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三戒大师
“呵呵……”赵昊干笑两声,心说这话要是从马姐姐嘴里说出来,我又得出汗了。
不过巧巧应该没那心机,嗯,肯定是字面意思。
“怎么会呢,我哪儿的菜都爱吃,但最想念的还是家乡菜。”赵昊便笑着答道。
巧巧闻言,脸一红,转身跑了。
“咦,她脸红什么?”赵昊两手一摊,实在搞不懂现在的女孩子。
马湘兰掩嘴一笑,没有参与话题的意思。
~~
三月底的北京,下午时阳光和煦,暖风习习。
赵昊便让赵士祯和张鉴、帮着唐友德把矮桌、交椅、杌子、还有那些杯杯盏盏,都搬到院子里。
然后他往交椅上一躺,登时舒服的眯起了眼。
“这才是生活呀……”
他离开南京后,这还是头一次恢复‘院儿里瘫’的状态呢。
唐友德见状也心下一松,暗道这才是老唐熟悉的公子啊……
之前那干练利索的样子,实在让他没法放松。
“对了,那玩意儿造的怎么样了?”赵昊笑问赵士祯和张鉴一句。
“已经造好了,准备过两天先试验一下。”张鉴忙恭声答道。
“别在城里试验,躲远点。”赵昊吩咐一声。
“明白。”赵士祯点点头道:“这离宫里太近了。”
“就是这个意思。”赵昊应一声,便见有个步履蹒跚的拄拐青年,也出门散步了。
他便丢一个李子给那拄拐青年道:“禧娃,大夫说你多久能丢掉拐杖?”
打上元节从房顶上摔下来,赵士禧这还是头一回出屋溜达,整个人白了不少且胖了三圈,因此赵昊也看他顺眼多了。
“伤筋动骨一百天,还得一个月吧。”赵士禧接住李子,问道:“叔,我爹来信没?”
“呵,有长进,还记得问你爹。”赵昊又丢给他颗桃子,笑道:“昨天收到一封,太晚没跟你说。”
其实那信是赵立本给带进京来的,不过赵昊怕禧娃嘴上缺把门的,就没把爷爷来的事儿告诉他。
毕竟老爷子是被勒令回乡闲住的,而老赵家的户籍地是休宁,不是北京啊。
赵昊便将赵锦的情况讲给禧娃听……
老哥哥两口子是去岁腊八节离开的北京,在扬州老爷子那里过了年。然后赵守正派赵显送赵锦老婆回乡,赵锦则启程赶往贵州。
这年代西南山川连绵路难行,赵锦紧赶慢赶,二月底才赶到了程番府。
但牛逼的是,他人还未至,便已经调停了程番府持续数月之久的土司内讧。
这得益于他之前功课做得足,更得益于赵昊支招。
赵昊告诉他,发生在隆庆元年底的这次骚乱,并非地方势力对朝廷的反叛,也不是少数民族与汉人的争斗,而是土司内部,因为血亲复仇引起的自相残杀。
说白了,这属于当时贵州最大的土司势力——水西安氏内部的‘家事’。
而贵州的三司官员,却错误的判断了局面,贸然出兵镇压,结果还被人家反杀,局面才乱成了一锅粥。
现在有了赵昊的提醒,赵锦便可有的放矢。
他在扬州过年时,便写信给贵州按察使,命其深入调查、核准实情。又致信贵州都指挥使,命其在真相查清前按兵不动,不要再火上浇油。
没想到仅此一手便起到了作用。两边的安氏土司见省里来调查案情,唯恐朝廷偏袒对方,都主动向臬台大人大吐苦水。
按察使一看,还真是中丞所料的那样,马上就来了信心。一面安抚双方,说省里会秉公处置;一面恫吓他们,新任巡抚任官严峻、料事如神,若是等他到来骚乱还不平息,定会起大军镇压,作为新官上任的头把火。
两边土司斗了几个月,本就死伤累累,暗暗后悔了。只是双方都死了几百条人命,没有自发和解的可能。现在朝廷说要公断,双方便就坡下驴,偃旗息鼓。
然后三司合计出了一套比较合理的调解赔偿方案,如让一方交出了引发仇杀的罪魁祸首,由朝廷审判处决;双方其余人输银抵罪,然后把收到的抵罪银,作为抚恤发给两边死者等等。
方案得到双方的认可,于是一场持续数月,死伤千余人的骚乱,就这样不战而定了。
