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清巨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塞外流云

    璞鼎查听说过元奇的名头,但并无详细的了解,听闻接连提到元奇,他忍不住道:元奇是怎么回事?还有元奇团练?

    元奇是广州行商联合开办的一家大公司。义律将元奇的情况简单的介绍了一遍,才道:广州禁烟时,元奇就组建了元奇团练,一万人规模,听闻是聘请美利坚退役军官进行训练的,舟山定海一战,实际就是败在元奇团练手中。

    元奇的大掌柜也就是老板,名叫易知足,是一个会说流利英语,对于咱们大不列颠以及欧洲的局势包括美利坚在内都十分熟悉和了解,而且也很是精明和开通的行商,舟山定海一战,被俘的官兵都得到元奇的善待,交换战俘,两国谈判,都是此人主导。

    郭富问道:元奇团练不属于清**队?如今驻扎在哪里?

    在广州。义律道:易知足很在意元奇的银行和工厂,曾与咱们私下协议,进攻广州,不得攻打破坏元奇名下的工厂和银行。

    元奇这是想在清国大力发展工业?海军少将巴加沉声道:这不符合帝国在远东的利益,帝国需要的只是一个象印度那样的殖民地。

    义律看了他一眼,道:清国不是印度,清国是一个统一的庞大帝国,要想把清国变成象印度那样的殖民地,目前来说,并不现实。相反,我认为应该鼓励清国发展工业,这利于帝国迅速的摆脱经济危机,不说别的,清国修建铁路,就能让帝国的钢铁业迅速走出低谷,另外。

    璞鼎查摆了摆手,打断他的话头,道:这个问题,不是咱们现在应该关心和争论的,还是详细说说你们所了解的清国各方面情况。

    规模庞大的舰队船队的到来,令黄殿元欣喜不已,他连忙遣人去通知天地会的一众当家的,详细禀报英军来援的战舰兵力,不论英军是打天津还是江宁,如此庞大的兵力,完全足以碾压,天地会不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虎门寨,提督署。

    看着由澳门转来的关于英军庞大舰队抵达磨刀洋海面的情况报告,关天培不由的倒吸了一口冷气,略微沉吟,便吩咐道:来人,抄写一份,快船报送总督府。

    如今磨刀洋面英夷大小战舰八十艘,仅是三级战列舰就有八艘,还不知道后续还有没有战舰到来,如此庞大的舰队,虎门能否守得住?关天培忧心忡忡的在房间里来回踱着,如果元奇团练尽数在广州,他倒也不担心,可眼下元奇团练精锐尽数调往江宁,英军舰队若是强攻,他可真是一点把握都没有。

    听闻消息后快步赶来的麦廷章一进门便压低声音道:军门,英夷舰队规模如此庞大,真要攻击江宁,怕是凶多吉少。

    这小子还有心思关心江宁?关天培翻了他一眼,道:英夷势大,极有可能会强攻虎门,派人去花地大营通知元奇团练,另外,将义勇精锐也调到附近协防,传令各营,严阵以待。

    标下领命。麦廷章连忙躬身道,抬起身,他又问道:上海是否要派快船通知?

    关天培挥手道:易知足早有安排,用的是飞鸽传书,何须快船。

    广州城,总督府。

    琦善是在天黑之后才收到英夷增兵的详细书报,仔细看完,他轻叹了一声,增兵近二万,战舰四十艘,看来,易知足的判断是准确的,英夷如此大规模的增兵,不可能会遵照先前订立的条约,只是这一战,怕不是一般的难打,也不知道英夷会不会先打广州?他没敢多想,连忙写折子,随即着人以八百里加急分送京师和江宁。

    次日一早,琦善就带领一票官员赶往虎门,船到虎门炮台,他就吩咐广州知府余保纯乘船前往澳门,着其通过澳门总督边度与英方主帅联系,看看双方有没有在澳门和谈的可能,他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希望能够通过和谈来化解这一场几乎没有什么赢面的战争。

