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西城码头上,高义欢注视着数千左军战俘,俨如蚂蚁一样的从仓库中搬出一袋袋的粮食和布帛,还有不少军用物资。

    岳州做为长江水道与湖湘水系连接的节点,城中物资之丰厚,让已有心里准备的高义欢,都感到意外。

    陈名夏赶来后,对城中物资迅速清点,最后得知城中粮食储藏居然多达四十万石,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湘绣精铁等物资。

    打一个岳州城所得,几乎超过了整个常德府,还有岳州数县的斩获。

    这让魏武军上下都十分高兴,唯一让高义欢感到失望的是,城中没有多少现银,而粮食价格下跌,已经只有一两五钱银子每石,便让缴获的价值,大打折扣。

    以前北方天灾严重,流寇横行,粮食稀少,需要大笔从南方卖粮,南方的粮食要销往整个大明朝,所以粮价飞涨。

    现在应该明朝与清交恶,粮食不能销往北方,南方的粮价便逐渐回落了。

    虽说现在北方粮价依然很高,但高义欢总不能将粮食卖给满清,这些粮食便只能自己储备了。

    这时一袋袋的粮食,被装上大船,然后运去北岸。

    有了这批粮食,在加上高义欢控制湘北,占据岳州城,整个湖广粮仓,便等于在他掌控之中,魏武军自此将不会为粮食发愁。

    看着粮食被装上船,高义欢遂即交代陈名夏在岳州处理善后事宜,便决定率领大军,东进武昌。

    武昌地处长江以南,控扼长江汉江两条水道,地里位置十分重要。

    失去襄阳,在南北对持中,将处于劣势,失去武昌,东南的小朝廷,便欲偏安而不得了。

    高义欢占据岳州后,休整三日,大军稍作准备,便带着一万七千大军,数千俘虏,还有大批粮食,向东进入武昌府。

    眼下的武昌,被几十万左军盘踞,百姓民不聊生,魏武军进入时,又完全是另外一副景象。

    军阀之所以说是国家的毒瘤,是因为军阀的军队是将领的私兵,他们首先的任务是为了维护小集团的统治,对抗中央,而并非是来抵御外虏。

    军阀为了要与朝廷对抗,就得壮大自己的人马,而人马多了没有钱粮去养,就只能放任士卒去抢,这样一来,百姓便不愿意种地,最后就形成了一个恶心循环,使得整个天下都糜烂掉。

    像高大帅这样的军阀,可以说是特殊例子了。

    在左镇的统治下,武昌治下早就乱成了一锅粥,饥民遍地,盗匪横行,乡绅结寨自保。

    魏武军一来,就如同当初高义欢打襄阳时一般,各地群起响应,闻风倒戈,无数百姓都来投靠魏武军。

    正好高义欢从岳州得了一批粮食,他不到三万人从岳州出发,还没走到一半,身边就已经聚集了近十万乡民。

    在高义欢进兵武昌途中时,狼狈不堪的高义仠跋涉数百里,终于来到了长沙。

    他远远看见长沙城,立时拖着疲惫的身子,疾步过去,对守门的士卒道:我叫高义仠,是岳州千户,要进城拜见堵抚军!

    旁边坐着的一名百户,忽然站了起来,你是高义仠!

