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吕夷简翻了个白眼,道:“他娘有那个气魄,给他找一个汉人当爹。他有那个气魄,认一个汉人当爹吗?”

    曹玮一时间被怼的有些说不出话。

    吕夷简继续道:“经你这么一提醒,我倒是觉得,辽使此番入铜台关,目的恐怕不仅仅是为了招降我们。”

    曹玮缓缓点头,“也有可能是为了探清铜台关内的虚实。”

    吕夷简补充道:“也有可能是为了从铜台关的布防上,找出什么缺陷。就看你愿不愿意给他一个缺陷。”

    曹玮思量道:“给倒是能给一个缺陷,就怕辽皇耶律隆绪不上当。”

    吕夷简撇撇嘴道:“只要你給他留出缝子,他一定会往里面钻的。毕竟现在负责攻城的兵马,多是那些依附在辽国麾下的各小部族的兵马,死多少,辽皇耶律隆绪都不会心疼。”

    “他要是给我送功劳,那我还真的能取。”

    曹玮沉吟了一番,对吕夷简道:“你先去见辽使,我派人去布置一番,等我布置好了,再去见辽使。”

    吕夷简缓缓点头,眼看着曹玮离开了城门楼子。

    曹玮走后,吕夷简整理了一下衣装,派人城头上确认了一下辽使的身份,然后让人用吊篮,吊了辽使入城。

    吕夷简见到了辽使是杨又玄,一个他曾经出使辽国时,接待过他的老熟人。

    二人立马像是多年不见的老友一般,有说有笑的攀谈了起来。

    吕夷简引领着杨又玄,下了城墙,到铜台关内的一座大宅子内歇下。

    二人饮酒畅谈了一夜。

    期间,杨又玄多此抛出了招降吕夷简的话,都被吕夷简连消带打的给推了回去。

    杨又玄跟吕夷简聊了一夜,也没有见吕夷简松口,就提出了要见曹玮。

    曹玮布置妥当以后,自然而然就出现在了杨又玄的面前。

    比起处处以礼相待的吕夷简,曹玮就显得霸道、蛮横了许多。

    杨又玄说出了招降曹玮的话以后,曹玮就命人将他从房里丢了出去。

    若不是吕夷简出面拦着,曹玮还有暴打杨又玄一番的心思。

    杨又玄在曹玮和吕夷简二人面前接连吃瘪,差点还挨了一顿毒打,自然没有脸面继续在铜台关内待下去了,就找了一个由头,离开了铜台关。

    眼看着杨又玄一行坐着吊篮下了铜台关。

    “杨又玄并没有关注铜台关内的布防,我们是不是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吕夷简疑问。

    曹玮冷笑道:“杨又玄入了铜台关内以后,确实老老实实的。可跟随他而来的那几个人,一点儿也不老实。若不是我提前交代过手下的暗哨,他们中间,最少有三人,会被押送到我们面前。”

    吕夷简眉头一跳,追问道:“这么说,辽皇耶律隆绪派遣杨又玄入关城,真的是为了探查我铜台关内的布防。”

    曹玮缓缓点头。

    吕夷简继续追问道:“你可露出了破绽给他们?”

    曹玮点头道:“自然……辽皇耶律隆绪会不会上套,就看明日了。明日他若是上套,那我们少不了要收获一波战功。”

    一夜无话。

    翌日。

    天蒙蒙亮的时候,辽兵便有了动静。

    辽国的杂兵、厢军,再次逼到了关下,开始攻打铜台关。

    曹玮留出破绽的地方,果然成了重点照顾对象。

    曹玮在关键时候收网,成功的收割了辽国数千杂兵的性命。

    辽国在损失了不少杂兵和厢军将士的性命以后。

    辽皇耶律隆绪并没有因此流露出什么不满,似乎一切在他预料之中一样。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

    曹玮和辽皇耶律隆绪二人,通过各种手段,互相算计,互相消耗着对方手里的兵力。

    :

    (iishu)是,,,,!




