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所以没办法陪着辽人在漫长的战线上驰骋。
寇季现在需要在漫长的战线上,找出一个辽人必定会攻打的地方,提前赶过去,以逸待劳。
高处恭仔细的听完了寇季讲述的西北战局以后,在地图上拉了一条线,道:“你派人及时堵住了辽人从麟州境内南渡黄河的道路,辽人在看到此路不通的时候,立马转战去了银州。
他们攻打银州是假的,实际上是想借着银州境内的无定河河道,穿过橫山,直逼绥德境内的大里河,然后再沿着大里河河道,抵达黄河岸边,出现在我们背后。
到时候他们进可以坐船沿黄河而下,直捣汴京城;退可以封死我们的后路,汇同保德的辽军夹击我们。
你应该立刻下令,调遣绥德城的绥德军,还有龙州的守军,赶到无定河穿过橫山的河道口,堵住辽人。
辽人若是不出现,那还罢了。
辽人若是真的穿过了橫山,出现在河道口外,那龙州的守军和绥德城的绥德军,就能借着地利优势,给辽人一个迎头痛击。
若是谋划得当,将这一支辽人偏师留在我大宋,也不在话下。”
寇季听到此处,沉吟道:“按理说石州比龙州,距离无定河更近。你没有主张调遣最近的石州兵马,反而调遣了远处的龙州兵马,是为了防止辽人的偏师出现在银州以后,伙同长城外的辽人,两面夹击银州?
留下石州的兵马,是为了应对辽人两面夹击银州的困境?”
石州毗邻银州。
银州一旦有被攻破的危险,石州的兵马可以快速的赶到银州驰援。
高处恭听到寇季的话,缓缓点头,“不错,留着石州的兵马,就是为了防止辽人夹击银州。
如今银州城内无主将坐镇,银州城内的偏将和校尉们,只能据城而守,不能擅动。
辽人到了银州境内,到底是先两面夹击银州,还是先沿着无定河而下,我们谁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必须做两手准备。”
高处恭这话,跟他刚才的一些话有些违背。
他最开始说,辽人必定会沿着无定河而下,入大里河,进入到黄河;后面又说,辽人攻打银州、或者沿无定河而下,谁也不能确定。
两种说法有违背之处,但是并没有错。
辽人若是到了银州以后,先打银州,那么在攻克了银州以后,不可能止步不前,一定会沿着无定河而下。
辽人若是到了银州,虚晃一枪,必然会直奔无定河。
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
寇季在听完了高处恭的分析以后,果断道:“我此前已经去令给银州的偏将和校尉们,让他们死守银州。同时也去信给了石州的守军和龙州的守军,让他们待命。
一会儿我再去一道命令,让龙州守军即刻开拔,赶往无定河和橫山的谷道口。
同时也让石州的守军,随时准备着驰援银州。
此外,我回立刻派人去绥德城,调遣绥德军即刻北上。”
高处恭缓缓点头,提议道:“火炮你可以分出去一部分,让人带着赶去无定河和橫山的谷道口。辽人若是出现在了谷道口,火炮能派上大用处。”
火炮若是架在无定河和橫山的谷道口,辽人一旦沿着无定河穿过橫山,出现在谷道口,那么火炮一定会给辽人一个痛击。
寇季沉吟了一下道:“我手里之前的火炮,已经被曹玮带去了燕云。如今带来的,都是最新赶制出来的,数量其实并不多。
因为火炮目前仍有缺陷,所以并没有大规模制造,只是造了一小部分。
若是分一部分送到无定河和橫山的谷道口,未必能起什么大作用。”
高处恭拧起了眉头。
寇季沉声道:“所以我决定将我此行带着的所有火炮,全部送到无定河和橫山谷道口去。”
高处恭闻言,一脸愕然。
他心里有些惊叹,也有些哀叹。
惊的是,赶去银州的辽人,只不过是一支偏师,数量有限。
真正危险的地方,是寇季要去的地方。
因为那个地方将会是辽人和大宋兵马决战的地方。
数十万兵马鏖战,危险可想而知,寇季居然不留下一两门火炮傍身,高处恭自然觉得惊讶。
哀的是,他发现他不如寇季的很多。
寇季能在朝堂上如日中天,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混到如今这个地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若是他私心少一些,公心多一些,也不会落得今日的下场。
寇季不知道高处恭的心思,他在做了决断以后,询问高处恭道:“辽人若是被堵在了无定河和橫山的谷道口,他们之后会怎么做?”
