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天朝之梦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不过巴夏礼也不肯轻易让步,就在他和左宗棠纠缠不清的时候,吴春秋快步走过来,在左宗棠耳边低声嘀咕了几句,左宗棠就笑着冲巴夏礼拱拱手:“巴夏礼先生,两江总督林穆翁找我有点事儿,先告辞了,上海租界的事情咱们就聊到这儿了,既然你不让步,那我就先去和林穆翁谈了。”

    说完这话,左宗棠扭头就走,把一头雾水的巴夏礼搁在餐会之上了。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401章 大清果有忠臣 求月票
    左宗棠拿起一枚棋子儿轻轻地落在了棋盘上面儿。一副棋局,已经到了纠缠不清的时候儿。半边棋盘上两条大龙翻翻滚滚地绞杀在一起,可另外半边却是落子疏廖,真是古怪到了极点。

    同左宗棠对弈的,正是大清两江总督林则徐,这位名满天下的清流首领显得苍老垂暮,稀疏的白发结成的小辫无力地垂在脑后,不过双目当中却还透出几分锐气,很有一些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风范。

    李鸿章和沈葆桢二人则侍立在林则徐左右,一个高高大大,一个矮矮小小,倒是对比鲜明。两人的脸色都显得凝重,不过李鸿章的那份凝重却遮不住一股跃跃欲试的心情。沈葆桢却只是望着自己的岳父老泰山不住低声叹气。

    林则徐似乎听见了一声轻轻的叹息,苦笑道:“幼丹,何故叹息?”

    沈葆桢道:“天下离乱,骨肉分离,百姓凄苦,小婿焉能不叹息?”

    林则徐拈着胡子又问:“少荃,你觉得呢?”

    李鸿章笑道:“天下虽乱,然大治之世不远。国虽一分为三,但一统之期不遥。百姓虽苦,可安居乐业可期。凡大治之世,必从大乱而来,有大乱之世,方可使英雄扫荡群魔,为天下重建根基。”

    “季高,你和朱天子大概就是少荃口中扫荡群魔的英雄吧?不知群魔……都有谁?”林则徐笑吟吟地看着左宗棠。

    左宗棠也是一笑:“胜者为雄,败者为魔。满清将亡,自然是魔。可这英雄……也可能是太平天国啊!”

    “哦?”林则徐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先入京者为君,这是朱家天子和太平天国的约定吧?”

    左宗棠苦笑:“谁能晓得竟然弄巧成拙了,穆翁可有良策教我?”

    “保卫名教不就是现成的?”林则徐挑了下眉毛,“太平天国是和天下读书人为敌,和天下士绅为敌,妄图用西洋耶稣之教断我华夏道统,这样的敌人纵然能强盛一时。但最终还是免不了要败亡的!”

    左宗棠呆呆地看着林则徐,忍不住问了一句:“穆翁,您真是这么认为的?”

    林则徐哼哼了一声:“还不错,左季高的脑子果然还清醒……你是真懂儒家的。那朱天子现在大概以为天下已然在握了吧?”

    左宗棠苦笑着点点头,儒家的身段软得很,从来不缺官迷和投降派。现在不是儒家坚决反对太平天国,而是太平天国坚决反儒家!如果太平天国能改变一下政策,变反对为拉拢,北方的儒生士大夫未必不会效忠太平天国。

    历史上儒家不照样跪倒在蒙古人和满洲人脚下?太平天国能走到现在这一步,他们当中肯定有明白人!之前反儒。一是因为要用宗教团结队伍;二是因为当时人家是流寇。就算装出礼贤下士的样子。也不会有人士绅跟他们走。可是太平天国进了北京之后就不一样了,人家就是逐鞑虏复中华的正朔——大义名分上一点不比朱济世差!而且北方士绅只见过太平天国的拳头,不知道朱明的厉害!这儒家可素来有抱粗腿的习惯,既然太平天国的腿够粗。又怎么会没有人去抱呢?

    而世界霸主大英帝国又什么态度?太平天国可是信上帝的!而且大英帝国好像不大支持中国统一吧?如果太平天国得到英国的支持,洋枪洋炮教官什么的一样不短,朱明还有必胜把握?

    所以朱大天子的皇帝宝座,可还没有到坐定的时候!

    另外,满清失了北京就一定没了活路?

