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被高节度看出来了,本堂确实是个实干之臣,对于南京无所作为,早就不满了!何腾蛟忽然很欣赏的看了高义欢一眼。

    这时他心中忽然形成了一个想法,先借这次招抚,获得入阁拜相的机会,然后借助湖广心腹,还有高义欢的力量,来掌控南京朝廷,最后再将这个高义欢清洗出去,大明朝廷岂不就是本堂说的算了。

    想到此处,何腾蛟咳嗽一声,正色道:高节度,本堂同意招抚,不过你需要明白一点,只有本堂身居高位不倒,这个招抚才能进行和维持下去。所以你看你提的条件,能不能改一改?本堂拿着样的条件,朝廷很难认定本堂复地的功绩,反而会认定本堂有辱国威。这样一来,招抚便很难进行。

    高义欢眉头一皱,高某提的这几个条件,很不合情理吗?

    何腾蛟一下激动起来,当然不合情理。本堂先说第一条,白银一百万粮食四十万石,湖广府库根本没有这么多钱粮,你说合不合理?再说第二条,高节度请封鄂豫节度使,我朝就没有这个官职,怎么封给你?最后一条封魏公,你连中山王徐达都不知道么?

    最后一句话,充满了何腾蛟对高义欢的鄙夷,也充分发泄了他对高义欢的怒气。

    高义欢微微一愣,不过他对这些道是不在意,立时就说道:何总督要是觉得这么说不合理,那高某就换一个说法嘛!高某受抚后,朝廷要不要给高某发饷?这一百万白银和四十万石粮食,可以说成粮饷嘛!湖广一年拿不出来,可以分期两年,给完之后,高某保证除了正常的粮饷,不再多要了!没有节度使,给个巡抚和总督也行,我看湖北巡抚就不错,何总督把那个什么杨文岳给弄走,让高某做湖北巡抚,高某也能勉强接受。至于公爵,不能叫魏公,可也叫别的,这都不是很重要!

    何腾蛟听了高义欢的话,一阵沉吟,换个说法后,他不是不能接受,但怎么又多了一条,要弄走杨文岳呢?




第367章签订密约
    如果钱粮按着军饷的名义,自是比直接给一百万两和四十万石要好看许多。

    直接给,有点像是城下之盟,像是大明朝迫不得已给的岁币,面子上过不去。以军饷的名义去给,却说得通,毕竟招抚后高义欢的人马,名义上是明军,那朝廷自然是要给钱给粮去养。

    老大帝国要的就是个面子,这一点变化后,高义欢照样得实惠,大明朝也有面子。

    巡抚和总督这个事情就比较难办,但至少是比节度使要容易些。

    请封节度使,朝廷肯定不干,直接没戏。

    何腾蛟都怀疑,高义欢这个泥腿子,知道不知道朝廷的官制和规矩!

