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薛夫人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见识,却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疼爱李中易的人,他最缺的就是真诚无私的亲情。

    一切都听秀实公的安置。李中易也很光棍,为了长远的夺权计划,必须先麻痹住陶谷,再忽悠住柴荣。

    好,很好。陶谷当即吩咐说,那咱们明日就上路。

    陶谷和李中易都是聪明人,这聪明人之间,只需要一点就透,根本不需要说太多的废话。

    所以,两个人都很干脆,陶谷急着回去复命,李中易也不想在成都府多待,一拍即合。

    在陶谷的陪同下,李中易顺利的见到了李达和与薛夫人,还有他那个不争气的弟弟,李中昊。

    还没等李中易行礼,薛夫人突然拉住他的手,焦急的问他:珍哥儿,你没事吧?

    李中易不想让薛夫人担心,就笑着说:娘亲,您就放心吧,这位陶公是请我们去开封府享福的。他顺手指了指,丝毫不觉得尴尬的陶谷。

    唉,不管去哪里,只要和你在一起,大家平安就好薛夫人一看见李中易,就有说不完的话。

    等李中易好不容易才安抚住薛夫人后,扭头对李达和说:阿爷,孩儿以后会解释清楚的,请您务必信孩儿这一遭。

    陶谷就在身旁,李中易一时间也不好细说,只得含糊其词的先敷衍过去再说。

    第二天清晨,李中易的全家老小,混在车队里边,跟着陶谷的人马离开了成都。

    路上,李中易赫然看见了王大虎的身影,出现在一间酒肆的二楼。

    王大虎趁人不注意的时候,迅速的掏出一张纸,纸上就一个字,随。

    李中易当即点了点头,暗示王大虎,派人悄悄跟在身后,等到了开封之后,再找机会联络。

    费媚娘还在郊外呢,李中易差点丢了命,才得到了这个绝代的尤物,怎么可能轻易的放弃呢。

    而且,李中易一手训练的精锐乡军,也在剑门关的前线,跟着孟仁毅抵御赵匡胤的进攻。

    这一股忠心耿耿的军队,对于李中易未来在陈桥兵变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必须暗中安排好。

    整个车队,除了陶谷带来的五百大周的卫士之外,还有张业主动派出的五千人马,随行护卫。

    李中易心里明白,陶谷这是留下了后手,担心李中易的人,会搞出半路劫道的戏码。

    对于决心算计柴荣的李中易来说,在路上搞这种无聊的把戏,纯属毫无意义的牺牲,非但起不到任何效果。反而会把事情搞到最糟。

    既来之,则安之,随遇而安。不暴露野心,才是李中易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

    仅仅从陶谷这么高的身份,却故意伪装成小官来看,其中的内幕,肯定不简单。

    李中易悠闲的躺在马车上,既然陶谷不想透露内情,他索性懒得问。

    实际上。柴荣如果想杀了李中易,陶谷随时随地都可以动手,又何必带上他的全家人。去开封就死呢?

    李中易想得很清楚,这就说明,柴荣的确有非常用得着他的地方,只要小心应付。应该没有生命危险。

    离开成都之后。陶谷决定让薛夫人李达和以及李中昊,以及李中易的两个小妾,乘第一条船先走,他自己则带着李中易坐第二条船,慢慢的跟上去。

    李中易早就看破了陶谷的牵制用心,却也懒得说穿,只要全家都平安就好。

    就算是李中易成功脱逃了,李煜那个只会做词泡妞的草包。也值得他李某人去投吗?

    至于,做官要先当太监的南汉。以及不战而降了北宋的吴越钱家,就更不需要提了!

    这些腐朽的家族,完全不在李中易的考虑范围之中。

    只要这一次逃过一劫,大难不死,李中易一定要在势力最强大的后周政权内部,卷起千堆雪,激发万重浪。

    船行非常快,不几日就过了峡州(今宜昌),弃舟登岸后,从襄州北上,在邓州(今邓县)和赵匡胤碰上了头。

    陶谷把李中易的一家子交给赵匡胤后,转道南下,出使南唐。

    李中易面上不动声色,心里暗暗好笑,姓陶的,此去南唐,你必吃韩熙载的大亏,嘿嘿,身败名裂就在前方等着你呢!

