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个侏罗纪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木鱼和尚
那么如果他坚持严格处理这件事呢?别的不说,下次他喊人来做笔录,估计喊十个就得有八个打着主意准备跳墙跑掉剩下那俩他还得让人看着,不然也得跑。
这一点不夸张,乡里人的想法简单的很,你不替俺们说话,俺们凭啥听你的?反正俺又没犯法对不对?
尚进看他纠结了半天都没回过神来,干脆地喝光杯子里最后一点白开水,站起来道:老许,要不咱们去街上转悠转悠去?
许昌盛脑子里乱糟糟的,下意识地点点头:那就出去转转。
派出所大门就在街道上,尽管已经是下午,但是派出所门口除了有一个勉强能过个面包车的空地,其他地方都是摆摊卖东西的,连街道中间也有摊位,把一条大街从中间一分为二。
许所长刚才就出来转一圈了,身上也没传制服,两个人就这么随着大街上的人流,慢慢地走着。
没走两步,尚进就冲一个卖粉条的喊道:老乡,听你口音不是我们这儿的吗?
那个卖粉条的中年人咧嘴一笑:俺是黄田那边过来的,你放心,不是你们本地人也不会坑你,买粉条吗?保证正宗的红薯粉条,这几天我都在,掺假了你送我进那里面我都不吭声
尚进打个哈哈:我就是问问,以前我们这外地人少。
那倒是,以前你们又不比我们那强多少,一般我们还真不过来。中年人也笑哈哈的。现在你们这的人都有钱了,卖东西快
没说两句有人买粉条,他们俩又不是客户,人家就忙着招呼买家去了。
再走几步,尚进冲着一个卖鱼的摊位喊了起来:好家伙,这条鱼得有二十多斤了吧?老乡你这鱼不是咱们这里的吧?
挨着的挨着的,我就是城关镇的卖鱼的小伙子正忙着招呼人,抽出空来回答了他一声。
城关镇的不去县城,跑我们这儿来卖鱼啊?尚进明知故问道。生意咋样啊?
县里卖鱼的太多了,想着来你们这儿看看。小伙子一边提着秤给人称鱼,嘴里也不闲着。生意还行,还想着今年打捞的多卖不完呢,没想到到你们这儿卖的还不少
又走两步,尚进又拉着一个买肉的唠上了:大哥你这家里几口人啊?买这么多肉吃得完吗?
以前过年娃子们馋肉,今年在西边工地干活挣了点钱,就多割点。这汉子扛着肉也走不快,也不怕多和他们扯上几句。去年养的牛前两天送到养牛场去了,这下连娃上高中的学费生活费都有了,也不怕多吃点。
你家孩子上几年级啊?学习成绩咋样啊?尚进多问了一句。
今年初三,过了年就考高中了。汉子说起学生明显精神头更足了。学习还行,期末考试在全校排了二十多名,老师说再努努力,明年兴许能去县里一高,最不济也能去个十九中
那我可得提前恭喜恭喜你了!尚进的好听话顺嘴就来。等过几年,这就是个大学生啊!你可就能搁家里享福了。
那还早哩!汉子嘴上还谦虚了点。享福啥的咱也不想,只要以后能多让咱养几头牛,早点给娃把房子盖起来,那就啥都齐活了
上大学都早,你都想着给孩子盖婚房了,到底咱们俩谁说的更晚?
尚进无语半天,冲着许昌盛直乐呵。
看他还想再说,许昌盛推了他一下:行了,你就别一个个问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让我想想行不行?
尚进嘿嘿一笑,不再多说,和他一起在人流里继续走着。
不但有外乡来做生意的,外县的都有,小小的一个三岔河乡,就这几百米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的看着真不是一般的热闹。
乡里买东西的都是大包小包,真要看的话,也看不出来都买了多少,但是走到肉摊的时候,就听见肉摊的老板冲着自家儿子骂骂咧咧的:小兔崽子你快点行不行?这么大了还不会帮个忙,一天卖几头猪都指望你老子,想把老子累死是吧?
两个人走到街中间的十字路口的时候,尚进问道:还往东边走不走了?
许昌盛摇摇头:不走了,人家都是着急买年货的,咱和他们挤个什么劲儿啊!
那就回去!尚进立刻转了身。
回到派出所,两人也不着急进办公室,就在进门不远处站着,看着外边吵吵闹闹的人群,尚进一副感慨万千的样子看见了吧?这就是三岔河乡这几年的变化,人们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敢花钱了。以前光听说带头致富带头致富,没想到一个企业发展起来,真能把一个乡的经济都带动起来!
岂止是他没想到,估计乡里所有人都没想到。就算是看到目前的情形,有些人也会觉得,难道一个企业的威力,就真的那么大吗?
事实摆在眼前,不由得人们不信。
随便举个例子,一个村里有几户养牛的挣了点钱,还有的是在工地挣了点钱的,这就相当于有了几乎富裕户。有了钱干什么,虽然大部分要存起来,但是兜里有钱心里不慌,花起钱来不由自主的就不像以前那么扣扣索索了。
亲戚家有红白喜事了,搁以前家里能给个十块二十块就不错了,可现在给个三十二十的,自己都觉得拿不出手,怎么也得给个五十一百吧?
