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平白兄
    强忍着悲痛和伤势前来的穆太澄见此,忍




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举国震荡
    即便永昭帝驾崩了,但因为是十八皇子还没有登基,所以韦皇后还是韦皇后,而不是韦太后。

    原本,韦皇后还兴致勃勃地等着成为韦太后,谁料大雍竟然率兵入侵了。

    五十万兵马来势汹汹,如若处理不好的话,国朝就会有覆灭的危险,旁的人在国朝会覆灭之后还能恩恤获能成为新民,但是她这个皇后,必定会性命不保。

    连性命都要不保了,还能有什么太后的尊崇地位

    按理说,任何一个人在韦皇后这个位置上,都会无比希望这场战争取得胜利,会第一时间就发兵支援。

    但是,不知道韦皇后是先前重伤一直没有养好导致脑子出问题,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她竟然考虑了尚书左仆射邵世善的提议,一直在建军人选上迟疑争执。

    原本,她是想将两个五皇子和九皇子选为监军,以便趁此机会将他们两个都除去,但是这两位皇子的母妃胡徽妃竟然前来威胁她!

    同时,朝中以定国公为首的勋贵和官员,都认为此举会掣肘阵前行营大将军,坚决反对朝廷设置监军。

    就在韦皇后悬而不决的的时候,军中竟送来了急报,那就是汪印威胁几大卫的大将军,先后从几大卫劫走了好几万士兵!

    最先禀告的,那京畿卫。

    到了这个时候,还能就任京畿卫大将军的人,就是永昭帝的亲信,自永昭帝驾崩之后,自然都站在了韦皇后的一边。

    可以说是汪印前脚劫走了三万兵马,后脚京畿卫便将此时禀至兵部、上达韦皇后处了。

    不巧,这个时候,正是邵世善暂时主理兵部的事宜,这个事情正是由他向韦皇后禀告的。

    “娘娘,如果国朝动乱,汪印却在这个时候抢走兵马,其心当诛!若是汪印用这些兵马来攻占京兆,那么该如何是好”邵世善这样说道,满脸忧心。

    军报上说汪印劫了士兵之后,就往雁西卫方向而去,邵世善心知汪印定必是前去救援,但是万一他领兵折回呢

    谁也不敢保证是不是

    韦皇后气得脸容都要扭曲,可恨在他们在决定谁是监军的时候,国朝正在生死存亡的时候,汪印竟然掠走了京畿卫三万兵马!

    必须要立刻追回,要对汪印发海捕令,要诛其九族!

    可是,汪印带着兵马离开,缇事厂早已解散,其所在意的妻族姻亲,早在皇上驾崩的时候就被送走了!

    到了这个时候,韦皇后再一次发现自己拿汪印毫无办法!

    紧接着,从山东卫、河内卫也先后呈送了急报,都称汪印威胁他们,从他们那里各劫走了三万兵马!

    如此算来,汪印竟然不声不响夺了十万士兵!

    要知道,国朝一卫也只有十万兵马,如今汪印自己一个人就抢走了十万兵马!

    汪印实在胆大包天,更可怕的是,汪印竟然真的能够带领这十万兵马!

    最后,从剑南卫急报上来的消息,让韦皇后陷入了深深的沉默当中。

    剑南卫副将带着近八万士兵,与汪印一起,要前去支援雁西卫!

    “娘娘,这可不得了!汪印手上有二十万兵马了,这绝对是国朝最大的隐患。汪印他……是二十一皇子的姨丈!若是他拥兵自重、支持二十一皇子,那我们该如何是好”邵世善满脸急色。

    这一回,他是真的急了。

    因为他实在太清楚汪印领兵的本事了,这二十万人在汪印手中,必定可以发挥四十万人的威力。

    如此一来,不就是与大雍士兵势均力敌了

    大雍士兵很有可能会败!

    这五十万士兵,已经是倾大雍士兵之力,是他们进行下一步计划的关键,若是败了……

    即便深秋天寒,邵世善仍旧冷汗渗渗,脑中在飞速思考着应该怎么办。

    如果大雍失败了,那么胜利就是在大



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祸国之臣
    对于韦皇后一系而言,当然只听得见第一个消息。

    胜利了,国朝胜利了!

    不但如此,大雍主将霍真还被击杀了,近四十万大雍士兵被歼灭!

    这对韦皇后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她相信,经此一役,在她有生之年,大雍再没有入侵的能力,大安朝太后的位置,她可以坐得安安稳稳的了!