    这时何腾蛟也明白,高义欢真正要的是什么东西,节度使魏公或者巡抚总督其它公爵称号,都不是重点,他真正想要的是招抚后,控制区域的军政大权,继续保持他独立的状态。

    至于突然弄走杨文岳,怕也是觉得杨文岳这个北抚的存在,会让他很不自在。

    高义欢从张先壁给得纸条中得知,这个杨文岳是反对答应他的条件的,还建议调武昌左良玉来打他。

    杨文岳有这个思想,实在是太危险了,而且他还担任湖北巡抚,那就必须要把他弄走,把他搬到,不能让他再呆在湖广碍事。

    何腾蛟一阵沉思,这次他出征荆州,朝廷是知道的,南京都以为他要拿下荆州。

    现在荆州忽然落入高义欢之手,他突然招抚高义欢,便需要一个完整的说辞。

    一个什么样的说法,能避免展示他的狼狈,把城下之盟说成他力挽狂难,孤身入贼营,晓以大义,说服高义欢接受招抚,便很重要了。

    这时,何腾蛟稍微一沉思,心中便有了一个想法。

    这一战的建议是杨文岳所提,那便说成杨文岳指挥不当,没有听他的指挥,回师救援张先壁,致使后路空虚,荆州让高义欢夺取,使得西征大军陷入险境。

    在这个关键时刻,何某人站了出来,孤身同高义欢商谈,用忠义之心,感化了高义欢,而这个高义欢也早有归顺之意,只是南京久久不决,他才含怒南下,实乃情有可原。

    何某人苦口婆心,晓以大义,答应招抚,最后才让高义欢献地而投,避免了湖广的大败局,还替朝廷收复二千里失地,侥幸维护了朝廷在湖广的局面。

    如果这么一说,情况便立时不同了,何腾蛟显然很有经验。

    既然招抚会得罪东林,何腾蛟便也不退缩,他很了解东林党人的厉害,退缩并没有用,所以直接旗帜鲜明的攻击东林在招抚上的失败策略,给湖广带来了一次巨大危机,要不是咱老何擦屁股擦的及时,湖广差点就完了。

    如果用这个说法,那首先是东林党有错,其次是杨文岳指挥失误,最后是老何力挽狂澜。

    这样一来,这一次失败的经历,反而能包装成一个大功绩大政绩,呈现在皇帝面前。

    想到此处,何腾蛟看向高义欢,两人瞬间仿佛上了一条船,高节度,这些个条件本堂可以答应,不过为了方便行事,本堂有三点要说。第一点,武昌你不能动,这是朝廷的底线。如果没有武昌,南京必然感到巨大的威胁。第二点,本堂知道你想要什么,巡抚总督可能有点难,但本堂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第三点,你先让本堂回岳州,把杨文岳暂时扣下来,等过段时间再放回去。

    高义欢对于明朝的官制,还有朝廷中的规矩,确实不太了解。

    没办法,他出身只是一个小地主,高祖荣也只有个生员的功名,不可能了解大明朝内部的规则。

    他要请封节度使,只是因为他想要同这个节度使一样的权利,何腾蛟明白他要什么,那自然就好说。

    高义欢脸上当即大笑,何总督放心,这三点都没问题。何总督现在就可以坐船去岳州,不过回去之后,要立刻宣布招抚高某,并在湖广境内结束对高某的封锁!

    何腾蛟点了点头,既然高节度也同意,那是否可以将公安松滋等地还给本堂,大军暂时退到长江之南!

    高义欢听了一挥手,没有问题。不过遂即却道:只要何总督先送五十万两白银,二十万石粮食过来,等南京一有消息,高某立时撤军!

    你~何腾蛟对高义欢的一点好感,瞬间又荡然无存,他伸手欲指,可到了嘴边的话,却又吞了回来。

    这个高义欢不见兔子不撒鹰,真是难缠。

    他刚抄了八十余万两白银,二十万石粮食,这一下就要被他弄走九成,再加上湖广自己要消耗,整个湖广府库几乎被搬空,湖广近一年是别想干别的事情了。

    一时间,何腾蛟心中郁闷,怎么高义欢好像知道他的家底一样?

    好,本堂回岳州后,便给高节度送来。何腾蛟沉着脸,冷声道,本堂会遵守承诺,希望高节度也不要食言。

    这是自然!高义欢满脸笑意,遂即一挥手道:来人,拿笔墨纸砚来!

    何腾蛟闻语眼睛一眯,高义欢却堆笑道:何总督,空口无凭,咱们还是立个条约。不过何总督可以放心,这是我们之间的密约,不会让外人晓得。此事对外还是说高某被何总督的人格折服,甘愿接受何总督的招抚。

    何腾蛟脸色阴沉,心头有些不快,这等于落下一个把柄,不过眼下先渡过难关,不然改正的机会都没有,只要本堂掌权后,能办了高义欢,便是忍辱负重的大丈夫,足以洗刷这个污点。

    很快便有书吏进来,奋笔疾书,不一会儿便写了两份条款,高义欢刷刷的签下大名,然后按了印章,何腾蛟鼻子里出了口重气,也很屈辱的签下大名,并用了官印。

    弄完这些,两人便算是达成了协议,何腾蛟遂即站起身来,冷脸拱了拱手,便想离开。他是一刻也不想多待。

    高义欢却忽然伸手道:何总督且慢!高某还有一事相求!

