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随后将秦琅等迎入灵武城中,那边早就杀猪宰羊候着了。
接风宴上,还有丰州来的几个突厥人,为首者却是郁射设的儿子阿史那施,先前郁射设就为儿子请了汉朝文士教习汉文化,甚至还为儿子取了字,勿施。
然后郁射设入长安归附,得赐名秦国忠后,他马上就派人寄信给儿子们,为他们取了汉名,还他娘的按汉人字辈一样的给五个儿子定了个臣子辈。
阿史那施改名秦大臣,二儿子秦名臣,然后是秦帝臣、秦谏臣、秦彦臣。
这臣子辈,不得不说取的很有灵性。
反正秦琅看着眼前这个自称秦大臣的年轻突厥人,向自己跪拜,喊他叔父的时候,还有些不太自然。
相比起秦国忠那肥胖如山的猪样,这位秦大臣倒是长的很清秀。
先前秦国忠入长安,便把长子秦大臣留在灵武秦琼这了。
秦大臣现在名义上是丰州诸部的主子,代替在长安的秦国忠统领部众,但他其实是在灵武做人质,所以现在丰州管理部众的是他的叔父阿史那哲,据说如今改名为秦国盛了。
“叔父,先前侄儿接父亲从长安发来的命令,让侄儿收集皮毛等,如今已经积攒了许多,目前已经有不少运来了灵武城,不知叔父安排何时交易?”
秦大臣人年轻,做事有点心急。
放着热气腾腾的紫铜羊肉火锅不吃,却着急忙慌的问起了交易的事来。
秦琅把切的很薄的羊肉片整盘下入火锅里,有钱人吃火锅嘛,肉就得整盘子下,一片一片的涮太小家子气了。
“有多少了?”
一问才知,数量还真不少。
因为这场寒灾的原因,就连称为塞上江南的后套草原上,牧民们的牛羊也没草吃了。尤其是近来几场大雪过后,被霜打死的枯草都全埋在厚厚的雪下面。
牛羊开始掉膘。
牧民们无奈,只能选择提前宰杀。
这个时候秦国忠说联系了长安的大买家,让大家杀牛宰羊,牧民们于是便更不再犹豫了。
幸好是天冷,要不然这大量屠宰的牛羊,都无法保存,现在全都是直接一堆堆的露天堆在雪地里,然后再堆上雪盖起来。
轻便点的羊皮羊毛,则已经开始送来灵武。
其实剪羊毛纺织这事,早就有了,齐民要术里就有详细的剪毛和加工方法。
比如说这绵羊,一年可以剪三次毛,春天在羊脱去冬毛的时候剪第一次,五月天渐热,羊再次脱毛时剪第二次,到八月时剪第三次。
剪下来的羊毛放在河水里清洗。
而寒冷的漠北地区,甚至只剪两次,八月那次不剪。
这是因为八月以后,天气渐冷,羊剪掉了毛就难以过冬。
而山羊绒不是剪,采取的是拔绒,或者是用梳子梳的办法取绒。
山羊主要是西北的吐谷浑人和党项人养,这个技术也一直是在他们手里掌握着,后来渐渐传入中原。
据说党项牧民拔一天的羊绒,打成的线也才一钱,费半年的功夫拔的羊绒,才够织一匹料。
不管是煎还是拔,羊毛羊绒采下来后,都还要经过净毛和弹毛处理,净毛一般是要用石灰等来进行羊毛脱脂和去除杂质,否则会影响羊毛纺纱。
净毛后,还要进行弹毛,用弹弓把羊毛弹松,弹的过程还能再次去除毛中杂质,弹松后的羊毛,才适合纺纱。
然后用毛纱便能做成毛衣或是毛毯等等毛纺织品。
在草原上,牧民们其实剪羊毛不多,因为在战乱之时,边市少,他们的羊毛并不好销,而羊毛处理又复杂,更别说纺织,若是边市需求少,他们就干脆懒得采羊毛。
牧民自己的羊毛织品非常简单。
今年这场天灾,让牧民们也顾不得这些了,唐人愿意收购羊毛,他们也就在宰杀羊之前,把毛全都剪了下来,连处理都没有,便直接打包送来灵武。
所以现在灵武的仓库里,堆的羊毛全是又脏又臭的羊毛,没有经过半点分类筛选,和清洗除脂弹毛过程,真正的原料毛。
另外,还有不少羊皮。
也都是还没有加工过的羊皮。