以前亲戚家盖房子,家里去凑个三百二百的,现在有钱了,给个五百一千的,又能怎么着?
在三岔河乡这里,农村盖房子的话,关系比较近的亲戚一般都会多出点钱支持一下。这个钱主家会记清楚的,以后你家里有什么事,立刻就还回来了,而且根据情况,保证只会多不会少以前一家一户想盖新房,确实比较困难了点,都是大家互相帮衬着过来的。
就算红白喜事也都记着账,以后主家会逐渐还出来的。
再有就是兜里有钱了,以前自己家不舍得吃鸡蛋,现在舍得吃了,自己家的不够吃,还舍得花钱买点给孩子老人补补身体了。
这些钱从他们手里出来,再流通出去,自然就带动的其他人也跟着有钱了。
以前是越穷越不舍得花钱,现在是越有钱越舍得花,特别是家里有牛的人家,也不怕明年就没了,那就更舍得花。
要不说钱是水呢,流动起来才看出来效果。
许昌盛家里条件好,也有做生意的,虽然不是学经济的,但是对于这方面知识的了解,比尚进这个土包子强得多,虽然没说话,但是心里想的就多了。
尚进看他不接话,就接着说了起来:现在乡里形势一片大好,这个局面维持下去的话,要不了多久,派出所的那辆破吉普就可以淘汰了。
现在派出所除了破的开不动的摩托车,还有两辆车,一辆是那辆历史悠久的吉普车,另一辆就是燕飞当初赞助的面包车有个什么事的话,一辆面包车不够用,那辆吉普车依然得出来咆哮。
看到许昌盛还是不接自己的话,尚进就开始说正题了:你说乡里人愚昧也好,说他们文化水平不够也行。传统的观念摆在那里,一朝一夕的谁也改变不了。就说火葬这事儿,以前乡里还让派出所协助,强制执行过一段时间,可现在情况什么样你也能看到。
你不是我们本地的,不知道我们这些人有多想让这个局面保持下去,就算偶尔出点线,大家都是心甘情愿的。真的,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还不错,连校长都劝我,一定要考个高中。可是我最后还是报了个中专,为啥?还不是因为能早点出来工作!
许昌盛无话可说,就算是现在,好的中专和中师的分数线,依然比重点高中的高不少。难道是所有上那些中专中师的学生,都不愿意上大学吗?
真不是。
原因也很简单,想早点出来工作,减轻家庭负担。
第六百四十六章 喝酒
说了半天,看许昌盛还是沉默,尚进也没非得要个答案,就告辞了如果严格说起来,他这是在劝人家做出线的事情。做不做他也只能看着,别说是他,就算是乡里,也只能看着。
他走的倒是利索,可是许昌盛就更加纠结了。
如果不是年轻人心高气傲,一心要做出来点成绩来,许昌盛大可以在省会或者市里找个工作宰相门前七品官,留在大城市工作和到穷乡僻壤工作,哪个能升职更快,这个谁都清楚。
一般像他这种有学历家庭背景又不一般的年轻人,随便找个办公室待着,不用太忙自然有人会操心给他创造机会。
比如进个招商办公室,靠着家里关系拉点投资弄个项目,都是和喝凉水一样的事儿。或者进入个那种养老的不引人注意的部门,特别是上头有人即将退下去的,进去随便做出来点成绩,等上头的人一退顺理成章的顶上去,先把级别提上去
能走的路子多的很,随便哪一条都比跑到这旮旯角落的乡里边好,不但工作轻松,周围还有一大帮跟着捧场的,什么心都不用操,按部就班的朝上走就行。
但是他是真想做点实事的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越来越纠结。
就像尚进说的,乡里现在形势一片大好,如果他依照自己的想法解决这件事很大可能就会给这个正蒸蒸日上的乡里,泼上一大瓢冷水。
之所以是说很大可能,是因为现在并没有权威的证据,能证明那个小偷的死亡是因为被殴打。毕竟他也是有可能真的就有病在身的,这年头一般人小病都不会去医院,更别说去体检了。
一个老鼠能坏一锅汤,一点火星,也可能引起一场火灾。有些事情防微杜渐,远远比事情发了再去补救更重要。
乡里面的农人们远远想不到太远,但是许昌盛好歹大城市长大,从小受家庭环境耳濡目染,有些事他肯定能想到。
如果郭留财因此被判上重刑,那么以后遇到小偷,乡里人还敢踊跃去抓吗?还会踊跃去抓吗?
