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李中易对叶向华和马大勇这两个豪商,非常有兴趣,于是命李小七下请柬,请他们后日来府一叙。
到了第三天,叶向华和马大勇应约而来。可是,有个不速之客,也接踵而来。
当李中易看见杨寒烟的身影时,不由一阵头疼。他心想,你就不能悄悄的来么?
如果,杨寒烟是一般人家的女子,李中易把她收做妾室,倒也随意。
只是,这杨寒烟的家世却异常之显赫,她老爹是响当当的南唐东都留守杨知秋。
以杨知秋的身份,宁可杀了杨寒烟,也绝无可能让独女,成为李中易的小妾。
就算如此,李中易也不会有何担心,等南唐被灭了之后,就没啥障碍了。
真正的问题是,李中易的正室老婆小周后,她的父亲周宗,却是南唐的宰相。
一旦,周宗现在听说李中易居然和杨寒烟有私情,李中易和小周后的亲事,妥妥的要泡汤。
至少,在李中易将小周后带回北方之前,他不可能和杨寒烟有公开的私情。
子霞,你先去书房看看书画?李中易想打发走杨寒烟,方便和马大勇叶向华谈正事。
杨寒烟点点头,主动跟着婢女去了书房。
叶向华和马大勇都认识杨寒烟,也都知道杨寒烟素日的脾气,活象一匹没有收拢缰绳的胭脂马。
见了杨寒烟在李中易的面前如此淑女,他们俩人难免会往歪处想。
叶公,你对这大白麻纸,就如此的有信心?李中易的含笑问叶向华。
叶向华收回看向杨寒烟背影的视线,笑着解释说:数日之前的上清宫文会,眨个眼的工夫,就有十几万张的采购量。一旦,此纸全面铺开,又是何等畅销的光景?
李中易微微一笑,这叶向华倒是个妙人,说的也很直白。
马大勇见李中易的目光投注过来,咧嘴一笑,说:在下知道李公的疑惑,嘿嘿,吴越确实国小地狭,不过嘛,西府的胡商却比这江都府还要多出五成以上。
见李中易听得饶有兴致,马大勇嘿嘿笑道:北方的大周重武,江南的唐国崇文,我吴越的国主却特别喜欢做生意,尤其是和海上来的胡商谈买卖。
马大勇的说法通俗易懂,李中易不由连连点头,看来,这一次下江都,倒是来得非常正确,也十分的凑巧。
不瞒李公,这胡商最喜欢的几样东西,除了瓷器绸缎之外,就属上好的纸品。马大勇喝了口茶水,抬手抹掉嘴边的水痕,不是马某夸口,李公您有多少这种大白麻纸,在下都敢拍胸脯,将之销售一空。
李中易淡淡一笑,这马大勇看似粗鲁少文,实际上,心思却很细腻。
既马大商敢说出胡商的需求,这就说明,他根本不担心李中易去和胡商直接做交易。
嗯,也是,仅从马大勇一口气拿出百万贯的雄厚财力,可想而知,他和阿拉伯那边来的胡商,生意规模有多大?他又和吴越国的官方,关系有多深?
叶向华见李中易望过来,不由颔首一笑,说:在下不象马东主那样和海商关系密切。不过,在下族中的长辈,和江南的士林名门,相交甚厚。
这叶向华说得很客气,实际上是想告诉李中易,他叶家和本地的官场大人物,瓜葛甚深,
也正因为如此,叶向华才敢一口气掏出这么多钱来,买断整个江都府的纸品独家销售权。
只要是做大生意的土豪,傻子都知道,垄断所带来的暴利。
面前的两个大土豪,都是明白人,李中易心想,这就好谈了。
在下手上的铜钱实在是太多了,总要运些好东西回去才是。李中易淡淡一笑,说了个大实话。
叶向华的眼眸闪了闪,李中易此话虽然很狂,却也有资格这么狂。
马大勇看似不哼不哈的,脑子却很好使,他当即拱着手说:不知李公想进些什么货北上?如果有在下能够帮得上忙的,请尽管吩咐。
叶向华猛然警醒,李中易这次拍卖纸品的独家销售权,仅仅各州商家预付的货款以及抵货的绢帛麻布丝绸金子和银子,其总价值就至少超过了千万贯之巨。
商人最看重的就是资金的流转频率,可想而知,李中易手上捏着这么大一笔巨款,肯定不可能白来南唐一趟吧?
不知李公可有进货的计划?叶向华不甘示弱的主动询问李中易,想进哪些货?