    “我家天子担心俄国的干涉,已经遣人去海参崴建立据点,还发兵攻打朝鲜,预备将之变为抗俄后方了。”左宗棠转了个话题,说起防俄抗俄之事来了。

    朱济世对朝鲜用兵的确是为抗俄。而非贪图朝鲜的土地财富。用一个特许贸易公司则是情非得已,如果出动正规军起码得一个师的陆军加上大半海军,没有二百万特别军费是打不下来的。打下来后,每年在朝的驻兵费用怕就要好几十万,眼下朱明花钱的地方太多。实在没有这样的闲钱,干脆就让一帮海盗海商自己去经营了。

    林则徐闻言点了点头:“为中国患者,终为俄罗斯乎……朱天子对外的眼光不差,我不大担心。前段时间我练军当中的法兰西顾问都接到他们国家的命令,去广州帮朱明了。朱天子是怎么办到的?”

    “这不是我家天子的意思,是……塞古尔女公爵的手笔,她的父亲是眼下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陆军部长。”

    “还真是手眼通天。”林则徐扭头看着李鸿章,“少荃,人家的以夷制夷可高明?”

    “高明是高明,可是对付不了俄罗斯,学生听说道光皇帝已经派白斯文去莫斯科搬救兵了。”

    “季高老弟,你们大明能同时和太平天国、大清和俄罗斯三家开战吗?”林则徐目光炯炯地看着左宗棠。

    谁都知道,八旗新军主力覆没后,北京是无论如何都守不住的。而北京一旦为太平天国所取,朱明和太平天国的短暂同盟就算到头了。中国乱世的规矩素来就是赢家通吃,朱明和太平天国平分天下只是幻想。

    而且对朝鲜用兵,占领海参崴这两步棋已经露了朱明的底。朱济世心大,是要全取天下的!如此,不仅要和占据北京和半个中原的太平天国为敌,还会同满清及其背后的俄罗斯开战。以一敌三,能否最后胜出还是不好说。

    “还好有穆翁相助。”左宗棠面带微笑地看着林则徐,“穆翁是有功于国家民族的,这份功劳,我家天子必将牢记于心。”

    林则徐北上勤王不仅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的确也是帮了朱济世一个大忙,要不然淮河以北,山海关之内,恐怕没有什么力量能抵挡一下太平天国。等不到朱济世梳理完新占领的地盘,太平天国的南征大军大概就要打来了,一番龙争虎斗之后,就算朱济世能最后胜出,大概没有个十年八年的休养生息,也无力去和俄罗斯争夺满洲、蒙古和新疆了。

    “别来这些虚的,左季高,你看我老头子拼着老命北上去给你们大明牵制太平天国,还顺带吊着满清的那一点心思……你们该给我些什么好处?”

    左宗棠一笑,伸出一个巴掌在林则徐跟前晃了晃:“先给500万元军饷如何?”

    林则徐摆摆手:“不是指这个,这个用不着老夫开口朱天子也会给的。老夫现在是为子孙后代讨个封赏……镜枫儿要随老夫北上,能不能活着回来都不知道。不过听孙、心北他们都留在江南。给他们一人一个侯爷怎么样?”

    左宗棠大笑起来:“穆翁真是会开玩笑,两位公子若能归了大明何止封侯的前途?至少是一公一侯。就是镜枫兄将来南归,也有封侯的资格。将来侯官林氏就是一门三公侯了。对了,穆翁,还有一件小事儿想麻烦您一下。”

    “小事儿?上海租界是吧?”林则徐一笑,“没问题,这是为国为民的好事,正该我来做。”

    今日这场会面到现在算是皆大欢喜,左宗棠是三寸不烂说江南,回了朱济世那里一个湘阴郡公没跑,将来不是封王就是国公。林老头子则是安安心心北上勤王,他这把年纪,身体也不好,估计是看不到大清朝彻底歇业的时候了。

    真是一生为国、为民、为君、为天下,两袖清风,一代完人;居家还能做孝子、贤孙、慈父、好爷爷,一门三公,忠孝两全。

    大清有此忠臣,道光皇帝大概也死得瞑目了。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402章 孔氏南宗 求月票
    大明天子身才高大,蓄了络腮胡子,极有威仪。身穿明黄团龙袍,头戴乌纱善翅冠,胯下一匹枣红色的良驹,身后跟着一队身穿大红飞鱼服的骑士,手里还拎着长枪,枪尖磨得雪亮,日光之下泛着渗入的寒气。骑士之后则是不计其数的步兵,都是灰色西式军装,肩扛洋枪,上了刺刀,同样寒光森森。这些步兵排着六列纵队,队伍一直延伸到了天边,仿佛没有尽头。

