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清巨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塞外流云

    明天就开门营业吧,英军应该不会来上海了。易知足说着话头一转,已经有些时日了,购置田地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听他问起这事,严世宽笑道:大掌柜交办的事情,在下岂敢不上心?从县城北郊沿江而下,十里之地,几乎尽被收购,总计约有二万亩,大多都是荒地,不值几个银子。

    才十里?易知足看了他一眼,道:不够,至少要二十里地,三十里更好,另外,宝山沿江荒地也可以大量吃进。

    略微沉吟了下,严世宽才有些为难的道:如此大手笔,只怕银子周转不过来。

    无妨,银子我来筹。易知足道:这事得抓紧,这次黄河决口,河南安徽两省遭灾州县不少,我已经安排招募大批灾民前来上海,届时会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组织灾民修堤,修路,沿江岸纵深二里之地,以后都是繁华之地,清楚不?

    严世宽眨巴着眼睛道:那么大一片区域,得多少年才能发展起来?

    别怕占用资金。易知足笑道:一旦修路修堤,价格马上会番几番。话才落音,李旺在外禀报道:少爷,陈军门来了。

    陈化成快步走进院子,对向他行礼的严世宽看都没看一眼,就急匆匆的上了台阶,易知足含笑拱手道:军门来的正好,有功名单。

    陈化成看了他一眼,道:四千英军进攻嘉定,知足可有听闻?说着,他大步进了房间,易知足缓步跟进来,道:军门不会是想增援嘉定吧?

    陈化成没好气的道:裕抚台担心英军攻占嘉定之后,经昆山直取苏州。

    这么说,裕抚台是着陈军门率军增援昆山?易知足试探着道:裕抚台不知江宁会战计划?

    知道。陈化成道:否则吴淞也不会只有那么点兵力防守。

    易知足沉声道:既然知道,他就不怕因小失大?

    知足确保英军不会进犯苏州?苏州可是有运河。

    裕抚台乱了分寸,军门难道也乱了分寸?易知足缓声道:苏州到嘉定二百里,且无水路,英军若有心攻打苏州,就不会只派四千人,至少要一万人。

    焉知这四千兵力不是前锋?

    易知足懒的跟他浪费唇舌,既担心是前锋,那不妨看看再说。

    等英军兵发昆山,根本就来不及救援。话说到这份上,陈化成也不兜圈子,径直道:裕抚台着老夫从上海抽调兵力赶赴昆山,昆山不容有失。

    我这里没兵。易知足硬邦邦的道:二千义勇是上海士绅商贾捐输招募组建的,不可能去救援嘉定。

    裕抚台倒是没打义勇的主意。

    易知足冷笑一声,道:元奇团练更不可能!

    见他这态度不是一般的强硬,陈化成苦笑着道:裕抚台也是为苏州安全着想,知足身为苏松太兵备道,增援昆山也是份内之事。

    军门莫非忘了,在下如今是钦差大人林部堂的参赞大臣。

    眼见的越说越僵,陈化成恼怒的道:你小子咋就那么犟?你一个上海道,就算有林部堂给你撑腰,可得罪了江苏巡抚,也必然是处处受掣,何必为这点小事把关系闹僵?

    对于易知足来说,这还真不是小事,元奇团练他是不会交给别人指挥的,太危险,就算是让他亲自带领前去增援昆山,他也不干,天知道昆山有多少兵马,他既不想被人吃的连渣都不剩,也不想在这个时候与八旗绿营正面冲突。

    略微沉吟,他才道:上海就二千义勇,五百团练,军门也清楚,这五百团练就是义勇的主心骨,英军战舰随时都有可能沿江进犯,我不可能置上海的安危于不顾。

    至于苏州,四千英军英军断然不会敢于攻击,军门只管让裕抚台把心放宽,退一万步讲,就算英军发兵攻击苏州,杭州镇江也可以通过运河迅速增援,没什么好担心的。

    他这话说的还算婉转,哪里不能调兵,怎么非的从上海一小县城调?况且上海的这点兵力还不是属于八旗绿营体系的。

    陈化成也是大半辈子在军营里打滚的,这点意思岂有听不出来的道理,略一沉吟,他才笑道:正所谓病急乱投医,裕抚台估摸着也是听闻上海一战,元奇团练战力强悍,所以才有就近调用元奇团练之意,得得得,这擂台老夫去跟裕抚台打。