一张上好的羊毛一样得多道手续,要鞣皮,要刮去皮脂,还要晒干等。
要把脏臭的羊毛,变成柔顺温柔的毛线,这可不容易。
若是用突厥人的那种老法子,一年也织不出一匹布来,牧民们都是放牧的时候背个羊毛口袋,然后手里拿个纺锤,边放牛羊一边拿手在那里一点点的手纺线,这种技术非常原始,所以一年也就能在空闲时纺个一二匹,全家人辛苦,也不过勉强够自用而已。
中原毛纺水平倒是要强些,毕竟有专门的纺织机,但纺羊毛比纺麻纺丝还是更难点,因为羊毛更粗。
按现在大唐的羊毛纺织机技术,其实效率也是非常低下的。
这次秦琅来,打算在灵武、丰州这边开设皮毛加工厂,研究改进毛纺技术,把这效率产量提上去,收益自然也就能大大增强。
秦琅边吃着羊肉,边看秦大臣拿来的羊毛羊皮样品,越看是越摇头,确实太粗糙了,哪怕是你们稍稍洗一下,也能提升不少品相啊。
“这个羊毛质量很次啊,太粗糙了些,而且品相也不好。”秦琅直摇头。
秦大臣有些急了。
“叔父,我们这羊毛可是很好的,本来八月采第三道羊毛,这时的羊毛可是极好的,这羊毛就是这一批的,虽然没有清洗,但确实是好毛,你看这毛多细多长啊。”
“这样,我会让商队的人来评估所有的羊毛,按品相分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来,如你手里这样的羊毛,可以打个乙级,若是从羊毛中提取更好的出来,可列甲级。”
“那不知叔父给这乙级的出多少价,甲级的又出多少,丙和丁级出多少?”
秦琅哈哈一笑,“大侄子你是真心急啊,放心,叔父我还能亏了你不成?先吃,一路上走了半个月,餐风露宿的,可没吃过什么好东西。这羊是真肥,别浪费了。”
秦大臣心里着急,可也没办法,只好陪笑着为秦琅倒酒。
其实刚才看样品,秦琅觉得这些羊毛确实不错,毕竟本来八月就要剪羊毛的,这时的羊毛质量都不错,只是突厥人不懂得包装,剪下来的羊毛胡乱一塞打包就送来了。
样子难看,但毛不错,经过清洗净毛晾晒弹毛后,都是好毛啊。
秦琅坑肯定不会坑秦大臣的,但这个价格嘛,定价权完全掌握在秦琅手里,他还得再考察一下秦国忠部的皮毛存量,才好给出一个合理的价格。
“来,再下把绿菜。”秦琅笑着抓起一把青菜扔入火锅,这玩意是秦琼坐镇灵武后,秦琅特意派了家中蔬菜园的把头跑来灵武,为秦琼的餐桌丰富菜品的,如今倒也让自己也享受了一把。
秦琼跟李大亮全程在那里吃肉喝酒兼怀旧,一起怀念当年在瓦岗时的那段烽火岁月,对于小儿辈们的皮毛买卖,根本不掺合。
秦琅一边吃酒喝肉,一边不时的套秦大臣几句话。
从他们家部众人数,到牲畜数量,再到这次受灾的程度,还有大家对投唐的态度等等,反正边喝边闲聊,秦大臣毕竟年轻,酒越喝脸越红,渐渐的也就知无不言,把他爹的那点底全都兜出来了。
:。:
贞观俗人 第336章 父债子偿
两仪殿。
李世民问百骑司李君羡关于秦琅在丰州的情况,算算日子,秦琅离开长安也一个多月了。
“臣百骑司的人发回的报告,说翼国公现在丰州就做两件事,一是收皮毛,二是挖石炭。”
李君羡也是瓦岗出来的,当年那也是秦骠骑的麾下,所以跟秦家关系不错,对秦琅当然也是比较维护的,事实上,派往丰州的百骑密探暗桩们发回的情报可是很丰富的。
甚至有人说秦琅整天不务正业。
秦琅到了丰州,也不整军也不备战,倒是整天收羊毛,甚至连带去的那三千禁军都跟着在收羊毛了。
李世民听了咂巴咂巴嘴,似乎有些意料之中。
“他收了多少羊毛?”
“据说,收了有百万斤羊毛了,每斤羊毛给突厥人十文钱,羊皮收了有十余万张。”
这个数字一出,李世民愣住了。
羊皮就收了十余万张,这也太多了点吧?
