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平白兄
此刻,蒋新芝笑了笑,这样道:“大人,事情到了这一步,即便汪印和郑云回还在京兆,也对大势无碍了。”
他在邵世善对面坐了下来,笑得从容淡定,看其动作语气,显然是与邵世善平起平坐。
郑训在邵世善面前,都要小心翼翼俯首低眉,而他的“属下”蒋新芝却与邵世善平起平坐,这就耐人寻味了。
听得蒋新芝这么说,邵世善的眉头舒缓了一些,点头道:“蒋大人所言甚是,只是本官着实有些着急。汪印……太不容易对付了。”
邵世善很清楚,如今这个局势,看起来韦皇后占尽了上风,但是这个“上风”实在是太虚了,随时都有可能会崩裂坍塌。
韦皇后杀了皇上,这件事情经不起仔细推敲,若是真要查探起来,韦皇后绝对是弑君的重点怀疑对象。
尤其,还有一个汪印。
邵世善派出那些人去击杀郑云回的时候,是真的想要郑云回的性命,却还是让其逃脱了。
郑云回
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新君定(1更)
韦皇后的确心狠手辣,不仅对永昭帝这样,对自己也是这样。
她刺向腹部那一刀,虽则说已经尽量避开要害,但是她并非习武之人,对自己身体结构并未了如指掌。
可以说,那一刀是她以性命来冒险的。——幸好,她赌赢了!
当韦皇后睁开眼睛的时候,尽管全身都感到无比疼痛,但是眼中的喜意根本就压抑不住,整个人如在云端漂浮一样。
那是无拘无束的自由感觉,若不是她喉咙干涩,她真想大笑出声。
她赢了!她赌赢了!用自己濒死在鬼门关走了一圈,换来了她皇儿的至尊之位,值得,太值得了!
此刻的韦皇后是所有人关注的重点,坤宁宫这里有无数太医和宫女内侍守着她,她只轻轻动了动,便立刻被注意到了。
“娘娘,您可醒来了,太好了,太好了!太医,娘娘醒了!”绿琴惊喜地喊道,唤来太医为其诊治。
与此同时,她弯腰趋近了韦皇后,小声地说道:“娘娘,国公爷将一切都安排妥当了,请您放心。”
国公爷,自然是承恩公韦晟。
韦皇后之所以敢这么放心地昏迷过去,自是将一切都托付给承恩公府了,也十分相信自己的父兄。
现在听到绿琴的禀告,她心中越发大定。
父兄将一切都安排妥当了,现在她既然已经醒了过来,那么一切也就尽在她的掌握之中了。
韦皇后不再强自压下四肢百骸的疼痛,随即便发出一声痛呼,虚弱地说道:“杀……杀皇上的人,是汪印……”
纵然是第二次听到这样的话语,坤宁宫这里的太医内侍们仍旧内心惊惧,连大气都不敢喘。
是了,当时皇后是在紫宸殿中的,现在皇后彻底清醒过来了,紫宸殿中的真相也就能昭昭了。
大安原本动荡不已的朝局,随着韦皇后的清醒而似乎稳定了一些,然而底下的暗涌却是更激烈了。
国有大丧,每个官员都穿着一身白衣,脸上都带着悲痛,步履却是无比匆忙。
特别是礼部的官员,忙得脚不沾地,是连悲伤的时间都没有。——他们在忙着处理永昭帝的丧礼。
按照大安朝的礼制规定,帝王须得从显德殿出殡,而后再抬入皇陵。
如今显德殿前已经跪了大大小小的妃嫔,她们断断续续地哭着,令这里弥漫着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悲痛。
帝王驾崩了,不管有多意外,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驾崩,这都意味着一个朝代的终结了。
所有朝臣都很清楚:皇上驾崩了,永昭年已经结束了。
当然,他们更清楚的是,有结束便有开始,虽然永昭年是结束了,但是新一朝也已开始了。
宣政殿旁边的待漏阁内,聚集着好些官员将领,他们个个都深色肃穆,沉默不言。
这些官员,有中枢三位主官,有世袭罔替的两位一等国公,也有京畿卫大将军等,乃是国朝最顶端的力量。
沉默良久之后,裴鼎臣率开口道:“国有大哀,令我朝山陵崩,举国陷入悲痛。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定下新君,以稳住国朝,诸位大人以为呢”
国朝的新君,不应是官员将领选出来的,而是由皇上定下来的,然而事出突然,永昭帝意外驾崩,情况就不一样了。
如今的大安朝,太子未立,自然,也就没有了新君的人选。
这些人聚集在这里,主要就是为了这件事。
毕竟,活着的人比死去的人更重要,新君的人选自然也比永昭帝的丧礼更为重要。
国丧,自然有礼部章程,但是新君人选,属谁
见到所有人不说话,裴鼎臣又说了:“两位国公爷乃国朝基石柱梁
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灵前即位(1更)
此章节?
