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王光泰立时一挥手,炮队,放!

    这时,奔驰中的八旗老爷们,凭借多年的战阵经验,立时就意识到了进入了魏军的火炮射程,于是纷纷往马背上一伏,减少被炮弹击中的概率。

    轰隆隆的蹄声如同滚滚闷雷,清军骑兵卷起滚滚黄尘。

    骑兵冲击的威势,犹如沙尘暴里夹在这着电闪雷鸣,向魏军冲刷过来。

    阵前的炮队士卒们看见骑兵的威势,炮队指挥面露狰狞,青筋直跳的发出一声怒吼,放!

    炮手见令旗挥动,迅速将火炬靠近引线,立时一阵白烟腾起,火花咻咻的钻入药室。

    嘭嘭嘭佛朗机炮发出一连串闷响,炮口和子铳的缝隙间,腾起大片的白烟,遮蔽整条阵线。

    士卒们没有去查看战果,便挥手驱散烟尘,按照平日的训练,一名士卒拔去铁栓,一名提走子铳,一名从新装上事先填好弹药的子铳,然后插上铁栓,火炬靠近,再发一炮。

    十余枚炮弹,呼啸而出,砸在地上顿时溅起一团尘土。

    一声战马嘶鸣,一枚铁弹砸中清军马头,战马向前载倒,马上的骑兵和战马,一起在地上翻滚老远。

    那骑兵还没来得及翻身,便被后面的骑兵直接踩中腰间,脊柱断裂,身子两头一翘,绷得僵直,便一脸痛苦的昏死过去。

    紧接着,后面骑兵如洪流一样,将他淹没,万蹄践踏之下,片刻间已经成为一团肉泥,被踩得他娘都不认得了




第310章铁骑撞阵
    佛郎机炮,是明朝比较有特色的一种火炮,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炮身,配备四个子铳。

    子铳事先装满弹药,发射时只需要将子铳放入炮身,用铁栓固定,就像是步枪装上子弹一样。

    这种想法可以说十分超前,明朝还造有一种配备五个子铳的火铳,不过和佛郎机一样,都应为气密性不足的关系,而欠缺威力。

    这种配备子铳的火炮和火铳,射速虽快,但还是因为威力和射程上的缺陷,最终没有发展起来。

    如果那时铸造的工艺能够达到一定的精度,有精密的车床等器械来对对金属进行加工,或许便真能成为一件利器。

    这时佛郎机炮,不一会儿,便连放四炮,射速接近弓箭,而数十枚炮弹的轰击下,清军骑兵不时便被击中栽倒。

    清军马军在一片人马嘶鸣和飞溅的泥土中,继续奔驰,火炮并不能阻止他们的冲锋。

    八旗老爷们对火器,并非不了解,事实上汉八旗装备火器的比例非常的高,并不逊色于明军。

    他们自是知道,火炮就是打起来吓人,但实际上一枚拳头大的炮弹,能不能砸中人,全靠运气,并没有多大的杀伤力。

    沈志祥伏在马背上,大声怒喝,不要停,冲上去,贼兵就瓢了!

    清军骑兵无视伤亡,伏马疾冲,贼兵就那么三板斧,只要杀到跟前,立时就会溃败。

    在明军四轮炮打完之后,清军骑兵只是稍微显得有些混乱,便继续冲到了一百五十步外。

    这时炮手后撤,魏军阵前的长矛手,便纷纷如临大敌,有些紧张起来。

    蹲坐在地上的长矛手,透过弥漫的硝烟,看见近前的骑兵,感受到地动山摇的冲击,不禁额头冒汗。

    不少士卒都开始恐惧起来,但即便是恐惧,他们也不敢动弹。

    这到不全是因为军纪森严,而是他们知道身后的火器队,要开始射击了。

    面对骑兵的冲击,魏军士卒没有将火器手放在阵列前面,而是居于枪阵之后。

    火器手在对阵步军时,步军速度慢,火器队可以先在阵前轮射,然后从容后撤,但在面对骑兵时,便容易形成混乱。

    高义欢便想着像空心方阵一样,取其一面的结构,将长枪手放在阵前,火铳手列队在阵后,而长枪手蹲坐在前面,便不会挡住火铳手的射线,弹丸将从他们头顶飞过,射向撞阵的骑兵。