“也没见最近有大宗皮毛运回长安?”李世民问。
“翼国公在丰州和灵州开设了皮毛加工坊,他先将在突厥人手里收来的皮毛,先在丰州进行简易的清洗分类加工,然后再把皮毛运回灵州,在灵州进一步的进行加工。把羊毛纺成纱,把皮子制成熟皮,然后再运到泾州,进一步加工,把羊毛纱纺织成羊毛毯、羊毛衣,甚至是羊毛布,把皮子加工成皮带、皮鞋、皮靴、皮衣·······”
李世民沉默了。
·······
丰州。
九原城。
冰天雪地里,九原城依然热闹无比,每时每刻都有商队往返。
一名粗壮的汉子穿着皮袍子站在那里喊着话,一支二十人的队伍集结起来。
“再清点下货物和驼马。”
一顶大帐篷,一个领队,二十个驼工和伙计,然后是二百头骆驼和马,十条猎狗,满载着货物,货物十分齐全,茶砖、青盐、白糖、酒,还有铁锅木碗木桶陶锅奶茶壶、绢布针线梳子铜镜等,各种杂货等等。
这样的一个商队,在丰州的各个商铺里采购齐货物后,先记在账上,待他们返回后再结账。
丰州各个商铺的货,相当齐全,而且基本上都是每类商品只有两三家卖家,秦琅这个都督保证商品的质量。
秦琅敢这样保证,也是因为现在丰州城里的商铺,全都是之前他拉来的那一百多家的,都是自家人。
其实这些贩货的商队也一样是之前跟秦琅一起来的各家的人。
秦琅在这里建起了丰州商会,卖家和买家都加入了这个商会,商会对于在丰州经营的这些商家有很强的约束力,有商会公约,谁也不能违犯,否则商会有权处置。
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商队在丰州采购好商货后,离开丰州,深入后套草原深处,直接到牧民的草场上去交易。
这样就能扩大交易量,更扩大了效益,以前郁射设是中间商,掌握了渠道,所以他有定价权和发货权,大唐的货物到了牧民手里贵了许多,而且他虽控制着渠道,但铺货能力有限,量又上不去。
现在秦琅让丰州商会直接深入下面,渠道打通了,定价权掌握了,量也上来了。
而秦琅也给秦国昌秦大臣父子留了不少的利益,所以现在代掌家业的秦大臣、秦国盛倒也没啥意见。
一个二百驮的商队,能走的更远。
尤其是秦琅搞出的销售方式也与以往大有不同,他根据牧民们对大唐商品的喜爱和需求,又根据他们缺少现钱这个特点,搞起了信用赊欠。
有皮毛拿皮毛折现当然可以,若是皮毛不够,看上了什么也可以直接买下,可以记账。
就算买的多也不怕,不担心你还不起,等下一季过来还没钱还,就可以拿皮毛或牲畜抵账。
甚至还可以分期。
打白条,是要利息的,分期更有手续费。
牧民们当然可以提前享受到想要的大唐商货,但要付出一些利息。
所有的白条上面,都写有一句字。
父债子偿,夫债妻还,死亡绝后,族灭债消。
一个个深入草原的商队,实际上就是丰州商行的小经销商,深入草原与牧民交易,极大的扩大了交易量。
而对于牧民来说,商货更丰富了,价格甚至也更便宜了,没有了中间商的层层剥削,不管是皮毛牲畜卖出,还是商货买入,他们都比以前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更何况,还能打白条,能够分期呢。
于是乎,突厥牧民们的购买热情都爆发了。
在草原上,如郁射设这样的首领,当然是极富有的,驼马万头,牛羊数十万,而一般的部落首领、头人们,也是骆马千头,牛羊过万。
再富点的牧民,则是骆马上百,牛羊数千。
至于一般的牧民家庭,日子就没那么好了,在草原上其实日子过的挺苦,要维持一个家庭的生活,他们一般是百多头牲畜,往往是养十来匹马,二三十头牛,几头骆驼,一二百只羊。
当然还有更穷的,但那已经都是贵族们的奴隶了,没有私产。
草原广阔,牧民们虽说也是以部落为单位在一块草场放牧,但牧民跟牧民平时也相隔很远,有的时候可能一两个月都看不到个陌生人。
