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平白兄
可是,六少爷买了酒水,而且六少爷一旦喝了酒,就会对小厮仆从们拳打脚踢,大家都不敢离他太近。
这一次,六少爷同样如此。
在喝了酒之后,六少爷将身边跟着小厮揍了一顿,并且禁止他们跟着,还说自己会返回府中。
于是,那两名小厮着实畏惧喝酒的六少爷,也不敢怎么跟着了。后来六少爷进了一家酒馆,他们便在外面等着,谁知道,六少爷是竟然从酒馆后门离开了,他们再也找不到六少爷,更不知道六少爷是怎么溺亡的。
叶向钲死了,叶家出现了第三门丧事。
奇异地,叶居谯和叶安泰竟然都没有多少伤心难过,只觉得满心的不可置信。
死了,怎么就死了呢他们只觉得这个事情不是真的,就像虚幻的一样。
可是,叶向钲毕竟是死了,而且他的死,还引发了许多事情。
接下来的进展,是叶居谯和叶安泰两个人更加没有想到的。
原来,叶向钲在逃离家门之后,在去酒馆买酒之前,曾在京兆最多人的万映楼前哭诉过,说的,便是缇骑前去叶家威胁他的事情。
&nb
第四百七十九章帝问
叶向钲死了,按照登闻鼓制度,此事却是不能停,秦昉仍需继续查探,但没有了苦主,接下来该如何办呢
他的眉头都可以夹起苍蝇了,就在他为此事愁闷的时候,接到了永昭帝的召令。
听到皇上有召,秦昉立刻让亲信幕僚前往督主府上送去消息,然后才恭恭敬敬地进了宫。
皇上在这个时候找召见他,当是为了登闻鼓的事情吧皇上……会说些什么呢
秦昉没料错,永昭帝将其召进宫中,就是为了登闻鼓一事。
“朕听闻,有人敲响了登闻鼓,此事还涉及到汪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永昭帝这样问道。
帝王神色自然十分寻常,除了脸上法令纹深刻之外,看不出喜怒来。
秦昉立在殿中,微微低着头,一时想猜不透皇上的意思,干脆也就不想了,随即将叶向钲敲响登闻鼓前后的情况说了出来,末了这样道:
“皇上,微臣还在查探着登闻鼓的事情。谁知就在这个时候,叶向钲竟然意外溺亡了。臣定会仔细查探,不会让任何人蒙冤的。”
这些话,当然就是场面话了,秦昉拿不准皇上的意思,只能这样试探着。
永昭帝听了并没有说话,而是沉默良久。
最后,他开口了:“是吧怎么朕听说,这个人之所以会死,是因为缇事厂杀人灭口”
听到这句话,秦昉的心一下子就提了上来,脑中只觉得“嗡嗡”响。
他极力稳住心神,然后回道:“皇上,臣正在查探这个事情,臣愚昧,现在还不能有所定论。”
皇上的语气很平静,但是说出的话语,却让秦昉觉得犹如大刀横在了脖子上。
皇上说是缇事厂杀人灭口,这是暗示缇事厂有罪还是别的什么意思
永昭帝反应依旧是淡淡的,说道:“是应该好好查探清楚了。既然有人敲响了登闻鼓,不管是谁,都要仔细查探清楚。朕给你三日的时间,将一切都查清楚吧,朕想知道,真相究竟是什么。爱卿莫要辜负朕的期望才是。”
“是,皇上,臣定不负皇上所托!”秦昉立刻这样回道,脑中依然是一片空白,脚步都有些虚浮。
永昭帝挥了挥手,这样说道:“好了。你退下去吧。三日之后再向朕禀告吧。”
秦昉立刻领命退了出去,他小心翼翼屏着呼吸,直到在殿外才敢吁出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背后全是冷汗了。
皇上给了他三日的时间来查出真相。
皇上要的,是登闻鼓的真相呢还是叶向钲溺亡的真相
三日的时间很短,但是要查出真相也不能很难,但是皇上想看到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秦昉神色冷硬,心想不管怎么样,他都要秘密去见汪督主一面了。
在紫宸殿里,房保为永昭帝整理好奏疏,觑着永昭帝的神色,半响才不解地问道:“皇上,请恕奴才愚笨,刚才总觉得秦大人略有些不安为难的样子,莫非登闻鼓此事很难办”
永昭帝看了他一眼,神情十分平静,只道:“登闻鼓此事不难办,难办的,大概还是缇事厂吧……”
秦昉不安为难的模样,他当然清楚,他倒是很想看看,三日之后,京兆府会有
第四百八十章哭诉
“是的,京兆府已经查实了,他死溺亡的。但是必定有人暗地里下毒手。这个人是谁,本座也很想知道。”汪印淡淡地说道。