    这种摆法,火铳手便始终处于,长矛手的庇护之下。

    有长枪手在前顶住骑兵的冲击,火铳手便能形成持续的火力输出,直到骑兵破开枪阵,杀入火器队之中才会停止射击。

    只是这么一来,长矛手便跟后娘养的一样,有些悲催了。

    这种搞法,显然特别考验前排长矛手的心理素质,毕竟头顶弹丸嗖嗖的直飞,谁能不怕?

    万一哪个撮鸟手一抖,铳口压低了一点,那岂不要被自己人打死。

    为了训练士卒的心理素质,平时火器队射击时,铳口下都会坐着一两排士卒,而正是因为有平时的训练,所以现在矛兵纹丝不动。

    当然,这也是高大帅缺德,士卒一起身,被自己人的火铳打死,抚恤都没有,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坐在地上,握紧手中长枪,同鞑子拼了。

    一百五十步,检查火绳,抬铳!指挥火铳的军校,见清军已经冲到跟前,立时大声喝令。

    火铳威力有限,现在又是大冷天,清军身上都穿着臃肿的衣甲,不少战马身上也披挂这一层防寒防御箭矢铳丸的马甲,不到五十步内,火铳很难破甲。

    排铳射击中,第一排铳的威力往往最大,也最容易挫败敌军士气,后面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轮射的威力便不如第一轮齐发,所以必须要珍惜第一轮齐射。

    近千名火铳手,检查火绳夹上的火绳是否燃烧着,然后齐齐抬起火铳,而清骑已经带着排山倒海之势,冲到了一百步内。

    这让指挥火器的军校,神情有些紧张起来,目光死死的盯着,五十步外的定位箭。

    第一排的火铳手们,看见如潮而来的清军骑兵,感受到大地的震动,不少人便有些手抖了。

    坐在第一排铳手身前的矛手,看见伸过头顶的火铳不停的抖动,顿时一脸娘个劈,破口大骂,撮鸟,抖你娘啊!

    这时在第一名清军骑兵,马头跃过定位箭的瞬间,指挥终于愤怒的一挥手,大声怒吼,放!

