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要我说,直接出兵两万就能把黑龙江对岸所有俄国人的寨子都给拔了!何必费那么大的功夫建上百个集体农庄?”
彭玉麟笑了笑:“沅甫,同俄国人打仗不是那么简单的……人家是西方列强,而西方国家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咱们得等机会。”
罗军旗对西方的情况更了解一下,解释道:“如果现在同俄国开战当然可以获胜,但是也有可能将俄国的注意力吸引到东方来,英国和法国巴不得俄国和咱们在西伯利亚和中亚打烂仗,俄国到底是一等列强,真要卯足了力气和咱们打,十年八年都分不出胜负。所以最好能等到欧洲列强自己打起来的时候,咱们再参加进去。”
“西方列强自己打起来?什么时候会打?”
“不知道,不过皇上认为3年之内一定会打,沅甫,你这里还须加把劲儿,劳力要是不够就去多抓些旗人。”
“这样……不好吧?”曾国荃皱皱眉头,“渤海公已经自请撤藩了,那些旗人也是咱们自己人了……”
“自己人?咱们大明的自己人日子很好过吗?”。罗军旗哼哼了几声,“那就按照汉军旗和八旗朝鲜的待遇吧,让他们帮咱们干几年活再打散编入集体农庄就是了。”(未完待续……)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635章 没打仗,先留后路 狂求月票
汉军旗和八旗朝鲜是指在1849年战争中被明军俘虏的汉军旗人和朝鲜人,总人数在80万上下。那位黑心肠的朱皇帝当然不会马上给这些人分配土地,让他们在东北安居乐业了。而是将他们当成苦力在东北筑城、修路、种地,只管饭吃,没有工钱。本来说好要干满5年才可以获得“自由”。
不过干了两年半以后,辽东镇总兵彭玉麟却给朱皇帝上折子。说用这些苦力做事不合算,出工不出力的占了大多数,还得派兵监督他们,而监督他们的士兵大多出身江湖,都是原来的漕帮弟子,对这些苦力容易打骂,还盘剥他们的伙食费,甚至奸淫妇女,结果激起了几次不大不小的变乱。所以请求朱济世将这些人打散编入集体农庄或安置在东北的几个城市里面,让他们去种地做买卖算了。
于是朱皇帝在征求了左宗棠和恩格斯的意见之后,便同意了彭玉麟的建议,不过要求辽东镇一定要将这些人打散安置,每个集体农庄当中的朝鲜人和汉八旗人数不能超过20%。还特别下旨,禁止朝鲜人和汉八旗在本族中通婚,否则就要举家逐出集体农庄,流放朝鲜!
听了罗军旗的话,曾国荃咂了下嘴,摇摇头道:“不一样的,现在是抚不是剿,渤海自请撤藩,咱们总要给点甜头吧?”
罗军旗嗨了一声,看看曾国荃:“你大哥真是多事,渤海国那点破军队有什么好招安的,只要喀尔喀蒙古站在咱们一边。有一个师就能把他们全灭了!”
曾国荃苦笑着摇摇头。说心里话。他也不赞成曾国藩去招安奕欣。这招安的功劳总归没有剿灭大。如果能和渤海国打一场大的,曾国荃是有信心得个侯爵的。
彭玉麟这时忽然道:“沅甫,有涤生兄的消息吗?现在天气已经暖下来了,涤生该带着蒙古美人上路了吧?”
“还没有,蒙古的天冷,路也不好走,估计得到西历四五月份才能有快马送来消息。我大哥他们应该是四月份上路,六月能到长春吧。那个奥云塔娜八月份就能进宫了。”
彭玉麟点点头:“知道了……沅甫,渤海公那里想来不会有什么变数,但是防人之心终究要有,让你的人都警醒一点,多派哨探监视宁古塔城和墨尔根城。还有,黑龙江南岸的大寨要加快建筑,今年肯定是一个移民到来的**。”
“大人,您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吧。墨尔根和宁古塔里面的八旗兵加一块儿不过3000……”
“才3000?怎么会呢?上次报告还不是10000么?”罗军旗一皱眉,追问道。
“错不了,墨尔根和宁古塔城内有人当咱们的内应。他们的一举一动我都知道。上个月底的时候还有10000人来着,不过月初的时候有7000人往黑龙江北和大兴安老林子里去了。”
“什么?去黑龙江北和大兴安老林子里去了?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曾国荃道:“好像是黑龙江北岸的旗人和老毛子下面的布里亚特蒙古人起了冲突。这样的事情挺多的,布里亚特蒙古人是西伯利亚的土著,也有许多个部落,不过俄国人管不大住他们的,他们经常和外人发生冲突。”
“是吗?有这方面的直接情报吗?”。
“没有。”
彭玉麟道:“总觉得有古怪啊……沅甫,这段时间还是要格外留神!”