不知贵地有哪些特产?李中易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反问叶向华。
叶向华思来想去,还真心没有太多的特产,足以消化掉李中易手头的巨额财富。
马大勇倒是没有任何顾忌的说:在下倒是听说北方的大周严重缺粮,如果把粮食运去北地,肯定要发大财。
这个说法,正中了李中易的下怀,李中易却摇着头说:运粮北上,是要掉脑袋的重罪。
马大勇叹了口气说:在下主要是和周国的水师将领不熟,不然的话,早就运粮食过江了。
叶向华皱紧眉头说:这几年,唐国的粮食年年都是大丰收,唉,粮价也越来越贱了。不瞒李公马公,在下的粮仓里,至少堆积了好几十万石粮食,已经都快装不下了。
只是,这么大批量的粮食从江上运出去,难免会惊动水师那边。叶向华没提不卖粮食的事情,却担心的是水师会坏事。
李中易暗觉好笑,他之所以要把马大勇和叶向华一起叫来,为的就是有个竞争的关系。
商人是没有祖国的,这句话无论放在现在,还是后世,都通用。
马克思引用邓宁格的那句话,说得很棒,一针见血:有300的利润,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r1152
第132章 交易成功(三更送上)
按照李中易的想法,能够从南唐直接将粮食运过江,当然很好。如果不行的话,利用马大勇的关系,绕道吴越去搞粮食,其实也蛮不错的,还可以顺道联系一下阿拉伯的大海商们,何乐而不为?
马大勇冷笑着说:叶东主,在下可听说过,你家的粮食有一些送去了高丽国?
李中易摸着下巴,心中暗想,高丽王朝自从统一之后,再无战乱,粮食应该是比较充裕的,这肯定是偷运粮食去了大周国。
敢情,这叶向华除了做纸品稠缎麻布的生意,还有门路做走私粮食的买卖啊!
叶向华老脸微微一红,转瞬又恢复了正常,他完全没有料到,马大勇的消息竟然如此灵通。
马大勇见叶向华朝他看过来,不由撇着嘴说:鱼有鱼路,虾有虾道。据在下所知,别说是你了,就连本地的杨留守,都私下里送了一些粮食过江,很是捞了一票。
李中易听了此话,不由暗暗摇头,难怪南唐占地不小,亡国却很快,敢情是从上到下,都被官员给蛀空了啊!
叶向华既然被揭穿了老底,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他叹息着说:就算是水师睁一眼闭一眼,那也是在量少的情况下。
李中易听得很清楚,这个马大勇在江都府经营的关系,应该不比叶向华差,所以,消息异常灵通。
不过,对于马大勇如此肆无忌惮的大谈走私,李中易倒也有几分好奇。
此地乃是江都,并不是马大勇的大本营,西府,是什么使他有胆子这么说话呢?
也许是发觉李中易看他的目光有异,马大勇咧嘴一笑,说:唐国的官员非常喜欢胡商带来的番货,在下不才,正好经营着香料宝石以及金砂的独门生意。
李中易听懂了,敢情这个面相憨厚的马大勇,竟然是超级大垄断商人。
中国的史书,一向只记载王侯将相的传奇故事,根本没商人什么事,难怪李中易就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关马大勇的事迹。
如果,能够暂时调开江都的水师大部,倒是可以试一下。叶向华十分担心李中易手里的大量钱财,被马大勇一个人给吸光了。
善财难舍啊,叶向华把心一横,咬着牙提出了条件。
李中易点点头,这叶向华在马大勇的刺激下,终于忍不住贪财的诱惑了。
商人,或是资本家,果然是没有祖国的!
不过,为了不惊动叶向华,李中易并没有直接答应下来,而是说需要考虑考虑。
诸事谈妥,马大勇和叶向华告辞离开。李中易送他们出门之后,就吩咐李小七马上过江,拿着他的信符去对岸找负责暗中接应的赵匡胤。
李中易回到书房的时候,却见杨寒烟单手托腮,一双美眸盯在他的脸上。
你为什么要骗我?见李中易进来,杨寒烟蹙紧秀眉,冷冷的质问他。
李中易揣着明白装糊涂,故作不知的反问杨寒烟:骗你什么?
你不是说,吟出赤壁怀古的那位先生,已经北上了么?杨寒烟冷冷的说,你为什么要骗我?
