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捡到一本三国志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历史系之狼

    只是,在贾诩这里,贾诩虽做的也很不错,可是敏感的胖子还是感觉到了其中的不对,贾诩素来谨慎,为何之如此多言语,他只要稍微提醒一番太子便好,用不着解释的那么详细啊,就好似是在说与自己听闻,天子眯了眯眼睛,心里还是在思索着。

    他看了看身边的小胖子,心里却是不知道,这竖子,日后能不能压得住这些老奸巨猾的大臣们。

    注意到了阿父看向自己的目光,小胖子有些茫然的抬起了头,看向阿父如山的背影,想着贾诩荀攸讲的那些话,心里隐约有些别样的滋味,此刻的天子,在他的眼里,就好似一座巍峨高山,任由他来依靠,小胖子沉思了许久,有些颤抖的说道:“阿父...”

    “嗯”

    “多...谢...”

    “嗯。”

    .............

    前往贵霜的商队,再一次完成了来回,规模也再次变大,很多周围的商贾慕名而来,而原先便极为富裕的益州,更是增添了几分繁荣气象,不过,贵霜王子,还是没有回去,副使再三询问之后,方才得知,太子的婚礼在三载之后,副使险些喷血!

    好家伙,再等个三载,迎来太子大婚,之后是不是还要等一年,把皇长孙的百日也一同过了

    他向贵霜国王写了书信,表明了众人想要回家的渴望,贵霜返回了消息,要他们前来,另外,王子若是不愿回来,就让他继续待在雒阳,听到这个消息,使节团的众人立刻丢弃了王子,便急急忙忙的向天子请辞,离开了雒阳,王子并不在意。

    待在雒阳许久,他已经能说上一些雒阳官话了,而且,他对建宁石经起了很大的兴趣,太学生们每天都能看到这个奇怪的外邦王子,站在石碑面前钻研,虽然他并不能看懂那些字,只认识几个,可他还是雇佣了几个译者,令他将石经上的内容译与他听闻。

    太学们最初都是有些看不起这位外邦人,骄傲的汉人,骄傲这种特性,是会传染的,当一个骄傲的天子,统领了一个高傲的帝国,每个人的心里,都会燃烧着一种自信的火花,据说,贺州境内的鲜卑人,便格外看不起贺州外的鲜卑人,甚至还咒骂他们,不知礼仪,无疑禽兽。

    贺州刺史卢植下令,对贺州之内的鲜卑人,不得以鲜卑人称之,官吏百姓,定要以汉民视之,并上奏天子,请划族类,请赐予鲜卑族之称,以为区别




第0351章 黄忠凶猛
    王符自从赶到了扬州之后,成果是极为惊人的。

    到了九月的时候,王符已经在南方造船数百艘,招募训练了水手近万人,另外,还在各地召集一些游侠,没有土地的佃户,奴仆等,准备亲自率领船队,前往夷州,夷州是大汉如今发现的最为庞大的海外岛屿,对这座岛屿,扬州水军至今还未能完全的进行探索。

    王符此番前往,便是要在夷州建立一个大汉的县城,并且将夷州完全的纳入扬州的版图之中,对夷州进行开发,据来往的水手言语,夷州的土地,是可以支撑农耕的,王符的图谋并不只仅限与夷州,夷州不过是他的跳点,他的最终目标,还是那片远方的富饶之地。

    不过,要想能在那里建立大型据点,王符就必须步步前进,控制大汉海外的诸多岛屿,一步步的靠近,这些年,大汉的水军在南方,让交州之外的扶南,真腊二国越来越惊恐,这俩国并没有贵霜那般的实力,论国力,两国尚不如扬州一地,扬州水军常常骚扰二国周边地区。

    真腊倒还好,他处于交州之外的陆地上,靠海的领土并不多,仅有靠南的一部分领土才接近海域,可是扶南就悲惨的多了,他原先便靠着交州,在交州之南,占据着良好的耕地,以及优良的港口,随着一位唤作黄忠的南军有功将领被委派到了扬州,担任水军校尉之后,他们的好日子便到头了。

    这位校尉行事有些霸道,强行从扶南国手中抢走了一些靠海的领土,并且在这里建立了据点,他并没有与扶南国进行武力,扶南国一直对大汉恭敬有加,没有天子的命令,他是不能擅自开战的,可是,他就是靠着战船与交州方面的武力压迫,逼着扶南国让出了四处沿岸领土。