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离心(1更)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韦皇后虽然身受重伤,但是心情一直都很好,特别是在中枢出了那样的公告之后。
皇上出殡的日子定在了二十七日之后,她的孩儿也将以日代月,届时就会灵前即位,成为大安朝的新君。
那个位置,皇儿已经触手可及,不,是已经握在手中了!
筹谋了几十年,一切都是值得的,她的皇儿,就要成为大安朝的皇上了!
一想到这里,韦皇后便忍不住想大笑,只是在她大笑的时候,会牵动她的伤口,让她的笑容因疼痛而扭曲不已。
不过,这样的疼痛,她受得心甘情愿。
这个时候,她身边得信的绿琴走了进来,禀道:“娘娘,公主殿下来了。”
韦皇后听了,立刻敛住了笑容,眉头都皱了,语气有些冷淡:“让她进来吧。”
公主殿下,自然是元康公主,是韦皇后所出的元康公主,也是十八皇子郑登一母同胞的皇姐。
按理说,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韦皇后不应该如此神情才是,但这也是有原因的。
韦皇后一想到元康公主,便觉得一阵阵头疼。
她这个亲生女儿,性子实在不像她,每次她见到元康公主的时候,总会忍不住想:这真的是自己的女儿吗怎么一点儿都不像她!
早年间,韦皇后尚未诞下十八皇子,元康公主就是她唯一的孩子,自然是娇宠着养大的。
只可惜,她对元康公主只有娇宠没有教导,令其养成了骄纵蛮横的性子。
偏偏,元康公主又没有韦皇后那样的智谋心机,在永昭帝的一众皇儿皇女之中并不受宠。
在十八皇子出生之后,韦皇后更是将整副心神都放在了皇子身上,对元康公主多有忽略,唯一重视的,也只是元康公主能为皇子带来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无解(1更)
元康公主嘴巴几次张张合合,最终还是豁出去一般,张口问道:“母后,父皇……父皇之驾崩,可与母后有关”
她说话的时候,神情无比悲痛,眼里渐渐蓄起了眼泪,一动不动看着韦皇后。
韦皇后神容崩裂,死死盯着元康公主,咬牙哑声问道:“元康……你说什么你竟然疑你母后”
她一副遭受重击的样子,仿佛受到了天大的耻辱,是以连脸色都变了。
此刻她内心在翻江倒海,若不是藏在被子中的手死死掐在一起,用了全部的气力,才能让自己堪堪维持平静。
她又惊又惧,万万没有想到,会从自己女儿口中说出这样的话来。
元康,是她的亲生女儿,是她怀胎十月生下来的骨肉,竟然……竟然疑她
这天下间,谁都可以疑她,就是她的孩儿不能疑她!