    能不得罪裕谦这个江苏巡抚那自然是更好,易知足拱手道:裕军门面前,有劳军门美言。

    知足跟老夫犯不着客气。陈化成爽朗的道,两江这一战,借重元奇团练的地方多,他可不愿意因为一点小事与易知足弄僵,而且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他也清楚,这小子极有主见,不是轻易能够左右的。

    顿了顿,他将话头又绕了回来,吴淞至江宁水道五百里,曲折迂回,节节俱有浅滩,且关隘重重,而苏松之地却一马平川,既无关隘,又无重兵,苏州不仅富庶,而且能控制运河,知足真不担心英夷改变计划,直取苏州?

    默然半晌,易知足才道:据可靠消息,英军在攻占吴淞之后,即派船只沿江而上勘测航道,目标很明确,除非是舰队无法沿江而上,否则不会轻易改变计划。苏州繁华富庶,紧傍运河,但论地位之重要,还不及杭州,军门别被英军迷惑。

    次日清晨,英军向嘉定县城发起攻击,仅仅一个时辰就攻占嘉定,随后英军再次从宝山增兵五千前往嘉定,消息传开,昆山苏州登时人心惶惶,江苏巡抚裕裕谦此时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大局不大局,直接下令,抽调松江狼山徐州淮阳几镇兵马驰援苏州。

    收到军报,易知足一阵无语,他敢断定,英军随后会攻击昆山,摆出进攻苏州的架势,逼迫整个江苏的兵马向苏州汇集,也让两江和江苏大员将目光都聚焦苏州。

    英军似乎并不急于进攻昆山,在嘉定足足停留了五日,这才出动六千人向昆山进发,六月二十八,昆山大战爆发,昆山外围地势平坦,无险可守,聚集在昆山的一万清兵只能据城而守,在英军火炮和康格里夫火箭的密集打击之下,一万清军仅仅支撑了半天就放弃了昆山县城,退往苏州。

    上海道衙,签押房。

    包世臣递上刚送来的战报,语气沉重的道:东翁,苏州虽非兵家必争之地,但繁华富庶却仅次于江宁,若是被英军攻占苏州,必然朝野震惊。

    易知足看了他一眼,浑不在意的道:先生不必担心,英军已是强弩之末,不会攻打苏州。

    强弩之末?包世臣有些惊讶的道:英军兵锋正盛,东翁是何以断言是强弩之末?

    易知足笑了笑,伸手让座,待其落座,这才缓声道:英军与元奇团练都是火器部队,对于弹药的消耗非同一般,在下一直在密切的注视宝山吴淞的英军动静,这段时间,宝山吴淞根本没有向嘉定运送弹药,而且后面增援的嘉定的五千英军押运的辎重亦不多。

    简单说,攻打嘉定昆山所消耗的弹药几乎都是第一批四千英军所携带的,两战下来,消耗已经不小,不可能再对苏州发起攻击。

    东翁是说英军弹药不继?包世臣疑惑的道:英军舰队随行的运输船高达五十二艘,岂会弹药不继?

    看了他一眼,易知足才道:英军弹药尚算充足,但却不敢继续在苏州浪费弹药,原因很简单,英军的目标不是苏州。

    包世臣并不知道江宁会战的计划,听的这话颇为吃惊,正待再问,一个亲卫领着个驿差在外禀报道:大人,杭州八百里加急。

    杭州的八百里加急自然是林则徐发来的,匆匆拆开一看,易知足登时无语,林则徐竟然要他率领上海这二千多兵力去攻打嘉定,以解苏州之围,这简直是在开玩笑,英军据城而守,既有火炮,又有康格里夫火箭,兵力比他还多了将近一千,二千宝山吴淞的英军还随时能够增援,这简直是让上海义勇去送死!

    包世臣仔细看完,迟疑着道:东翁要不领兵去嘉定转一圈?