在这种情况下,交通不便,买卖更不便,牧民们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日子,许多商品物资方面都是很匮乏的,想买也难,如盐等物品的交易,也只能一年那么几次的商队过来,才能交易,还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资格。
而现在,汉人商队二十人,二百驼马满载货物过来,每到一处牧民家,便会搭起帐篷,向牧民们推销各种商品,商品丰富,样式多,且质量都很好,尤其是价格还比较公道。
没钱拿皮毛换,拿酥油拿肉干,甚至草药牲畜什么都可以换。
实在拿不出东西,还可以打白条,还可以分期偿还。
商队出去十天半个月,就能把所带去的二百驼马的货物一清而空,换回来羊皮羊皮牛皮牛角牛筋,甚至是牛马、草药,有时还能带回奴隶。
丰州城里。
一个个仓库里堆满了羊毛羊皮牛皮干肉等玩意,那圈栏里,更是关着许多牛羊。
屠宰厂,日夜不停的把这些牛羊给宰杀掉,秦琅可没有那么多草料来喂养这些牛羊,也不可能一路赶到关中长安去卖,成本太高,沿途没草吃,喂草料不划算。
所以全都就地宰杀。
李大亮这个检校刺史,现在相当于是商会的一个大管家一样,天天在那里核帐,然后顺便收个税。
虽说丰州商会是秦琅自己开的,但税还是得收。
商人从南面运货入丰州,要收税,商人从草原收货回来,也要收税。
有一张很详细的税收清单,针对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税率。
所有活的牲畜都是按头征税,比如骆驼征收一千六百钱,突厥战马一千钱,普通母马四百钱,牛、骡俱五百钱,驴二百五十钱,羊五十钱,这基本上是按十税一来征收的。
对于出丰州的商货,则都是按驮来征税,或者是按数量来征收,比如一大包布三十六匹,征一千八百钱······
对于盐茶酒糖这几样,则还要按专税法征税。
进进出出都要征税,税率还普遍不低。
但是商会里各家商人们都很积极火热,再征税也架不住利润高啊。
简直跟在抢钱一样。
郁射设的那一万帐部众,富者牛羊十几万,最穷的也有一二百头牛羊,他们对大唐商品那是真喜欢。
东西摆开来,什么都想买,什么都想要,没钱,那就换,再没的换了,那就打白条欠。
今年本来就是个灾年,牛羊留不住,本就是要杀,这个时候干脆就多杀点。
往年积攒的羊毛啊羊皮啊牛皮啊,甚至是打猎猎到的兽皮鸟毛,也统统都折价给商人们。虽然说丰州商会给各个商队做了一个收购指导价,但谁会不压压价呢。
牧民们也不觉得价太低或啥,对他们来说,皮毛这些真太普遍了,就算是牛羊也是不值钱的玩意。
于是现在每天丰州城门处,都是在排队清货交税的。
李大亮税单开的都手发抖了。
“这才一个月时间不到啊,你猜我们征了多少税?”
李大亮走到秦琅的公房,一屁股坐在暖炕上,“整整七千七百五十二贯啊,天啊!”
秦琅呵呵一笑,倒是对这个数字没太大惊喜。
十税一呢,还是进出都要税,这税钱能少了?
事实上,现在这还仅是一部份税,毕竟好多商人报了税,但还没交,秦琅是允许他们报税之后,在每季度结算一次的。
这样商人们可以更好的流转。
从来的时候,只有一个商队,到现在,丰州商会下面,已经注册了五百八十家商号。
这就是变化。
秦琅开的加工坊,现在因为缺人手,都忙不过来,大量的羊毛堆积在那里无法清洗,不能打包运往灵武,皮子也是一样,堆积如山了。
另一方面,则是丰州城里的各种商品的商家们断货了,补货跟不上来了。
茶叶、布匹、盐酒,还有就是许多针线锅碗这些杂货,更是缺口巨大。
越来越多商家跑来丰州,加入到丰州商会来,而做为最早随秦琅来的那一百多家,抢占先机,最就赚的盆满钵满了。
“缺人手啊!”秦琅感叹。
因为缺人手,现在那三千六百禁军,都开始兼职在商会赚外快了,宰牛杀羊,煎羊毛刮皮子,每天都能额外赚到一大把开元通宝,真是累并快乐着。
每天牛羊肉大块管饱,睡着暖火炕,还天天能赚上大把开元通宝,虽说丰州冷,可大家还真就有些乐不思长安了!
:。:
贞观俗人 第337章 受降城
李大亮望着那高高堆起的羊毛,都忍不住捂住口鼻,这也实在是太腥膻了。
“这羊毛都收了百万斤了吧?”