曾国荃吸了口气:“不会真出什么意外吧?我大哥可在库伦呢!”
……
库伦城,渤海公府内,渤海公奕欣正仔细看着手中的一叠报纸,连连道:“好!好!朱逆现在是自作孽!自作孽,不可活!”
这些报纸,主要是在南方影响力很大的清流报,是由和渤海国有生意往来的山西商人在气候转暖后从绥远带来的。清流报上的内容当然偏重于给朱皇帝唱反调的。通篇都是负面新闻,什么失地农人背井离乡远赴辽东;什么黑心厂主苛刻工资虐打童工,什么士子抗议科举改革在某某孔庙前自缢身亡,还有什么南洋猪仔血泪满襟,什么官商勾结开办黑矿……总之在清流报上面的大明帝国真是到了暗无天日,民不聊生,一副很快就要天下大乱的样子。
当然,他肯定不会知道,那些被清流报曝光的贪官污吏无良商人黑心矿主大都倒了血霉。有杀头的,有坐牢的,有流放的,有倾家荡产的,只有个把的确是被冤枉的才安然无恙。这些内容其实在清流报上面也有,不过那帮山西商人又不傻,知道什么样的报纸在库伦好卖——库伦这里的旗人亲贵看清流报还不是为了解恨吗?那些帮南边说话的内容不好卖,所以有这种内容的报纸都被他们扔了,带来库伦的都是说坏话的。
“卓师傅,看来朱逆一国又要步前明后尘了,而且还变本加厉,比之天启、崇祯还不如……”
“当然了,这朱逆就是捞银子打仗有一手,论起治理人心的本事还不如崇祯呢。”卓秉恬堆笑着道,“如今朱逆一国人心已乱,我大清恢复有望了。”
说着话,他又从袖子里面摸出一份书信,双手递给奕欣:“皇上,这是祁宿藻托人捎过来的。”
“祁宿藻?祁师傅的弟弟?”
“没错,是祁藻的弟弟。”卓秉恬笑道,“他是身在朱营心在清,时时刻刻都没有忘记要恢复我大清啊。”
“祁宿藻好样的,这清流报的总编辑李宗羲也是好样的。”奕欣欣慰地点点头,接过信打开一看,眉头却拧了起来,“祁宿藻想要逼反苗沛霖!?能行吗?”。
卓秉恬笑道:“微臣觉得有八成把握,现在苗沛霖拥兵七八万,割据山西,俨然就是一家藩镇,那朱济世如何能容得下他?”
“也是。”
奕欣点点头,苦笑道:“这苗沛霖在朱逆那里,就犹如康熙爷那时候的三藩王。想要朱逆长久容他是不现实的,如果他真的能反,咱们的压力就能减轻了。”
“皇上,其实曾国藩、曾国荃也能算半个藩镇,现在屯驻在北满的明军里面就有一万多是他们的湘军旧部,如果他们能和咱们一块儿和朱逆干上的话,这个动静怎么也不会小了。”
“曾国藩能反?”奕欣有些不确定地问。
“事在人为吧,臣去可以去试一试。”
奕欣笑着点点头:“好,去试一试也好,不成功也没有损失。”
卓秉恬得了旨意却不磨磨蹭蹭不离开,奕欣见了凝眉道:“卓师傅,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皇上,太后娘娘和您的几位妃子还有五爷、七爷几位阿哥、格格(指道光皇帝的儿女)是不是到买卖城去住一段时间?还有朝中重臣的家人……也都安置到买卖城如何?”
