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平白兄

    她的平安,她的势力,她的地位,她的一切……都是因为汪印才有的。

    她本应该对汪印感激至深、恨不得以命相抵,事实上,她之前也是这么做的。

    她从掖庭局的宫女称为贵妃,费尽心神一步步往上爬,就是想为他夺取更多的情报,就是想回报他帮助他。

    可是,后来他娶妻了……

    他是一个宦官,他怎么可以娶妻呢

    他不仅娶了妻,还那么疼爱妻子,这怎么可以

    陆太后不能接受,越来越无法接受,渐渐也变了,最后终于做出了那样的事情。

    将汪印安插在大雍的暗探抓起来,令汪印在大安身败名裂,迫使他不得不来到大雍。

    只要他来了大雍……她是大雍执掌着实权的太后,加上他的本事,那么大雍朝就是他们的!

    她可以将整个大雍朝献给他,但是他的妻子呢能为他做什么只能带给他无穷无尽的灾难而已!

    陆太后的眼神渐渐迷蒙,自言自语地倾诉着:




第一千两百九十二章她所知
    对于长雍的动静,申玲珑的确知道不少。

    “皇上和太后都下令戒备了,他们都派出了人手四处搜寻督主的下落。想必督主也感受到城中的紧张氛围了吧”

    申玲珑从城门的守卫说起,说到了朝中大臣弹劾的奏疏,说到了百姓对陆太后和正景帝的不满。

    “因为云州五城之事,现在太后娘娘的威势正在下跌。皇上似乎趁机想将势力夺回来。朝中大臣的心思不一,里里外外似乎都乱了。”

    申玲珑在描述这些情景的时候,带着明显的幸灾乐祸的语气。

    如今大雍这个样子,呵呵……若是父亲知道了,又会怎么样呢

    父亲雄才大略,为整个大雍所不容。既然如此,那么整个大雍就不存在好了。

    这样肮脏污秽的朝堂,早已不是父亲当初所见到的朝堂了,也……没得救了。

    申玲珑此刻只想它毁灭的那一刻尽快到来,但是她也知道这个不能急。

    那么庞大的国朝,要想使其毁灭,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她并不介意等下去,几年乃至几十年都无所谓。

    汪印听着这些局势,脸上始终没有什么起伏,并不因大雍的混乱而有什么欣喜。

    申玲珑摸不着汪印在想什么,试探着问了一句:“督主大人,陆太后……是督主大人的棋子吗”

    陆太后这一路来走得过于顺畅了,如有神助一样。

    先帝驾崩之时,立了其为皇后,使其得以成为太后;而先帝所留下的那些势力,忠于正景帝的,不是意外身死就是势力被削弱,最后是陆太后执掌了皇权。

    她并不知道汪印与陆太后有关系,直到这一次大雍提出了这样的交换条件!

    这个条件一出,朝中重臣便对此议论纷纷,她听到了某些人醉后的话语,得知了陆太后曾经被汪印所救。

    还是当年在骁卫营的事情。

    呵呵,大雍的骁卫营,陈家和封家所执掌的骁卫营,曾经发生过多少事情啊!

    想必陆太后是有了汪印相助,所以才能够一直往上爬。

    不过,就算陆太后是汪印的棋子,也没有什么了。很显然,这颗棋子已经变了。

    现在的陆太后,就真的只是了陆太后而已!

    汪印没有回答申玲珑的话语,而是直接问道:“那些被俘虏的暗探,你可曾发现什么线索”

    申玲珑摇摇头,这样道:“事情是由陆太后的亲信直接办的。我只知道有一天晚上陆太后突然动用了骁卫营,在长雍城中抓了很多人。有一条街,甚至都被抓空了。第二天便传出了所抓的这些人都是大安的暗探。”

    她努力回忆着相关点滴。

    当时她正好在兵部尚书江芝兰身边,其听到禀告之后气得摔了茶杯,大骂了一句:“陆闻莺这个妖妇!”