    收到由葡萄牙从中转达的和谈请求,璞鼎查很是爽快的派出了麻恭少校前往澳门,双方接触,看到璞鼎查开出的条件,余保纯直接石化,连忙遣快船报送虎门。

    赔款数额不得低于二千万银元,割让舟山群岛和香港,清国皇帝陛下正式批准只看了前面三条,琦善就彻底死心,不过,他却着余保纯回复英方,将这些条件报送京师,请英方暂在磨刀洋等候。

    一来一回,到的第二天中午,麻恭少校才回到磨刀洋面的康华丽号,听完禀报,璞鼎查不以为意的摇了摇头,很明显,对方是想拖延时间,看来,他率领舰队在四月中旬赶到,有些才乎清国的意料,略微沉吟,他便吩咐道:派人去将义律巴加郭富伯麦布尔利请来。

    待的一众人到齐,璞鼎查扫了众人一眼,道:诸位,咱们在磨刀洋已经修整了三日,清国广东大吏虽有和谈的意愿,却没有和谈的诚意,只是想拖延咱们的时间,我想咱们该商议一下,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说着,他看向义律,道:首先,咱们得尽量保证女王陛下子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义律上校,你负责向在远东的英商们发布公告,把国家利益置于商务利益之下的时代已经过去。身为大不列颠在远东的全权公使,我非常在意远东商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但是,我的责任是迅速而满意地结束战争。

    现在,我很遗憾的宣布,我们要对清国采取非常强硬的手段和措施,希望女王陛下所有的子民,不要把自己的生命和财产置于清国当局的势力范围之内,那无疑是很冒险的,而且我们也无法及时的营救。

    这无疑是开战宣言,义律连忙起身微微躬身道:尊敬的爵士阁下,这份公告,在中午就会传遍澳门和广州,其实,广州已经没有女王陛下的子民。

    很好。璞鼎查道:现在我们来商议一下我们的进攻方向和目标。

    话一落音,海军少将巴加就开口道:毫无疑问,咱们的攻击目标应该是天津,在白河甚至是在清国都城的城墙下逼迫清国皇帝签订合约。

    诺大的官厅里一片安静,半晌,璞鼎查才沉声问道: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义律毫不客气的道:清国在天津囤积了重兵,虽然清**队不堪一击,但天津是清国京师的门户,一旦我们攻击天津,会将清国北方所有的军队都吸引到天津。

    不知道诸位是否清楚,天津到京师的运河不组以行驶庞大的舰队,而且,清国北方军队是以骑兵为主,我想,清国皇帝根本不会给咱们打到京师城墙下的机会。

    相比较而言,金陵,在政治经济军事的地位都远远胜过天津,先生们,江南是清国最富裕的地方,金陵则是江南的中心,攻占金陵,就等于是掌控清国最富裕的江南。

    而且金陵还控制着扬子江的内河航道和京杭大运河,在没有铁路海运也不发达的清国,扬子江航道和京杭大运河就是清国最大的两条运输动脉,诸位应该很清楚,切断这两条动脉,对清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咱们舰队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最最重要的是,金陵根本就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清国人愚蠢的认为,扬子江航道是天险,咱们的舰队根本不可能进入扬子江,并且逆江而上去攻击金陵。

    我赞成攻打金陵。伯麦开口道:在能够完成任务的同时,我们必须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也必须最大限度的为舰队的军官和士兵提供攫取财富的机会,金陵和天津,并不难做出选择。

    庞大的舰队进入扬子江内河航道,完全就是冒险。巴加沉声道,他不是没有考虑过攻击金陵,而是反复的详细的了解过扬子江航道的情况,从扬子江入海口到金陵,足足有二百海里,加上航道情况复杂,舰队抵达金陵,至少需要十天以上的时间,有这个时间,金陵早已做好防备,而且舰队还将面临着沿途遭遇各种攻击。

    巴加将军太高看清**队的集结速度和行军速度了。义律语气轻松的道: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别说是十天,就是二十天时间,金陵也不可能集结足够多的兵力防守。

