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天朝之梦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那就好,那就好……”道光长出口气,只要不是造反,一切都好说!

    “皇上,奴才觉得可以给曾国藩一个河南巡抚。”穆彰阿又接着提出建议。“眼下河南局势混乱,粤匪大军逼近,河南、皖北地方上也沉渣泛起,不少人在蠢蠢欲动。朱逆一系的安徽巡抚苗沛霖屯兵皖北,粤匪一系的捻党张乐行在豫南、皖北活动,势力日大。豫省地方的豪强全都人心浮动,如果没有曾国藩这样的汉人大员镇守,只怕日久生变。”

    “可是曾国藩不是河南人啊?”道光帝犹豫道。

    “军机章京袁甲三是河南人,在项城地方上颇有人望,可令其为河南按察使辅佐曾国藩守河南。”穆彰阿想了想,就给道光皇帝举荐了帮手,河南项城籍的袁甲三。

    “好,就让袁甲三去河南。”道光是知道袁甲三其人的,相貌堂堂,谈吐非凡,看着就是个栋梁之材。

    “增设徐州将军一职,命赛尚阿出任此职。江宁八旗新军改镇徐州,随同江宁八旗北上的绿营也驻扎徐州,设立徐州提督一职,由官文出任此职。”道光皇帝斟酌着又道,“另外,筹饷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还有同洋人的交涉进度如何?”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332章 巴夏礼建议书 求月票
    公元1848年5月15日。

    大清道光皇帝从昏迷当中苏醒并且召见军机大臣的消息传到了天津的耆英行辕里头。在一间西式布置的会议室里面。清英美俄法五国代表各自落座,耆英领顶整齐,朝珠扳指双眼花翎,朝珠大帽子,一应俱全。今天他脸上也有了些笑模样,会议开始的时候,耆英还将道光皇帝苏醒的喜讯告知了阿礼国、巴夏礼、拉第338章团还差不离。因而满清应该给尽快给八旗正名,将“旗人”转变成中国的贵族,同时还提出了华夏民族的概念。这个就是欧洲民族国家的思路,把一个国家里面不同的民族尽可能混同成一个民族。

    如果用欧洲的标准来看,所谓“旗人”和被他们统治的“汉人”,完全合乎一个民族的标准。因为两者的语言、文化、宗教(不包括太平天国)几乎一样。长相的差距也小到了可以忽略的地步。两者完全可以融合成一个民族,人为制造出来的“旗汉之别”,完全属于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解决了“旗汉合一”之后,巴夏礼认为清王朝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尽快收回地方督抚手中过大的兵权、财权,以免造成国家分裂,而被朱明各个击破。将兵权、财权收归中央后,才能进行全面的新政改革。重点还是经济和军事。

    经济改革的重点则在整理财政,而整理财政的重点则是改革币制。成立大清银行,铸造发行新币。将目前中国混乱的货币体系理顺,发行纸币。缓解财政危机。同时还应该实行开放和自由的贸易政策,以繁荣的贸易促进税收增长。还要允许民间和洋商在国内开设各种工厂、矿山、银行,保护私人财产等等。

    军事改革的重点是大办新军,不是八旗新军,而是大清新军。新军的各种制度全都模仿欧式军队,装备、训练也完全欧化。聘请英国、俄**官进行训练,帮助作战。

    外交改革的路子是模仿西方国家建立外交部,同列强和周遭国家展开“平等交往”。具体的策略则是“联英、联俄、和明”。要求清国在英俄之间保持平衡而友好的政策,由大英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共同保证大清帝国的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当然前提是同朱明议和,实现南北分治,两国以秦岭、淮河为界。

    ……

    啪的一声。耆英将白斯文翻译整理出来的巴夏礼建议书扔到了桌子上面。建议书的内容,在白天的谈判中,已经由巴夏礼亲口对他讲过了。

    “恩铭啊,这个叫巴夏礼的洋鬼子倒是真心在替咱们大清谋划啊!可惜,可惜啊……”

    “介公,可惜什么?”白斯文其实知道答案,可还是问了一句。

    “可惜来得太迟啦!”耆英苦笑着说,“如果这个巴夏礼建议书能早来两年,不,哪怕是一年,朱济世和洪杨也不会有今日的声势。”

    白斯文苦苦一笑,附和着点点头。可是心里却想,大清朝如果不是到了今天这一步,谁肯采纳巴夏礼建议书上的建议?特别是“旗汉合一”,别说是两年之前,就是现在,又能得到几个旗人的支持?或者河南一战败北后,幸存的旗人才会很不甘心地想到这一条。可到时候,大清朝还有活路吗?

