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长嫡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莞尔wr

    可是谢家入仕,与当初的容家又不相同。

    嘉安帝当时敢放容氏接掌朝政,却是绝对不愿使谢家人入仕的,哪怕是在当时朝廷求材若渴的情况下。

    而当时的谢家亦心中有数,谢家二三十年间,谢氏约束子弟,从不使谢氏一脉入谈朝政之事,不踏入仕途半步。

    早年间,傅明华还以为谢家此举,是在韬光养晦,她一心以为,随着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后,世族应该也察觉到不对,像谢家这样的世族,更是率先退出朝政,以保存家族势力。

    她一直都是这么以为的!

    前去江洲为赵国太夫人崔氏贺寿之时,崔氏曾与她谈过的话,谢家后来所做的种种动作,小谢氏在江洲见她时苍白的脸色,赵国太夫人向她认过的错,种种举动都麻痹了她。

    她脸色有些发白,觉得有股寒意从脚底透出,整个人浑身都绷紧了。

    燕追看她嘴唇紧抿,拉了大氅将她裹得更紧,手臂勒在她腰间,她咬了咬牙:“我上当了。”

    她上了崔氏的当!

    崔氏如姜,老而弥辣,今日若不是燕追提醒她,怕是她仍未意识到。

    燕追将下巴搁在她头顶上,轻轻的蹭了蹭,无声的安慰她。




长嫡分节阅读449
    “是谢氏一族太狡猾了。”

    他低头看了她一眼,她脸色有些难看,一双秀气的眉紧颦,气得脸都红了。

    她这模样倒是罕见,燕追不由笑了出声,低头看她,“李辅林曾跟我说,娘娘智计不输男子。”容涂英当日杀凌少徐以嫁祸燕追时,姚释等人被抓,闹得满城风雨,秦王一党人人自危。

    紧要关头,是她挺了大肚子,坐镇秦王府,安抚人心不说,还在那样的情况下,设法给容涂英找麻烦,又计杀容涂英之子容顾声于山阳道中,使容涂英放松警惕。

    第六百三十八章 引虎

    可以说嘉安帝当日与燕追里应外合,夺了容氏一族百年积攒如此顺利,与傅明华或多或少也有些关系的。

    那会她都临危不乱,此时却怒气盈于眉睫。

    傅明华低垂下头,紧抿着嘴唇,没有出声。

    她引了狼入室,是她对此太过自信。

    科举制虽取代中正九品制,但科举才刚开始,赴考的学子并不如想像中的多。

    “江南的华族,齐鲁的士族,及关陇的兵。”燕追看了她一眼,握了她的手转身往另一侧上阳宫殿阁方向走。

    他话中所说的意思,是早年大唐未统一之时,世间曾传过的谚语,指的是这关内山河,最出名的三股势力当属有三,江南的华族,山东的士族,及关陇一带的兵马。

    江南的华族,自然是指谢家为首的一干士子。

    而山东士族,这些年已经被打压得差不多了,曾声名鼎盛的兰陵萧氏,也在此次容涂英谋反一案中遭到了清洗。

    关陇一带则出强将悍兵,早年大唐未统一时,关陇之地军中门阀割据。

    燕氏一族也是出身自关陇,得了天下。

    傅明华心情有些低落。她当日向赵国太夫人写信求救的行为,随着谢家有意入仕之后,将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谢家名声已经如此大,容氏当日被扳倒之时,傅明华借谢家的名义,使江南各地学子请愿诛杀容氏及大小世族,博取民心,且又一举解决了大唐数十年来人材缺乏的窘境。

    可是她却引虎驱狼,将谢氏领入了这漩涡中心。

    她以为谢家会急流勇退,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哲保身的时候,谢家的选择却是借机而出,谋求富贵。

    若谢利贞出仕,傅明华几乎能想像得到,在朝中官员不少出身自江南,或多或少曾受谢氏影响的情况下,到时一个谢利贞入朝,带来的后果与影响。

    若谢家有心,到时危害更甚于当初的容涂英!

    “不能使他入仕。”

    傅明华眯了眯眼睛,缓缓吐了口气。

    谢家入朝,在今年大量江南学子涌入洛阳,准备参与来年春闱的情况下,极有可能会造成谢利贞将来一呼百应的情景。

    燕氏皇权建立不足百年,还远没有这些世族深入人心。

    从当初连陆长元那样的人,提及生平有五恨,便是娶不到四姓女,便可看出四姓影响力。

    太祖当初背了屠杀世族的骂名,以铁与血的手段,才换来四姓偏居一角,如果绝不能使谢家的人插手朝政。

    燕追捏了捏她的手,感觉得到她葇荑渐渐回温,走了两步,才笑道:“我记得,谢利贞的妻室,出身淮南阴氏?”

    傅明华听他这样一说,心中便微微一动。

    她的这位三舅母,确实出身淮南阴氏,燕追不可能无缘无故提及此事。

    “三郎想要怎么做?”