高处恭闻言,略微回神,沉声道:“一旦无定河和橫山的谷道口被堵,辽人就失去了所有取巧的机会。他们只能选择跟我大宋西北的兵马正面一战。
胜则继续南侵。
败则退兵回朝。”
寇季缓缓点头,继续问道:“所以辽人会在何处跟我大宋西北的兵马正面一战?”
高处恭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圈内了一条川流,那是一条从西夏流淌到大宋境内,过子河汊、麟州城,汇入到黄河内的川流,名曰屈野川。
寇季盯着地图,沉声道:“你是说,辽人会在屈野川和黄河的交汇处,跟我们正面一战?”
高处恭缓缓点头,道:“胜则长驱直入,败则急流勇退。”
寇季沉吟道:“那我们就去屈野川。”
有了决定,寇季便不再迟疑,他提笔写下了几份领命,几份长信,分别派人送了出去。
信送走以后,他出了厢房,吩咐陆铭,带着一部分寇府的仆人和讲武堂的学生,押解着火炮,赶去了无定河和橫山的谷道口。
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寇季有派遣了跟随着自己的侍卫,一路同行。
送走了陆铭一行,寇季带着高处恭等人,押解着剩余的马车,快速的赶往了屈野川。
一路耗费了数日,赶到了屈野川和黄河的交汇处。
屈野川和黄河交汇处,草木茂盛,植被繁多,野兽在草丛、树林间不断的穿行。
场面十分美。
很难想象,这么美的地方,在不久以后,会沦为战场。
眼前的一切,将会在战火的侵袭下,化作灰烬。
寇季到了屈野川以后,发现了有人比他早到了一步,这个人便是王凯。
王凯率领着一支三千人的兵马,驻扎在屈野川和黄河的交汇处。
见到了寇季一行以后,立马带人迎了出来。
寇季见到了王凯,有些意外,“你不是守在佳县到银城一线吗?为何会出现在此处。”
王凯对寇季拱手一礼,“回上官,卑职觉得,黄河河道狭长,重兵把守一地,不足以防备辽人。所以就将手里的兵马分成了数股,分别守在佳县到银城附近容易渡河的地方。
卑职之所以在此处,是因为卑职的人,在两日前,在此地发现了一支辽兵斥候的踪迹。
卑职怕辽人会派遣另一支偏师从此地渡河,所以亲自带着人马坐镇在此地。”
寇季闻言,跟身旁的高处恭对视了一眼。
还真被他们猜着了。
辽国燕王萧孝穆确实是一个能征善战的人。
走一步,算三步,看五步。
他派遣出去的偏师,恐怕才到银州,他就已经率先派人到屈野川探查战场,在为派遣出去的偏师失利做准备。
虽然不一定能用上,但是早早的派人探查,早做准备,就早占先机。
占有了先机,就会占有一定的优势,胜利的把握自然就会多一分。
王凯虽然没能料敌先机,但是在察觉到了敌人的触角以后,立马做出了反应,足可见王凯的嗅觉十分的敏锐,反应也很快。
从寇季对王凯委以重任到现在,王凯的表现,寇季都很满意。
所以寇季不介意夸奖王凯几句。
第0635章 明镐献策
“你很不错……”
寇季夸奖了一句。
王凯不卑不亢的道:“卑职多谢上官赞赏。”
寇季点点头,“带着你的人,继续巡视。”
王凯抱了抱拳,率领着人马继续去巡视。
高处恭在王凯走后,撇撇嘴道:“他曾祖父也是位人物,我爹在世的时候,时常说,他曾祖父若是死的晚一些的话,也许能跟他一教高下。”
寇季侧头看向高处恭,疑问道:“所以你想说什么?”