    这些沿岸的领土,都成为了大汉扬州水军对外探索的桥头堡。

    原先,扶南国的国力要远超真腊国,真腊国还是扶南国的附属,可是在现在,就因为太过于靠近大汉的领土,扶南国的国力一次次的被削弱,真腊国也摆脱了扶南的控制,渐渐不降扶南放在眼里,不过,扶南国已经没有能力去对他进行制裁了,自身难保啊。

    大汉士卒的装备便甩开了他们太多,何况操练,战斗方式之类都要比他们要先进的多,他们的士卒,如今还是战时为兵,平日为农,总数量在三万左右,可是大汉在他们的边界上有一万的战兵啊,这些士卒是完全脱离了农耕,全日操练的士卒!

    何况,在交州还有近万的郡县士卒,这些士卒的装备也远超他们,在扬州,还有一万的水军,可以随时前来支援作战,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毫无胜算可言,面对黄忠的步步压迫,他们也只能不断的退缩,孙坚担任南军校尉之后,大力推荐了先前的战友们。

    典韦如今在益州,担任校尉,防备南部羌人。

    黄忠与徐荣等人在扬州,黄忠担任校尉。

    从前跟随段颎痛苦的训练急行军的士卒们,如今都是成为了各处的顶梁柱,成为了大汉最得力的将才,镇守四方,而跟随段颎很长时间的他们,也或多或少的感染上了段颎的恶习,好军功,治军严厉,不择手段等,卢植这般的人还是很少的。

    真腊已经做好了向更西扩张的决定,他们可不像跟大汉成为近邻,以免落得与扶南一般的下场,在这期中,为了能够获取足够的物需,他们对扶南进行了一些骚扰与掠夺,扶南怒火中烧,却迟迟不敢有什么举措,真腊长期被扶南压制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真腊悍然的派出了士卒,并不是为了占领,只是为了掠夺,面对这样的强盗行为,扶南也忍不住了



第0352章 驰道遍布
    南方的战事,在黄忠眼里不值一提,与他作战的,不过是些拿着破铜烂铁的农民,不对,他们连破铜烂铁都没有,有些甚至手持木棍,当汉卒手持大盾,朝着他们逼迫过去的时候,这些农民扔出了手中的石子,这是他们唯一的远程武器了。

    他们不懂军事,甚至不知军阵,乱哄哄的便冲了过来,完全靠着自己的无知与鲁莽,当汉军拿出了黄弩的时候,战争差不多就已经结束了,前方的人被黄弩收割,巨大而又迅速的伤亡吓坏了这些只凭一时之勇的农民,他们惊恐的扔掉了身上的装备,掉头就跑。

    瞬间在敌阵之中引起了混乱,互相踩踏,互相撞击,汉军的步兵都没有与他们全面交战,这些人就已经崩溃了,他们没有中层的将领,这些农民完全就是对方将领的私有奴隶,将领还会设一个督军官,通常由自己的子侄担任,在后方驱赶这些农民。

    黄忠也没有对这些农民下死手,看着这些懦弱,恐惧,颤抖的农民,他也不好令士卒们大开杀戒,士卒们所斩获的大多是死在弩箭下,或者被同泽误杀的尸首,其余人大多被抓获,剩下的便逃回了家里。

    这样的军旅,不,这根本不算是军旅,他是如何击败了扶南的对此,黄忠心里很是疑惑,不过,既然已经击败了对方,黄忠也就不再思索了,扶南国与真腊国之中,黄忠没有驻军也没有委任官吏,这里的多林多雨,只有少部分土地是适合耕作的。

    黄忠只是占据了俩国周围的几处港口,并且征召了他们的大船与船工。

    别看这些小国的国力不足,可是在造船业的方面,还是较为先进的,毕竟,与大汉不同,他们少耕地,多部分百姓一直从事渔猎,出海之事也常有,他们的船很小,可却是平底,这样的制式似乎引起了大汉船工们很大的兴趣,他们开始对此进行钻研。

    黄忠前来水军不久,也仅仅是知道些战术方略,对于造船,一无所知,这些事情,他也就没有进行干涉,倒是王符,对此很有兴趣,常常与漕运校尉徐荣,沟通此事。

    雒阳之中,百官并不知晓真实的情况,听闻汉军无有一人阵亡,喜出望外,不知多少年了,大汉对外,从无败例,而如今这样夸张的战绩,更是让这些百官们挂在嘴边,全然归功与天子与自己这些贤才们啊,天子是知晓内情的,黄忠上奏,将南部的小战役详细的告知了天子。