    孔宪堂赶紧屈膝叩拜,他身后的衢州士绅和孔氏南宗子弟也都跟着一同跪倒在地。

    “臣等恭迎大明天子圣驾,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江南儒门之首,至圣先师孔仲尼第413章父子还有他们麾下的一半淮军也会归到咱们旗下。李鸿章力辞王爵,还愿意入朝为官。”

    李鸿章倒是个人才。朱济世点点头:“那就封他们父子一人一个郡公,让李鸿章当外交部尚书,李文安暂时出任安徽巡抚,他们的淮勇由明军收编,官兵尽可能留用吧。”

    “林穆翁的女婿和两个儿子也预备留在南边,王上,咱们可得厚待他们三人。臣下建议以一公一侯之位待林穆翁的两子,再给沈葆桢一个侍郎……他是道光27年的进士,和李鸿章同科。”

    “那是自然。”朱济世大笑着道:“能够文取江南,林穆翁和潘芝老居功至伟,无论如何都不能亏待他们的家人。对了,潘曾绶也给个鸿儒大学士,再封个什么侯给他。”

    左宗棠接着又道:“王上,林穆翁还约您在上海会盟。”

    “会盟?好,孤王正想见见名满天下的林穆翁!”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403章 坐困愁城鼓士气 求月票
    西元1848年11月22日,北京城。巨大的城池,现在仍是大清帝国的首善之地。

    香烟缭绕,净鞭声声。

    煌煌太和殿,正在举行大朝会!

    按照大清朝实行多年的朝制,寻常的朝会并不会一次聚集军机之外的六部九卿等等一大堆的官儿,这些官儿都是按日轮流上值的。可是今儿的大朝会,却是在京四品以上官员齐集。天色未明,隆宗门外的轿子就是一串一串的,灯笼更是点得星星点点,穿戴整齐的大小官员齐集,都等着上朝会呢。

    只是一张张大清命官儿脸上的颜色不是灰白就是铁青,不像是上朝会,而像是上刑场!

    实际上,这两者的差距也真是不大了。

    这些日子,已经不是一条条坏消息传来,京师震动又震动的局面了。而是根本没有多少消息从各地传来!公历10月27日前后,打着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旗号的“数十万”大军,就兵分两路从北京城的东西两面插了过来!到28日,两路大军就在北京城北面的昌平县会师,完成了对北京的战略包围!

    这下,北京城内还有来得及跑路的近五万旗人子民和一部分文武百官,就都成了瓮中之鳖!道光皇帝就是想通了肯往关外去也来不及了——其实还是可以跑掉的,因为包围北京的太平军根本不是精锐,数量也没有数十万,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

    可是被围在北京城内的两万几千正黄旗的八旗新军、不到十万还没有来得及跑路的旗民和五万多绿营兵哪儿还敢出北京城?负责守城的大臣穆彰阿更是在太平军先头部队才出现在北京近郊的时候,就下令用条石封死了北京九门。人还可以用吊篮从城头上放到城外,马可就出不去了。探明太平军虚实的事情就甭想了,还没有离开北京的,就老老实实守在城里面等死吧——反正除了道光、穆彰阿、讷尔经额之外,北京城内已经没有多少重要人物了。

    恭亲王盛京将军奕欣应该已经到了盛京,开始主持大局了。而且道光皇帝已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儿公开宣布奕欣为大清的未来之君,还把半个镶黄旗的新军和盛京的八旗兵都给了他。还封了他做和硕恭亲王,相比之下四阿哥奕詝只是个贝勒爷,也没有任何兵权。这大清未来之君的人选,应该不会再有什么悬念了。这大概也是道光皇帝这两年来,做的唯一一件明白事儿吧?