    高义仠微微一愣,十多名士卒已经围了上来。




第499章使者到来
    左良玉为了要挟朝廷,保证自己的利益,把人马扩充到几十万,让朝廷不敢动他。

    他这一手,确实让朝廷投鼠忌器,即便左良玉打了再多败仗,做了再多坏事,朝廷也不敢把他怎么样。

    毕竟几十万人,处理不好,分分钟反叛,朝廷也怕不好控制。

    不过这么多兵马,朝廷也不可能傻到替左良玉养,而左良玉需要维持人马,就只有纵容兵将去祸害武昌和黄州的百姓。

    两府百姓的处境,就同左良玉驻扎襄阳时,鄂西北百姓的境况几乎是一模一样。

    在武昌府,不说小民难以生存,就是大户也被左镇弄的家破人亡。

    在武昌和黄州两地,左良玉毫无民心可言,不仅小民恨他,就连士绅也巴不得他早死,不过左良玉对此却不以为然。

    两府人口总计没有一百五十万,其中三分之一不是左镇士卒,就是左镇眷属。

    这么巨大的体量,又有军队在手,而相比于左镇,百姓就是一盘散沙,左良玉自然不惧民意汹汹。

    魏武军进入湖南时,百姓反应冷淡,可是一进入武昌府,无论贫苦,还是士绅,无不箪食壶浆相迎。

    武昌大地,就如久旱逢甘霖一样,沿途州县望风而降。

    除了士绅百姓对魏武军进入武昌府表示欢迎外,就连武昌府境内不少左镇兵马,也主动前来投降,高义欢进入武昌,居然没打一仗。

    武昌府的军队数量同百姓的比例,已经远超正常的水平,即便是左良玉放任他们搜刮百姓,也没那么多百姓可以搜刮。

    因为军队太多,左良玉无法一碗水端平,所以几十万人马中,其实只有几万核心人马能够吃饱,外围的人马则困苦不已,甚至只能自己种地。

    这便让许多外围的兵马,饥一顿饱一顿,过的同百姓差不多,对左良玉并没啥向心力。

    二月下旬,高义欢兵马走到嘉鱼县,身边就聚集了十余万武昌府的百姓,甚至还有几支左镇人马主动来投靠。

    当然,这除了左良玉不得民心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高义欢出手阔绰。

    失去李自成这个大买主后,高义欢手中的粮食没了销路,加上这次南征湖南,控制了产粮的湘北地区,手中粮食多的很,所以这次东征武昌,高义欢携带了足够多的粮食。

    嘉鱼县外,高义欢骑着战马,在一群骑兵的护卫下,来到一处营地。

    旁边一员面黄肌瘦,穿着一件皱巴巴,打着补丁官袍的枯瘦老头介绍道:国公,这里都是附近投奔过来的百姓,有一万多人。

    高义欢看了看营地,里面杂乱不堪,营中满是面黄肌瘦的百姓,男女老少都有,大人们都是面带菜色,小孩们更是可怜,一个个脑袋很大,身子却很小,完全不是正常的比例。

    这一看就是长期挨饿所至,高义欢见此,不禁垂泪,百姓们苦啊!本帅来晚了。

    枯瘦老者心道韩国公真是好人,韩国公,下官希望国公能再拨一点粮食,分给百姓们!另外马上就要春耕,下官还想请国公借给县里一批种子,让百姓把禾苗种下去。

    高义欢正色道:周县令放心,本帅立刻拨五千石粮食,另外再调一批布匹给百姓!

    老头几乎感动的流泪,在驴背上连连行礼,替百姓谢过高义欢的恩情。

    高义欢准备拉起一批百姓,壮一壮声势,好同南京谈判,不过这批百姓的素质堪忧,所以高义欢便不准备带走。

    他吩咐周县令安抚百姓,便领着属下前往下一座营垒。

    时至正午,营地中正在开饭,高义欢等人打马过来,便见营地里的士卒像是豺狼猛兽一样,蹲在地上端着热腾腾的白米饭和肉汤,胡吃海喝。

    整个营地中,到处都是或坐或蹲的士卒,没有人说话,只听到像猪吃食一样,嘴巴哒哒的声响。

    高义欢勒住马缰,指着营中的士卒,谓左右道:本帅看不用开兵见仗,只要准备足够的粮食,就能把左良玉的左镇给瓦解了。

    正说笑着,营地中几员穿着甲胄,满嘴是油的将领急匆匆的跑了出来。

    南京朝廷委任王彦陈子龙为正副使者后,两人担心湖广方面的局势进一步恶化,遂即一商议,决定由王彦先快马西行,陈子龙则与江防水师一起,随后赶来。

    高精忠是力败清军的悍将,左良玉同他一比,根本拿不出手。

    这让王彦很担心左镇打不过高精忠,放弃武昌。如果武昌落入高精忠手里,想要让他重新吐出来,朝廷必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另外左镇如果放弃武昌,必会再占一地,这对朝廷也是一个极大的伤害。

    水师逆江而上,顺风靠帆,逆风靠民夫拉纤,速度比较缓慢,王彦怕左良玉丢了武昌,所以走陆路,快马加边往武昌而来,准备先给左良玉吃一颗定心丸。

    这次是左良玉不地道,不过眼下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还需要他在武昌挡住高精忠。

    所以朝廷在处理左良玉的态度上,要比处理东林党要温和许多。

    大明培养一个将领也不容易,朝廷的意思是让左良玉自罚三杯,给高精忠陪个不是,把这事压下去。

    王彦一路奔驰,没几日就进入了,左镇控制的黄州地界。

    一进入左军控制的区域,情形就与南直隶完全不同了,沿途田地抛荒,哪里像是天下粮仓。

    王彦在一队护兵的护卫下,进入一座小村镇,便见断壁残垣,家家户户紧闭屋门,萧条惨淡,心中不禁有些沉重。

    王彦骑在马上环顾四周,心中凄然,震惊左镇治下,居然是这般模样。

    正在这时,前面几个士卒从院落里出来,每个人说说笑笑,衣衫不整,歪戴头盔,背着大包小包从院子里出来。

    王彦眉头一皱,看几名士卒的样子,就晓得他们没干好事。

    给本官拿下!王彦一声怒喝。

    护兵和锦衣卫一拥而上,就将几名左军控制起来。

    领头的一名百户进入院子,不一会儿就关门退了出来,对打马过来的王彦道:大人,您别进去了。

    王彦却眉头一皱,翻身下马,分开拦住他的百户,推开院门,立刻就闻到一股血腥味。

    他走进院子,便见院子里躺着两具男尸,一老一少,小的只有七八岁,肚子被破开,内脏流了一地,老的双目圆睁,被砍断了两条手臂,堂屋里则是一具赤条条的女尸,面容扭曲。

    王彦脸色阴沉,半响不出声,忽然他听见院外左军的求饶声,当即便一挥手,怒吼道,杀了!