    她想到了什么,嘴角边露出若隐似无的笑意,燕追转头来看她:“阴氏谋逆,曾与昔日容氏勾结,成我心腹大患,谢氏既有意入仕,便该为君分忧才是。”他笑得不怀好意,谢家有张良计,他亦有过墙梯。

    谢家此时不退反进,有意入仕,用得好了,也非全是弊。

    四姓抱团,互利互助,若灭阴氏有谢家之功,其余祝、崔二氏,不知又会如何取舍,无论如何,四姓先去其一。

    傅明华却摇了摇头,谢氏有意插手朝政,此事或多或少是与她有关的。

    谢家在江南一带名望很高,地位十足,若是轻易动谢氏根本,恐怕要使江南士人心生不满,到时怕是朝廷亦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步。

    就怕请神容易送神难,江南的饱学之士不能不用,谢利贞却如一个烫手的山芋。

    阴氏在如今有把柄在手的情况下,再借谢氏之便,哪怕是能使四姓之间生出龌龊,却仍是不够。

    她斟酌半晌,燕追便道:

    “凡事有利有弊,他既往前进了,便是离后方远了一步。”

    权衡之道,在于一个稳字。

    “总是要有取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谢利贞若要入仕,燕追便要插手谢家子女婚事,废四姓世族相互联姻的习俗。

    四姓之间相互联姻,往来密切,若禁其联姻,不出两代,血统便‘稀薄’了许多,便不能再像如今一般,如铁板一块了。

    两人说完了正事,燕追便不再提谢家的事了。他原本提及这些,不是要使妻子烦忧,只是谢家里有她的生母,他只是担忧有朝一日,使傅明华如崔贵妃一般两头为难,惶惶不安罢了。

    崔贵妃早已经故去,只是她的死在燕追心中还是留下了印记。

    谢氏的事压在了傅明华的心中,木已成舟,当日与赵国太夫人合谋大错已成,反悔亦是无用,不如尽力补救。

    定国公府世子夫人死讯传了开来,世子薛涛揭发其妻族阴氏谋反,一时间消息在洛阳闹得沸沸扬扬。

    在定国公薛晋荣谋反入狱的当下,阴氏的丧事办得极其的简单,洛阳各府门中人都在观望着皇帝的态度。

    月初燕追着中书省拟旨,细数薛晋荣数宗罪,判其枭首,而定国公府中看在长公主年事已高,又有薛涛带罪立功的缘故,剥夺其封号,一干族人流放营州。

    河东道都乐侯府严氏一干人等入狱,又令河南府汴州、鄂州、扬州等三地刺史各出兵一万,围剿淮南阴氏,不得使阴氏余孽走丢一个。

    前些日子容氏叛乱之事才刚过不久,这数道旨意一下,又使洛阳不少人心中惶惶不安。

    事发突然,阴氏遭围捕,残余族人四处逃窜,昔日世族在兵马镇压之下,死的死,被抓的抓。诺大的阴氏被抄,其家产充盈国库,阴家躲过了当初前陈的镇压之祸,却终没有逃过新唐燕氏之手。

    阴家出事之后,淮南当地有名望的士人曾对阴氏落得如此下场颇为不满,前往洛阳请愿。

    可惜却因为随之而来的皇后册封之礼,燕追大赦天下,免大唐一年税赋,此事却被压了下来。

    二月春闱之时,大批学子入洛阳赴考,燕追召见众进士,亲自考较众学士,忙得不可开交。

    第六百三十九章 驱狼

    傅明华元岁之前便已经迁入了清宁宫中,正逗弄着燕昭玩。

    燕昭已经八个月,正是可爱的时候,二月春分,天气还有些寒凉,乳母为他穿了厚厚的衣裳,他有些吃力的挥动着手臂,奋力朝母亲的方向爬。

    “长乐侯府里已经向您递了好几回消息,想要进宫见您。”

    碧云一面分神留意着坑上的皇子,一面与傅明华说话。

    她扭身坐在炕上,见燕昭刚要爬过来,便又将他推开一些,才刚要爬过来,又将他推开。

    开始几回燕昭还咧着嘴笑,露出米粒似的牙,多来几回便扁着嘴要哭了,嘴里发出不依的声音来,口水直淌。

    傅明华听碧云说着话,推他的动作便顿了顿,他逮着机会,双臂一张便扑进母亲怀里,嘴里‘咦咦呀呀’的喊着,张了小嘴便‘啪嗒’一口啃在了傅明华下巴之上。

    傅明华将儿子揽在怀里,没有理睬碧云的话。

    册封大典之后,傅侯爷夫妻便该起程回乡,却因为都乐侯府之事受牵连,傅明纱嫁了严三郎,而在娘家久留,使得长乐侯府都险些卷入其中,直到严三郎按律处斩,傅明纱受其连累,长乐侯府才渡过了这心惊胆颤的时候。

    只是如此一来,傅侯爷与白氏便耽搁了一些时间。

    前些日子倒算安份守己,如今危机一过,便又心思活泛了。

    碧云看得出来她不想提长乐侯府,便只字不提了,转而提及:“娘娘,谢太太及谢三太太已经在宫外候着,先前传消息进来了。”