    至于战死二十万士兵,打仗有不死人的吗只要国朝取得了胜利,死了二十万士兵算什么就算死了四十万士兵,她也愿意!

    韦皇后根本就没有具体的概念,不管是二十万还是四十万,都只是个数字而已。

    她唯一知道的就是:国朝胜利了,她的位置稳了!

    接报之后,韦皇后也不得不承认:汪印真的太强悍了,在这样危急艰难的情况下,竟然还能战胜,还是这样辉煌的战胜。

    真是……不得不得服啊。

    国朝之中,能够与汪印并肩的,真的没有人了。

    随即,她忍不住叹息了一声:这样卓绝的人才,竟然不能为她所用,只要一想到这点,她就觉得心被扎了一样。

    随即她心中升起了无法遏制的忧虑:如今战事已经结束,汪印越是厉害,本事越强,对她来说威胁就越大!

    韦皇后心中如冰火在交织,一方面为汪印战胜大雍而兴奋,另外一方面又为汪印不是自己派系而恨毒。

    邵世善窥探着韦皇后的神色,当下便心中有数,这样说道:“娘娘,如今大雍战败,臣会联合兵部与鸿胪寺,前去雁西卫接受相关事宜,还请娘娘及时下令。”

    大雍死了领兵主将,还死了四十万士兵,这只是付出的代价之一,但战后的低头赔偿等问题,同样是大雍应该付出的代价。

    按国朝的规定,战后事宜,是应该由兵部和鸿胪寺负责的。

    对此,韦皇后没有异议,这样道:“本宫会下令,让兵部和鸿胪寺前去雁西卫的。”

    “娘娘,臣还有一个建议,那就是让定国公率领兵部和鸿胪寺前去。定国公德高望重,是最适合接任此事的人。想来定能处理好战后事宜,同时也是为了显示朝廷的恩恤。”

    这份差事,邵世善当然很想要,但是他不敢。

    所谓的处理战后事宜,其实就是朝廷与汪印抢功劳。——他哪里敢与汪印对上

    但是定国公就不同了。

    定国公德高望重,在朝中在军中都很有威严,而且定国公的儿媳长公主殿下、儿子齐适之,曾多次回护汪印及其妻子,想来汪印不敢拿定国公怎样。

    再说了,将定国公这样的国朝柱梁调离京兆,也好方便他们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让定国公前去可是……”韦皇后皱了皱眉头,没有立刻答应邵世善的提议。

    雁西卫刚刚取得胜利,朝廷便去接手,这怕会引起汪印与雁西卫士兵的反弹,若是酿出什么祸事……

    更重要的是,定国公府一向与她的派系不对付,她唤不动定国公!

    邵世善见韦皇后还在犹豫,趋身上前几步道:“娘娘,国朝是胜利了,但汪印更是胜利了。他是及时率领援兵前去,雁西卫的士兵和百姓都对他感恩戴德,如今他的威望在雁西道、乃至整个国朝都无人能及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后,他还会听朝廷、听娘娘的话吗怕是会拥兵自重、扶持二十一皇子上位啊!娘娘,这不得不防,先下手为强啊!”

    这些话语,先前邵世善已经说过一遍了,先前因为战况未明,韦皇后最看重的不是这个,自然不太入耳。

    但如今战局已定,这番话意义就不一样了,在韦皇后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是啊,汪印的威望达到了顶峰,以后更不会听她的话了。

    不,汪



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悲伤
    京兆之中没有多少人能够知道韦皇后一系还是在谋划夺权,他们要么是沉浸在国朝胜利的喜悦当中,要么是沉浸在二十万士兵牺牲的悲伤之中。

    对于百姓而言,大多都是喜悦兴奋,他们一扫先前的沉郁惶恐,纷纷走出家门庆贺欢呼。

    从京兆府所在的阳嘉大街到少人居住的布珠巷,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他们也都清楚,如果国朝战败了意味着什么,听说那些大雍人茹毛饮血性情残暴,若是雁西卫败了,这些士兵很有可能等会攻打京兆。

    届时,国将不国,生灵涂炭,最先遭殃的,当然就是他们这些普通百姓。

    宁为太平犬,莫为乱离人。

    百姓们尽管不会说这样的诗句,却懂得当中朴素的道理。

    他们虽然不在雁西道,也没有直面迎接大雍士兵的冲击,但是同样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朝中许多官员同样感到十分高兴,在战事发生之后,他们就一直提心吊胆,担心雁西卫会战败国朝会倾覆,如今……太好了!