结果等老哥哥抵达程番府时,只见‘市面恢复如常,民生复矣’。
而且安氏土司对赵锦佩服的五体投地,破天荒的头一次,跟随全省官员出城二十里,跪迎明辨千里的中丞大人。
老哥哥还未登场便已先声夺人,可以说开局十分完美了。
这对他后续治理贵州应该很有帮助,想必能做出比原先更亮眼的成绩来吧。
~~
“总之一句话,可能用不了三年,你就能当上锦衣百户了。”赵昊笑着鼓励禧娃一句道:“所以你得赶紧恢复训练啊,听说兵部的考核,还是挺难的。”
“哎……”禧娃苦着脸点点头,他忽然觉得,除了没法出去花钱,这样瘸着也挺好的。
ps.第二更送到,求月票、推荐票啊~~
第二百零三章 为所欲为赵公子
赵府西院里。
赵昊和唐友德一边吃着水果,一边将自己在京城的一摊讲给他。
听得唐友德是一愣一愣,感觉马屁都不会拍了。
公子这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是亘古未有的牛逼啊——煤粉加黄泥巴墩一墩,就能一个月净赚五万两,虽然得两家分。
但那也牛逼炸天了好吗?那等于一个月坑一次刘员外还不止呢!
可刘员外不常见,煤藕月月有啊……
要是唐友德知道,赵昊当初的白糖,也是用黄泥巴加红糖搞出来的,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会不会认为,公子乃女娲之后,有史以来玩泥巴最好的一位?
等唐胖子好容易想好了谀词,却又听公子叹口气道:
“不过现在天儿不冷了,老百姓不用烧火取暖,只剩做饭了,估计很多煤商用不着那么多工人了。”
“是啊,天越来越热,生意肯定受影响。”
唐友德点点头,心说还好是个季节性生意,不然老唐没捞着掺合,简直想死的心都有了。
“不过我们的生意不会受影响。”却听赵公子得意笑道:
“咱们的煤藕质量最好,煤场的位置又在卢沟桥边上。从天津卫到临清到最远的卫辉府,但凡能通航运的地方,都有客商上门拉货。供不应求的局面不会因为天热就改变的……煤场那边还几次想要提产,都被我压下来了。”
“是吗,那公子为什么放着钱不赚?”唐友德本来以为,自己已经可以出师了。但来了北京才发现,又跟不上公子的节奏了。
“煤藕已经在京城内外打开了市场,本公子对躺着赚钱兴趣不大。”赵昊吐出一个樱桃核道:“咱们要有啃硬骨头的但当。”
“嘿嘿,老唐做梦都想躺着赚钱。”唐友德苦笑道:“这境界和公子一比,简直判若云泥。”
话没说完,便听两个愤怒声音同时响起。
“住口,不准胡说八道,我家公子听不得污言秽语!”
“我家公子还是个孩子,还不快掌嘴!”
唐友德茫然转过头去,就见一个大白胖子和一个小黑胖子,怒气冲冲的从外头走进来。
自然是发誓要为公子花季护航的孙大午和郭大了。
唐胖子警惕的看一眼孙胖子,两人同时察觉到了,来自对方的威胁。
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胖,除非伙食很棒。
幸好赵昊的伙食还不赖,两个胖子很快压住了敌视,都转头向赵昊谄笑道:
“公子,这位就是您提过的孙管事?”
“公子,这就是金陵来的唐老板吧?”
“不错,往后你们两位就在西山搭伙了。”赵昊笑看着两个胖子道:“要好好相处哦。”
“公子放心,小人肯定敬重唐老板。”
“公子放心,老唐和老孙长得这么像,肯定投脾气。”
“哈哈哈,唐老板太会说话了,久仰久仰。”
“彼此彼此,请多关照,哈哈哈。”
两个胖子寒暄一番便亲热起来,仿佛真的很投缘呢。
郭大便趁机凑到赵昊面前,请安之后陪笑问道:“敢问公子,叫小的来有何贵干?”
