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天地君亲师,天和地都是假的,君王自然最大,其次是父母,最后才是老师。
就算是帐外那些原本的土农民,没有读过一天书,也被上一代人用灌输了满脑子的孝道。
这个时代的农业生产力极端低下,又没有五险一金,农民老了之后,最担心的就是没饭吃,没钱看病,没人在床前照顾。
咳,和现代共和国,读书难,买房难,看病难,养老难,这几座压得屁民快要喘不过气来的大山,其实并无本质上的不同。
养儿防老,这个流传至今的老观念,正是中国的农耕民族,因为对未来的担忧,逐步形成的合乎经济规律的古代保险观念。
所以,三军集体把李中易当爹看待,其实正好合乎这个时代最大的道德:百善孝为先!
古人实在是太纯朴了,稍微给一点点甜头,就感激得五体投地。
换作是现代社会,那就是典型的狼的社会。类似,斗米恩,石米仇,这些恩将仇报的破事,屡屡在亲朋好友之间上演,令人只得感叹世风日下。
三军感佩李大帅,众皆拜服,可是,黄景胜的想法却颇有不同:区区一点小钱,居然就收买了如此多的人心,公子啊,俺对您的敬仰之情,如同滔滔的嘉陵江水,绵绵不绝呐。
晚上,蜀军大营里,灯火通明。除了在寨墙上值守的战士,以及远远放出去警戒敌情的斥候队以外,大家都高高兴兴的聚在一起,一边嚼着丰盛的庆功大餐,一边彼此分享着初战就大获狂胜的喜悦心情。
三国演义里面,出现过太多的敌人夜袭的画面,李中易已经吃过火攻的亏,再也不敢马虎大意,所以,庆功宴依然全面禁酒。
李中易为此专门放了狠话,谁敢沾酒,杀无赦。
就在蜀军欢庆的时候,周军的大营里面,却是一片愁云惨雾。
硬抢到攻山任务的高聪,险些被蜀军的追兵给砍了脑袋,幸好友军及时来援,挡住了进攻势头正猛的蜀军。
望着身边稀稀疏疏的残兵败将,高聪忽然悲从心头起,欲哭却无泪。
出兵的时候,是两千多雄纠纠的精锐勇士,侥幸逃回营的,却只剩下区区几百人,还个个身上有伤。
败得太惨了!姓高的,真无能。听见不远处有人连声叹息,换作是高聪往日的脾气,定要把那厮揪将出来,乱鞭抽死。
可是,如今的高聪,乃是败军之将,手头上仅有的一点本钱,今天也全都赔了个精光。
和平时期,人是英雄钱是胆。遭遇乱世,只要枪在手,敢把皇帝拉下马!
打了大败仗,丢了绝大部分兵马的高聪,如今只能当缩头乌龟,忍着旁人的冷嘲热讽。
高都指挥使,赵帅有请。这时,赵匡胤身边的牙兵走到高聪的身旁。
高聪很不想去中军大帐,可是,败军之将再无可倚仗的实力,只得乖乖的跟着来人去见赵匡胤。
唉,老高啊,这一仗我都看见了,非战之罪。刚一见面,赵匡胤就温和的安抚高聪。
高聪心头立时流淌着暖意,非战之罪,这就意味着他的战败,脱罪的几乎很大。
他早就听说过赵匡胤是个仁义之士,平常待人接物都异常宽厚,只可惜,他是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牙兵出身,天然和赵老二不是一路人。
自从高平之战后,大周的禁军中就传出了小道消息,点检当皇帝。
周主柴荣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私下里却把赵匡胤给提拔成了位高权重的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
后周朝廷的禁军主力,分为两大块,一是殿前司,一是侍卫亲军司。
这两大禁军系统的实力大致相当,殿前司掌握着铁骑军(马)和捧圣控鹤军(步),侍卫司的主力部队是龙捷军(马)和虎捷军(步)。
赵匡胤原本就是虎捷军的都指挥使,如今,又被提拔为侍卫亲军司的主要将领之一。
显然,周主柴荣是想利用赵匡胤一系的新生代将领的力量,来牵制住老派军头势力的领军人物张永德。
两大军头势力明争暗斗的结果是,张永德和赵匡胤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已经势成水火。
这一次出征蜀国,张永德和赵匡胤分兵进攻,是周主柴荣的决定。可是,等到赵匡胤拿下秦州之后,张永德居然派来小舅子,不仅摘了赵老二的桃子,更把他的精锐部队虎捷军留在了秦州。
说白了,就是高聪暗中,给远在凤州的主帅张永德报的信,张永德才能够及时的掌握到了赵匡胤这边的动静。
大败之后,高聪原本以为赵匡胤会捏着他立下的军令状,要了他的脑袋。
没想到,赵匡胤不仅没有怪他,反而主动替他开脱,高聪既惊且喜,又有几分猜疑。
赵匡胤瞅见了高聪的脸色变幻,却视若不见,他叹了口气说:老高,你也看到了如今的形势,这么险要的扼守山口的位置,被蜀军给占据了,导致我军如今进退两难。