    至于沿途遭受攻击,完全无须担心。伯麦接着道:扬子江最大的防御炮台就是入海口附近的吴淞炮台,去年,我们在付出不到十人伤亡的情况下就轻松的攻占了吴淞炮台。

    璞鼎查实则心里也是倾向于攻打金陵的,只要能够一举攻占金陵,完全足以逼迫清国皇帝做出巨大的让步,当然,金陵的富庶,也是他倾心的理由之一,攻打天津,毫无疑问的将是一场苦战,若是清国皇帝决意抵抗到底,那将是一场毫无意义是苦战,说实话,面对数量庞大的骑兵,他真不敢派出陆军登陆去攻打清国的京师。

    当然,攻打金陵,也确实是冒险,虽然扬子江是一条令人羡慕和眼红的黄金水道,舰队一旦进入,就将面临着无数难以预料的危险。

    就在他难以取舍之时,伯麦又开口道:还有一点,不知诸位考虑到没有,天津在冬季气候严寒,有着长达三四个月时间的结冰期,即便咱们攻打天津,逼迫清国皇帝签订合约的机会也不大。




第三七八章 江宁反应
    上海,道衙,书房。

    看完从澳门传来的鸽信,易知足神情有些凝重,沉默半晌他才点了支雪茄,缓步踱出了书房在院子里来回的踱步,不仅是英军援兵的规模超出了他的预料,时间也出乎他的预料,战争的规模和时间进程都已完全的改变了,英军是否还会跟以前一样攻打江宁?

    八艘主力战舰——三级战列舰,舰队规模达到八十艘,尚且不算蒸汽轮船,兵力合计超过三万,更重要的是时间,现在才四月下旬!

    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舰队不攻击天津,而攻击江宁,他认为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天津兵力部署的多少和防御的强弱,而是时间和气候,在原本历史中璞鼎查六月底才抵达澳门,随后发起攻击,八月才攻击吴淞口,而在这个时间段,根本就不可能去攻击天津,因为渤海在十月(阴历))就进入结冰期。

    但是,现在璞鼎查抵达澳门的时间提前了整整两个月,完全有足够的时间攻击天津,他会不会放弃江宁而攻打天津?毕竟天津距离京师只有二百四十里,兵临京师,更为直接有效。

    在院子里踱了一阵,他才回到书房,提笔给林则徐和陈化成各自写了封信,令人快马急送。

    江南提督署在松江府城,距离上海并不远,不过百里,堪堪一个时辰,陈化成就收到了易知足的来信,英夷增兵二万,战舰四十艘?虽然明知如此大事,对方不可能骗他,他仍然将信将疑,连忙赶往上海。

    上海县城,西郊,西林禅院外,义勇大营。

    新建的操坪上,二千新招募的义勇正热火朝天的进行着训练,三团团长肖明亮坐在临时搭建的一个草棚里督促着义勇的训练,这批义勇如今虽然不属于元奇团练序列,不过他心里很清楚,这二千人马是他在接下来的大战中的本钱,是以极为上心也极为严厉,能够给他的训练时间实在太短,不严厉不行。

    报告。一个团勇快步赶到跟前报告道:大掌柜来了。

    一听易知足来了,肖明亮连忙站起身转身望去,一眼就看见十余骑疾驰而来,连忙快步迎上前去,易知足一马当先,疾驰而至,兜了半圈就利落的翻身下马,见的肖明亮上前敬礼,他将缰绳交给一名团勇,这才问道:训练情况如何?

    这两个月时间,义勇的训练主要是体能和队列训练,肖明亮连忙立正道:回校长,就体能和队列而言,虽然还及不上元奇老兵,但相差也不会太多。

    易知足点了点头,大步走向草棚,对于这批义勇的体能,他不太担心,招募之时挑选的很严格,体能差的根本进不来,他关心的是队列训练,队列训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批义勇的战力,两个月的队列训练在他看来时间还稍有些短,元奇团练新兵一般都是三个月。

    进入草棚落座,观看一阵操坪上的训练,他才开口道:英军援兵已经抵达磨刀洋,新增战舰四十艘,兵力二万。

    那么快?肖明亮也有些意外,这个消息对他来说,意味着义勇训练的时间缩短,略微迟疑,他才道:校长的意思,是加快义勇的训练进度?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枪支弹药囤积的有限,不可能让他们进行大规模的实弹训练,不过,火枪的射击步骤,射击要领等可以先进行训练,还有挖修战壕修筑工事的训练也必须同时进行。

    是,标下遵命。肖明亮响亮的道。

    略微沉吟,易知足接着道:另外,轮流分批前往吴淞口炮台,熟悉地势和环境。

    义勇的战场就在吴淞口?肖明亮不由一楞,那可是长江第一道防线而且也是最为重要和规模最大的炮台,应该是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方,能指望这些个才训练两个月连战场都没上过的义勇?他试探着道:一团是否也会移驻上海?