    她小意询问,才得知陆太后用骁卫营来抓大安暗探,当即心中大惊。

    “暗探出事之后,我也怕暴露,便截断了所有的联系。但那天情况很惨烈,很多人都是死了的。”

    长雍城中有些街道都血流成河了,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但是得知死的人是大安暗探,百姓们都是拍手称快,只觉得死的人还不够多。

    没办法,两国之间,就算已经恢复了使者往来,仍旧还是天然敌对。

    大安暗探的事,申玲珑不敢去查探,她所能做的便是促使陈屠尽这些人前去大雍。

    她想了想,道:“陆太后的心腹亲信韦霁,当初是前去抓人的,他或能知道多少。”

    传言都在说韦霁在云州,所以大安才能进入云州城,那么韦霁想必还活着吧

    汪印沉吟不语,目露深思。

    韦霁的确还在他手中,也的确前去抓人了,但他只是参与,并不是统领之人。

    被抓



第一千两百九十三章他来了
    这个消息,最早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但是有好几个将领守卫都看到了。

    “就是汪印!肯定没有错的,当初我见过他一面。”一个将领这样说道。

    另外一个守卫不住地点头,赞同道:“都尉大人说的没错,就是他!就是那副容貌!”

    守卫此前虽然没有见过汪印,但心中也十分笃定。

    俊美无俦的样貌,脸上是淡漠的表情,周身骇然的杀气,哪怕远远看上一眼,印象也足够深刻了。

    守卫不敢说出来,其时汪印在远处淡淡朝他瞥了一眼,那一眼令他心头震颤,几乎都要跌倒了。

    他相信这样的气势没有几个人能有,这个人必定就是汪印!

    太后娘娘和皇上都在四处搜索的汪印!

    太后懿旨和皇上御令都说了,只要找到这个人,必定会重重有赏!

    若是得了太后娘娘和皇上的奖赏,那加官进爵还会远吗

    就算不是为了这些奖赏的热血将领士兵,一想到云州五城被汪印用计夺走,便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啖其肉,定要将其除之而后快。

    所以这些日子,长雍城的守卫都卯足了劲无比仔细地搜索,却是一无所获。

    他们都几乎放弃了,不曾想却在城中亲眼见到了此人。

    他们不知道汪印是怎么进城的,但确定是汪印没有错!

    于是,有关汪印出现的消息,一个又一个送进了宫中,被分别送到了御前和慈宁宫。

    “他真来了,他还真敢来!这一次,他就别想那么轻易离开了!”正景帝申密恶狠狠地说道,一手用力拍着御案。

    对于汪印这个人,申密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了,可谓是刻、骨、铭、心!

    汪印出使之时,他好意拉拢,不想汪印拒绝了,汪印根本就瞧不上他;

    后来他奉父皇命令,冒着与大安朝再起干戈的风险,设局围杀汪印,却还是被汪印逃脱了,功亏一篑。

    没能杀了汪印,是父皇的遗憾。父皇驾崩之前,所留下的嘱咐,其中便有“汪印不死,雍难未了”。

    汪印是大雍的隐患,是申密的心头刺,是必定要杀死的人。

    申密曾无数次想过怎样将汪印杀死,对这一次陈屠尽率兵前往,他其实是抱以极大的希望。

    他一直在等待着陈屠尽传回好消息,但等到的,却是陈屠尽及所有士兵死亡、云州五城被夺走!

    在听到禀告的那一瞬间,申密胸中激荡翻滚,随即感到喉头一阵腥甜。”噗“地喷出了一口心头血。

    当时直把太医吓得面无血色,直到现在,一想到汪印这个人,申密便难以平静,会不由自主浑身布满了暴戾杀意。

    可是,就算他是大雍大皇帝,他也拿汪印毫无办法。

    汪印还不死,那么多年了,不管是他还是大安的永昭帝,都没能杀死他!

    如今,这个人来到了长雍,不管是真是假,宁可错杀一千绝不能放过一个!

    “传朕的命令,调虎贲军入城,一定要将汪印拿下!”申密沉声下令道。

    他的心腹亲信兵部尚书江芝兰立刻回道:“是!皇上,臣听令!”

    若是在平时,申密要调动虎贲军,江芝兰势必会好好劝诫一番,会道虎贲军乃先帝所留,意在保护皇城和皇上,断不能轻易动用,云云。

    当调虎贲军来对付汪印,江芝兰便什么话语都没有了。

    先帝的遗憾、云州五城之痛,都是因为汪印!

