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现在八旗的军制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原先杂七杂八的各营八旗,全都统一整编成八旗新军,新军之下,也不分再什么满洲、蒙古、汉军,全都混编在一起。不过还是分成八个旗,每个旗的编制都是两万五千人。大约相当于明军的一个军。原先的民政功能也完全丧失,成为比较单纯的军队。其中正黄、镶黄两个旗的五万人奉命留守北京,成为满清最后的本钱。其余六个旗都随惠亲王还有僧格林沁一起南下,而傅方所在的镶蓝旗是这六个旗中最后南下的,白斯文押送到丰台的军火。也由他们带去开封。
傅方微微点头刚想说话,就听有人用一口好听的京片儿插话道:“你说得很对,一定得动真格的才行!其实这一次编练八旗新军已经动了真格了……原先乱麻一团的八旗军制都叫皇上几道圣谕给理顺了,连200年铁杆庄稼也废掉了。这要搁在以往真是想都不敢想啊!说起来咱们的皇上还是圣明,大清多少年的弊病,都叫他老人家一股脑都革除了。”
白斯文和傅方回头一看,就见一个三十来岁的,方脸阔口还有一个大鼻子的汉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过来。
“兄弟肃顺,镶蓝旗副都统。”那汉子朝白斯文拱了下手,笑了起来,“你就是白恩铭吧?欧游趣闻录是你写的?”
三十来岁的副都统,只怕也是大有来头吧?白斯文心里这样想着,脸上露出了恭敬的表情,拱拱手道:“兄弟正是白斯文,欧游趣闻录不过是写来供人一乐而已。”
“这位肃兄是郑亲王的兄弟。”傅方指着肃顺给白斯文介绍道。
“失敬,失敬。”白斯文心道,这人原来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
肃顺摆摆手,朝白斯文道:“不必如此,我是副都统,你是帮办大臣,大家平级,论起本事还是你大,我就是有个爱新觉罗的老姓罢了。对了,白恩铭,我在大公报上看见,说是逆明的王后和右丞相现在都在欧洲访问。你说咱们是不是也应该派大臣出洋考察,顺便和洋人的皇上见下面拉个关系?还有,逆明的广州城里是有西洋各国使馆的,逆明在西洋各国也准备在西洋各国开使馆,咱们能不能效仿一下啊?”
听了肃顺的几个问题,白斯文顿时就对这个爱新觉罗家的子孙刮目相看了。他笑着说:“这些事情都是要办理的,实不相瞒,兄弟很快就要出使俄罗斯了。”他的声音忽然放低,“二位,你们都是带兵的,这一次打败粤匪的把握到底有多大?”
傅方和肃顺互相看了看,脸色都凝重起来了。这一次,满清不能说不振作,革除弊政的力度也不能说不大,可是这番振作来的实在有些完了。百万粤匪已经在来北京的路上了!
“轰隆隆……”
一声沉闷地响伴随着的是大地的剧烈颤抖,紧接着的便是“杀清妖啊!上天堂啊!”的呼喊声音。无数头裹着红布的太平天国勇士从洛阳城外的壕沟中一跃而出,举着刀矛盾牌,抬着云梯,呐喊着就往刚刚被“穴地攻城”法崩塌的洛阳城内涌去!
在前线指挥战斗的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眨了眨独眼,露出了满意地笑容。洛阳城已经被打下来了!虽然城内的河南提标、抚标、旗营还有上万清妖在顽抗。不过这万把人没了城墙,是无论如何挡不住潮水般的太平军的!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337章 天朝田亩制度 求月票
公元1848年5月2日。
河南省重镇洛阳。
坚城已破,太平天国的旗帜高高飘扬在了洛阳古城之上。杨秀清策马入城的时候,洛阳城内的战斗并没有最后结束。盘踞洛阳城西北角洛阳满营内的驻防八旗依旧在进行绝望的抵抗!
他们家属已经在一个月前就离开洛阳去了北京。不过城内的不到500名八旗兵丁却不得不留下来与城同亡了。要是他们都开走了,河南抚标、提标的万把绿营兵还肯留在洛阳城内挺着等死?不过就算这些八旗天兵还在洛阳,也没有给城内的绿营兵多少鼓舞。在太平军用“穴地攻城”法炸开开封城墙之后,绿营兵和团勇的抵抗顿时就土崩瓦解。洛阳旗营的官兵,不得不退守到他们生活了200年的家园——洛阳满营进行最后的抵抗。不过区区几百人的数量和一百多年来的悠游嬉戏已经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凡是清妖当官的都杀了!凡是旗人也都杀了!”
