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出什么事了灾民们发现没粮了开始闹事了”

    李迪盯着马背上的寇季焦急的问。

    寇季跳下了马背,冲到李迪身边,拽住李迪的胳膊,咬着牙,低声的问道“李爷爷,你有没有派人去开封府的常平仓里看过”

    李迪一开始不明白寇季问这话的意思,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一脸愕然的问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寇季左右瞥了一眼,见有人暗中注视着他和李迪,就拉着李迪到了一处没人的地方,沉声道“有人告诉我,开封府的常平仓里,可能没粮。”

    李迪苍老的手哆嗦了一下,惊愕的道“怎么可能如果开封府的常平仓里没有粮食,那么之前第一批粮食,是从哪儿来的”

    寇季咬牙道“也许开封府的常平仓里,只有第一批粮食呢”

    李迪瞪大眼,看向寇季。

    寇季继续说道“第一批粮食在朝廷催促下,倒是如时送达了。可是第二批粮食却在路上被人劫掠,并且焚烧一空。

    这里面难道就没有猫腻

    之前我并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对。

    可是听人说开封府常平仓没粮以后,我就察觉到了不对。

    那个叫赛伯当的贼人,既然是灾民,那他就应该知道粮食的可贵之处。

    百姓们最知道粮食的可贵,他们就算舍了性命,也不会舍弃粮食。

    他若是灾民,就不可能轻易的烧毁粮食。

    他若是灾民,就不可能在您斩杀他的时候,连冤也不喊。”

    寇季的话越说,声音越沉重。

    李迪越听,心越惊。

    他嘴皮子哆嗦着,胡须抖动着,颤声道“这这不可能吧”

    他嘴上说着不可能,心里却已经相信了寇季的话。

    寇季阴沉着脸道“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李迪脸色有些泛白,“第三批粮食就在路上,老夫这就派人去查探。”

    李迪颤抖着找到了禁军将士,挑选了一些他提携过的、帮衬过的、信得过的禁军将士,沿着运输粮草的官道,去迎接第三批的粮食。

    人派出去以后。

    李迪找到了寇季,带着寇季上了南城门的城门楼子。

    到了城门楼子里,李迪紧追着寇季问道“到底怎么一回事”

    寇季咬牙道“有人隐晦的告诉我,开封府的常平仓里没粮。”

    “谁”

    李迪急切的道“告诉老夫,是谁,老夫要亲自找他问清楚。”

    寇季摇头道“我答应了他,不能将他的身份告诉别人。”

    李迪捶胸顿足的道“事关十数万灾民的生死,你还要固守这种承诺”

    寇季咬着牙没说话。

    李迪恼怒的骂了几声,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盯着寇季问道“是那些商人对不对历来官商勾结,倒卖常平仓粮食的事情屡见不鲜。

    他们一定倒卖过常平仓里的粮食,所以才知道这些的,对不对”

    李迪的话,跟寇季的猜测大致相同。

    但是寇季仍旧没有开口。

    他若是说出了孟惟仲的名字,孟惟仲以后不仅做不了粮食买卖了,恐怕性命也会受到威胁。

    毕竟,倒卖常平仓的粮食,本就是违法的行为。

    此事明显要闹大,到时候朝廷动刀子杀人的时候,可不会讲任何情面。

    孟惟仲冒着杀头的风险,肯把这件事告诉他,那是恩情。

    他不能恩将仇报。

    。




第0332章 心如刀割的李迪
    寇季没有开口,但李迪通过寇季的态度已经明白,他的猜测恐怕是对的。

    李迪眼珠子有些发红,“这些贪官、奸商,都该死。”

    他费尽心力,想帮着流民们活下来,可这些贪官、奸商,却毁了他所有的心思,他已经怒到了极致,恨不得提起剑,去杀人。

    寇季沉声道:“当务之急,不是追究贪官污吏和奸商。而是尽快查清楚此事,然后想出应对的办法。”

    顿了顿,寇季咬牙提醒道:“明日,人数最多的五万流民,可就要到了。”

    提到了流民,李迪清醒了不少,最大的一批流民明日到。

    若是处理不好,那可是会死很多人的。

    “你就守在这里等消息,老夫这就去找你祖父和王曾协商。”

    李迪丢下了这句话,匆匆下了城门楼子,往皇宫走去。

    寇季一个人守在城门楼子上。

    一直守到了夜半。

    前去接应第三批粮草的禁军将士,派遣了一个斥候,骑着快马到了汴京城南城门处。

    斥候神色很凝重,到了南城门口以后,见李迪不在,就站在城门口等李迪,任谁上去问话,也不答话。

    寇季得到了消息以后,匆匆从城门楼子上下来,找到了那位斥候。

    斥候见到了寇季,躬身一礼,“小人见过寇工部。”

    寇季见斥候脸色不好看,就知道情况不妙。

    但是他并没有追着斥候发问,而是带着斥候上了成墙,到了城门楼子里,屏退了所有人以后,才开口发问。

    “情况不妙”

    寇季发问。

    斥候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寇季见此,心情一下跌落到了谷底。

    他追着斥候道:“仔细说说”

    斥候犹豫了一下,道:“我家校尉深知事关重大,特地提醒小人,只能将实情向李相表明,不能告诉其他人。”

    斥候躬身一礼,道:“军令如山,还请寇工部不要为难小人。”

    寇季长叹了一声,并没有继续追着斥候发问,而是让人速速入宫,去禀告李迪。

    李迪在得到了消息以后,匆匆赶到了南城门处。

    到了城门楼子里以后,李迪见到了斥候,直接开口问道:“情形如何”