    “还不迟,现在还来得及。”白斯文吸了口气,勉强笑道:“俄罗斯已经站到咱们一边了,英吉利也支持咱们……朱济世在南方蹦达一下就罢了,真要来北方,英俄两个列强也不能答应。现在的对手就是一个粤匪了……怡和洋行的马地臣先生带来六船军火,他想用这些换天津城外海河边上的六万亩地,建立一个租界。我看可以答应他们,有了这些军火,八旗新军就能有一半人配上洋枪。再加上曾国藩带来的三万洋枪队,咱们在河南就有二十三万可战之兵了。粤匪虽然号称百万,但能战着不过三十万,其中洋枪队最多有五万,我看是能打败他们的。”

    耆英点了点头,又拿起桌子上的巴夏礼建议书,颠来倒去似看非看的,最后苦笑一声:“恩铭,这份建议书就由我带去给皇上看吧……你暂时不要去见皇上,押着怡和洋行的军火去丰台大营交给傅方吧。汇丰银行的事情,你总归是有过错的,我和穆相会在皇上面前替你说话,给你个军前效力的处分,和傅方他们一起去河南吧。打完这仗,你的洋务帮办大臣还是有的。”

    “学生多谢介公了。”白斯文轻轻吐了口气,一个军前效力的处分真心不算重啊!要是皇上能点头就是天幸了。

    ……

    “军前效力?白斯文会打仗?他去开封管什么用?效什么力?还是让他跑趟远路吧。”

    道光皇帝听了耆英和穆彰阿的建议,摆摆手笑着说道。

    “皇上的意思是让他去……新疆?”耆英试探着道。

    “还是太近了。”

    还太近?

    “去乌里雅苏台?”穆彰阿道。

    “乌里雅苏台不和伊犁差不多?”道光皇帝摸了摸额头,顿了下道:“让白斯文跑趟罗刹国吧,就当……钦差大臣,驻俄罗斯、英吉利、法兰西公使。呃,他们洋人是管使臣叫公使的吧?”

    “什么?让白斯文去西洋当公使?”穆彰阿怔了一下,细细一想,好像满大清能出国去当公使的也就是白斯文了,换成别的什么人就是去了西洋连他们的话都听不懂,怎么当公使?

    “皇上,那么这个巴夏礼建议书呢?”耆英试探着又问。

    病中的道光皇帝靠在炕上,手指轻轻敲打着放在炕桌上的建议书,沉默了片刻,才淡淡地道:“将这个巴夏礼建议书抄上几分,发给各地的督臣大吏还有八旗都统将军,征求意见。

    另外,开发满洲的事情也征求一下意见,先问问各家王爷们还有八旗亲贵们的意思。”(未完待续。。)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333章 洪杨北伐,朱明班师 求月票
    如果说眼下的大明天子朱济世做事还是不够果决,错失了不少迅速推翻满清定鼎天下的良机。那么满清的那位道光皇帝做事的风格就只能用犹豫不决来形容了——当然了,他现在面临的抉择要比朱济世艰难得多。立即放弃满清二百余年的首善之地,携着几十万八旗子弟往关外而去,这样的决心又岂是等闲可下的?

    当日大明思宗皇帝,不也是在内外交困之中,仍然下不了弃北京南下的决心,只到李自成打进北京城,还没有离开,最后只好吊死在煤山之上。现在,似曾相识的历史又一次重演了。

    襄阳大北门前,旌旗招展,人马如潮,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一身明皇色的龙袍,满脸都是意气风发的神色,策马行进在一群头裹黄布的兵士之中——这些士兵是杨秀清的亲卫,称为聩营,指挥是杨秀清的堂弟杨秀聪,所谓“聩”就是耳聋的意思,这个营的士兵都是年轻力壮的聋哑人,眼睛里面只有杨秀清而不知其他,杨秀聪本人也是个聋哑人,自然只知道有杨秀清,不晓得什么洪秀全的。

    在他的前方,是不计其数的太平天国战士,都是黄袍红巾,肩上扛着各色武器,有长长的竹矛,有锋利的砍刀,有上了刺刀的洋枪,有不带刺刀的鸟枪,还有人举着巨大的木盾。每个战士脸上,都溢满了笑容。

    今天是号称百万的二十五万太平天国将士誓师北伐的日子!这二十五万人,可个个都是能战之士,包括女营和童子营在内的太平军老弱妇孺约七十五万,都南王冯云山、冬官又正丞相洪仁玕带领,留在襄樊待命。

    这时有几骑骏马从襄阳城内飞奔而来,到了杨秀清跟前方才勒住马头,来人正是冯云山和洪仁玕。

    “哦,是云山兄和仁玕弟啊?是不舍得哥哥我,准备一路送出多远?”