“不止,现在入账总数是三百多万斤了,不仅郁射设部的突厥人把羊毛都卖给我们了,连着狼山外的突厥人也都跑来卖羊毛。”
丰州西北为狼山,属于阴山山脉的最西段,正是有了狼山的庇护,才有了河套平原。
自古以来,狼山都是河套最好的防护,其南侧以断崖临后套平原,北侧则坡度绞缓,逐渐过渡到高原,西端没入沙漠。
故此有这么一条狼山山脉后,上千里的一段河套便无西面之忧,要越过狼山,也就只有从灵武那端的山口,或是丰州这边的山口翻越,这让防御相对要好守些。
现在许多跑来丰州卖羊毛的突厥人,正是从丰州西北面的狼山山口过来的,而这个位置,在汉代时,曾建立过一座受降城,是专门为接受匈奴人投降而建造的。
当时的汉受降城为接受匈奴左大都尉而特别修建,建在了山口北面的戈壁绿洲之中。
当时,匈奴人也是遭受大雪灾,牛羊多冻死,部众不安,左大都尉便想杀了单于投奔汉朝,于是汉朝便派人出狼山口,在山北筑受降城准备接应。不过后来汉朝觉得这受降城还是离匈奴太远,于是派大将率兵两万去接应,结果事泄,左大都尉被单于所杀。
李大亮能文允武,对这段历史倒是很清楚,说来还是有些为之感叹。
“当年汉朝这次太冒险了,匈奴单于杀左大都尉后,发兵攻汉军。赵破奴虽反击得胜而疾向南撤兵,可还没退入受降城,还是为八万匈奴骑兵所困,其军遂没于匈奴。后来匈奴乘胜攻受降城,但却因城坚而不能下,最后越过受降城入边境大肆掳掠一番而归。”
这一战,可以说大汉赔了夫人又折兵,左大都尉没能杀掉单于归汉,派出去接应的两万人马倒是没了,又引得匈奴入寇边境大肆掳掠一番,亏到姥姥家了。
“三郎,当要提防那些北面的突厥人,这些人里,未必就没有听从颉利的。颉利一直不安份,他已经在汗庭集结了不少人马,咱们派去的使者也一直不见回来,我担心到时万一颉利派兵绕到狼山口从我们背后袭击,他再引军西来,两面夹击,就危险了。”李大亮提醒。
这段时间大家赚钱赚的挺高兴,可这危机还是在的。
“这个我也在考虑,颉利真要打来,就不止两面夹击了,梁师都肯定也会扑上来。梁师都是颉利的狗,盯着他的动向,倒是能把颉利的意图把握到。”秦琅这段时间忙着交易,其实也还是要安郁射设诸部的心。
总得让他们感受到投唐后的好处吧。
现在经过这一番深入贸易,郁射设各部对大唐都挺满意的,家家喝上了茶叶饮起了酒,铁锅陶锅木桶木碗的也都用上了,甚至贵族们也有了丝绸首饰等。
如今丰州草原上到处都是牧民们和商人在载歌载舞,高唱汉突一家亲呢。
而另一方面,秦琅也通过这种深入草原的商队,摸清了郁射设部的虚实,掌握了他们的部众分布地址、数量,人丁老弱,牲畜数量等等,现在真要开打,秦琅是不怕的。
“安排在商队里的斥候回报,说汉受降城几乎荒废了,只剩下废墟一座。”
汉朝当年修建的这座受降城,并没能受降到匈奴人,因为孤悬塞外,所以这座受降城屡次易手,再后来匈奴分裂,一部份西迁,一部份内附汉朝,世代向汉朝称臣,北疆再无战事。
北魏时,鲜卑人在和柔然人的边境筑比干城,就在汉受降城南面的狼山山口内。
这座建于北魏时的比干城,倒还是相对完备,但也早没有了驻军守卫。
秦琅拿出地图。
“我打算派兵进驻狼山口,修复北魏比干城和汉受降城,你觉得如何?”
李大亮眼睛一亮,狼山口位置特殊,一夫当关万夫难守。
西面是狼山,东面是阴山,这狼山口向来是丰州进出塞外的一个必经之路。
“汉受降城毁弃多年,一时半会只怕难以修复,倒是北魏的比干城,还算有些模样。”
于是秦琅跟李大亮在那里讨论了半天之后,决定派军狼山口,简单修复一下北魏鲜卑城,“就改称大唐受降城,派驻一军,军号横塞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