    将汪印捉而诛杀,是大雍每一个将领必须要尽的职责!

    江芝兰想到了一件事,踌躇片刻,还是禀道:“皇上,虎贲军有动。太后娘娘那边,若是骁卫营阻拦……”

    江芝兰担心,太后所掌管的骁卫营会阻拦虎贲军的行动,最后会被汪印得利。如果汪印真的来了长雍的话。

    不想,申密却笑了笑,道



第一千两百九十四章现身动静
    汪印在长雍都城现身,不仅让陆太后和正景帝瞩目,同样也引起了大安朝官员的注意。

    那些暗探虽然已经出了事,再没有什么情报传出来,但这毕竟是暗处,这并不代表着大安与大雍毫无往来。

    两国鸿胪寺时不时有往来,两国的商旅也一直没有断绝。

    汪印现身这个消息,便是通过大雍鸿胪寺和商队传出来的。

    有关汪印的任何消息,都是重中之重,自然也很快就送到京兆了。

    缇骑死伤无数、汪印重伤不知所踪,大安朝上下也都在密切关注着汪印的下落。

    如今,其在大雍都城现身了……

    宋定边果然没有说错,汪印和缇骑的确逃往了大雍,说不定,还投靠了大雍!

    这一次,永昭帝并没有震怒,也没有因为汪印出现大雍就将其定下“叛国”之类的罪名。

    并非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在刚接到宋定边禀告的时候,他就想签下海捕令、定下汪印叛国大罪了,不曾想却遭到了护国公汤源的反对。

    汤源倒没有说很多话,只是说了这么一句:“皇上,军中士兵不可欺、国朝百姓更不可愚啊。”

    此话,听得永昭帝心中一惊。

    宋定边呈给兵部的急报中虽称云州之事的起因是“缇骑哗变”实情却不是如此。

    实情就是:根本没有缇骑哗变这样的事!

    宋定边为了完成皇令,是为了对付汪印和缇骑而想出来的借口,为了将汪印赫赫功劳变成天大罪过的借口。

    缇骑哗变完全是捏造的,是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的。

    说白了,这就是永昭帝所需要的遮丑布。

    云州的事情,根本就经不起任何推敲和查探!

    汤源执掌皇家暗卫,对朝中军中消息当然会密切关注,宋定边秘密带着仪鸾卫前去,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他能知道的事情,朝中官员和将领也迟早就能想到。

    谁都知道,汪印治下甚严,绝不可能有放任缇骑乱来的事情;

    缇骑如果真的要为汪印抱不平,为何不在京兆的时候、偏偏在夺回云州之后哗变

    这说不通,根本就不成立。

    士兵和百姓或许一时会对汪印痛恨唾骂,但想必不用多久便有人反应过来了。

    功高震主才是汪印真正的罪名,然而哪一个有抱负的官员将领不想建功立业呢

    如果建功立业的终极结果就是像汪印这样的,那么官员将领们怎么想呢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永昭帝视汪印岂止是土芥那是要除之而后快的人。

    汪印立下那么大的功绩尚且如此,那么别的人又会如何呢

    汪印在前,殷鉴不远,国朝之臣又该如何视君呢

    汤源说这句话,便是在隐晦提醒永昭帝:担心朝臣和将领的反噬,毕竟,人心不可欺瞒。

    永昭帝到底心虚,生怕云州的真相被揭露出来,哪里还敢签下海捕文书

    他也不想再与朝臣、国公勋贵这些人再对抗了。

    既然汪印不知所踪,那么云州之事就这样了了。

    如今听闻汪印在大雍都城现身,永昭帝高兴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会震怒

    汪印现身得好!只要汪印一直在大雍,那么缇骑哗变的事情就会越来越真!

    到时候难堵天下悠悠众口的人,就成了汪印!

    永昭帝巴不得汪印时不时现身,如果还传出汪印投靠了陆太后和正景帝,那就更好了!

    帝王对此事沉默,自然也影响了朝廷内外的人。

    “皇上没有震怒奇怪了……”韦皇后皱着眉头说道,内心疑惑不解。

    事实上,她感到不解的,还不是永昭帝眼下这个反应。

    &


1...320321322323324...4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