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天朝之梦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杨辅清道:“奕}自称是想迎回道光,让道光带领满清继续和朱明争满蒙,还答应把山西和关中让给咱们。东王,您看……”

    “异想天开!”杨秀清冷哼一声,“道光皇帝早就下旨要把山东、河南之地都割让给我们了,现在还不照样要一城一地的争夺?”

    杨辅清怔了下,一想也对,山西是祁藻和徐继畲的地盘,关中在惠亲王和僧格林沁手中,他们怎么会听一个咸郡王奕}的呢?

    杨秀清又是一声冷哼:“朱济世可接受清妖天德皇帝的投降,我们太平天国就不能接受清妖道光皇帝的投降么?”

    “东王……”杨辅清愣了又愣。

    杨秀清冷冷道:“中原这里还有不少愚忠清妖的劣绅,还在妄言什么君臣大义,如果道光皇帝投降了咱们太平天国,看他们还有什么好说!辅清,你回去告诉道光和奕},想要去僧格林沁和绵愉军中也行,但是必须先向我太平天国投降称臣,我可以封道光一个恭顺王,让奕}当世子,再把甘肃封给他们父子!”(未完待续……)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481章 天国恭顺王
    东江米巷,原大清宗人府。

    自从见了从盛京千里迢迢过来的孝子奕}之后,道光皇帝就坐在自己的炕上,送过来的饭食也不吃,心腹太监的好言开导也不听,只是在那儿呆呆地坐着。听到消息赶来的一些没有被太平天国杀掉的亲贵宗室和大清忠良,在道光面前也都失了体统,坐的坐,站的站,扎堆聚拢在一块儿脸色惊惶的窃窃私语。奕}只是脸色惨白地跪在地上,只是嚎哭不停。

    门外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接着就看见穆彰阿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这位昔日的大清领班军机大臣现在居然穿着一身太平天国的官服,辫子也散开了,头上还裹着红布,见着道光就噗通一跪:“皇上,皇上,太平天国的刀斧手已经到了门外啦……皇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现在最要紧的是脱离北京这个险地,只有到了咱们自己的地盘上,还不是想怎么就这么!”

    道光看着穆彰阿,没有答这个茬,只问道:“你是穆彰阿吗?你什么时候当了粤匪的官儿?”

    穆彰阿脑门上冷汗直冒:“奴才也是没有办法,粤……是太平军的刀子都架在脖子上了,奴才要是不换身打扮,可就见不着皇上啦!皇上,奴才也是为大清江山着想。奴才已经和太平天国的人打听过了,虽然六爷已经降了逆明,但是甘肃、陕西、山西还是有咱们大清忠臣的,惠王和僧贝勒还有祁中堂都在那儿。还有几十万精兵,还有俄罗斯国的援助,只有皇上去了,大清的江山还是能从头收拾过来的。”

    道光脸上居然露出了点欣慰的神色,叹了口气,又看着奕}:“老四,难得你有这份孝心……能来北京城给朕送终,等朕死了你就投降太平天国吧……”

    老头子又猛的一挺腰板儿。冷冷地扫了扫屋子里的众人:“朕是大清之君,北京城陷的时候就该死的,活到今日已经愧对祖宗,如何可以再向粤匪投降?”

    穆彰阿急得跺脚:“皇上,现在大清已经没有了,朱逆封六爷当了个渤海公,咱们旗人只剩下一个渤海公国了,皇上再不去陕西主持大局,就怕连甘陕的那点本钱也保不住!”

    道光一拍炕沿。怒道:“想要大清一分为二吗?朕要是到了陕西,绵愉、僧格林沁和祁藻他们几个一定要迎朕复位……可是朕已经风烛残年,还有几日可活?朕一归天。谁来即位?”他一指奕}。“还不是他这个大孝子?”

    他的情绪再也难以遏制,猛地站了起来,在屋子里面走来走去,忽然一指奕}道:“老四,你的心思当朕不知道?你来北京做这个孝子,还不是想搏个太子爷来做?这些人都鼓动朕去甘陕大概也是你的手笔吧?大清都到这个地步了。你怎么还起这样的心思?”