她给了他们骨血,给了他们生命,他们的一切都是因为她而来的,元康尚未能回报万一,竟然还敢疑她
韦皇后惊惧之余,生出了熊熊怒火,眼中的怒炎几乎要将元康公主吞没。
这个女儿,自从执掌宫中右藏之后,便受到了郑薇的蛊惑,与她离心离德,不把右藏用在登儿身上就算了,竟然还敢疑她
在韦皇后看来,自己的孩儿是绝不能反她的,即便永昭帝真的是她所杀,元康公主问这句话,也是挑战了她的权威。
作为一国皇后和一个母亲,她最不能容忍的便是有人反抗和挑战她的权威,尤其是一个离心的女儿。
她怒火攻心,猛然伸出手指着元康公主说道:“便是与本宫有关,你……你是本宫的女儿,又待……待如何嘶……”
她动作幅度太大,自然牵扯了腹部的伤口,剧烈的疼痛迫使她止住了话语,她却依然死死盯着元康公主。
元康公主不由得后退了一步,愣愣看着面容扭曲的韦皇后,眼中的泪落了下来。
“母后……父皇……”元康公主哽咽道,也不知道自己在唤着什么。
子疑父乃不不孝,是大罪,她作为女儿怀疑自己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她不想怀疑,但是不得不怀疑。——她分明就看到了,刚才母后眼中闪过的惶恐和心虚,然后才是炽盛的怒火。
母后在用怒火掩饰心虚,可见她的问话,是刺到了母后心里的。
母后……父皇驾崩,是真的与母后有关……
元康公主再次后退了一步,眼中依然垂着泪,眼神却渐渐茫然。
她觉得自己的心空空落落的,飘忽着始终落不到实处。
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一定要执拗地问出刚才的话,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听到什么样的回答。
她合上了眼,泪水簌簌,脑中闪过了许多场景。
她一直都不是聪慧的人,还自小就骄纵,因为她是元康公主,是大安皇后所出的女儿。
因为她有母后,有母后将她护得很好,她知道自己不必像其他皇弟皇妹那样去争去夺,那么蠢一点有什么关系呢
直到皇弟出生了,母后时时事事都护着皇弟,一切就不同了。
她是嫉妒的是怨恨的,但是又不是那么嫉妒怨恨,因为她也知道,如果是一母同胞的皇弟登上了帝位,对她很有好处。
她一直都是这样觉得的,即便她想
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所取(1更)
元康公主突然跪了下来,她双手并在额前,朝韦皇后深深伏拜。
如此跪拜了三次,她才站了起来,仍旧是一句话都没有说。
韦皇后皱了皱眉头,心中骤然升起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她想开口说些什么,却咬了咬牙,最后冷哼了一声。
元康公主的举动,让她觉得有一种诀别的感觉,但是她仔细想了想,坚决认为以元康公主那样的性子,做不出什么诀别的事情。
她对自己的女儿实在太了解了,她这个懦弱而且平庸的女儿,做事总是瞻前顾后,是成不了什么事情的。
几十年都是如此,一个人又怎会那么轻易改变
此刻的韦皇后,就算能察觉到元康公主的诀别之意,内心也十分笃定其不会将这些话语扬出去。
韦皇后想得也没有错,元康公主虽然想着将要自己的发现告诉中枢重臣和宗正寺,但是在离开坤宁宫的时候,却发现全身力气好像被抽走一样,整个人变得悲痛恍惚。
她站定了身子,伸出手来看了看,掌心里什么都没有。——但是她却知道掌心是有东西的,还很重。
在日夜不眠照顾母后期间,她发现了……发现了母后身边最得信的绿琴有异样,看见了其偷偷将一包粉末倒入西北角的沟渠。
绿琴见到她,大吃了一惊,遮遮掩掩着慌乱跑了。是以,那沟渠的边上,还残留着一丝粉末。
她小心翼翼地沾了这一丝粉末,经太医核实,这粉末就是令父皇和那名内侍毒发身亡的毒药!
在那么一瞬间,这个向来平庸乃至愚笨的元康公主,便什么都明白了。
难怪,对父皇的驾崩,母后没有一丝悲伤惊诧;难怪,承恩公府那么积极在推进新君灵前即位;难怪……
种种她觉得无比突然、难以接受的事情,统统都有了解释。
父皇的驾崩,与母后有关!说不定,父皇身上的匕首,就是母后插进去的!
一想到这个可能,元康公主整个人都在瑟瑟发抖,脸色顿时变得煞白,面对着太医连声的询问,她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她怎么说,这一丝粉末是从她母后身边的亲信那掉落的
她见到这丝粉末便猜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换作太医或重臣,他们各个玲珑剔透,哪里还想不明白呢
她只能紧咬着牙关,最后说这粉末是从那个内侍身上的匕首上的弄下来的,也不知道太医们信不信,反正她自己都不相信。
虽则她当时整个人都处于极度震惊当中,却还是觉得有许多怪异的地方。
母后身边得信的人,自然是办事稳妥的,但是那个宫女,为何会藏着那样一包粉末最后才倒掉呢并且还那么巧恰好让她看见了……
仔细想来,好像是要故意让她看见的一样。
这个宫女的举动,是母后授意的吗来试探她还是为了别的什么
正因为有种种疑惑萦绕心头,所以她才会来问母后那句话,而母后的反应和话语,也再一次证明了她的猜测。
她的母后,生她之人,竟然杀了她的父皇,杀了一国之君。那么作为女儿、作为大安子民,她应该怎么办呢
元康公主回头看了看坤宁宫,想到躺在床上的韦皇后,满眼都是茫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