    某家在主上的面前多言了几句,却不料惊扰了先生,某之过也,还望先生勿怪。赵匡胤诚挚的深深一揖,然后笑眯眯的望着略显狼狈的李中易。

    赵匡胤忽然面色一整,肃容说,我主久闻先生的大名,特命某家便宜行事。

    李中易何等聪明,一听就明白了,柴荣所谓的便宜行事,也就是活的李中易固然好,死的李中易其实也可以,总之不能让他溜走。

    既然后周有数的大将——赵匡胤都亲自来了,这就从侧面证明了,柴荣对李中易的重视程度。

    先生,你就不问一问,为啥会被陶谷所算计?赵匡胤笑眯眯地望着李中易。

    说句心里话,如果不是柴荣亲自设下圈套,赵匡胤还真想不到,李中易会被捉了来。

    呵呵,元朗兄统帅大军压上剑门关,日夜攻城,王昭远上次就被你给打破了胆。唐国又一败涂地,连江淮十余州都丢光了。李中易忽然微微一笑,如果我是孟昶,也会怕得要死,任由陶谷为所欲为。

    先生果然明睿,一语中的,妙啊!赵匡胤摇头感叹了一阵子,忽然提起了一个李中易非常熟悉的人,只可惜,赵普此番在许州办事,不然的话,倒可以陪着先生好好的畅谈一番。

    赵普?李中易微微一笑,这是一个极其厉害的角色,可谓是赵家两兄弟身边的首席智囊。

    这赵普,不仅是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的主谋,还是烛光斧影后,赵光义能够坐稳皇位的幕后重要推手。

    这赵普,身前为宰相,手握重权,死后被封为韩王,倍极哀荣。

    客观的说,赵普的一生,既是辉煌的一生,也是搞阴谋的一生!

    一言以蔽之:大宋官场的第一个不倒翁!

    更重要的是,赵普还是强干弱枝重文抑武这个基本国策的始作俑者,被两宋的士大夫们坚定的执行了三百多年,直到南宋亡国。

    先生可知,我主为何必欲将你弄到手?赵匡胤明显来了兴趣,想考较一下李中易的精明程度。(未完待续索,!

    :今天,不管兄弟们给多少张月票,司空都决定史无前例的大爆发一下,四更,说话算数!




第106章 其心必异(2更送上,求月票)
    :第二更完成,预计第三更将在18:00左右更新,第四更22:00左右更新,请兄弟们注意下!

    李中易早知答案,却故意装傻,叹息着说:我不过是个小官罢了,贵主上雄才伟略,奇谋似海,鄙人确实想不出来是何原因。!

    做人不能做杨修!

    该张扬的时候尽可嚣张点无妨,可是,该藏拙的时候,却必须三缄其口,否则必有性命之忧。

    赵匡胤微微一笑,说:连先生猜不到的事儿,可真是少见啊?

    李中易叹了口气,谦逊的说:我那点本事,不过混混小日子罢了,我若真的啥都知道,又何至于落到今日这步田地?

    哈哈,先生勿忧,此去东京,只有好事,却无坏处。赵匡胤眯起两眼说,只是,先生莫怪便是。

    李中易知道,赵匡胤这是在试探他的真实想法,于是,他诚挚的说:多谢元朗兄考虑周全,中途前来迎接。

    赵匡胤和李中易二人虽未明言,可是,两人彼此心里都有数,当初赵老二许下的三个诺言,已经兑现了一桩。

    李中易没杀赵匡义和慕容延钊,反而放了他们俩,赵匡胤苦心积虑的中途跑来接应,也算是还了人情。

    一个做了初一,一个还了十五,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异常的复杂。

    一路之上,李中易都显得很安稳。该吃就吃,该睡还睡得很香,赵匡胤安排的路线。他从不插话,还很配合。

    则平,这位便是我经常和你提及的李先生。

    到了许州之后,赵匡胤出去了一趟,再回来的时候,却带来了一个相貌堂堂的中年人。

    在下赵普,久仰无咎公的大名。今日得见尊颜,实是三生有幸。赵普笑得很是和蔼,实际上。话里却夹着骨头。

    李中易听得很清楚,赵匡胤介绍的是先生,而赵普却以无咎公相称,这就暗含着要叫劲的意思了。

    赵匡胤也听出赵普的话里。有些不妥。不过,他无意插手赵李二人之间的暗中斗法,看看谁更厉害,不是挺好的么?

    赵公太过客气了。在下本是臣虏,蒙赵帅不弃,格外优遇,已是愧不敢当,心下忐忑之极。李中易摆出谦逊的姿态。不动声色的就把赵普的攻势,给挡了回去。

    赵普摆手笑道:无咎公于赵帅有恩。便是某家的恩人,在开封若有任何需要,尽管吩咐下来,在下一定尽力照办。

    嘿,不愧是北宋第一不倒翁,这话说得漂亮极了!

    李中易故意装没听懂的样子,客气的说:不瞒赵公,在下来得匆忙,身边的小妾均没在身旁伺候着,颇觉不便。

    赵匡胤摸了摸下巴,这边的赵普刚夸下海口,大包大揽,那边的李中易立马顺着杆子往上爬,主要要求婢女服侍,嘿嘿,有趣得紧!

    赵普不过是说的客套话罢了,谁知,李中易的脸皮竟如此之厚,没等他把话说完,就当面提出了要求。

    哪有这样的?