    许多官员已经遗忘了先前到底有多恐惧,也遗忘了自己在为监军人选而争执不已,导致国朝迟迟不能发兵,他们只知道:国朝胜利了!

    对他们来说,这个结果就已经足够了。

    像齐瞻竹、裴鼎臣和陈就道这些官员,一则以喜,一则以悲。

    国朝战胜了,还重创了大雍,大雍死了四十万士兵,起码五十年乃至更久都没有入侵的能力,国朝得以维持安定,这当然是天大的喜事。

    但国朝府付出的代价是,二十万士兵的性命!

    二十万士兵,足足两大卫的人数!

    国朝同样遭受重创,这二十万人得花多少时间才能重新培养出来

    就算能重新培养同样的人数,但是这些士兵都付出了性命,对于他们的亲人来说,是永远失去了。

    二十万个家庭因此而有丧,面对这种惨状,他们怎么能不悲伤

    世上任何一场战争都是如此,不管是胜还是败的,都没有真正的赢者,唯有国朝承平战乱止息,这才是最好的事情。

    无论是悲伤还是喜悦,面对这种战果,朝廷也定要迅速行动起来,

    对于齐瞻竹和裴鼎臣等人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休养生息、对那二十万死去的士兵进行恩恤,同时对保家卫国的有功之臣进行奖赏。

    如此,国朝才不枉牺牲了那么多士兵的性命!

    他们哪里想到,韦皇后一系竟会如此丧心病狂,想趁此机会进一步夺权。

    叶绥因为怀有身孕,现在还是在长公主府中养着,这个战况也第一时间被送到了她那里。

    甚至,因为战况是汪印令缇骑送来的缘故,她知道得还比朝廷要早半刻钟。

    得知这场战争国朝取得了胜利、得知汪印平安无事之后,她长长舒出了一口气。

    太好了,太好了,胜利了!

    随后,她才得知国朝付出的惨重代价,二十万士兵牺牲,宋定边战死,穆谊战死,穆太澄断了一臂……

    她眼中瞬间就蓄满了眼泪,悲伤不已。

    宋定边竟然战死了,前世宋定边率领国朝士兵取得了胜利,是大安朝的大功臣,更是太宁年间的国朝柱梁。

    她一直以为,像宋定边这样的人,将来一定在会在朝中大放异彩,光芒会闪耀至极,国朝上下都会记得他,会对他感恩至深,永不会忘记这个大功臣。

    宋定边这个名字,将会深深地刻在大安朝的历史上,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不仅仅是一个仪鸾卫大将军。

    可是,现在他却战死了!

    他率兵出城迎战,以自身的死亡来为国朝争夺时间,自然也会在国朝历史上留下记录,但是现在……他就死了!

    没有力挽狂澜,没有后来的栋梁镇守,他年轻的生命



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乱再起
    为穆谊战死而悲痛不已的,除了叶绥之外,还有顾清辉。

    顾清辉知道得也不是很晚,因为她的祖父顾名璘将消息送到范家的时候,特地提到了穆谊战死一事。

    顾名璘与穆太澄本就私交甚笃,自然知道自己孙女儿与穆谊感情极好,虽然这事无比悲伤,但也不得不提。

    顾清辉瞬间眼眶通红,简直难以置信:“穆妹妹怎么会战死她是穆大将军的女儿啊!她怎么会战死”

    顾清辉自嫁人之后,与穆谊书信往来便不多。

    她当然知道穆谊自小到大的抱负,也知道这一战会有多凶险,但穆谊战死,还是让她无法接受。

    她们一同长大,又同在一个老师下求学,她们之间,比其他姑娘之间更为亲密,感情也非同一般。

    在顾清辉心目中,即便后来有了叶绥加入到她们姐妹之间,但是穆谊始终不一样。

    叶绥虽然年纪小,但是行事稳妥,身边还有汪印这么强大的存在,不用她操什么心,但是穆谊不一样。

    穆谊虽然有武功在身,但是从小就大大咧咧,后来还从军成为了将领,与其他士兵将领一样在军中操练在战场上厮杀。

    这令顾清辉担心不已,却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她知道穆谊的梦想,当然不会对此有什么反对意见,但是她也希望穆谊有一个家庭,有疼爱她的相公,有可爱的孩儿,像许多幸福的妇人一样……

    既然军中那么多将领都可以娶妻生子,为何穆妹妹不能嫁人生子:

    在大雍战事起之前,顾清辉还在暗暗为穆谊相看,想为穆谊找一个合适可靠的相公。

    可是,穆妹妹现在战死了……
1...348349350351352...4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