第0656章 逼迫西夏人主动挑起战事的办法
    【】(iishu),

    虽说曹玮多数时候,占据着上风。

    可辽国的兵力,越消耗越多。

    大宋的兵力是越消耗越少。

    随着辽皇耶律隆绪的命令不断的传达到各小部族,各小部族也相继领着兵马赶到了铜台关外。

    辽国的兵力是一边消耗,一边补充,所以越来越多。

    反观大宋,兵力一直在消耗,又没有补充,所以兵马越消耗越少。

    曹玮和辽皇耶律隆绪一斗,便是一个多月。

    数万人葬送在了铜台关下,两方也没有罢手的意思。

    更没有痛痛快快的一战定胜负的意思。

    消息传回了大宋,大宋上上下下,一脸愕然,没几个人知道曹玮和辽皇耶律隆绪二人在做什么。

    消息传到了西北,传到了寇季耳中,寇季也是一脸懵。

    寇季手握着燕云之地的战事邸报,狐疑的道:“痛痛快快的打一场不就完了吗?这么推推拉拉的耗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打仗,一方面是在比拼智慧、谋略、兵马强弱,另一方面比拼的就是财力。

    数十万兵马囤积在一处,每日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时间越长,消耗的越多。

    更重要的是,辎重补给线越长,消耗就变得更大。

    往往一个地方的粮仓吃空了,就得调遣另一个地方的粮仓内的粮食。

    民夫们在押送粮食的过程中,消耗的粮食甚至比军中将士们消耗的粮食要多。

    打个比方,十万石的粮食运送出汴京城,运到了铜台关,一路上民夫们可能就要吃去一半。

    若是遇道了雨季,民夫们吃掉的粮食会更多。

    大宋朝廷即便是国库充盈,也经不起如此消耗的。

    “你以为他们不想痛痛快快的一战?不想一战定胜负?他们之所以没有痛痛快快的一战,那是因为他们不敢。”

    高处恭坐在寇季下首,翻看着西北各地送过来的兵马文书,撇撇嘴说了一句。

    寇季听高处恭这话,明显是知道其中的内情,自然不会放过他。

    当即,寇季追着高处恭问道:“什么意思?”

    高处恭坦言道:“双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也不敢输这一场,所以都不敢擅自动手。所以只能通过消耗,只能通过比拼国力,定胜负。

    以往我大宋征讨燕云,那是步步紧逼,贪功冒进者不计其数。

    辽人自然能借机谋划一二,取得战事的胜利。

    可此次曹玮征讨燕云,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挪。

    辽人找不到任何可乘之机。

    所以只能选择跟曹玮硬碰硬。”

    寇季知道了其中的关节,冷哼一声,道:“我大宋的国力,比辽国要高出数倍。辽国跟我们比拼国力,那是在找死。”

    高处恭丢下了手里的文书,撇撇嘴道:“我大宋的国力是比辽国高,可能不能取胜,却不好说。”

    寇季眉头一凝,看向了高处恭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高处恭叹了一口气,道:“我大宋,并非谁的一言堂。遇到了事情,需要满朝文武商量。这人多了,心思就杂了。

    有人会支持曹玮跟辽人耗下去,有人自然不会支持。

    随着曹玮消耗的国库的钱财越多,反对的声音就越大。

    等反对的声音彻底盖过了支持的声音的时候。

    曹玮恐怕就没办法继续跟辽人耗下去了。

    反观辽国,国力虽然不如我大宋。

    可辽皇耶律隆绪可以决断辽国所有的事情。

    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谁也不能反驳。

    只要他一心跟曹玮耗下去,那么辽国上下就算砸锅卖铁,也得支持他。”

    寇季听到了高处恭这话,眉头凝的更紧。

    他清楚高处恭不是在危言耸听。

    他在朝堂上混迹了这些年,多少知道朝堂上官员们的德行。

    朝堂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特立独行,喜欢跟其他人作对。

    一些人为了博名望,博功劳,就是喜欢干出一些博人眼球的事情,就是喜欢干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

    比如,当朝野上下所有人都觉得,跟辽国决战到底,才能让大宋富强的时候。

    就会有人生出不一样的想法。

    他们可能会觉得,止戈、求和、马放南山,才会让大宋变得更富强。

    只要有人站出来振臂一呼,一些想要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就会紧紧的追随在他身后。