    奕}听了这话也满脸委屈,砰砰砰磕了几个响头:“皇阿玛,儿臣不是为自己来北京的,而是为咱大清江山……六弟太年轻了,根本不是朱逆的对手。现在又把大义名分交了出去,要是没有了大清这个名分。一个渤海公国还怎么联络蒙古王公?还怎么控制**活佛?现在朱济世已经得了天下共主的名分,要是再学咱们大清控制蒙古、**的法子,咱们大清还有一点活路吗?”

    道光的脸色平缓了些,冷冷地看着穆彰阿:“你也是这么认为的?”

    穆彰阿也重重叩头:“皇上,咱们大清须得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昔日勾践连吴王的大便都尝了,皇上当太平天国的恭顺王又如何?等到了陕西,咱们一瞪眼睛就都不认了,据着西北坐观太平天国和朱明互斗,将来一定有恢复的一天。”

    道光又是一叹,目光扫了遍屋子里面跪着的一大堆人:“你们也是这个意思?”

    “皇上……您就领着咱们去西北吧。”

    “皇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皇上,奴才求求您了……”

    “皇上,奴才不想死啊!”

    终于有人说了实话,不想死才是真的!在北京城里面被俘的旗人和大清官员、太监已经被杨秀清杀了九成九,只剩下少数伺候道光或者是价值较高的还活着。不过这一回太平天国的人已经发下话来了,如果道光皇帝不肯投降,那么他们这些人也别活了,统统去死吧!

    道光皇帝看到这一屋子痛哭哀求的旗人、太监和官员,长长叹了一声:“千古艰难唯一死,千古艰难唯一死啊……朕错怪那些投降朱明的绿营汉官了,咱们八旗子弟真到了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一样怕死啊!”

    ……

    沈阳奉天行宫,崇政殿中,朱济世仰着头,眯起眼睛看着一副已经泛黄的古老地图。奉天行宫和沈阳城现在都已经移交给明军了,随同这座曾经的大清首都和皇宫一起移交的,还有上万箱珍宝、1000万两白银、一大堆印章和十几副象征着大清天下的地图,还有爱新觉罗奕欣所上的降表。奉上印章、地图和降表,便象征着奕欣将大清天下交给了大明天子朱济世。

    “王上,这幅就是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是伪清乾隆年间所绘制而成的伪清疆域全图,此图长宽各两丈,东北起于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石大兴安岭……”正在替朱济世讲解的是秘书官翁同,他看到这幅地图的时候眼睛都在放光发亮,好像见着什么宝贝似的。

    不过这幅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却绘制的很糟糕,同朱济世后世所见过的中国和东亚地图相比差了不知道多少,就是比明军总参谋部所粗略绘制的大明地图也相差甚多。地图上面的大清国的疆域呈长方形,中原十八省绘制的很大,而西北、东北和蒙古在地图上显得很小,台湾岛是好像桃子状的岛屿,在大清国疆域的最北边还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河,极为宽阔绵长,朱济世实在想不起有这么一条大河——如果不是这副地图旁边的空白部分标有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的字样,他甚至没有认出这图上的国家就是中国。

    他摇了摇头:“伪清皇帝就是看着这图治理天下?合着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国家是什么样子的啊。”

    翁同一笑:“回王上,这伪清王上当然是糊涂的,要不然怎么会把一个好端端的国家败坏到如今的地步?还好有王上起义师于海上,救万民于倒悬,咱们国家要是没有王上,早晚如印度一样成了列强的殖民地。”

    朱济世笑了笑:“这伪清本来就是个殖民地,整个国都是旗人的殖民地,要不然孤王哪儿那么容易就得了天下?”

    “王上所言极是,若无王上兴兵起义师,天下汉民的日子只怕比大英帝国统治下的印度人都不如。”旁边拍朱大天子马屁的人是张之万,直隶南皮人,道光27年的进士。被奕欣从北京带到关外,还赏了汉军旗人的身份,可惜不知道报君恩,朱明打进辽东的时候就找机会开溜,投靠了和自己有同榜之谊的李鸿章,又被李鸿章推荐进了朱济世的御书房。不过朱济世不怎么看中这个张之万,只是让他跑跑腿传递个消息,这会儿他就是拿着一封蜡封的信件进来的。