是啊,地形确实对蜀军太有利了。高聪赶紧附和着赵匡胤的开脱之词。
赵匡胤又是重重的一叹,说:老高啊,你当着众将的面,立下了军令状。不管怎么说,终究还是败了,我如果不处置了你,军法不彰。处置了你呢,却是冤杀猛将了。
高聪瞪圆了眼珠子,心里一阵发毛。赵匡胤现在即使杀了他,也是白杀,张永德都没办法帮他申冤。
老高,我念你作战一向勇猛,就直接把你送去张帅那里,如何?赵匡胤十分体贴的提出了极具力的建议。
这这个高聪显得有些犹豫,举棋不定。
赵匡胤和煦地一笑,说:老高,你就别疑神疑鬼了,实话告诉你吧,军粮已经不济,去凤州催粮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喏,这是拟好的公文。
高聪接过公文,仔细地看了一遍,公文上果然盖有赵匡胤的大印。
他不由得一阵大喜,当即跪倒,大声说:赵帅成全之恩,末将永世难忘。
好了,好了,你我之间,还需要这样的假客套?赵匡胤温和的搀扶起高聪,命人取来酒饭,陪着他喝了好几杯开封特产的美酒玉露香。
酒足饭饱之后,高聪又歇息了一晚。天蒙蒙亮的时候,他领着几个牙兵,怀里揣着赵匡胤给的公文,打马扬鞭去凤州找张永德救命。
送到营门外的赵匡胤刚要转身,就听见了王政忠的大嗓门,你真打算就这么轻易的放过了姓高的?
赵匡胤扭头看着王政忠,忽然微微一笑,说:没有实力捣乱的丧家之犬,何足道哉?
倒也是,走了也好,省得给老子们尽添乱。王政忠一向懒得动脑筋细想这些令人头疼的人际关系。
如果是李中易在场的话,定会一针见血的点出赵匡胤假装宽仁,实则是借刀杀人的伪善真面目。
第70章 哑谜
如果是李中易在场的话,定会一针见血的点出赵匡胤假装宽仁,实则是借刀杀人的伪善真面目。
高聪打了大败仗,不仅没死,反而被张永德保护了下来,周主柴荣可不是个浪得虚名的庸主,他会怎么想呢?
换句话说,周主柴荣只可能怀疑张永德以权谋私,硬逼着赵匡胤放过了高聪。
掌握重兵的大将,居然只顾着收买军心,却罔顾朝廷的法度,柴荣只可能更加忌惮张永德。
赵匡胤还要继续得利下去!
蜀军的大寨里,将士们菜足饭饱之后,轮流提着扁担,打着火把,到寨墙外面挖土。
挖好的土,添加了许多碎石块之后,全部被堆到外面的寨墙之上,然后由民夫们大量浇水,再将其底部抹平,以防备敌军再次火烧寨墙。
如果不是修了棱堡,而是成一条直线的寨墙,李中易这么干了,那就是自做孽不可活。
可是,有了棱堡之后,李中易和众军官们都已经发觉,只要预防住了敌军的火攻,寨子里的弩箭又十分充足,敌军来多少就得死掉多少,绝无幸免的道理。
所以,防火成了蜀军大寨的当务之急,防御工作的重中之重。
挖土的地点,李中易就选在了外寨墙的边上。这么一增一减,就在大寨的外面,形成了一道宽约一丈(近三米),向外一侧被削平了的陡坎。
这么干,其实是李中易从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人为了防备阿拉伯联军的坦克大部队长驱直入,特意修建的障碍坎上找到的灵感。
当年,埃及军队表现得非常愚蠢,在坦克部队越过障碍坎时,把坦克装甲最薄弱的底盘,彻底暴露在了以军的反坦克部队的面前,结果损失超级惨重。
堆土仅仅是第一步,在李中易的严令之下,大寨内的各类设施,不允许出现裸露在外的木板,都必须贴上厚厚的一层黏土,并随时浇水。
反正,已经躲到了山寨之中,民夫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帮着加固寨防。
紧张的施工过程中,李中易暗暗庆幸不已,幸好有孟仁毅这个铁杆好兄弟撑腰,给他准备了足够五千大军消耗三个月的辎重物资。
否则的话,李中易就算是修了棱堡,也守不住这座大寨。
已经往山上挪了两百五十多丈的中军大帐,如今再也不怕敌军的火箭袭击。
李中易回到大帐内,一边喝着茶,一边琢磨着,怎样把赵匡义和慕容延钊,已经落网的消息,悄悄的通知给赵匡胤赵老二。
高聪带兵来强攻的时候,李中易看清楚了,在周国禁军的中军,耸立的大纛旗上,是个硕大的赵字。
嗯,果然是赵老二亲自来了,李中易终于确认无疑问。
和现代作战不同,古代的军队交锋打仗的时候,可没有电报电话无线步话机这些先进的通讯工具。
大军之间的指挥和联络,一靠金鼓号角,二靠传令兵骑马下达指令。更重要的是,靠着军旗之间的配合,才能完成有效的调度和指挥。
经过实际作战后的李中易,明显发觉,好多历史穿越小说中的重大漏洞。
小说里,英明的穿越者——大军的统帅,居然仅凭大声喊话,就可以对数万甚至是数十万大军如臂使指,在很短的时候内,就对敌军发起准确有效的进攻。
咳,这简直就是扯蛋呐!