没等李中易反应过来,杨寒烟顺手操起书桌上的玉镇尺,狠狠地砸过来。
李中易赶紧偏头躲闪,啪!杨寒烟手里的玉镇尺重重的砸到李中易的肩头。
你太欺负人了,根本瞧不起我。杨寒烟见真打着了李中易,不由呆了呆,接着扔下玉镇尺,哭着要冲出书房。
李中易吓了一大跳,让杨寒烟就这么哭着跑了出去,他就算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一把拉住杨寒烟的小手,李中易急忙解释说:我没骗你,我太年轻了,如果骤然出了大名,很容易被名气所累。
这种时候,李中易只能坚持强调低调的做人方式,否则的话,无论他怎么解释,都很难说得通。
你不想出名?杨寒烟果然被李中易的说法所吸引,下意识的停止了哭闹。
李中易叹了口气,说:我出身寒门,又这么年轻,一旦名气太大,反而容易遭人嫉恨。
咳,这真是神逻辑。不过,女人激动的时候,绝不是愿意讲道理的动物。
这个时候,不着边际的歪理往往比正经的说理,更容易获得她们的理解。
也是,杨寒烟好象理解了李中易的苦衷,你拉拉扯扯的成何体统?
李中易这才意识到,他一直紧紧的抓着杨寒烟的小手,得了提醒之后,他赶紧松手放开了。
我今天不请自来,是想告诉你,你的纸生意,很可能做不长了。杨寒烟忽出惊人之语,让李中易吓了一大跳。
李中易赶紧问她: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杨寒烟蹙紧眉头,说:今天听我堂兄说,北面的周国水师有异动,江都这边封江在即。我要的几本书,可能要延迟一些时日,才能买回来。
李中易一听就明白了,南唐肯定在后周国内派驻了不少细作,可能已经察觉到,配合他行动的赵老二的动静。
南唐靠啥抵抗后周大军的进攻?主要就是靠水师啊。
李中易下江南搞粮食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怎样避南唐水师的拦截。
杨寒烟提供的这个信息,实在是太及时了,李中易暗暗庆幸不已,认识这个美妞,收获很大。
李中易陪着杨寒烟吟了会诗,又抄了几篇经典的好词,借口有事,把心满意足的她送出了门。
等杨寒烟走了之后,李中易写信命人去通知马大勇和叶向华情况有变,计划要改。
与此同时,李中易领着韩通等人,当即离开宅子,带上已经装船的大量钱财,顺利的过了江。
杨寒烟的消息果然灵通,李中易过江的第二天凌晨,南唐的江都水师全体出动,彻底的封了江,南北的水运交通立时禁绝。
赵匡胤背着手和李中易并肩站在江边,他忽然叹了口气,说:朝中有人利用水师搞走私,却惊动了南唐的水师。幸好先生你见机早,不然的话,再想过江,可就难上加难了。
李中易微微一笑,说:如果只是我一个人,倒没啥事,随时随地都有办法过江。主要是在南唐赚的这些钱财,装了十几条大船,这个就很麻烦了啊。
按照先生所言,那马大勇和叶向华,果真有办法将粮食运过长江?赵匡胤有些迟疑的问李中易。
李中易淡淡的一笑,说:叶向华不好说,不过,我对马大勇的能耐,非常有信心。
见李中易这么笃定,赵匡胤只是点点头,也就没再说啥。
按照信里的约定,一个月后,李中易在通州(南通)等来了马大勇。
李中易看见宽大的江面上,缓缓驶来的超过百艘的千料商船之中,夹杂着十几艘阿拉伯商船,不由微微一笑,马大勇和胡商的关系,确实非同小可。
马大勇下船之后,笑嘻嘻地说:李公,这么快就又见面了,怪想你的。
李中易没看见叶向华,心知有变,拱着手说:马公果然是个信人。
马大勇咧嘴一笑,解释说:接了你的信后,我和叶东主都觉得很妙。叶东主担心他亲自出面,目标太大,就和我约定好了,由我从西府发运粮食北上。他从水陆两路,补充粮食到西府(杭州)给我。
李中易闻言后,不由微微一笑,这个叶向华,不愧是商场的老油条,既赚了大把的粮食钱,又不冒任何风险,可谓是一举两得。
李公,以后我马记商行在北地的生意,还望您老多多照应啊。马大勇扫了眼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的赵匡胤,若有深意的向李中易拱手。
李中易心里自然有数,马大勇应该已经猜到了他是周臣,这家伙还真的是很聪明啊。
开封城外的逍遥津集市,恭候马东主的大驾。李中易含蓄的一笑,点明了自己的皇商身份。
马大勇笑得很开心,说:李公,今天仅仅是第一批,后天还要来一大批。
李中易想想也是,一百多万石的粮食,区区几十条千料船,根本不可能一次性运来。
马东主,有个事需要商量一下李中易把马大勇拉到一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马大勇开心的点了头。
随着赌约的时间日益临近,梁国宾先后好几次派人到逍遥津来找李中易,担心他可能畏罪潜逃。
可是,李中易始终没有露面,黄景胜也只是叹气,却绝口不提李中易的去向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