    “王上,这是天津的英国公事馆差人送来的急件。”张之万双手将信件递上,翁同接过去拆开一看,脸色顿时一滞,接着又露出哭笑不得的神情,“王上,是阿礼国公使的信,信里面说道光皇帝投降太平天国了,还封了个恭顺王……”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482章 西北需要大扫除
    “嘿嘿……呵呵……哈哈哈……”

    奉天行宫,凤凰楼。朱大天子手里捏着阿礼国的那封信,嘴角一直翘着,还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军师罗泽南,第四军军长刘炯,新任的辽东巡抚李鸿章,辽东镇总兵彭玉麟都坐在朱济世周围,也都一个个面露微笑。

    “道光皇帝居然当了太平天国的恭顺王,亏得杨秀清想得出来,还把甘肃封给道光做封地……”

    朱济世放下手中的书信,冷冷一笑:“而且道光的恭顺王还是杨秀清封的,这太平天国里面不仅洪秀全有资格封王,连杨秀清都能给别人封王了……果然不出孤王的预料,这一国二主,一教二神,终究是个取祸之道啊。”

    罗泽南摇着扇子,手里拿着一份天津洋人出版的中文报纸北华时报道:“一国二主,一教二神只是隐患,可是北方士子的离心却能很快要了太平天国的命。”

    北华时报上讲了京师、直隶、河南还有豫北各地的许多情况,都是洋人的见闻录。由于太平天国属于基督教异端,又有一个贴近空想社会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所以有不少洋人对这个“基督教王朝”极有兴趣。不过走访了一番之后,却无不大失所望。北华时报上面赞扬太平天国的文章几乎没有,批评的文章倒是连篇累牍。让国际友人们大失所望的,还不是所谓“异端”问题,而是太平天国愚昧、保守、**还有极度混乱的行政管理体系。

    用某个西方传教士的话来说:“……他们(太平天国)什么都想管。想要建立一个生、老、病、死无所不包的‘福利社会’。至少从天朝田亩制度的条文上看就是这样。但是要将某些制度从条文变成实实在在给人民带来些好处的政策。光靠热情和憧憬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面对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阻力和复杂的难题,因而需要一个高效、廉洁、具有责任心的公务员队伍去贯彻实行。但是在太平天国,显然没有这样的公务员,一个也没有,只有一群自以为是的农民,他们根本不会治理国家,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建立一个新的制度。而且他们在新秩序还不知道在哪里的时候,就摧毁了旧秩序。所以现在的北华只有无序和混乱,没有什么天朝田亩制度也没有基督所提倡的种种美德……”

    士大夫当然是反动的,但是现在这个时代,新式教育只是刚刚萌芽,正儿八经的无产阶级也没有产生,只有帮会流氓无产者,这些人骨子里面和士绅没有多大区别。所以除去士绅,根本就没有一个可以用来倚为统治基础的阶级。而太平天国的行事,道理上看都是正确的。先是反儒反士绅。从根子上破除中国衰弱的原因。再是分田地打土豪,解决土地问题以争取和动员占中国总人口90%农民的支持。最后是建立一个好像是人民公社制度的农村和城市管理体系——朱济世很怀疑洪秀全或是杨秀清大概和他一样。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估计不是土地革命时代的烈士穿越,就是文化命时代的小将穿越,要不怎么整出这么个东西来?

    可惜制度虽好,但是太平天国的老兄弟却不是什么无产阶级先锋队,根本没有实行这种先进制度的能力。结果就搞成现在这种不伦不类的局面,在某些方面甚至还不如大清那会儿呢!

    “王上,现在东北已平,咱们已经从南北两面对太平天国形成夹击之势,是时候收复中原,恢复皇明将山了吧?”

    刘炯现在已经得了陆军上将的军衔,是很快将要成立的辽东军团司令官。如果南北两路攻略中原,这北路军总司令非他莫属,收复北京城的大功十有**就要归他所有了。

    众人的目光全都投向了朱济世,他们都是儒生,对反儒家的太平天国自然是深恨的,当然巴不得朱济世尽快出兵灭了这个名教大敌。

    朱济世却摇头:“太平军……毕竟是有大功于国家民族的,若无太平军击破满清主力,摧破北京城,我等如何能直捣黄龙?”