    呵呵,这有何难,某家定会让无咎公满意的。赵普根本没问赵匡胤的意见,就十分自信的当场拍了板,来人,选几个标致的,会伺候人的婢女过来。

    这么一来,李中易立即心如明镜,赵普在赵老二这里,的的确确极受重用,拥有独当一面的做主之权。

    嘿嘿,赵普的权力欲如此之重,也难怪,他后来被赵老二和赵老三,先后几次罢相,颜面尽失。

    那就多谢赵公了。李中易微微一笑,光顾着说话了,倒把赵帅晾在了一旁,该打,实在是该打。

    赵匡胤也不等李中易邀请,大咧咧的就坐到了榻上,两腿伸展得很开,没个正形。

    李中易也没含糊,索性躺倒在了榻上,信口唤道:取酒来。我说元朗啊,好些日子没有沾过酒了,你馋不馋?

    赵匡胤哈哈一笑,说:是啊,是啊,陪着先生埋头赶路,路上滴酒未沾,还真有些馋呢。

    听了赵老二略有些偏向的回应,李中易刹那间,搞明白了,赵匡胤应该是想把他收入囊中,以平衡赵普的影响力。

    嘿嘿,老子才不会那么傻呢,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李中易心中有数,此去开封,应是有惊无险的局面,否则,柴荣直接宰了他也就是了,何苦费这么大的周折,要亲眼见到他呢?

    顶破天,也就是当一个被人唾骂的贰臣罢了,李中易压根就不在乎!

    赵普的性格,很有些刻板,说话办事,一板一眼,心思却很细腻。

    既来之,则安之!

    李中易本是个洒脱的个性,他索性放开胸怀,以天然的自我本色,彻底展露于赵匡胤的面前。

    元朗兄,是三杯一组呢,还是三坛子一组?李中易斜歪在榻上,似笑非笑的瞅着赵匡胤。

    哈哈,还是三杯一组吧?毕竟还在军中呢。赵匡胤话不多,却明显很开心。

    李中易和赵匡胤这种随意性很大的率性而为,赵普很有些不适应,他只得干笑着陪坐在一旁,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斗酒。

    赵普的酒量很差,赵匡胤是海量,李中易是千杯不醉。

    这不能喝酒,尤其是痛快的喝酒,可谈的事,自然少了许多。

    俗话说得好,酒逢知己千杯少。赵匡胤说是三杯一组,实际上,在李中易的引导下,眨个眼的工夫,一坛子酒已经下了肚。

    痛快,好久都没这么痛快过了。李中易说的是真心话,这段日子。他一直私下里谋划着篡了孟昶的位,喝酒的机会不少,可是。敢畅快喝的场合,却少之又少。

    柴荣要见李中易,打的是什么主意,李中易大致也可以猜个**不离十。

    换句话说,只要李中易积极配合柴荣强力北伐的想法,不仅不会掉脑袋,反而有可能混个小官做一做。

    身为贰臣。就应该有贰臣的觉悟!

    主上要用你的时候,就帮着卖命,扩大一点影响力。主上觉得你碍事的时候。就应该自觉的走开,去过悠闲的好日子。

    不管是这个时代,还是上辈子,李中易能够迅速获得提拔。核心的秘诀。其实不是所谓的权位,而是要一直简在帝心。

    换句话说,哪怕暂时受到了冷落,只要皇帝始终记得你的长处,就不愁没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

    无咎公,不知道你对天下大势,有何高见?赵普原本宁静的心,被赵匡胤和李中易的桄筹交错。给搅得心烦意乱,他有心避开不擅长的领域。切入到他十分熟悉的领域。

    唔,我为蜀之弃臣,就不说什么了。南唐不过是守家之犬,不足为虑。李中易装作有些酒意的样子,侃侃而谈,南平和吴越地小人稀,苟延残喘罢了。

    来,元朗兄,再来三杯。李中易刚起了个头,就撇开了赵普,向赵匡胤邀饮。

    赵匡胤正听得入神的时候,忽然被李中易掐断,不由苦笑一声,陪着他又连干了三杯。

    北汉不过仗着契丹人的势而已,早就是色厉内荏,国力枯竭。李中易为了在后周混得更滋润一些,自然也要抖一些真本事出来,免得让赵普小看了,大周一统中原之势已成。

    好,说得好。赵匡胤颇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禁不住拍案叫好。

    敢问无咎公,我大周下一步应伐何国?赵普尽管觉得都让李中易说对了,心里依然不舒坦,故意要挑刺。

    李中易微微一笑,说:兵分两路,一路伐党项诸部,得河套之千里沃野,掌出产良马之宝地,此为至要;另一路急取南唐及吴越,得江南膏腴之地,补充北地之军需和民用。

    无咎公所言,好象有点过了啊。我大周何来如须多之兵将,用于两向作战?再说,难道北汉的刘崇,会眼睁睁的看着咱们取了河套的党项诸部?赵普异常诧异的望着李中易,心里暗暗骂道,不知天高地厚,信口开河。
1...7172737475...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