    何腾蛟微微皱眉,这厮还有什么幺蛾子?他沉着脸,高节度请说。

    高义欢一挥手,一名士卒便拿出一面大旗,铺在桌案上。

    高义欢遂即笑道:听说何总督的字不错,高某想让何总督在本帅的新大纛旗上提几个字,以示何总督对魏武军的重视,还有亲密无间的关系。

    何腾蛟眉头一皱,条约都签了,也不多这茬,他走过来提起笔,写什么?

    就写魏武军,天下无双吧!高义欢笑道。

    咳咳~何腾蛟听完,毛笔掉在地上,一手捂嘴,立时咳嗽起来~



第368章小皇帝朱慈烺
    45年月,建章元年,南京城。

    出于对崇祯皇帝的敬重,南京朝虽去岁就已经代替北京成为明朝的中心,但是直到今岁,才正式改元。

    现在南京已经成为大明朝的国都,南京朝廷可以行使中央政府的职能,不过整个大明朝廷,却依旧如同瘫痪了一般,没什么作为。

    朝中官绅忙着党争,内阁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复兴策略,地方上督抚开始做大,将领也不再听朝廷的调遣。

    去年各地方应上缴的税款,开始出现拖延,贵州湖广要防西贼顺贼,基本没税解押过来,还倒找朝廷要钱,江北要巩固两淮和山东南部的防御,同样要朝廷出钱,就连两广也以要防备沙定洲为借口,只运来七成赋税,而福建郑芝龙更加过分,说与红毛夷纠纷,要剿海寇,干脆只送来十万两白银。

    面对这种局面,朝中马阮和东林,却还在相互争斗,连个税法都定不下来。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困扰着年轻的皇帝,让天子对时下的格局,十分的不满。

    此时未及弱冠的当今天子朱慈烺,身穿龙袍,上顶翼善冠,高居于御案之后,神情有些复杂的看着玉案前的几份奏疏。

    这时一身青色官袍的兵科给事中王彦,却匆匆来到御书房前,低声问道,陛下到御书房了吗?

    此时早已散朝,百官已经返回衙门办公,王彦得到内侍提醒,便留下来面见天子。

    如今朱慈烺登基已有一年多,不过随着高名衡被赶出南京,加上北下官员被拒,朝中的政权完全被江北和江南两股势力掌握,而他虽是天子,却没有什么大权,如同提线木偶一般。

    朱慈烺身上背负着国仇家恨,急于恢复祖宗的江山,剿灭顺贼,为崇祯复仇,所以自然不会满足于眼下的现状。

    在高名衡被逼走后,朱慈烺便有意培植自己的班底,到也收了一些像陈子龙这样的复社异类,帮着他出谋划策,不过要说最信任的人,还是高名衡留给他,护送他南下的王彦。

    门外一个小宦官,知道王彦是天子的宠臣,一边伸手把他往里请,一边笑道:陛下早有吩咐,王事中一到,不用禀报,可以直接进去。

    王彦缓步走进御书房,只见天子朱慈烺正坐在御书案后沉思,他并没有打扰,而是先站在一旁。

    等了半响,年轻的朱慈烺才抬头看见王彦,于是忙道:卿家终于来了!

    微臣参见陛下!王彦当即上前行礼。

    内官,给王卿赐座!朱慈烺吩咐一句,然后看向王彦,卿家知道朕为何招你过来吗?

    王彦先谢了恩,然后作揖道:臣想,必是因为早朝兵部所奏,何督宪招抚豫南巨寇高义欢之事!

    朱慈烺点了点头,正是此事!朝中半数大臣反对此事,另外则不置可否,卿家怎么看?