京兆万映楼那些传言,在他看来是非常拙劣的手段,他之所以没有让缇骑加以平息,就是想看看,此事能传到什么地步。
不过他没有想到,就连宫中的皇上也关注了此事,将秦昉找了去。
三日后,皇上要知道事情的真相。皇上究竟想知道一个什么样的真相呢
按说,一国之君不会关注叶家内宅那个小小的命案,但是皇上偏偏将秦昉召进宫中了,还下了那样的指令。
三日,三日的时间……
随着叶向钲的死,叶家的事情已经发展到**了,现在会怎样落幕呢背后的人就只有这样的手段,来影响本座吗
汪印有些不确定了。
从他从南库回来之后,皇上令缇事厂交出了南库的督查,改由仪鸾卫来担任。
现在,皇上又过问了登闻鼓这样的事情,皇上究竟想做些什么呢
沉默了片刻,叶绥这样说道:“大人,朱氏身死的真相、祖母身死的实情,还有叶向钲的溺亡真相,能查得出来吗”
不管以后的局势会如何,不管前路如何,现在最需要的是找出真相来。
在真相面前,所有的传言都会不攻自破。
叶绥一直坚信这一点,所以她从来没有怕过,他相信不管有多少的**和隐藏,只要大人和缇事厂去查,一定会知道真相的。
汪印看了看她,说道:“小姑娘,现在真相反而不重要了。皇上召见了京兆秦昉,要三日后知道真相。皇上过问这件事……不简单。”
听到这些话语,叶绥沉默了。
皇上过问这样的小事,是有何打算呢
此刻,在大理寺少卿万彦时的家中,,叶纭正跪在地上哭诉,恳请万彦时为自己的母亲和胞弟做主。
“老太爷,孙媳从来没有求过您什么,可是现在,孙媳妇的母亲死得不明不白,就连弟弟也溺亡了,虽然这一切看起来都像是意外,但是孙媳怎么都不相信弟弟会酒醉溺亡,还请老太爷为孙媳做主!”叶纭这样说道,哭得梨花带雨。
自从得知叶向钲溺亡之后,她整个人都如遭重击,镇日以泪洗脸,悲伤得不能自已。
比起之前得知母亲朱氏身死之后的平静表现来说,她因叶向钲的死而悲伤太多太多了。
万彦时看着自己的孙媳妇,只是叹息了一声,说道:“此事我已经知道了,于情于理,我都会关注此事的,现在刑部和京兆府都已经在查探了,想必很快就会有结果了。总之……不会叫无辜者受冤屈便是。”
对于叶纭这个孙媳妇,万彦时是十分满意的。
这个孙媳妇,十分识大体,行事端正谨慎,而且这些年来为万家添了好几个人丁。
这样的孙媳妇,对自己孙子来说是个很好的贤内助,对万家来说,将来也是个很好的当家夫人。
正如孙媳妇所说,过去孙媳妇从来没有求过万家帮什么忙,不曾想
第四百八十一章奏请
听了何妥的话语,万彦时点了点头,眉头略蹙。
事情正是这样,牵涉到缇事厂的事情,真相反而是其次了,关键还是在于皇上的态度。
是否过问此事,万彦时自己心中是有分寸的,他满意叶纭这个孙媳妇,却不会为了这个孙媳妇而贸然做什么,更不会拿自己的官位去尝试。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何妥继续道:“不过,万兄,这些都是旁人的看法,但是我觉得你不必如此想。毕竟,万兄你与叶家的关系不一般,你是万家的姻亲,如果在此事置身事外,当然可以说是为了避嫌,却难免给人一种薄情寡恩的印象。”
“况且,你是大理寺少卿,过问这样的命案大事是应该的,不管是基于官职还是情分,都无可指责。”何妥这样和他推心置腹。
万彦时叹了口气,说道:“何老弟说得极是,此事,我还是好好想一想吧。”
虽然万彦时知道何妥说的是事实,但他还是犹豫不定。
薄情寡恩,与官职地位来比,孰轻孰重,还是一目了然的。
直到中书舍人顾璋上门拜访之后,他才最终定下了主意。
朝中各种势力复杂交错,有宗族、有姻亲、有门生……如此许多官员之间都有着或疏或亲的关系,譬如万彦时和宋廉臣,就是表亲关系。
接到顾璋的求见拜帖,万彦时并不感到意外。——他立刻便接了拜帖,对顾璋的来访表示了相当的热情。
顾璋不仅是南平顾家的嫡枝嫡长,还是朝中的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皇上近臣,有起草诏书的权力,更能察知到帝心动向。
能与这样一位近臣相交,尽管这个近臣是晚辈,万彦时对其十分看重。