高处恭语气幽幽的道:“昔年太祖皇帝在洛阳举行郊祀大礼,召王全斌陪祀,那是何等荣耀。如今过去了不过数十年而已,他的曾孙想要入仕,想要建功立业,都需要让别人举荐。
可悲!可叹!”
高处恭大概是通过王家的没落,怕高家会步王家后尘,所以才幽幽出声。
太祖皇帝赵匡胤在洛阳举行郊祀大礼,可不是一般的郊祀。
而是一场论功行赏的大会。
在洛阳举行郊祀大礼中,太祖皇帝赵匡胤,分别召见了每一位跟随他建立大宋,战功赫赫的将领,依照他们的功勋,分别论功行赏,赐于官爵。
可以说从大宋朝建立至今,再也没有一场郊祀,能比得上这一场郊祀的分量重。
就是如此重要的郊祀,太祖皇帝赵匡胤召王凯的曾祖父王全斌陪祀,可见王凯曾祖父王全斌在太祖皇帝赵匡胤心中的分量。
按理说,他的子孙后代,在大宋朝,那一定是居于高官厚爵之列。
可他死后不过数十年,他的子孙就到了需要别人推举的地步,可见王家没落的有多快。
这背后有没有其他的因素,暂且不论。
光是王家没落的速度,就足以让同属将门的高处恭,心生感慨。
寇季知道高处恭的心思,所以在高处恭话音落地以后,淡淡的道:“有道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王家没落,对王凯而言,未必是一件坏事。”
高处恭摇摇头,不太赞同寇季的话。
王家如今已经没落了,王凯想要让王家再次崛起,难如登天。
朝廷如今推行重文抑武的政令,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王凯想要在这种政令的压迫下,让王家再次崛起,根本不可能。
寇季见此,大概猜到了高处恭的心思,只是淡淡的笑了笑,并没有多做解释。
寇季命令明镐,率领着寇府的仆人,以及讲武堂的那些学生,在屈野川外安营扎寨。
明镐带领着寇府的仆人、讲武堂的学生,扎好了帐篷,安顿好以后,一个人独自找到了寇季。
寇季正坐在自己的帐篷里审阅刘亨派人送来的保德城的战事文书,听到了明镐求见,便让人带着明镐进了帐篷内。
明镐一进帐篷,率先施礼,施礼过后也不说话,眼巴巴的盯着寇季。
寇季在审阅完了刘亨送来的战事文书以后,放下了手里的文书,盯着站在他面前许久也没有开口的明镐。
“有事?”
明镐对寇季一礼,回答道:“回上官,有!”
寇季知道明镐是个有才能的人,明镐主动找上了他,很有可能是有计策、谋略献给他。
寇季饶有兴致的盯着明镐道:“什么事,说说。”
明镐干巴巴一笑,站在原地又不说话了。
寇季一愣,沉吟了许久以后,大致猜到了明镐为何不讲话。
寇季对帐篷里的仆人们摆摆手,让他们出去。
仆人们一走,明镐果然开口了,“上官,下官有一法,可帮助上官抵御辽人。”
寇季淡淡的道:“什么法子,只管明言。”
明镐沉吟道:“上官和已经亡故的高家家主到西北,为的是抵御辽人。如今保德和银州各有战事,上官不去,却偏偏到了这屈野川。
想必屈野川在不久的以后,会有一场大战。”
寇季盯着明镐没有言语,即便是明镐已经猜出了那个戴着面具的人是高处恭,即便明镐已经猜出了屈野川即将有大战发生。
明镐见寇季没有言语,就继续说道:“下官刚才安营扎寨的时候,仔细看过屈野川附近的地形。发觉屈野川外有几处地方,可安营立寨。
若是能在这几处地方安营立寨,一旦辽人来攻,我们派遣少量的兵马留在寨子内,牵制住大批辽人的兵力。辽人进攻的势头也会因此大大的削弱。”
“安营立寨?”
寇季嘟囔了一下,盯着明镐沉声道:“辽人什么时候赶到屈野川,我们谁也说不准。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安营立寨。”
明镐闻言,郑重的道:“有,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安营立寨。上官给我一千人手,三天之内,我一定帮上官立起两座寨子。”
寇季眯了眯眼,道:“三天,两座?你是在给我立军令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