    “东王殿下,有武昌方面的消息。朱济世准备班师回广州去了。”洪仁玕一拱手,冲杨秀清道,“另外,朱济世还封了常大淳为湖北巡抚,陆思元为湖南副巡抚署理巡抚事,韩四为平北将军,罗军旗为平东将军……还封了一个名叫苗沛霖的人做安徽巡抚。”

    “安徽……巡抚?”杨秀清皱了下眉,“朱济世预备大举进攻安徽?”

    “没有。”冯云山摇摇头,“只晓得朱济世派了一万人护送这个姓苗的去安徽凤台县上任。”

    安徽凤台县?安徽巡抚驻地不应该在安庆吗?这个朱济世看来是想在中原打一根桩子啊!

    杨秀清在心里暗自嘀咕着,半个月前。太平天国刚刚封了个成天侯。征东主将叫张乐行的。是淮北人,根基就在凤台县附近。这太平天国和朱明之战的第一枪,该不会在淮北打响吧?

    “南王,陕西方面有消息吗?”杨秀清沉吟了一会儿。又问起陕西之事了。虽然杨秀清以东王正军师之尊总揽太平天**政大权,不过眼下太平天国已经实际上分兵,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和韦昌辉四王全力向北,后方还有煽动各方(不包括北方)英雄响应太平天国的工作,全都委任给了南王冯云山。

    “已经联络到了不少人,不过满清在陕西的兵力不少,没有咱们的大军支援恐怕很难成事。”

    杨秀清笑道:“那就改封张乐行为征西主将,先让他发动皖北捻党起事,然后再命其西征陕西。先不要去和朱明抢地盘。”

    这杨秀清的部署未必都是正确的,但是他做事决不拖泥带水,现在太平天国就一个目标——北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不能和朱明发生冲突。既然朱明任命了安徽巡抚,那么太平天国就让一步,让朱济世的人去和满清争安徽。太平天国系统的捻党可以先向西发展。算是给太平军预备一条退路。

    “天王驾到……”

    就在杨秀清向冯云山、洪仁玕面授机宜的时候,几个大嗓门的女官一声长呼,就见大片明黄色的仪仗从城内出来。杨秀清、冯云山、洪仁玕等人赶紧下马。洪仁玕和周遭数百杨秀清的亲卫一同跪伏在地,叩首以迎。不过杨秀清和冯云山却傲然挺立不动——太平天国之内,洪秀全只是“人王”,而杨秀清、冯云山等另外四个王,都是上帝之子托生,并非“凡人”。因而可以和洪秀全平起平坐。

    洪秀全稳坐在一架六十四人抬的大轿之中,轿子前面是数百人的仪仗队,举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器物,甚至还有人在舞龙,很有点乡下庙会的派头。跟随在洪秀全大轿之后的是几十顶小轿,轿子周围都有女官护卫,里面坐着的都是如花似玉的王娘。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包括杨秀清在内的其余四王,都将家眷留在了襄阳,只有洪秀全带着全部王娘随征。

    真不知道是去打仗还是去游玩的?

    ……

    “二十五万到三十万太平军,号称百万……也不知道满清能不能挡住?要是他们能同归于尽,倒是省了我不少功夫……”

    武昌,大明天子行在,朱济世在得到太平军大举北伐的消息后,好一阵的感慨,可惜这个如意算盘却是很难成真的。

    “这太平军动作好快啊!现在不过是五月份,看来九十月间就该有太平天国和满清间的决战爆发了。”罗泽南低声嘀咕道,“王上,咱们真的不管北方之事?”