    今日早朝,湖广总督何腾蛟上奏,招抚河南巨寇高义欢。

    并言荆州襄阳郧阳南阳汝宁归德等地皆打明旗,为朝廷复地数千里,收精兵三十余万,恳求朝廷对高义欢进行封赏,结果却遭到了东林党人的激烈反对,弹劾何腾蛟私自与寇媾和,要求罢免何腾蛟,由党人刘宗周督师湖广。

    王彦听了却没有立时回答,而是往书房四处看了看,朱慈烺会意,立时一挥手,你们都退下。

    等内侍退去,王彦才拱手问道:陛下,臣想知道陛下对高义欢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朱慈烺年轻的脸上一阵疑惑,遂即又面露纠结之色,他沉默半响,开口说道:闯贼害死父皇,坏朕祖宗基业,朕对闯贼自然是恨之入骨。这个高义欢朕自是不喜,不过他从去岁就开始求抚,也言明他父子是被闯贼裹挟,未曾参与闯贼攻打北京之役,到也情有可原。朕本本来觉得能够饶他一命,可他这次却又兴兵南下,便让朕心里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王彦听后,微微颔首,明白了朱慈烺的态度。

    他沉吟一阵,整理一下思绪,便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高义欢之辈,绝非纯善之类,不过此人既然归顺,陛下便应当招抚,并借机打破朝中的格局。陛下,现在当务之急是搬倒东林党人,通过高阁部所提的新税法。如税法不通过,朝廷便无钱无粮,陛下便什么事都做不成。

    这话说中了朱慈烺的痛处,立国一年,他心急国事,但南京却一事无成,让他心里非常的不满。

    王卿你继续说!朱慈烺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怎么借助此事,来打破朝中格局?

    王彦作揖道:陛下,南京地处江南,这里东南官绅的势力太过强大,陛下想要掌握朝廷大权,首先就要搬倒他们。马阁部这股势力,虽然可用,但是名声不好,却不能压住东林。如果陛下引何督宪入阁,便能改变朝中的政治格局。并借助何督宪之手,通过新税法,来充实国库。有了钱粮,陛下就能编练忠于陛下的军队,而有了军队,才能镇住东南官绅和压制藩镇。只有陛下能控制南京有军队的支持,才能真正的掌握朝政!

    说道这里,王彦笑道:此时东林反对招降,陛下便该支持招降,承认何督宪的功绩。再者,现在拒招,湖广立刻大乱,朝廷也没钱粮来平叛,那为何要拒招呢?

    朱慈烺听后,微微点头,沉思起来。

    当下,王彦在书房内,同朱慈烺密谋许久,到中午时分,才从书房出来。

    这时已经是六月时节,天气日渐炎热,御书房外便是御花园,其中有一块几十亩的荷花池塘,四周假山耸立,奇石遍布,长廊环绕。

    微风吹过,池塘中荷叶摇动,荷香满园,让王彦感到十分清爽。

    这时他走在柳树垂阴的小路上,便忽然见一处长亭内,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坐在亭子边上,正低头看见各种鱼在荷叶之间悠然游动,背影却满是神伤。

    王事中,看啥呢?这边走!引路的太监,见王彦忽然站着不动,不禁出声催促道。

    :书友们,我是话凄凉,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369章铸钱
    南京朝廷,还在为湖广之事争论时,原本剧烈变化的湖广局势,却已经安静下来。

    孙可望在逃入夷陵后,得知高义欢夺了荆州,抄了明军的后路,顿时老羞成怒。

    他在大怒之余,便又点齐残兵败将,准备趁着明军被夹击的机会,找何腾蛟复仇,顺便俘虏些明军,来弥补他的损失。

    只是孙可望没想到,他刚出城与明军斗上,便遇上了高义欢的马军,然后又被杀得大败,再次惊惶失措的逃入夷陵。

    原本敌对的明军和魏军,在孙可望还没搞明白的情况下,突然就穿上了一条裤子。
1...164165166167168...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