    他的目光在屋子里一扫,将众人的目光收入眼底,包括刘炯在内,所有的人都露出疑惑的。朱济世笑道:“当然,中原之土是不能给他们继续盘踞的……一场决战也势不可免,但是打败太平天国之后还是要容许他们西走的。如果杨秀清愿意臣服我大明,一个平西王还是可以封的。”

    “平西王?王上,您是要把杨秀清当成吴三桂?可谁又是……”李鸿章的话说到这里觉得不妥,这吴三桂最后破灭的可是南明永历政权啊!

    朱济世哼声道:“西北的魑魅魍魉极多,必须要有人去扫除一下,太平天国搞建设不行,扫除宵小倒是挺拿手的,正好可以利用他们一下。”

    他看向罗泽南,罗泽南点头:“驱虎吞狼之计倒也可行,就怕太平天国到了西北和沙俄勾结……”

    朱济世笑道:“咱们不能既要驱虎吞狼,又怕养虎贻患吧?太平天国要和沙俄勾结就勾结吧……咱们驱虎,沙俄养虎,最后这头老虎会咬谁可不好说。”

    ……

    北京,圆明园西洋楼。道光皇帝又回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大水法前,不过不是以大清皇帝的身份,而是以太平天国恭顺王的身份。他的一头稀疏的白发已经散开披在了身后,身上穿着一件好像是衣服的黄缎子长袍,头上还带着个纸糊的帽子,上面有一条盘龙,还镶着几个珠子,一些金丝银线,瞧着还是戏台上面的衣服。他的身边跟着的是他的儿子奕},是幼恭顺王——就是恭顺王世子的意思,一身打扮也和道光差不多,只是没有纸糊的帽子,而是用一块黄布裹头。两人身后则是一堆红袍红布包头的恭顺王属官,领头一人就是穆彰阿。

    “东王殿下驾到!跪……”一个尖细的嗓音响了起来。

    “阿玛……要跪了……”奕}有些尴尬地扶着好像呆傻了一般的道光跪了下去,道光闭上眼睛,两行热泪就滚了下来。虽然他当俘虏已经有一阵子了,但是给太平军头头下跪还是第一次呢。

    一个身材矮小,穿着身穿黄龙袍,头戴九龙冠的独眼汉子在两排女官的簇拥下大摇大摆从西洋楼里面走出来,在大水法旁的御座上坐下来。此人正是太平天国东王,有上帝独家代言权的东王杨秀清——他是从山东前线临时赶回北京来的。

    “拜……一叩首!”尖细的嗓音接着道。

    “阿玛……要叩首了……”奕}一边低声提醒自己的父亲,一边纳头就拜。大清已亡,他已经是太平天国的阶下囚,能不能放回甘陕去东山再起,可就看这一回的表现了。

    道光配合地给杨秀清叩了个头,杨秀清没有等他再拜就伸出一只手:“免礼平身,赐坐。”

    还算客气,没有让道光依足大礼磕八个头。

    “恭顺王,”杨秀清看着道光,沉声道,“尔的王位乃是天父所封,甘肃之地世世代代都是尔爱新觉罗家的。孤王是天父第四子,自然当替天父护送尔赴甘肃上任。不过孤王被山东军务所绊,无瑕西顾,就派辅王将兵五万护送你去陕西并接收陕西之地。”(未完待续……)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483章 未战先某退路
    圆明园,西洋楼。

    太平天国恭顺王爱新觉罗宁已经离去,大堂当中,就剩下杨秀清、杨辅清和李秀成三人。杨秀清神色不动,仍然是他那个高深莫测的“上帝”作派,杨辅清和李秀成却眉头深皱,显然在为太平天国的前途命运忧虑。

    杨秀清看着杨辅清,静静地问道:“辅清,陕西之行可有把握?”

    杨辅清摇摇头,拱手道:“东王殿下,清妖俱是言而无信之辈,恐怕不会信守承诺。”

    杨秀清又看看李秀成:“东王殿下,太原、大同、临汾三城估计还是能得到的,但是要尽得山西地方也不容易……”

    杨秀清看李秀成欲言又止,已经知道他想说什么,叹了口气道:“不是我不肯用士绅,而是士绅终不能为我所用,天国也是有科举的,可是直隶地方又有多少士子来应考?在豫东、直隶、鲁北,我们连天朝田亩制度都没有实行,而是乡官理政,又有多少士绅肯为我们做事情?他们这些士绅,恐怕还是心向朱明的!”
1...900901902903904...13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