“买卖城?那个地方……”
买卖城位于喀尔喀蒙古北部和俄罗斯帝国接壤之处,其实就是中俄两国互市交易的口岸。历史上满清的“一口通商”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买卖城这里还有一个和俄国交易的口岸。而现在这个口岸仍然存在,是在渤海国的控制当中。如果把奕欣的母亲家人都安置在买卖城,万一事情不济就能立即流亡去俄国了。
“对,是该把母后送去买卖城……卓师傅,你的老婆孩子也去买卖城,公府库房的存银宝贝也要搬去买卖城。”(未完待续……)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636章 反扑开始了 狂求月票
香港济世大学食堂一角,白恩铭、孙汶、胡振国三人正人手一杯咖啡,围坐在一张西式小圆桌周围,低声用英语交谈着什么。
孙汶说:“皇帝的这次科举大改有些急了,怎么都该让年龄超过28岁的学子再考一次两次吧,这样总能少一些震荡。如果放在前清,朝廷一定会这么做的。”
这个孙汶当然不会知道,历史上1905年满清废除科举时候也是一道上谕,绝没有再让人们考上一两次,做一个缓冲的。现在朱济世只是把参加科举的年龄上限设在了28岁,实在已经是最大限度照顾士子们的利益了——如果考到28岁还中不了秀才,再考下去对那些士绅豪门来说倒是无所谓,但是对富农、中农之家来说,可就是不小的负担了。要是再耽误几年,想改行学点别的本事,脑子和精力恐怕都不够了。
白恩铭皱眉:“不拖几年必有不拖的道理……虽然皇帝做事情有些激进,不过左宗棠、罗泽南等人都是老谋深算,他们不阻止必然有其道理的。”
“有什么道理?”胡振国哼哼道,“我看是当皇帝当昏了头!”
白恩铭叹口气,这个胡振国怎么对朱济世那么大偏见呢?真不知道朱皇帝哪里对不起他?
“可能是因为要和俄国人打仗吧?现在欧洲的局势越来越紧张,俄国和土耳其都在备战,朱皇帝也在做准备……最近又有传闻,说太平天国可能成为大明藩属,渤海国也要被撤除。朱皇帝可能想趁着欧洲发生战争的机会在东线和俄国开战吧?所以他宁愿死几个书呆子也要把这项改革在战争爆发前搞定,否则就要推迟到战后了。”
还别说,白恩铭还真猜到了朱皇帝的算盘。改革科举势在必行,但是可能产生的震荡也不能忽视。朱济世知道科举制度的背后不仅是儒生士大夫有做官希望的问题,而是儒生士大夫籍此成为中国农村统治者的问题!一旦剥夺其中一部分人做官的希望,也就同时剥夺了他们的士绅身份,有没有人造反不好说,但是抗争是难免的。
现在天下太平,大明朝廷自然不怕这种抗争,要是等到中俄开战的时候再闹出乱子,麻烦可就更大了。而且同俄国的战争到底会打多久朱皇帝自己也没有底,万一打个十年八年呢?难道科举改革也拖个十年八年?
“同俄国打仗?有可能……”胡振国的眼珠子转了转,似乎在盘算着什么。孙汶却道:“真要这样倒是个机会!”
若是大阪湾之战前,白恩铭听到这话恐怕会激动不已。可是现在白恩铭对反明复清早就灰了心,赚钱和积累名望才是他的头等大事。
他认真地道:“内部不稳就对外开战看似一个昏招,可要是对俄开战获胜,昏招就成了仙招,借着对外大胜的气势,国内什么不稳压不下去?而且朱皇帝不会单独同俄国开战的,必然是和法兰西国、英吉利国一块儿出兵,被打败的可能性并不大。
而且,对俄之战说穿了还是打银子打军火打兵粮,银子朱皇帝有的是,军火现在大明自己的工厂就能生产,至于兵粮……有东北开垦撑着,总也不会太紧张的。这一战,我看大明是立于不败的。”
见胡振国和孙汶皱眉,他感慨道:“做大事得沉得住气,你们都是青年,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还是壮年,三十年、四十年后多半还能做事业,到时候朱皇帝怕已经不在人世了。他到底是开国皇帝,中国自古以来有两代而亡的国家,却没有一统天下后连一朝都维持不了的开国天子。”
接着他展眉道:“你们现在跳出去,未尝不是正中他的下怀。他现在启动科举改革,或许就有引蛇出洞的打算。你们如果造反闹事,正好让他的人捉去杀头!你们真的不怕?”