    政见不合四个字,便是由此而来。

    大多数的党争,也是因此。

    有人主战,有人主和,有人觉得旧制不能变,有人觉得必须推行新制,有人觉得维护少数人的利益,才能加强大宋的统治,自然也会有人觉得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加强大宋的统治。

    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做,就是为了争名逐利。

    高处恭见寇季皱着眉头陷入到了沉默中,就开口问道:“你到银州以后,不断的调兵遣将,明显对西夏有所图谋。

    你到银州一个多月,一直按兵不动,应该是在等燕云的战事有一个结果。

    如今燕云战事陷入到了僵局中,你准备怎么做?

    继续在这里谋划西夏,还是班师回朝,去帮曹玮镇压那些不同的声音。”

    寇季闻言,瞥了高处恭一眼,没有说话。

    高处恭说的没错。

    他到了银州以后,一直按兵不动,就是为了等燕云战场上有一个结果。

    他在银州掀起大战,对燕云战场,肯定会有所影响。

    曹玮若是带人在燕云战场上取得了大的战果,那他在银州掀起大战,就算有所影响,影响也不会太大。

    可若曹玮在燕云战场上打了败仗,那他在银州掀起大战,就会产生巨大的印象,他就不得不重新谋划一番。

    燕云战事,至关重要。

    寇季不想因为他在银州掀起大战,影响燕云战场。

    燕云战场上若是战事不利,寇季在银州掀起了跟西夏的大战,那朝堂上的百官都会陷入到一种恐慌当中。

    朝堂上的百官一定会上书,请求朝廷停下一方战事。

    燕云战场上的战事,很有可能会在百官的要求下停下。

    寇季在西北打胜仗,曹玮在燕云之地打败仗,百官们肯定会请求朝廷暂时停下燕云的战事,跟辽国议和。

    朝廷答应了的机率会很高。

    因为曹玮在燕云之地不断的在花钱,在消耗国库,而寇季在西北却没有。

    不仅没有消耗国库,反而帮朝廷取得了巨大的战争红利。

    “曹帅在燕云之地的战事不能受影响,我在西北,也不能轻易的放过西夏。”

    寇季沉声说道。

    高处恭盯着寇季,十分认真的道:“你应该明白,一旦你在西北掀起了大战,曹玮那边是不可能不受到影响的。”

    寇季低头思量了许久,咬牙道:“我既然不能主动掀起战事,那就逼着西夏主动掀起战事。西夏主动掀起对我大宋的战事,我作为西北经略,没理由不捍卫大宋的疆土吧?

    我们是被动的防守,而不是主动的进攻。

    即便是大战掀起,朝堂上的那些官员也没话说吧。

    他们总不能让我手握重兵,还束手束脚的让西夏人吊起来打吧?”

    高处恭一愣,愕然的盯着寇季道:“自从你率军击溃了辽国十五万精锐以后,西夏立马收缩了边陲的兵马,并且派人到汴京城内去找官家哭诉,一副不跟我们打的样子,你不主动挑起战事,他们怎么可能主动挑起战事。”

    西夏如今在大宋面前,一副怂到底的模样。

    西夏派去汴京城的使节,那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搞得鸿胪寺的那些官员都不好欺负他。

    西夏和大宋接壤的边陲也是如此。

    西夏兵马在边陲巡视的时候,碰见了宋兵,那就是绕道走的。

    西北边陲的不少宋兵,没少在闲暇的时候跑去看奇景,也没少在宋夏边陲上耀武扬威。

    以往在宋夏边陲上,那都是宋兵见了西夏兵马绕道走,人家敢主动招惹宋兵,宋兵却不敢主动招惹人家。

    如今好不容易反过来了,宋兵自然要去找西夏人,好好的找一找场子,好好的耀武扬威一番。

    往日里嚣张跋扈的西夏,已经低调到了这个份上了,恐怕寇季主动挑衅,西夏都会避开,就别提让他们主动掀起战事了。
1...613614615616617...7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