    不过,看到这战绩颇能振兴人心,令百姓欢悦,他也没有过多解释,对黄忠又额外赏赐了一番,弄得黄忠心里反而有些难安,王符并没有参与这场战役,可是不少人认为他在战中是有功劳的,大臣们并不同意这一点,可是尽管没有战功,他在海外搞得也是颇有起色。

    夷州,乃至海外诸多岛屿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县城的雏形,水军能够航行的范围,也逐渐的扩增,不再只仅限于扬州周围,相比较而言,处于北方的邢子昂,却还没有开始驰道的动工,从他离开雒阳,也有了数个月,可是到目前为止,他在北方也没有任何的起色。

    反而,他还寻找张郃与阳球等大臣,三人也不知密谋了什么,邢子昂不断的北方来回转悠,没有停歇,大臣们起初还是认为邢子昂这是蓄势待发,谋划周密,可是过去了足足四个月后,大臣们的耐心也逐渐有些被耗完了,有人言语,邢子昂不知政事。

    &



第0353章 大儒之威
    “此番官吏考核...王公与邢君皆不在,不知,诸君可有什么建议”

    天子皱着眉头,看着群臣问道。

    临近年末的时候,天子总算是开了一场朝议,群臣都以为是邢子昂之事,急忙赶来,心里充满了疑问,他们想知道,邢子昂究竟在北方做什么,想要做什么,不过,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天子这般急忙的将他们叫来,结果就只是为了考核之事。

    不对啊,曾经邢子昂与王符争夺主官位置的时候,天子便下令,要蔡邕为首,太子监察,为何今日又要询问我们呢

    莫非,是因太子失宠群臣心里想起了在雒阳之中,众人皆闻的那则谣言,经管传闻已经过去了数月,绣衣使者也是抓捕了大量私议此事的官吏士子,可是这传闻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有些沸沸扬扬,已经成为了众人心知肚明的秘密。

    何况,天子可从未亲自出面言语,向群臣解释,不少心里对太子感到担忧的大臣们,心里忽然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可以从旁侧打探一番天子心意,若是天子都有意要更换太子,那可再好不过了,只要不是治公羊的太子上位,那对天下就是大幸之事。

    对于治公羊的天子,这些大臣,尤其是那些先帝时期所留下的老臣,是极有怨言的,只是,他们不敢表露,因为他们都知道天子的强势,他们是不敢招惹的,若是在先帝时期,他们可不会如此,想当年啊,孝桓皇帝在位之时,他们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啊。

    孝桓皇帝虽开党锢,可是并不会一言不合就要了他们的性命,即使被党锢,他们也是占据在道义的上风,威望暴涨,党锢开始的时候,不少大臣都是上奏,以成为党人受罪为荣,可是当今天子呢,二话不说,人头落地,因威望之高,自己这些大臣,被处死了也得不到什么名声,反而是要遗臭万年的。

    再者,治公羊的天子,完全不看他们的资历,他们可都是些老臣,天子不重用他们这些有德操的大贤,反而是什么王符,阳球这般的奸贼欺在他们的头上,还有邢子昂,荀攸这样的年轻士子也超过了他们,天子用人,从不看德操,也不看仪表,只要有才便可。

    这样的天子,纵然如今看起来是大盛之世,日后也定然会招来大麻烦,国之不国,在先前,他们也没有胆量敢参与太子之事,不过,如今,天子有意要如此行事,推波助澜的事情,他们还是敢做的,最好,能够让公羊治世就停留在这一世,不要让子孙后代再受其祸乱。

    抱着这样的想法,整个庙堂的氛围也逐渐变得有些奇怪。

    蔡邕愣了许久,他可是记得,就在前日,天子才将他召进宫里,握着自己的手,告诉自己,要好生掌管考核之事,要照顾好太子之类,如今怎么就忽然问起大臣来了,蔡邕有些茫然,他看了天子许久,注意到天子的目光也大量了他几番。

    他无奈的上前,拱手拜道:“陛下,此事...不是臣主管,以太子监察麽”

    百官全然盯着他看了起来,目光热切,就等着你这句话,好看看天子的心意,听闻蔡邕如此言语之后,他们发现,天子的脸色竟然有些犹豫起来,这份犹豫,无疑令他们大喜,这不是说明天子已经转变了心意麽

    只见天子犹豫了许久,方才言语道:“蔡公,朕看你今日里,格外的劳累,此事,不若还是交于他人之手,如何”

    天子并没有提及太子之事,只是想要废除先前的决定,百官喜上眉梢,蔡邕何人耶太子之妻父啊,若是天子连蔡邕都不肯用....