胡振国叹息道:“现在是天下初定,人心不附,朱皇帝不晓得于民休息,一味折腾不止,如何不可能一世而亡?如果传至二世出一个仁君,说不定就能安稳下来了。”
白恩铭摇头:“振国,你真是在欧洲美国长大的?这脑子怎么和国内的书生一样?如今的世界不是咱们自己关起门来玩,外面一大堆列强虎视眈眈,不是一个仁字能解决的。在我看来,朱皇帝积极准备同俄国打仗的路子不错……为中国患者,必为俄罗斯国也!如果能趁着俄罗斯国和英法反目的机会,联合英法将俄罗斯国打残了,百年之内,中国都没有什么外患了。”
他是在俄罗斯呆过很长时间的,又接触过亚历山大皇太子、穆拉维约夫总督这一类俄国政治家、军事家,自然知道俄罗斯国有多好战!和这样的虎狼之国做邻居,可不得一有机会就狠狠捅上几刀吗?
胡振国和孙汶都有些发怔,白恩铭又叹口气,苦笑道:“如今还是不宜好高骛远,应该扎扎实实做些事情,还是先从宣传和教育入手吧。我觉得开办兰香书院的事情可行,现在广东、南洋需要大量的通事、律师和医生,开出的薪水很高,还请不着人……这就是兰香书院的机会啊!现在李先生和清流报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如果由李先生和清流报出面,一定能招到很多学生。如果一个学生收1000元学费杂费,1000个学生就是100万元啊!若是能培养出10000个学生,起码有五六百万纯利!”
身家丰厚的胡振国对钱财兴趣不大,哼哼两声不说话。不过有坐吃山空危险的孙汶却极感兴趣。
“1000元学费……这个谁出得起?”
“怎么出不起?他们学出来以后都能拿最少200元的薪水,5个月就出本了。而且咱们还可以贷款给学生……可以让学生们互相担保,十个学生联保,这样贷款的风险就降到最低了!对,就这么办,还要办个专门给学生放债的银行!”
孙汶见胡振国兴趣寥寥,连忙又道:“咱们还可以将共和民主的思想灌输给那些失意士子,说不定能从他们中间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胡振国低头道:“这倒不错,既可以赚到钱,又可以宣传……不过学校办在什么地方,又需要多少本钱,第一期学生准备招多少?”
“书院就办在我的兰香楼,就是我在大潭水塘那里新起的别墅,一年也住不了几天,拿出来办学正好,那里离济世大学也够近。办学的本钱吗……花不了多少,买点桌椅板凳黑板,印一些教材,再搭建些宿舍楼就行了。本钱都由我出,股份咱们仨平分,你们只需要请些济世大学的学生来兼职就行。老师的薪水按时薪计算,上一个钟点的课给10块20块。至于学生,我看第一期可以招1000人,可以透过清流报在各地方的发行点招生,有清流报的影响力,不怕招不到人!”
一样的事情,在不同立场的人眼中所看到的机会是完全不同的。白恩铭现在已经对大清朝彻底灰心,共和民主什么的他也没多大兴趣,他最近得了个混血儿子,算是有后了(他原来也有儿子,不过在兵荒马乱中失去联系了,连肃顺和瓜尔佳元宝都不知道他们的下落,多半已经死了),自然万分珍惜,一心就想给儿子留一份丰厚的家业。
可是在某些人眼里,这一次朱皇帝的“昏招”就是他们最后的机会。rs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637章 拔苗保苗 狂求月票
又到下旬,罗罗能求几张月票吗?月票好少的说
光复五年n,刚刚稳定下来的大明江山,忽然又变得风雨飘摇起来。倒不是因为奕}、奕欣这对贼心不死的活宝弟兄。这个时代还不是后世的民国,造反叛变的时候都要发一通通电,弄得天下无人不知,有时候还会打一阵“电报战”,用通电骂街。眼下还木有那么好的通讯条件,电报什么的,库伦和西宁的人们别说用了,连见都没见过。所以他们造反的事情,应天方面一连好几个月都不知道,直到当年夏季才晓得奕欣造反,到秋季的时候才知道大清朝又回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