    斥候对李迪拱手道:“回李相的话,小人等人奉命去接应第三批粮草,在管道上撞见了押送粮草的队伍。也撞见了一群流民在抢劫粮草。

    小人等人击溃的流民。

    可督粮官却突然放火烧了粮草。

    小人等人冒死抢出了一车粮草,发现粮车上装着的都是干草,没有一粒粮食。

    那些流民,还有押送粮草的军卒,小人等人一并拿下了。”

    李迪、寇季二人听到这话,脸色十分难看。

    他们心中仅有的一点儿希望,随着斥候的话,被冲的烟消云散。

    李迪咬着牙,从牙缝里蹦出了一句话,“有没有审问”

    斥候点点头,“经过我营校尉审问,发现那些流民和督粮官是一伙的。他们奉命在粮车押往汴京城的路途上,配合在一起,烧毁粮草。”

    “奉了谁的命”

    “我营校尉并没有盘问出来。”

    “那就让他们把恶首押解到汴京城,老夫要亲自盘问。”

    “其他人呢”

    “一并坑杀一个不留”

    李迪对这些助纣为虐的人,一点儿好感也没有。

    直接下达了杀人的命令。

    斥候抱了抱拳,就退出了城门楼子,去传李迪的命令。

    寇季盯着浑身颤抖的李迪,问道:“现在该怎么办”

    李迪痛苦的闭上双眼,喃喃道:“调遣天武、捧日两军入城”

    寇季听到这一句话,愕然的瞪大眼,一脸难以置信。

    内庭决议调动天武、捧日两军入城,要做什么

    要配合龙神二卫军,防守汴京城。

    防止城外的流民化身为暴民,冲击汴京城。

    寇季握着拳头,质问道:“朝廷要放弃这些流民”

    李迪颤声道:“朝廷没有放弃”

    寇季质问道:“朝廷若是没有放弃这些流民,为何要调动天武、捧日两军入城”

    朝廷既然调动了天武、捧日两军入城,那就说明他们没有放流民入汴京城的打算。

    流民聚拢在城外,没有粮食吃,必然会化成暴民。

    到时候暴民冲击汴京城,天武、捧日两军只能痛下杀手。

    杀一批流民,震慑住其他流民。

    然后在流民们哀声遍野的时候,从其他地方在调集粮食过来,安抚流民。

    用流民的性命,弥补朝廷的过错。

    用流民的性命,为朝廷赈灾争取时间。

    这大概就是朝廷的想法。

    可明明是朝廷的错,为何要让流民承担犯错的代价

    慈不掌权这四个字,当真如此血淋淋

    李迪在寇季的质问下,嘴皮子哆嗦着道:“旁人怎么想的,老夫不知道,但老夫从没有放弃那些流民的想法。”

    寇季咬牙道:“那就应该放流民入汴京城,让他们在汴京城里想方设法的找吃的去。我相信,汴京城里有足够的粮食供养他们。

    仅仅我寇府、你李府、王府、向府、曹府、刘府,几座府邸内的存量,就可以供养数万流民吃一日。

    那么其他豪门大户手里的存粮,一定够那些流民们吃到其他常平仓的粮食送到的时候。”

    李迪痛苦的道:“汴京城不容有失,若是发生了动乱,或者产生了瘟疫,那么整个大宋就乱了。”

    寇季盯着李迪,质问道:“李爷爷您说过,不能把跟咱们一样的人,当成畜生。可朝廷现在这么做,就是把人视为畜生。

    当初您也说过,我若草菅人命一人,你就要锤爆我的脑袋。

    可朝廷现在的做法,比草菅人命还可恶。”

    寇季的话,就像是一根根钉子,刺穿了李迪的心脏。

    李迪心中感觉到十分的痛苦,十分的煎熬。

    一边是他守护了半辈子的朝廷,一边是他护佑了半辈子的百姓。

    两边他都放不下,两边他都在乎。

    可当双方碰撞到一起的时候,身为参知政事的他,必须要做出选择。

    无论他站到那一方,对他而言,都是一个痛苦的选择。

    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站在朝廷一方。

    因为他的理智告诉他,流民们若是涌进汴京城,缺衣少食的他们,一定会搅乱汴京城。

    汴京城若是乱了,各地方一些野心勃勃的人,必然借机生乱,整个中原大地,将会狼烟四起。

    到时候,会死很多人。

    多到他不敢细细去算。

    当他和寇准、王曾三人做出了这个决议的时候,三个人都瘫坐在了资事堂内的椅子上,久久没有说话。

    他们三个内心也不平静,但凡还有其他选择,他们都不会这么做。

    可他们没有其他选择。

    可为了大宋江山社稷,他们不得不这么做。

    他们也曾考虑过,寇季刚才说过的提议。

    可经过他们仔细商量,发现,他们若是强行从那些豪门大户手中取粮的话,不等流民们搅乱汴京城,那些豪门大户会率先搅乱汴京城。

    从豪门大户手中取粮的法子,明显不可取。

    李迪双眼含泪,对寇季道:“你若是觉得不平,等事了以后,就拿老夫的性命去还那些流民一个公道。”

    寇季盯着李迪看了许久,长叹了一声。

    他刚才一时气急,才说出了那番扎心的话。

    如今细细一想,觉得自己说的好没道理。

    李迪是参知政事,是朝中重臣,以江山社稷为重,并没有错。

    事情到了这一步。

    两害面前,李迪择轻而取,是最正确的选择。

    李迪做出了这种决定,心里怕是也在滴血。

    他已经努力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也不是李迪想看到的。

    寇季心里想了许多为李迪、为寇准、为王曾开脱的话,也想了许多为自己开脱的话。

1...254255256257258...7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