    除了安排好大清的未来之君和疏散京师旗民,道光皇帝在这些日子当中,所做的事情就是给手底下的一票文武官员加官进爵。虽然大部分比较重要的官员都已经跑路,可北京这个地方什么时候都不缺官儿和想做官的人。而现在还陪着道光皇帝困守京师的,无疑都是经得起考验的大清忠良,所以道光皇帝也就难道大方一回。一口气封了好几千个官。把跟着恭亲王去盛京的那些官儿留下的位子都给填补上了。

    所以今儿起大朝会的时候。太和门前两侧还得黑压压两大片顶戴花翎俱全的大清忠良之臣。不过对于突然叫起的大朝会。这些忠良之臣心里面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皇上驾到!”随着一声太监的公鸭嗓门儿,内心忐忑的大清忠臣们立刻山呼万岁而拜。就听见脚步声响,然后是道光皇帝嘶哑的声音:“平身,都平身吧!”

    大家都爬起来。偷眼瞧着已经沦为一城之主的道光皇帝,就看见皇帝老子一身朝服,坐在御座上面儿,面无表情,目光呆滞,蜡黄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看见群臣已经爬起来,就道:“今儿叫起,就是向大家宣布一件事情,粤匪的大队人马。已经在北京城外安营扎寨了!伪东王杨逆秀清的王旗已经出现在城北的圆明园了!”

    他的语调很轻,但是站在太和殿大殿里面的文武官员还是一字不差听了个明明白白。粤匪的主力已经到北京城下,东王杨秀清也已经到了!换句话说,也就是大家伙离死不远了……

    大殿里面顿时就是一片抽气的声音,虽然眼下北京城里面是个人都知道早晚有这一天。但是真的到了这时候,每个人的脑子里面都是一片空白。

    看见底下的群臣都噤若寒蝉,道光皇帝冷冷哼了一声,接着往下说:“这四九城是什么样子,大家伙想必也知道,说是天下第一坚城也不为过。守城的兵也不少……正黄旗的新军已经扩到了两万八千,步军衙门还有万把人,直隶绿营、练军合起来有五万,差不多就是十万之众了!十万之众,而且粮草足备,守天下第一坚城,诸位觉得能守得住吗?”

    北京……守得住吗?底下的人都在心里面盘算计较,一时就忘了接话。眼看着要冷场,担任着守城大臣的穆彰阿忙不迭地出列,噗通一声跪下:“回皇上的话,北京城定然能够守住!有皇上领着咱们一心一意守城,粤匪岂能得逞?不说破敌于城下,也能依着坚城旷日持久,拖到粤匪师老兵疲,各方勤王之师还有俄罗斯援兵大至,必然可获全胜!”

    道光皇帝似乎听得兴奋,腾地一下从御座站起,走了几步,一下站定:“告诉大家一个消息,白斯文日前使人来报,他已经到了彼得堡,和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一世谈妥,借到了十万俄师,最多6个月俄兵就能到北京城!到时候莫说区区粤匪,就是广东的朱逆,也一样难逃覆灭下场!”

    听了道光皇帝这番打气鼓劲的谎话,众臣纷纷拜倒,山呼万岁。和穆彰阿同领守臣大臣一职的讷尔经额一边呼着万岁,一边在心里面想着:“北京的城是够坚的,兵也不少,能不能守下去就看士气了,但愿沙俄这张画饼能把大家伙的士气鼓起来……”

    ……

    此时此刻,上海,英国领事馆内。

    在巴夏礼领事的书房之内,三个洋鬼子,英国驻满清公使阿礼国,英国驻大明公使文咸,还有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夏礼正一个捧着一杯咖啡,在默默对视。

    一场关于太平天国的争吵,刚刚在三人中结束。

    当然,三人作为大英帝国驻华的外交官,所追求的目标当然是一样的,就是最大程度维护大英帝国的在华利益,不过分歧还是有的。刚刚从广州赶来的文咸认为,大英帝国应该支持朱明统一中国,这对大英帝国的经济利益肯定是有利的。他拿出来1848年前三个季度,明英之间的贸易数据作为佐证。这个数据已经远远超过同期清英之间的贸易数据,甚至已经接近中国内战开始前的1846年同期中英贸易的总额。而且在明国实行禁烟的情况下,明英贸易仍然是英国顺差,英国工业品在明国的销量远高于原来英国工业品在整个中国的销量。文咸还大胆预测,一旦朱明统一中国,中英间的贸易总额将能很快超过一亿英镑!
1...177178179180181...13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