进城的时候,杨秀清下了这样的两道命令!这是太平天国一贯的政策,一路北来,凡是落到他们手中的旗人、官吏、士绅只有一个下场就是死!当然,如果洪秀全、杨秀清他们落到满清手中,同样活不了,而且要死个痛快都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太平天国为什么要宽待清妖和士绅呢?
杨秀清的关于杀尽洛阳旗人的命令很快得到了执行,当日下午洛阳满营的战斗就以洛阳八旗的覆没而告结束。而洛阳的清妖官员和士绅却有点多——洛阳本就是河南重镇,太平军攻入豫西之后,所过各地的官员士绅都纷纷望风而逃,大部分汇聚到了在他们看来算得上安全的洛阳城。结果都落在了太平军手里面,实缺官儿加上候补官儿加上有功名的士绅,总共抓了有好几千,都拘到洛阳城外的一处空地开刀问斩!杀完之后又架起了几个巨大的柴堆,将清妖和士绅的尸首横七竖八地架在一起,点燃了柴堆。噼噼啪啪地烧了个干净。
而太平军伤亡的官兵,则在洛阳左近挖了几排浅坑,将尸体用薄皮棺材装了好生安葬,每座坟前还竖起了十字架。整齐排列,有十几排之多。洛阳一战,太平军的官兵同样阵亡了两三千——按照洪秀全和杨秀清的说法,他们都已经上了天堂,和天父皇上帝他老人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接下来的几日,大队大队的太平军陆续从南边开过来,都聚集在洛阳城周围——自攻入河南之后。太平军不再裹挟老弱。攻破的重要城市如南阳、汝阳、襄城、叶城。都会留兵驻守。同时,还尽可能强征青壮入伍。所以兵力不仅没有因为留兵守城而减少,反而扩充到了三十万以上!
而洛阳往西几百里就是通往北京路上的最后一个重镇开封。而洛阳城北,就是黄河天堑!
“东王殿下!”胡以晃笑走进洛阳城内东王府的大堂。笑嘻嘻地请过了安,“去北岸侦察的兄弟回来了,没有发现清妖主力的踪影。不过在洛阳东面的巩县发现了大股清军。”
“那么说起来僧妖头预备在开封城与我决战了?”杨秀清说着就哈哈笑了起来,“清妖大势已去,这天下往后就是我与朱济世来争夺了!”
“东王,这开封城也算坚城吧?”胡以晃不解道,“僧妖头如果在北京城内摆个十万八旗兵,咱们还真不好对付。”
“有什么不好对付的?用火药崩开黄河堤坝以水淹城就是……这八旗兵号称弓马取天下,那是野战的本事。现在居然只想着守城,凭这一点,清妖的气数也尽了!”
两人正说话间,外面有人来报,说冬官又正丞相洪仁玕自襄阳押送一批火药来了洛阳。正在府外求见。
杨秀清的王府,设在洛阳城内原来洛阳县衙内。由于他没有带家眷北伐,所以王府里面还住进了大批亲信军将,戒备也非常森严。彪悍的卫兵从大门一直布置到二门,大堂门口还立着不少等待汇报军政要事的太平军文武官员。
对于洪仁玕的到来,杨秀清倒是颇为热情,亲自站在大堂门内相候,一见洪仁玕进来,就热情地迎了上去,连洪仁玕要给他下跪请安,都被他拉住。
“仁玕弟,一些火药而已,哪劳你亲自送来?”杨秀清呵呵笑道。
“东王,这个火药可是咱们攻城略地的法宝啊!北上路上的开封、北京、太原都是坚城,没有大批火药可不行。这一回南王让我送来了三万斤上好的黑火药,都是从朱济世那里买来的。”
“真的?”杨秀清一挑眉毛,拍拍手道:“哈哈,有了这么多火药,黄河岸堤可就不是问题了!”说着话他的神色忽然一凝,“难道朱济世希望咱们打下北京?”
洪仁玕耸耸肩:“大概这样的吧……东王,在朱济世的眼中,我们似乎还不如满清!”
听了洪仁玕的分析,杨秀清微微颔首,却没有马上答话,沉吟了半晌,方才开口。
“他是想在咱们攻灭道光妖头后传檄定天下!如林则徐、孔繁灏、徐继畲这样的清妖督抚只会向明朝投降,不会向我太平天国投诚的!”