    “拿什么去管?”朱济世摇了摇头。

    南下之期已定,明日就要启程。湖北交给韩四和常大淳负责。命罗军旗、何正隆、彭玉麟(石鼓书院学生,常大淳举荐,任参军)等督军往攻江西。又调原广州知府陆思元为长沙知府、湖南副巡抚署理湖南巡抚(朱明不设布政使、按察使等职,巡抚有正副二人,之下就是落干厅长,级别于知府相当)。管理湖南的民政,另外还有一个由黄植生担任军长的第三军驻扎湖南维持地方安靖。该军的士兵大都是在湖南、湖北招募的新兵,军官多由老兵提拔,战斗力要狠打一个问号,摆在湖南更多是用来吓唬人的。

    朱明的军力自1847年夏举兵以来,不到一年时间就翻了将近八倍!从开始的两万五千(包括兰芳军团和海军)扩充到现在六个军(含近卫军)加上海军、军校师生、地方部队,总共二十余万。扩张之快,实在不亚于太平天国了。不过如此快速的扩军,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军队训练水平的大幅下降和军官奇缺。某些新建部队的战斗力极成问题,没有一年左右的整训,根本不足以应付大战。

    所以朱济世即使想要趁满清和太平天国两败俱伤的机会北伐,也拿不出真正有强大战斗力的精锐。与其在北伐途中让人打出原形,不如摆出一个强兵的架子唬住对手,抓紧时间练兵和整顿地盘。

    当然,朱明的扩张步伐并没有停止。

    “广西和福建两省,应该先打哪一个?”朱济世的手指在一幅西式军用地图上轻轻敲打着。

    “应该先打福建。”罗泽南腹中早就有了答案,“福建是盘子里的肉,广西是碗里的肉。”

    朱济世沉吟道:“林则徐会守约不与我为难吗?”

    朱明在福建的基础比广东稍差,但也是很不错的。毕竟福建的台湾府是最后一块被满清攻占的华夏土地,天地会在福建的斗争也从未间断。但是满清在福建也有两张王牌,一张就是林则徐,一张是靖海侯施德霖。

    “穆翁是不会来掺和福建之战的。”罗泽南将一份刚刚收到书信递给朱济世,“这是吴春秋从上海寄过来的,林穆翁已经打发曾国藩和塞尚阿一同北上勤王了,同时又大力提拔同我们往来密切的李鸿章,看来是在为自己谋后路了。这个施德霖才是我们平福建的最大障碍,他现在已经被任命为福州将军兼福建巡抚了。”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334章 郑公斗施侯 求月票
    “福州将军兼福建巡抚?”朱济世接过书信看了一遍,信里面除了汇报满清的一些人事任免就是“明清议和”之事。

    包括英美法在内的列强似乎对明清议和的兴趣已经淡了不少不大掺和了,原先负责谈判的白斯文也离开上海北上了,现在就是李鸿章和吴春秋煞有介事地在谈。不过只是在交还俘虏和停战的问题上扯扯皮,没有涉及到割地赔款的事宜。至于交换俘虏的谈判,李鸿章倒是又做了些让步,答应把延恩侯一族先交给大明,并且还将极力搜巡郑家后人,待人数凑齐1000之后,朱明再释放2000旗人俘虏,不过乌兰泰一家包括在内。当然圣衍公一族还是不可能交给大明的,这一代衍圣公孔繁灏还当了山东巡抚兼团练大臣。

    “军师,满清似乎走了一步好棋啊!”朱济世放下书信,眉头拧了起来。“满清历来的规矩是本地人不做本地官,施德霖也就算了,他家是旗人,不在此列。可是孔家可是山东头号望族豪强,让孔繁灏当山东巡抚兼团练大臣……这山东不好打啊!”

    “王上多虑了。”罗泽南呵呵笑了起来,“这孔家虽是圣人之后,但历来是毫无气节的墙头草,蒙古人打过来就降蒙古,太祖皇帝逐鞑虏他们就降大明,闯贼入山东他们就投闯贼,后来满清打进来他们就剃发降满清,来日我大明北伐中原,山东定然不战而下。”

    “这么个家伙道光为什么要用来当山东巡抚?”朱济世不解道。

    罗泽南捋捋胡须:“其实也算一步妙招,这孔繁灏会降大明,但不会降太平天国啊!他降了大明可以继续当衍圣公安享荣华,降了太平天国当什么?太平天国那里可没有孔夫子的牌位,所以只能硬着头皮组织山东豪强去和太平天国干一仗了。现在咱们大明离山东还远,太平天国却已经到了中原,这满清自然只能先顾眼前了。”
1...146147148149150...13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