“上次许你们的股份,我和干娘商量过了。”赵昊清了清嗓子,轻描淡写道:“你可以认购五百股。”
“谢公子厚赐!”郭大直接乐得合不拢嘴,他煤场和城里两头跑,根本无暇顾及西山那边,还以为公子不会给自己了呢。
“至于老孙嘛。”赵昊又看向孙大午。
孙大午赶紧撇下唐胖子凑过来,满脸期待的看着赵昊。
“你收购煤窑劳苦功高,可以认购一千股。”赵昊便轻描淡写道:“要是一时半会儿凑不出钱,本公子可以先借你。”
“一千股?”孙大午闻言喜出望外。一千股看着不多,只有总股本的百分之一,可是西山煤业的盘子有多大啊!
哪怕日后不再发展,百分之一的西山煤业也有三十多口‘废’煤窑,他的身家都要赶上目前西山最大的煤老板了。
虽然一万两银子,他掏起来确实有点难度。但再难也不能少认购一股!
“多谢公子赏!小人尽力凑,实在凑不出来,再跟公子张口。”孙大午乐得嘴巴都咧到耳朵根了,觉得自己这几个月风餐露宿的辛苦,简直太值了!
赵昊又看看唐胖子,笑道:“本来把你撇家舍业叫过来,也准备给你点儿的,但昨天那笔帐还没跟你算……这次没你的份儿,等下批吧。”
“唉,老唐认罚。”唐胖子一脸苦相,心里却暖暖的。暗道公子还是把俺老唐当自家人啊……
他初来乍到就拿股份,少了没意思。多了,怕是要让两个跟着赵昊北京创业的管事不爽。
赵昊先找个理由缓一缓,能消除不少对他的敌意,帮他更快融入环境。
反正该给他的,一定会给到。年底前到手的话,甚至一文钱分红都不少……
这就是多次合作下来,对赵公子建立起的强大信心。
等到分配完股份,赵昊又对唐胖子和孙胖子的工作,进行了分工。
孙胖子依然全权负责收购废煤窑,唐胖子则负责在斋堂搭建‘皇家西山煤业’的公司架构。
公司的设置和架构等一系列概念,赵昊在金陵时,便已经灌输给了商业天分极高的唐胖子。
也只有把他弄去西山坐镇,赵昊才敢稍稍放心。
倒不是孙胖子不可靠,可他一个人既管收购又管账目,简直就是拿枪逼着人家贪污啊。
日后有了唐胖子管账,情况就会好多了。
等到唐友德把公司的架构搭起来,有了专门的财务部门。再组织起董事会、监事会来,从制度上形成监督,赵昊才敢彻底甩手不管。
不过,赵公子好像,也没怎么管过……
~~
等到吩咐完了两人,赵昊又对陪坐在一旁的小黑胖子道:
“你给我招人,越多越好,我要趁着淡季,重修京西山道!”
“啊?公子真要这么干?!”郭大还没说话,孙大午先激动的蹦了起来。
“那制约西山煤业发展的最后一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京西之山,统称西山。群山之中,遍藏乌金。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路石道上来来回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张遍布门头沟山区的路网,统称为京西山道。
只是除了用作运兵运粮的主干道外,其余绝大部分山路,都是历代煤窑主们自行集资修建的,少说也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了。哪禁得起每日里超负荷的践踏?早已是残破不堪,坑洼难行,马车根本无法通过,所以只能用骆驼往外运……
这就严重的限制了西山之煤外运的数量。只是煤老板们财力有限,充其量只能修修补补,哪有魄力将几十上百里的山路整体重修?
“不过公子,这得花多少钱啊?”郭大不禁一阵头皮发麻。
“不然咱们干嘛要发行股票啊?”赵昊却顾盼自豪道:“就是要用钱,把这条路给砸通它!”
ps.第三更,求月票、推荐票啊~~
第二百零五章 叔大和元敬(求月票!)
大明朝开国以来,武将的地位便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在这个文官的国度里,讲的是以文驭武。
带兵打仗的虽然是武将,但统兵指挥的督抚、监军的御史监军道之类,却统统都是文官。
虽然隆庆年间还远没有几十年后,三品参将必须要向七品御史‘跪禀’的咄咄怪事,但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尊武卑的恶劣氛围。
而且文官对手握刀把子的武将,有天生的恐惧,恨不得将他们全都驯化成小绵羊,睡觉才能安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文官们普遍对武将持一种怀疑、轻蔑,乃至无端敌视的态度,戚继光身处其中,如果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现实就会教他做人……
原先,戚继光以为自己挟抗倭之功,光荣北调,情况应该会好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