这也是自太平军攻入河南后,杨秀清就开始注重根据地建设的缘故。他可不想等到太平军攻下北京后,朱济世几道诏书就把全天下都招揽,就留个北京城给太平天国!
“对了,张乐行的人到襄阳了吗?”
“还没有,上个月底,他和龚得树等人摔捻众数万在涡阳县起兵,目前还在苏鲁豫皖交界处活动。”
洪仁玕侃侃而道:“另外,苗沛霖也在皖北凤台县打出了大明安徽巡抚的旗帜,招揽了周围好几个县的豪强,拥众亦不下万人。听说苗沛霖和张乐行还在雉河集会盟,约定共讨清妖。”
“东王,不如现在就分一支兵往攻陕西吧!”胡以晃在一旁提出建议。“听说满清在甘陕招募新八旗,有不少青壮报名。”
本来杨秀清是想用张乐行图陕,而张乐行明显不听号令,赖在苏鲁豫皖交界处不肯挪窝。
“现在还不可分兵,还是集中兵力和清妖决战!”杨秀清思索了片刻,才摆摆手道,“打下北京之前不宜太过分兵,还是招捻党到开封城下回合吧,待取下开封之后,再分兵四面掠地不迟。”
“仁玕,”杨秀清又看着洪仁玕,“既然你来了洛阳就不必回襄阳去了,随大军一起北上吧,等入了北京还得劳你去联络洋兄弟呢。”
洋兄弟是指信奉基督教的洋人,在此时的太平天国领袖们看来,既然洋人都信上帝,那自然同太平天国是兄弟了。只要能同他们联络上,一定可以从他们那里买来洋枪洋炮,有了枪炮要灭朱明得天下就不难了。
“联络洋兄弟……只怕不大容易。”洪仁玕却皱眉道,“东王,你不知道,咱们的拜上帝之教和洋人的基督教不大一样。在他们眼睛里,咱们这个属于是异端……”
“什么?异端?不都是信上帝信耶稣的吗?还要分彼此?”杨秀清眨着独眼不解道。
洪仁玕苦笑:“洋人对宗教是极认真的,他们历史上还因为宗教上的认识不一样打过仗,叫宗教战争!如果叫他们了解咱们的教义,只怕是不会拿咱们当兄弟的。”
“这样啊……”杨秀清一想也对,自己是上帝家的老四,还动不动玩上帝附身的把戏,那些信上帝的洋人当然不能认账了……他们那里肯定也有玩上帝附身的教主!看来洋鬼子是指望不上了,不过不要紧,太平天国还有一个法宝呢!
杨秀清思索了一下,忽然又对身边的东殿官吏道:“给南王写信,让他到河南府来主持局面,告诉南王,我最近琢磨出一个天朝田亩制度,可成为我天国治理地方之根本。”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338章 朱明有宪法 求月票
虽然朱济世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政权是上承自满清,然而这的确是事实。现在建都于广州的大明王国,同200年前覆亡的前明实在没有太多的联系。说句不好听的,大明王国身上是看不到多少前明的影子,但是却处处都有满清的腐朽气味。脑袋后面的辫子剪了,可是心中的辫子还是又黑又粗的。而这些心中还留着辫子的国人,无论士农工商,都不是国家的主人,而是君王的奴隶!
朱济世回到广州的第三天,聚集在广州参加科举考试的广东书生,还有以十三行为首的广东商人们,以及广州府的一些士绅地主,一个个都穿着他们最正式的服装,聚到昔日的广州将军衙门,现在的大明王宫之前。一边上所谓的“万民贺表”,一边恭请朱济世早日即皇帝位。担任大学士府首席大学士的陆培芳、农林部尚书叶名琛还有商务部尚书潘仕成三个人,也都穿着大红朝服,领着各自属下的官员在王宫之前,高颂由叶名琛亲笔而就的大明中兴赋,要朱济世早登大宝。
劝进的戏码早在朱济世刚刚打下东莞的时候就来过一回,那时朱济世在大陆上才有两个县,当皇帝实在不像话,所以大家就劝朱济世当王。这一回广东、湖南两省全部,湖北大部,广西、福建各一部已经落入朱明之手。三分天下说不上,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的天下总是有的,也是时候即皇帝位了。
“哎哟,都把我吹捧的天上有地下无了。”
王宫之内,朱济世指着外面,面带苦笑地说着。皇帝肯定是要当的,可不急于一时。而且现在大明一国初立,百事待兴,最需要的是能为国家建言出谋的官,不是一堆马屁精。可很显然,拍马屁比建言出谋容易多了。也安全多了。
“王上,什么事情都有利有弊,眼下我大明的文人都是生于满清的,这风骨自然不如前明的文人……不过对王上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儿。”
左宗棠面带微笑对朱济世说道:“与前明相比,满清的君权极盛,皇帝一言九鼎,天下莫敢不从。如这一次,道光几道上谕就废了旗人的铁杆庄稼,还让北京城内的八旗子弟全都迁往关外。当年的思宗皇帝可没有这样的权威,否则前明未必没有中兴的机会。”
朱济世愣了一下。前明的文官有多嚣张他不大清楚。只晓得朱元璋这货心黑手狠。杀人不眨眼,还知道明朝的太监牛逼的一塌糊涂,文官什么的好像都是挨欺负的主儿吧?