就在刚才,李中易快要喊破了喉咙,就连近在咫尺的黄景胜,都没听清楚,他在喊些什么。
原因其实很简单。成千上万的双方士兵,杀声震天,鼓声大作,巨大的噪音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一个人喊话的声音,能够让身边的少数几个人听得清楚,就已经是祖坟上冒青烟了,何况是数万大军的整个集体呢?
李中易一手训练的乡军,比周军多了在小范围内指挥作战的竹哨之外,就是增加了多名替补的掌旗官。
毫不夸张的说,在作战中,不管是中军,还是各营的掌旗官战死,比任何一个中层将领战死,更可怕。
鲜明的战例就是:辽沈战役时,在胡家窝棚的一次小小的战斗,共军仅仅一个排的偶然袭击,就彻底打乱了廖耀湘的兵团指挥部,使廖部的各军各师在失去电台指挥的情况各自为阵,并最终导致廖兵团被东北共军全歼。
从敌军的大纛旗,辨认敌军的最高指挥官,一直是古代作战的重要手段。
人的名,树的影,面对盖世枭雄——宋太祖赵匡胤,李中易觉得不能大意,必须慎重从事。
就这么直接的派人去联系赵匡胤,李中易始终觉得不太妥当。
首先,派去的人,必须是心腹中的心腹,黄景胜或是王大虎,都可以胜任这个标准。
但是,这两个人以前所处的层次太低,一个是牢头,一个是狱卒。
说白了,他们也就是见过一些小世面,却没见过大场面,很容易让精明的赵匡胤看出破绽。
至于郭怀,固然也非常可信,但是,他以前也只是个昭武镇的战兵副都头,对于政治交易的勾兑之道,却是一窍不通。
肿么办呢?李中易觉得异常之头疼,归根到底,还是家底太薄,缺乏得用的舌战人才。
和敌军主帅在私下里进行勾搭,一旦走漏了丝毫的消息,李中易的项上人头,必定会被孟昶砍下来当夜壶。
昨天,刚刚和赵匡胤的大军血战了一场,双方士兵之间的仇恨正深。即使李中易现在派人去联络,恐怕还没走到周军的大营,就给宰了。
派谁去联络,用什么方式联络最好呢?
就在李中易发愁的时候,黄景胜忽然走到他的身旁,小声说;公子,那两个人已经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由大虎兄弟亲自带人看守着。
那两个人?慕容延钊和赵匡义么?
李中易脑子里突然象是打开天窗一样,猛地一亮,嘿嘿,怎么把这一对宝贝给忘在了脑后呢,真的是该打屁股啊!
嗯,吩咐摆上酒宴,再把慕容化龙请过到我这里来。李中易眨个眼睛的工夫,就来了鬼点子,原本异常纠结的心情,刹那间放松下来。
慕容延钊的腿伤未愈,被人抬进中军大帐,躺到了李中易的对面。
李中易也早已脱下官服,换上一身锦袍,正盘腿坐在榻上,笑眯眯地望着慕容延钊。
化龙兄,这几日在下忙于军务,一直没空亲自替你换药,不到之处,敬请海涵。李中易知道慕容延钊的话很少,属于八杆子打不一个屁来的铁汉子,所以,他故意选了个慕容延钊不能不回答的话题。
自从,慕容延钊落到了李中易的手上,李中易对他,一不打骂,二不虐待,三不问周军的军情,成天好吃好喝的照顾着,优厚的待遇已经远超慕容延钊的想象之外。
头两天,因为担心伤口太大会感染,李中易甚至亲自出马,替慕容延钊检查伤情换膏药,这人情早就做足了。
蒙香帅厚遇,在下赶激不尽。慕容延钊犹豫了好半天,终于吭吭吱吱的向李中易当面道了谢。
李中易看出了慕容延钊的担忧,故意笑着说:今天请你来相聚,不谈军务,只聊私谊。放心吧,李某绝不会难为,抗鞑子的真英雄。
慕容延钊暗暗松了口气,李中易确实对他很不错,但是要想让他说出周军的实情,那也是办不到的。
见慕容延钊紧张的情绪渐渐放缓,李中易指了指摆在他面前的一只茶盏,笑道:刚沏好的峨眉雪芽,尝尝吧。军中条件简陋,化龙兄切莫怪李某慢待贵客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