    小祝氏入洛阳已经有一些时候了,她是江洲谢氏当家主母,谢家里需要她处理的事情也多,能盘桓到现在,全是因为傅明华册封之故。

    她怕是还急着回江洲与谢老爷商议谢利贞入仕之事,及宫中燕追与傅明华的态度,所以好几次在傅明华面前隐约提过要回江洲的意图,却几次都被傅明华挽留。

    这真是不想让走的人急着要走,要让走的人却又迟迟久留。

    傅明华今日召了谢家的人入宫,听着小祝氏婆媳一来,她便拍了拍怀里的儿子,却听着燕昭嘴里发出一声干呕。

    她低头一瞧,燕昭拿了她腰间挂的玉环放在嘴中,他近来正是长牙的时候,见了东西便爱往嘴里放,那玉环下垂挂的珠子被他含在嘴中,傅明华吓了一跳,忙将珠子抽了出来,他还探着手,试图着爬过来继续捉。

    碧蓝跪下身去将傅明华腰间玉环取了出来,他还伸着手,一张一握:“……嗳,娘娘娘娘娘……”

    傅明华将他抱住,一旁乳母忙不迭要上前接手,燕昭看了她一眼,将脸埋在母亲脖子间,不肯转头。



长嫡分节阅读450
    他身边的乳母是新换的,伸手来想抱他的时候,他嫌弃似的挥了挥手。

    傅明华只得让碧云将儿子抱住,自己进殿后换了身衣裙,重新装扮好出来时,小祝氏与阴氏已经到了。

    两人含着笑正逗着燕昭,小孩子则手里抓了一只金锁,嘟囔着嘴吹着口水泡在摇晃着。

    看到母亲出来时,他又摇了两下锁,将东西一扔,便要朝傅明华扑来。

    “殿下与娘娘年幼之时十分相像,当初祖父在世之时,曾说过,儿肖母、女似父,都是福寿双全,一生顺遂无忧。”

    阴氏与小祝氏忙起身,笑着就说了一句。

    傅明华将热情洋溢的儿子接住,听了阴氏这话,微微一笑,没有答话。

    她的儿子出生之时便曾得燕追亲口承诺,将来是这天下之主,大唐江山都是他的,福气自然不必多说。她也没有谦逊的意思,阴氏又恭维了两句,小祝氏便笑意收敛了一些:“眼见便快到三月,大殿下也差不了多少时日,便该满周岁了。”她看了阴氏一眼,阴氏抿了抿唇,接着说道:“殿下周岁,前些日子还收到了江洲的家书。”

    这两人有备而来,一唱一合的开口:

    “江洲里为大殿下备了些薄礼,恰好可贺殿下周岁。”阴氏笑道,“父亲在信中连连抱怨,说母亲贪恋洛阳繁华,又时时得见娘娘之乐,迟迟不肯归家,导致殿下出生至今,父亲却从未见过。”

    阴氏说了这话,便小心翼翼的抬了眼皮去看傅明华脸上的笑意。

    她侧身坐在炕上,将燕昭抱在了她怀中,低垂着头,眼睫将眼里的神色挡了个严实,瞧不出心中的喜怒。

    只是神情似笑非笑,让人心中犯怵。

    小祝氏也恐她要强留自己在洛阳中,她辞了好几回,每一回都被傅明华拒了回来,别宫之外,崔贵妃的谥号都要拟了,大祝氏等人却仍被强拘在洛阳,不得归青河。

    青河崔氏的人已经在想方设法,欲求请儒士顾敬芝出面,伸以援手。

    顾敬之乃是昔年前陈赵国公顾谅辅的第三代孙,学文亦是名满天下,隐于黄山书院之中,声名鼎盛。

    顾谅辅乃是先陈朝肱骨大臣,曾掌陈朝朝政大权,他执政的时候,是晚陈时期最安定的一段时间,可惜死后顾家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

    他桃李满天下,但学生之中,唯有大儒孟孝淳最得他看重,得他悉心教导,直到顾家落难之后,孟孝淳亦是散尽家财,为他多番奔走。

    又为顾家留下学脉,亲自庇护顾家的人,直到陈朝灭绝。

    顾家的子孙之中,顾敬之是天份最高的,也是顾家子孙里,最得孟孝淳喜欢的。

    当年顾谅辅将孟孝淳收为门生学徒,多年以后,孟孝淳却又还施以顾氏后辈,此佳话在关中各地也是传为美谈佳话的。

    因顾家当年遭遇之故,哪怕孟孝淳晚年亦是受当年的嘉安帝之召而入宫教导燕追,可是顾家的子孙却严记先辈的遗训,不得入朝为官,是以这顾敬之满腹学文,却藏于黄山之内的书院,每日与徽州之中众名士吟诗作对,饮酒作乐,闲时提笔作诗、画,倒也十分悠闲得趣,名声在大唐也很是出众。

    他一手小楷写得极好,当初嘉安帝在世时,也曾听过此人名声,召过他入洛阳的。
1...140141142143144...3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