈出什么好计策来?”
李世民对于越来越不懂规矩的侯君集有些不满,微皱眉头,侯君集却立即闭了嘴,不敢再吭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