    哒哒~火器队中的唢呐手,立时吹出两声高亢的长音,步鼓手开始有节奏的敲击着挂在胸前的战鼓。

    近千人的火器队,进行有序的轮射,指挥通讯自然不能靠吼,也无法靠令旗传达。

    高义欢结合明军的指挥手段,又硬塞了些他的想法,便使得魏军火器队,形成了一套,以步鼓唢呐等声音结合在一起的指挥体系。

    在唢呐声响的瞬间,第一排火铳手齐齐扣动扳机,燃烧的火绳落下,引药锅盖打开,顿时砰砰砰的铳声响成一片,火铳腾起一团团的白烟,弥漫阵线。

    蹲坐在前的长矛手只觉得头顶嗖嗖的劲风刮过,后背凉飕飕的,纷纷脖子一缩。

    无数弹丸从头顶飞过,那感觉别提有多刺激,长矛手们没有一个敢动,脸色铁青的注视着冲来的骑兵,连续载倒。

    沈志祥冲着冲着,便落在了后头,他知道阵前五十步,是最危险的一段距离,但过了这段距离,就该八旗大爷一展伸手了。

    这时密集的弹雨迎面泼来,近距离的射击,弹丸足以破甲,清军骑兵瞬间开始一个接一个的载倒,战马接连失蹄,将上面的士卒甩了出去。

    沈志祥情不自禁的放马速,但嘴里却催促道:冲,放箭还击。

    战马奔驰中,没什么人能听见他的声音,但是经验丰富的八旗,早已在奔驰中张弓搭建,只等接近,便要放出一波箭雨。

    放!魏军铳手,第一排打完,第二排上前,又打出一轮排铳,密集的弹丸像是一堵墙。

    三十步内的清军骑兵,纷纷坠马,像是打枣子一样。

    无主的战马继续前冲,撞在拒马上,顿时就被捅穿,场面无比血腥。

    王光泰注视着战场,看见骑兵马上就要撞上,不禁发出一声嘶吼,举枪。

    蹲坐在阵前的长枪手,看着眼前万蹄践踏大地的景象,就跟地震了一样,不少士卒见到这副可怕的景象,都手心冒汗,握枪的手都抖动起来。

    举枪!举枪!阵中士卒纷纷大喊,军中战鼓急擂,长枪手们猛然惊醒,一个个将枪尾杵在地面,枪头斜刺向前。

    如林的长枪斜刺,枪头寒光闪闪,宛如钢铁森林,准备迎击清骑的撞击,但是清军骑兵未至,天空却忽然一暗,落下一片黑色箭雨~



第311章官道激战
    战马奔驰的冲击力,十分巨大,非人力能够抗衡。

    一匹健马加上骑士和衣甲,至少好几百斤。

    这么大的重量,再加上奔驰的速度,行成的撞击力,足以撞翻一头犍牛,而士卒站在那里挺枪突刺,怕是马没刺到,人却要被撞飞出去。

    为了抵抗骑兵的冲击,前排的矛手,都是将矛尾杵在地上,借助地面的支撑,来抗住战马的冲击。

    矛兵将矛斜刺,明晃晃的矛头,将魏军阵线,变成了一支刺猬。

    而就在这时,清军骑兵张弓搭箭,开始反击。

    同真满洲混了许久,汉八旗也学了些真满洲和蒙古二爷的本事,奔驰中飞速射出一箭。

    魏军士卒多穿衣甲,轻箭根本射不死人,清军骑兵使用的都是破甲的重箭。

    箭矢如飞蝗一般腾空而起,然后越过前面长枪骑兵的头顶,飞向天空,最后急速落下。

    三十步的距离,重箭已经勉强能够破甲,不过相比于火铳,箭矢破甲的能力还是差了许多。

    一般的轻甲还行,一旦射中铁片,便很难造成杀伤。

    现在大冷天的,魏军士卒穿得厚实,箭矢飞落下来,如同飞蝗一样落地,叮叮叮的插在地面上,箭尾羽翼不断震动,发出嗡嗡声响,足见八旗老爷身体不虚。

    魏军矛手,在箭矢的覆盖下,连续中箭,不过大部分箭矢没有弹丸的威力,箭头钉在棉甲内的铁片上,并未射穿,而是卡在了铁片上,只有一些箭矢从缝隙射入,撕破棉甲,插入身体,才使得士卒仰倒哀嚎。

    这时前面的枪骑兵,已经冲到拒马前,一名清骑很威猛,他控制着战马,一跃而起,瞬间跃过拒马。

    可就在这时,一片铳声响起,那骑兵刚落地,胸口便中一弹,整个人被打得从后跌落下马,身子正好掉在拒马桩上,瞬间就被捅穿,鲜血屎尿流了一地,令人触目惊心。

    后面的清军见此,忙一枪将拒马挑开,可紧接着便脸颊中弹,整张脸被打得稀烂,惨叫着坠落于阵前。

    沈志祥这时已经完全落在后面,魏军打出的弹丸,可不管小兵还是大将,事实上魏军士卒,也控制不了自己射出的弹丸,他们不听话起来,连坐着的自己人都打,何况是敢冲在前面又骑在马上的敌骑。

    此时,沈志祥看见骑兵不断被打倒,魏军的弹丸,像是打不完一样,心里不禁有些心惊,同时对魏军大阵再八旗兵冲到跟前的情况下,前阵的矛手依然不惶恐的后退,火铳队依然有序的射杀,感到极为的震惊。

    八旗大爷都冲到了跟前,你们也不慌,没听过八旗的威名吗?这让他脸色有点难看。

    这时在清军骑兵撞击,魏军步阵时,后面追逐的选虎马军,已经冲入清军骑兵的尾部,清军后阵一阵骚乱。

    这让沈志祥脸上狰狞起来,要是不能凿穿阻拦的魏军步阵,骑兵失去速度,那等待他们的就只剩下被魏军马步人马屠杀。

    趁着清军射出箭矢的机会,沈志祥立时一咬牙,怒吼道:没有回头路了!只管前冲,不要理后面!