    略微沉吟,易知足缓缓摇了摇头,道:咱们这支人马必然是处在英军密切的关注之下,一旦出动,必然会被英军察觉,不宜轻举妄动。顿了顿,他才道:直接回复林部堂,就说英军不会攻打苏州,没必要节外生枝。

    杭州,钦差行辕。

    收到易知足的回复,林则徐苦笑着摇了摇头,这小子,居然连他这个钦差大臣,两江总督的命令都敢置之不理,也难怪江苏巡抚裕谦告状说指挥不动,不过,不得不说,这小子的分析有道理,略微沉吟,他才将信递给魏源,吩咐道:直接转给裕谦。

    魏源看完之后,犹豫着道:东翁,易知足的分析虽然不无道理,但万一有甚变化,裕抚台怕是会借题发挥。

    无妨。林则徐摆了摆手道:要说对英夷的熟悉了解,无人能及易知足,转给裕谦,也挫挫他锐气。




第三九九章 江宁会战(九)
    苏州,江苏巡抚衙门。

    一脸疲惫的江苏巡抚裕谦放下林则徐从杭州八百里加急转来的易知足的回复,轻轻揉了揉了有些涨痛的太阳穴,若是易知足的判断准确的话,他这个将门世家子弟可真是没脸见人了。

    来人,去请江南提督陈化成。对外吩咐了一声,他缓缓往后斜靠在椅背上,自英军攻占昆山以来,苏州城里是人心惶惶一日数惊,虽然各路援兵源源不断的向苏州汇聚,但因为昆山一役,英军以少胜多,轻松攻占一万绿营防守的昆山县城,别说城内的士绅商贾百姓,就连城内官员,也没几个相信苏州城能守得住。

    他这段时间极其强硬的调兵遣将,招募青壮,加强城防,连着轴的见人说事,四处巡查城防,实是疲累不堪,但易知足却说英军根本不会进攻苏州,这事传出去,他这位将门之后绝对会成为官场上的笑话。

    陈化成来的很快,进门见礼之后,便拱手道:大人有何吩咐?

    无须拘礼,坐。裕谦说着将易知足的回复递给我,道:业章看看。

    快速看完,陈化成半晌不语,对于易知足的判断,他不是没给裕谦反应,但正所谓关心则乱,英军轻松攻占嘉定昆山,兵锋直指苏州,坐镇苏州,守土有责的裕谦哪敢冒如此大的风险?

    见他不吭声,裕谦直接问道:业章是何看法?

    在刺探收集情报和情报分析方面,末将自愧不如。陈化成沉声道:易知足身为参赞大臣和上海道,敢如此断言,必然有着十足的把握。说完,他顿了顿,从底层武官一路迁升到一品提督,他靠的可不仅是勇武,官场上勾心斗角的事情他见的多了。

    不等裕谦开口,他接着又道:苏州虽非兵家要地,但繁华富庶却堪比江宁杭州,断不容有失,英军威胁苏州,大人调兵遣将增援苏州,乃清理中事,无可厚非。

    再则,易知足曾分析过,英军此举,意在声东击西,真实意图还是攻击江宁,大人此举,能收麻痹英军之效,对于江宁会战,利大于弊。

    听的这话,裕谦心头一亮,这等于是坏事变好事了!略微沉吟,他才道:若是易知足判断无误,昆山英军何时会退兵?

    在心里默算了下,陈化成才道:短则五日,长则十日。

    陈化成判断的极准,七月五日,昆山英军撤回吴淞,九日,璞鼎查巴加郭富率领二十五艘战舰,十二艘蒸汽轮船,五艘运兵船,五十艘运输船浩浩荡荡沿江而上,留下五艘战舰封锁长江口,三千陆军驻守吴淞。

    上海。北郊靶场。

    沉闷的枪声在靶场上空回荡,空气中满是呛人的硝烟味,易知足站在一颗大树下观看着义勇进行实弹训练,击退来犯的英军后,义勇的训练不仅没有松懈下来,反而是抓的更紧了,尤其是实弹训练,明显增多,他隔三差五也会亲自前来巡视一番,以显示对义勇实弹训练的重视。

    砰砰砰随着一阵沉闷的枪声,一大团烟雾在队列中弥漫开来,这是黑火药燃烧后所产生的烟雾,易知足想象不出,上万规模的火枪齐射,那烟雾会有多大,怕是连对面的人影都看不清楚。