    听他如此问,易知足看了他一眼,没吭声,一团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赶到,驻扎在湖州府长兴县,距离上海四百里不到,距离江宁是四百多里,将一团安置在长兴,是为了策应两方。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道:最好最快的训练方法,就是实战。

    两人正说着话,一个连长快步过来敬礼道:报告大掌柜,江南提督陈化成在营门外。

    他来的倒是不慢,易知足起身问道:被拦在营门外了?

    是!那连长朗声道。

    易知足看了肖明亮一眼,道:跟我去迎迎,以后不定要打交道。

    被拦在营门外,陈化成倒是没发火,好整以暇的背着手踱到一边打量军营的情况,这里他来过两次了,都是易知足陪同来的,没想到独自来,这些个义勇竟然不准进,还真是令他有些意外。

    整个义勇大营占地不小,都用两人高的木栅栏圈了起来,而且用芦席遮掩的严严实实,外面根本就看不见军营里面是什么情况,相隔不远,就有哨楼,令他稀罕的是哨楼上的哨兵竟然在用望远镜观看远处,他不由的暗自咋舌,元奇不愧是经常跟西洋人打交道的,望远镜在他手里都跟宝贝似的,元奇倒好,连哨兵都配备的有。

    跟随他的副将刘国标瓮声瓮气的道:军门,这元奇可不是一般的阔绰,能不能让元奇给咱们捐送一批望远镜?

    白送怕是难,跟他们买一批倒是可以。陈化成说着一顿,上海义勇不是元奇团练,一应开支都是由上海总商会监督,不是易知足说送就送的。

    咱是跟元奇要,又不是跟上海义勇要。

    哼,你当元奇那么好说话。陈化成冷哼了一声,道:元奇火药都论个卖的,而且有银子还未必买的到,白送一批望远镜,你可真是敢想。

    提到元奇火药,刘国标不由的一肚子腹诽,元奇火药性能稳定,威力也大,而且不是松散粉末,是压实的圆柱形状,装填起来要省事不少,但元奇不仅卖的价钱贵,而且还不肯多卖,这事着实令人恼火。

    易大人来了。一名亲兵过来禀报道。

    陈化成转过身来,就见易知足带着一个年轻人快步迎出来,当即一脸不满的道:这义勇大营规矩森严,非同一般。

    听的这话,易知足一笑,上次招募的福建义勇不抗击英夷却抢劫百姓,这批义勇可是上海的士绅商贾出资招募的,规矩不严可不行。说着,他拱手笑道:陈军门请。

    进的大营,一见操坪上的义勇还在进行队列训练,陈化成有些诧异的道:这都两个多月了,一直是训练这玩意?

    易知足缓声道:这些个义勇可不是兵籍之家子弟,都是农家子弟,不知军规号令为何物,不强化训练,根本不堪一用。

    这话倒是有理,陈化成点了点头,队列训练的好处他一眼就能看的出来,不仅能够规范动作而且能够培养严格的纪律观念,能够让这些义勇养成遵从号令的习惯,不过,他今日前来不是为视察义勇的训练。

    随着易知足走进草棚,将身边人屛退下去,陈化成才开口道:英夷增兵的消息知足是如何得知的?

    易知足随口说道:虎门关军门飞鸽传书。

    一听是关天培飞鸽传书,陈化成哪里还会怀疑,当即问道:知足确定英夷会攻击金陵?

    军情瞬息万变,哪能以不变应万变?易知足缓声道:不过,军门想过没有,英夷舰队在海上,咱们根本没有半点的机会。
1...187188189190191...6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