实际上,他不知道。明朝之所以有阉党之祸,恰恰是因为文官权重。如果明朝的文官都像大清官儿们一样,个个都是奴才,皇帝老子为毛还要重用一帮阉人呢?
历史上的清朝太监也有过一个小阳春,就是西太后那时候,安德海、李莲英、崔玉贵这些人可以名流史册就是明证。在慈禧之前的清朝,哪儿有姓名可以为后人所知道的大太监?西太后会重用太监的原因,恐怕就是清朝的皇权在洪杨之乱后开始走向衰弱。地方上面有督抚拥兵自重,朝堂上又有帝党、后党、恭王党的争斗。慈禧不得不稍稍重用一下身为皇帝家奴的太监。
而在眼下的大明王国。朱济世手里既有华夏正朔,又是事实上的开国之君,还掌握着四大洋行的巨额财富。而且朱明集团中的“功臣”势力都不大——因为朱明大军的战斗力主要源于武器先进和西式军事制度,并不是因为“功臣”们多能打。
因而现在的朱济世正是威权极盛之君,甚至超过了朱元璋——朱元璋是底层出身。连饭都吃不上去当了和尚,他的一帮淮西功臣许多都是他在红巾军中的同僚,这个皇帝可以说是靠兄弟捧场才做上的。而朱济世不仅上承朱明王朝,而且还是英吉利贵族,又是西洋“翰林”和超级巨富。在一帮黑社会大佬和湖南土财主跟前可以说是鹤立鸡群,所谓的头号功臣郑洪在他面前也不止矮一截。所以才会嫌手下的官员马屁太多,主意太少。
“自古无论的开国之君或是中兴之主,有王上这等威权的实在是凤毛麟角,这是我大明之福,也是王上为华夏奠定盛世之基的千载良机啊。”
“盛世之基?”朱济世有些不解地看着左大丞相,“左相,你是说……”
“祖宗之法啊!”左宗棠正容道,“王上虽上承匡皇帝之业而复兴大明,然而却时隔200年之久,实际上同开国之君无二,因而可以制定祖宗之法,让后世子孙遵循。纵观我华夏历朝历代,一国之政之势如何,往往就是由祖宗之法而定的。如两宋的富庶而文弱,如汉朝的士族宦官之争,如唐朝的藩镇之祸,如满清的旗汉离心,其实都是由祖宗之法开始的。王上当引以为戒!”
这华夏的传统就是敬天法祖。而历朝历代当祖宗的开国之君们,往往也喜欢给子孙后代弄个不可变的“祖宗之法”。这祖宗之法,就是华夏历朝历代事实上的宪法,所起的作用就是约束君王,厘清君臣之责。而越是强势的开国之君,在制定祖宗之法的时候顾虑越少,自然容易为后世开创出盛世之基。而势力较弱,或是制肘太多的开国之君,往往会给后世留下一个弊大于利的家法。
比如在满清,这祖宗之法就是“八旗为本、满洲为本”,用满洲联合部分蒙古而形成统治集团的核心。再怎么变法,这一条核心是无法变更的。现在道光皇帝的开垦满洲谕虽然废除了铁杆庄稼,但是并没有改变“八旗为本、满洲为本”的核心,只是天下大乱,朝廷没有力量再支付旗饷,而且还用分配关外土地作为补偿。而最关键的“八旗新军”,也是牢牢掌握在满蒙贵族之手!所以满清始终是一个“少数派”王朝而无法推动民族融合,开创出真正的盛世霸业。
历史上大明的祖宗家法则是“和士大夫共天下”。虽然明朝有不少权势滔天的大太监,可是士大夫的根本利益还是无法触动,所以明朝的财政和土地集中一直是个极大的难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