    嗒嗒嗒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身后传来,易知足转过身看了一眼,见最前面的是任安,当即就意识到有重要情报,否则任安不会亲自来,。

    来到跟前,任安敬了个军礼,随即送上一份情报,略微只瞟了几眼,易知足便沉声道:回营。

    英军终于还是按照原有的轨迹,向江宁进发了!这让易知足长松了一口气,回到大营,他仔细的将情报反复的看了两遍,这才转手递给肖明亮。

    这份情报十分详细,不用问他也知道是黄殿元送来的,英军将所有船只编为一个前锋舰队和五个纵队,前锋舰队由五艘战舰二艘火轮一艘测量船组成,五个纵队,每个纵队由四艘战舰,一艘测量船,一艘运兵船十艘运输船组成,每个纵队相隔五到十里,一边测量一边沿江而上。

    快速将情报看完,肖明亮略微迟疑了一下,才道:校长,英军在吴淞留驻了三千陆军以及五艘战舰,其中一艘还是三级战列舰,足见英军对于保障后路安全极为重视,仅凭一团和上海的兵力,收复吴淞,怕是会出现大的伤亡。

    放心,我自有安排。易知足说着吩咐道:快马通知一团,马上启程前来上海。说着他看向任安,道:启动a计划。

    快马回到道衙,易知足随即将情报以八百里加急分头传递给杭州苏州镇江江宁等地。

    杭州钦差行辕。接到易知足急报,林则徐接连发出一连串的命令,又给道光上了份折子,随即连夜启程赶赴江宁。

    随着林则徐的一道道命令,驻扎在宁波的僧格林沁将一应防务交割给浙江巡抚刘韵珂,率领一万余大军迅速返回,赶赴江宁。

    苏州,江苏巡抚裕谦江南提督陈化成率领抚标二营提标五营以及前来驰援苏州的狼山镇福山镇兵马迅速赶赴江阴。

    徐州镇淮阳镇兵马赶赴镇江受参赞大臣杨芳节制。

    苏松镇总兵前往上海受参赞大臣上海道易知足节制。

    安徽巡抚程采率领安徽兵马前往赶赴江宁。

    为了赶时间,林则徐没走水路而是走的陆路,经长兴一路前往江宁不过六百来里,一路急行,也不过是几日的功夫,坐在颠簸的马车里,他不由的想起了火车,佛广铁路通车典礼,他是亲身试乘过火车的,不仅速度快,而且一点不颠簸,在火车上还能喝茶看报,哪里象马车,浑身骨头都快抖散架了。

    若是杭州到京师真能修一条铁路,那出行可就太方便了,调兵也方便,不过,眼下不是考虑这事的时候,他很快收回心思,英军舰队主力既然已经北上,目标就已经十分明确了,除了江宁,其他地方不值的英军冒如此大的风险。

    长江一线,按照拟定的计划,战场只有四处,江宁镇江江阴吴淞,英军西进,江阴是要放过的,那么英军第一个攻击的目标,无疑就是镇江。但是英军兵力雄厚,不排除兵分两路,分头攻击镇江和江宁。

    不急,不能急,得沉住气,从情报来看,英军舰队的速度不会快,就算分兵攻击江宁,也至少需要十日以上才能抵达江宁,至于镇江,他倒不太担心,杨芳前往镇江已经有些时日,而且兵力也充足,无须太过担心。

    不过,他总觉的哪里有点疏漏,凝神默想,将之前的部署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他总算是反应过来,英军一路沿江西进,大江之上鹅鼻嘴福山圃山关焦山象山等关隘锁钥,皆需要抵抗,即便是轻微的抵抗也行,否则英军怕是会起疑,可不能功亏一篑。

    上海道衙,书房。

    易知足闷在书房里静心练字,这段时间,道衙的事情他基本就没多过问,一应政务全部都扔给了包世臣等一众师爷,包世臣如今也清楚江南一场大战已经拉开了序幕,一般很少来打扰他,也就每日早晚汇报一次。

    少爷。李旺在门外禀报道:江南苏松镇总兵周世荣前来拜访。
1...202203204205206...6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