    清军一波箭矢射来,魏军开始出现伤亡,大阵本有些慌乱,不过阵后响起的火铳声,不仅迟滞了清骑的撞击,也让魏军矛手想起来,千万不能动弹,于是纷纷握紧长矛,矛头依然斜刺着迎接清骑。

    虽说魏军很重视火器,不过因为对质量要求很高,加上人手不足,所以生产火器数目还是很有限,许多东西都没弄出来,步军的火器配置,还没有完善。

    比如射程更远的长管野战炮,比如威力更大的抬铳,都没有造出来。

    此时魏军的火器轮射,还是无法阻挡骑兵的撞击,事实上直到机枪出现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骑兵都是战争中的重要角色。

    这时清军骑兵如同浪花一样,一浪接着一浪的冲来,前面的浪头撞死在魏军阵前,新的浪头便又出现,每后面一个浪头,都能比前浪多前进几步,很快便直接撞了上来。

    一名清军骑兵飞驰着从拒马的间隙冲过,猛然撞入魏军枪阵。

    一杆长矛直接刺探马匹颈部的马甲,捅穿马颈,突刺而出,又一下捅入清军骑兵的胸膛,将战马和骑兵串在一根矛上。

    战马和清军的鲜血,瞬间如泉水一样涌出,顺着矛杆流下,让矛杆变得湿滑。

    清军尸体和马匹尸体,在巨大的惯性下,继续推着矛杆前移,士卒握不住,矛杆从手中后滑,矛尾被尸体推得在地上划出一道深槽,士卒的手也从握着矛尾,滑到了中间。

    尸体巨大的冲击力,让矛手心惊,不过总算还是被他顶得静止下来。

    然而矛手还没来得及欣喜,被顶住的马尸,却又突然猛地继续前移,将他撞倒,然后轰然倒地,重重压在他的身上。

    在他后面的一个矛手看得真切,前面的同袍,用矛刺穿了一名清军,但后面清军的骑兵,紧接着撞上来,推着马尸继续前冲,撞到了前面的同袍。

    后面清骑在马尸倒地的瞬间,便一枪刺出,将被撞倒的魏军,钉在了地上。

    第二排的矛兵见此,脸上顿时露出狰狞之色,双手攥紧了矛杆。

    那清骑刚杀了前排的魏军,便又被后面的清军骑兵推着前涌,直接撞在矛头上,瞬间又被捅死,鲜血随之涌出,堵都堵不住。

    清军骑兵撞上枪林的一瞬间,魏军整齐的横阵,立刻就被撞得凹陷。

    王光泰看见这血腥而惨烈的一幕,看阵前清军不断被捅死,而魏军也不断的被撞飞,顿时大惊失色,不禁急声怒吼,快,火铳不许停!

    清军骑兵连破三列长矛,火铳手几乎都能看清,清军骑兵脸上的鲜血和狰狞的面容,一片铳响传来,火铳腾起一团团的硝烟,却不似先前那班整齐,后退装填的士卒,也已经开始手抖起来。

    这时清军骑兵不计伤亡的猛冲,就像是一柄重锤,不停的猛捶墙面,连续多次的撞击下,魏军阵线终于松动凹陷。




第312章龟孙,你跑呀。
    汝州城每日都有信使前往龙门关汇报,所以魏军士卒,只能在昨天夜里出发,然后来到此地阻击。
1...139140141142143...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