如果出现一件两件的黄牛被盗案件,以后乡里人还会养牛吗?就算乡里人愿意养,养牛场那边还会让他们养吗?毕竟丢牛是属于意外事件,在最初合作养殖的时候,燕飞大包大揽的说过了,牛丢了也算我的。
即使燕飞继续让人养,乡里人自己也会犹豫:养牛场可以不让赔牛,但是养牛户自己心里就舒服吗?更何况为了这些牛,他们是付出了心血劳动的。
其实这个问题,把历年来的黄牛数量的统计结果拿出来一看,就能知道结果。
汤河县是万城黄牛的主要养殖地区,当农村有了拖拉机以后,耕牛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黄牛养殖数量本身就有所下降。
后来严打过去一段时间,耕牛被盗案件一多,黄牛的数量更是急剧减少。
现如今三岔河乡的黄牛数量正在迅速增加,可是别的地方,黄牛数量减少的就很多了养牛不耕田就是为了挣钱,如果这钱是给小偷准备的,那还养个什么?
许昌盛心里也明白的很,尚进肯定是获得了他人的授意才来找自己的,也是代表乡里大部分的意见来找自己的。
但是,他是派出所所长,是一个执法者。
所以他现在就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是坚持己见,让上面来人对小偷尸体进行一个严格的尸检。如果小偷真的是因为自身原因死亡,那就皆大欢喜,如果不是,那就没人能高兴起来,包括他自己。
另一个选择就是马上结案,大家一起欢欢喜喜过大年。
他自己还没意识到,在想到自己坚持己见,如果发现小偷是被殴打致死,他自己也高兴不起来的时候,实际上他心里面的天平,已经倾向于继续维持乡里如今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一直纠结到天擦黑的时候,他终于把手伸向了电话,准备找家里长辈咨询一下当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就在手刚碰上电话的时候,电话响了此刻派出所比较安静,他还一直沉浸在思索之中,突兀想起的电话铃声,可是真吓了他一跳。
打电话过来的是老潘,听到他接起来电话,就笑呵呵地问道:许所长,吃饭了吗?
许昌盛这一下午纠结的哪还顾得上吃饭,都压根没感觉到饿:没吃呢!潘部长有什么事儿吗?
老潘就等他这句话,接着就说道:正好,我也没吃呢!一起出去吃点吧?还有养牛场的燕老板,快过年了,大家一起聚在一起吃个饭?
许昌盛迟疑了片刻,开口说道:行,我这就过去找你!
老潘听他答应下来,顿时笑的更开心了:不用不用,咱们就到西头那家牛肉馆吃一口得了,现在我也出去,到牛肉馆门口碰面就行。
武装部在路口南面,派出所在东面,离牛肉馆的距离都不到一百米,真近的很,没必要谁去找谁。
老潘挂上电话,就站起来招呼燕飞:走吧,你们都年轻人,应该能聊到一起的。我以前说过让你避嫌,也没让你避到和派出所所长就不打交道的地步吧?别不情愿了,赶紧的。
燕飞是真有点不情愿来,他觉得这个所长把林保国顶走的,心里也有点不爽。再说他只要好好搞自己的企业,也没必要和这个所长打交道。
不过老潘就想的多了,燕飞在这个案子出现之后,就一直在背后做一些小动作,老潘就觉得,这会不会让许所长产生抵触心理?
这么想挺正常的,许所长也是年轻人,还是一所之长,初掌大权。现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有人在背后小动作连连,还连个招呼都不给自己打别说是年轻人年轻气盛,就算不是年轻人,因此而产生点抵触心理都是挺正常的,而且谁也不能说人家这是小肚鸡肠。
所以老潘就认为,如果因为燕飞的小动作,因此而让产生了抵触心理的许所长,非得坚持己见,那就很不划算了。
而且这个问题还是很容易解决的事儿,燕飞和许昌盛都是年轻人,两个人一起吃顿饭喝两杯,也算是碰个头,那什么事情自然都没了。
其实老潘还是想多了,许所长原本是有些不爽,不过尚进来了之后,许所长就剩下纠结了,真顾不上还和谁抵触什么的。
三个人到牛肉馆点上几个小菜,喝着酒闲聊着,也没就小偷事件说什么真不用说,许所长要是连他们来意都不明白,那就真成了傻小子了。
正经是之前尚进过来劝说,算是乡里上班人的代表,现在燕飞再出个面,算是民间代表,这样一来算是全乡统一意见,都让许昌盛明白一下就够了。
至于说许昌盛还会如何选择,那谁也没法了大家伙面子都给你了,如果你真非要自己硬来,那以后你工作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就别说没人配合你的话了。人你都得罪光了,你还想我们怎么办?
三个人正吃着闲聊,牛肉馆又进来一看就是一家子的人,一看到坐着的几个人,带头的就笑着给他们打招呼:三位领导也来这里吃饭啊?
许昌盛现在对街上的人还不是太熟,只是觉得进来这个人面熟,老潘和燕飞就熟的很了:这是做服装生意的老仝。
老仝见了老潘和许所长也没多亲热,但是见了燕飞是必须亲热的现在燕飞场里面动不动就订工作服什么的,可是他的大金主。
于是聊没几句,他干脆让老婆孩子去一边吃饭,自己凑过来敬酒来了。
老潘随口就问了起来: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不在家里吃饭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