两人寒暄片刻,顾璋便直接道明了来意:“万大人,实不相瞒,晚辈此次到访,是想向万大人请教当前的朝局,以免走了弯路歧路。特别是最近纷纷扬扬的叶家之事,想来万家与叶家是姻亲,个中情况想必会很清楚吧”
万彦时捻须点头,打着官腔:“万家虽然与叶家是姻亲,但此事是如何,现在还不好说。”
听了这些话,顾璋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恼,说道:“晚辈听中书省的官员说过,皇上将京兆尹召进宫中了,还令京兆尹在三日之内查清楚真相。可是真相这个事情,哪里能那么快就查出来呢”
万彦时仍旧捻须微笑,目光微动:“哦还有这么一回事本官还不曾听闻。”
皇上让秦昉在三日之内查清楚真相三日的时间实在太短了,皇上为何会这么说
顾璋脸上有些苦恼,继续道:“的确有这回事,这在中书省不算什么秘闻,不过……”
他略略压低了声音,悄声说道:“听说在紫宸殿中,皇上还好所了一句:朕怎么听说,这个人之所以会死,是因为缇事厂杀人灭口”
说罢这句之后,顾璋看向了万彦时,疑惑地问道:“大人,您说皇上这是什么意思皇上是不是要问罪汪督主啊晚辈当真是不明白了。”
万彦时抚须的动作顿了顿,随即说道:“此事,本官也一时难明,帝心难测,帝心难测啊……”
顾璋点点头,赞同
第四百八十二章一丝线索
永昭帝还没有说话,中书舍人顾璋便出列了,奏道:“皇上,微臣以为,此事有大理寺参与,当然最好。下官请问魏大人一句:登闻鼓之事难道还不够重要吗现在既然刑部和京兆府查探毫无进展,那么正好可以借助大理寺的力量。下官愚笨,只是觉得尽早查清真相才是最好的。若是为了畏难怕烦,那么朝廷设这么多官衙任命这么多官员,是为何呢”
登闻鼓制度是太祖所设,是国朝延续至今的制度,魏酣中怎么可能说这个不重要
如果它不是这么重要,当初汪印也不能借由它将熙平公主拉下来了。
但是在魏酣中看来,这不是登闻鼓重不重要的问题,而是叶家内宅这些命案,无须花费这样的朝廷心力。
顾璋的话语,明显带偏了话题。
于是,魏酣中深深地看了顾璋一眼,才道:“登闻鼓当然十分重要,然处理登闻鼓之事,有一套严密的流程,臣仍旧认为,此事无须大理寺插手!请皇上三思!”
对此,顾璋也没有退让,继续道:“皇上,微臣赞同万大人的奏请!多一个人便多一分力量,臣恳请皇上准许!”
听到这三个朝官的话语,永昭帝半眯起眼,脸上看不出意思来。
而其他朝官却不像帝王那么平静,他们听着这明显是针锋相对的奏言,都不禁打量起顾璋来。
在一众胡子花白的臣子中间,年轻而清俊的顾璋格外引人瞩目。
朝官都记得,这个年轻的官员是因为荫蔽才成为中书舍人的,是皇上对南平顾家的优待。
中书舍人是皇上的近臣,有起草诏书的权力,顾璋在中书省任职,想必亲近皇上的机会很多,对圣意的把握想必也很准。
现在顾璋这么说,莫非他所奏请的话语,是皇上的意思
有不少人想到,这是顾璋第一次在朝中有这么直接的倾向。他这些话是针对汪督主呢还是纯粹就万彦时的话语来辩驳
片刻之后,工部尚书苏息言也出列了,这样说道:“皇上,臣附议万大人的请求!正如顾大人所说的那样,多一个人便多一分力量!大理寺参与进来,可以加快此事的进程,无形就是节省了朝廷的精力。”
苏息言与顾家关系一向不错,与万彦时往来也不疏,当然要支持这两个人了。
在苏息言之后,倒没有朝官再出言了。
毕竟,叶家这样的事情,牵涉了登闻鼓和汪督主,他们明哲保身,只在一旁默默围观事态进展就好了。
这时,高高端坐的永昭帝说话了:“诸位爱卿都说得在理。叶家一个命案,已引起朝中的动荡,朕不欲令此事扰攘太久,那么,大理寺也参与进来吧。先前朕已经给京兆府三日的时间,现在有了大理寺,想必事情很快就完结了,朕再宽限三日,务必查出真相!”
这个三日限期,原本只是一部分朝官知道而已,现在皇上自己说了出来了,所有人都知道皇上要得到一个真相了。
三日,皇上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汪印此刻没有在宣政殿内上朝,不过叶家这些事情,归根到底还是落在了汪督主的身上。
究竟,叶家那些命案与汪督主的岳母是否有关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