    蔡邕更加疑惑,皱着眉头,这位倔老人的脾气也上来了,有些不悦的说道:“陛下,先前,陛下曾令臣为之准备,并不是臣贪图此位,只是,臣早以定下大略,若是陛下更换他人,这里考核不过数日,可还能完备战时换将,为兵家大忌,治国非焉”

    &nb



第0354章 忠仆逆仆
    小胖子又在厚德殿里待了会,天子依旧没有理会他,手中抓着一本有些破旧的《孙子兵法》手抄本,认真的翻阅着,小胖子屡次好奇的探过头来,最终便被不耐烦的天子赶了出来,小胖子也不知道,阿父为什么迟迟没有对这些家伙下手,可是他并没有直接返回东宫,反而是来到了典庭。

    找来一位黄门,让他通知宋典前来东宫,这才返回了东宫,宋典原本正在忙着宫中杂事,听闻太子有召,立刻放下了手头上的事情,前往东宫。

    当他赶到了东宫的时候,王越亲自守在门口,他和气的与王越拜见,方才走进了东宫,一路走到了大殿,小胖子坐在大殿上,手持一卷书籍,正在认真的阅读着,这番模样,像极了天子,宋典心里一惊,他可没有想到,原先只会舞刀弄枪的太子,如今也会老实的看起书来,这显然是跟天子学习的,宋典知道,每当天子空闲下来的时候,手里总是捧着书籍,安静的翻阅。

    宋典静静的站立在小胖子的身边,没有敢出声惊扰,反正他也习惯了,天子便是如此,他每次召见大臣,总是喜欢读着书,让大臣在身边待上一会,太子翻阅了片刻,抬起头,好似这才看到了前来的宋典,脸上堆满了笑容,笑着说道:“宋公来了,请入座。”

    “奴婢不敢当殿下尊称,还望殿下勿要折煞了奴婢!”宋典惶恐的说道。

    “哎,宋公公勿忧,你跟随在阿父身边多时,比之那些大臣,我对你更加亲善啊...”

    “多谢殿下!”

    小胖子又开始与宋典寒暄了起来,聊了许久,小胖子才有些无奈的说道:“我看阿父最爱读书,我愿随之,却不知阿父读的都是些什么书,想必宋公是知晓的,日后阿父所读之书,能否也抄写一份,递送与东宫....”

    “这...殿下为何不亲自告知与国家”

    “阿父为国事操劳,我岂能因为这些事而劳烦阿父呢还望宋公相助啊...”

    宋典无奈的笑了笑,说道:“殿下,奴婢不识字,不知国家读了什么书,若是殿下有意,可自问之...”

    “唉,那便算了,宋公,这点小事,我也不想去劳烦阿父..若是宋公公无能为力,也勿要再惊扰了阿父,不必告知他....”听到宋典委婉的拒绝之后,小胖子也没有丝毫的愤怒,反而是谅解的说着,也没有让宋典离开,热情的跟他叙话,表达出了相当大的善意。

    “奴婢会想想办法,若是能够为殿下效劳,奴婢定然令人将书籍送来....”

    又闲聊了半个时辰,宋典这才离去,小胖子笑眯眯的送走了他,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眼里闪烁着莫名的光芒,他令人搬来了坐席,坐在了离大门不远的地方,安静的坐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王越也有些搞不懂,有些不解的问道:“太子是在等待什么”

    “等忠仆...”小胖子笑着回答道。

    过了许久,小胖子都准备要起身返回了,忽然间,四五个黄门从外走了进来,手持诸多书籍,看到了小胖子,脸上有些惊愕,又恭恭敬敬的递了上来,口称:乃是中黄门宋典派遣而来。

    小胖子极为开心的拿了书,哈哈大笑,说道:“谢过宋公公的好意,来人,赏!”
1...8283848586...34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