    手机站:



第500章自罚三杯
    左镇飞扬跋扈,一向不听朝廷的调遣,而现在毕竟是在左镇的地盘上,锦衣卫百户有点心虚,想要劝一劝,不过外面的士卒们却早就愤怒了,他们一听钦差的命令,顿时抽出刀子就砍,几名左军立刻就被乱刀分尸。

    百户官看见这一幕,不禁叹了口气,这下怕是惹麻烦了。

    锦衣卫以前横着走,令人谈之色变,那是因为朝廷和皇帝的权威还在,得罪锦衣卫就等于得罪皇帝,自然是死催的。

    现在皇帝都没人鸟,锦衣卫又被文官集团打压,权力的来源出了问题,基本就跟孙子一样,都是夹着尾巴做人。

    时代不一样了,现在军阀才是最横的,百户官见王彦下令处死几名左军,不禁有点心虚。

    王彦从院子里出来,一脸寒霜的看了被砍死的几具尸体一眼,沉声吩咐士卒将院子里的尸体收敛。

    早听说左镇军纪差,却没想到差到这个地步,让王彦很是心寒。

    就这样的军队,怎么指望他们内平叛匪,外御强虏,怕是不仅不能为大明的分忧,反而会加速大明的衰亡。

    这时护兵们刚准备去收拾,远处却忽然来了一大群士卒,身上同样背着大大小小的包袱,为首一员百户骑一匹战马,马上还夹着一个被绑住的少女。

    那百户看见地上被杀的士卒,又看见王彦一行,忽然勃然大怒操!哪里来的人,这么横,敢杀老子的人,都他娘的活腻了。

    百户一句话,身后士卒立刻就围拢过来,战刀出鞘,闪烁着寒光。

    锦衣卫百户叫李友顺,世袭的总旗,本来在南京很是清闲,朝廷迁到南京后,升了一级,做了百户,不过他对于锦衣卫的业务并不在行,反而很精于迎来送往。

    王彦退出院子,心情很是不佳,忽然又遇见这么一伙人,脸色便更加难看了。

    李百户见又有左军围过来,人数与他们相当,怕附近还有左军,心道坏了,赶紧站出来这位兄弟,都是误会,我们是南京来传旨的,大家都别动家伙,有话好好说。

    这是左军的地盘,弄死他们把尸体往江里一丢,就说遇见土匪了,根本没地方说理去。

    操你娘的,南京来的算根毛啊!敢杀我的人,想死是吧!为首的百户满脸横肉,凶光毕露。

    王彦这回真被气到了,这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你是谁,居什么官职,知道本官什么身份吗?

    那左将见他说话这么冲,上下打量王彦的官袍,是个五品的文官,又是南京来传旨的,摸不清底细,到也不敢妄动。

    不过他转念一想,南京来的咋呢?这里可不是南京,荒郊野岭的把他们弄死,南京还能来抓老子不成。

    操你娘的,杀了我的人还这么横!今天不给老子一个说法,就是皇帝来了,老子照样不鸟他!

    左军百户极为嚣张,围过来的左军也一阵鼓噪,不过他并没提自己的名字。

    从南京过来的护兵和锦衣卫,几时受过这样的气,肺都快炸了,一个个也握刀在手,气氛紧张,李百户顿时急得汗流浃背。

    王彦却没打算退缩,他心里清楚的很,左良玉现在急需朝廷给他撑腰,左军岂能伤他。

    本官今天就给你一个说法,你们这些人私闯民宅,杀害百姓,奸污妇女,朝廷的人心全毁在你们手里,你们全都该杀!王彦立时喝道把你们主将叫来,本官到要看你能把本官怎么样!

    那汉子眼中闪烁一丝杀机,不过他的人数并不占优势,两边剑拔弩张,却没人真的动手。

    就在这时,村外黄尘滚滚,又来了一波兵马。

    这下足有千余人,一个个也是提着鸡鸭,背着大包小包,赶着大车,一看也是刚刚抢劫了附近的村子。

    看他们进入村子,原本有些底气的王彦,心里却一凛,知道自己想错了。

    他还是把左军想得好了一些,以为只是下面的士卒,不守军纪,出来祸害百姓,可看见这支军队,他明白了,左军是整个军队,都在从事抢劫。

    左军在长江北岸丢了一大笔军资,眼下又大战在即,所以各部便出城,打一次粮,抢些物资准备对战高义欢。

    左军百户看见一员大将过来,隔着老远就颠颠的跑过去,给将领说了几句,然后狠狠的瞪了王彦这边一眼。

    左军大将是总兵官徐勇,他打马过来,扫视王彦一行人一眼,这位大人怎么称呼,随便杀我的人,不妥吧!
1...223224225226227...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