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人间最得意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平生未知寒
    普通人吃鱼肉喝鱼汤不会有太多人在意,可这一位毕竟是沉斜山的道种,也好似像是传说中的年轻一代第一人,就像一个普通人吃鱼肉,自然会引来许多人。

    白鱼镇是个地处周国西南的偏僻小镇,往日里别说修士,就连江湖武夫都不见得能碰到,有谁能够看出叶笙歌的不凡

    因此现在看着叶笙歌吃鱼的就只有三个人。

    一个穿着大红袈裟的年轻和尚,一个身材不算修长的少女,一个背着书箱的少年。

    这恰巧来看,三个人的身份还都不低。

    穿着大红袈裟的年轻和尚是禅子,少女叫做顾缘,背着书箱的少年是宋沛。

    除去宋沛,顾缘和禅子的名声早已经传出。

    只是宋沛这位学宫掌教学生的身份,要是传出去,一样能够吸引到无数眼球。

    要知道,苏夜被称为山上修士称为,若是观主梁亦在沧海之下还有敌手,首选便是这位号称学问天下第一的学宫掌教。

    况且学宫贵为儒教门下执牛耳者,作为学宫掌教,苏夜的地位不必多说。

    禅子看着里面早已经发现他们踪迹,却是不管不顾的白裙女子,平静道:“叶施主道心坚定,怪不得能走这般快,这般年纪便是朝暮,恐怕翻遍三教历史,也不多。”

    顾缘扯了扯嘴角,对于这位道种,她是第一次相见,并未一见面便因为同时女子而生出什么寻常女子都会生出的心思,山河这边的几个年轻人当中,叶笙歌出了名的道心纯粹,修道亦是不强求,并非如同外人所说有那般痴,有了现如今这个境界,大抵要是真痴还没那么容易便走在了众人之前。

    至于顾缘,作为学宫的读书种子,年纪比起来禅子也好,还是叶笙歌也好,亦或是别的什么出彩年轻人也好,都要小一些,因此当她开始修行的时候,虽说已经有叶笙歌走在众人身前,但并未给顾缘施加多大压力,顾缘仅仅是知道叶笙歌是沉斜山道种而已,除此之外,并未太多在意。

    直到现在,也不曾对叶笙歌生出过什么心思。

    倒是宋沛,这个家伙自从走进学宫之后,便一直打听大大小小的消息,关于这位道种的消息,早已经知道不少,可知道与亲眼所见,也不是一回事。

    “她就是叶笙歌,言先生说她已经朝暮境了”

    这是言余的猜想,其实也是整个山河,无数修士的猜想。

    之所以是猜想,是因为叶笙歌在最近这几年,并出过手,谁也不知道她到底是什么境界,即便是朝暮,也没有证实,没有证实的事情,只能叫做猜想。

    禅子不知道想起了什么,脸上出现笑意。

    顾缘还是扯着嘴角,但是没忘给了宋沛一巴掌。

    拍在他的脑袋上,声音有些响亮。

    宋沛上山之后,最为亲近的人是师姐顾缘,顾缘动手打他,他自然不会生气。

    只是现在也有些委屈的看了顾缘一眼,他心里想着自己并未做错什么事情,为何师姐要出手

    顾缘心情有些烦躁,嘟囔道:“道种也没啥了不起的,我有朋友是剑仙。”

    宋沛之前在酒楼便听过师姐说过一次,觉得很有些不开心,但现在师姐又开口提及,他还是低声提醒道:“未来的。”

    顾缘转过头看了宋沛一眼,顺手又给了他一巴掌。

    宋沛再不开口,就是欲哭无泪。

    这顺着师姐说话也不行

    在这个还算是懵懂的少年心里,自己师姐就是那个在他心间摇曳的女子,那般美好。

    哪怕是出手打他的时候。

    顾缘转头看向禅子,轻声问道:“不是吧”

    这是询问,也是希冀,她对叶笙歌没有什么想法,但很想她走慢一些,这样另外的那个家伙才能追上来嘛。

    顾缘从未认为自己是喜欢李扶摇的,但却真真的希望自己的这个朋友,就在她眼前一点一点成为剑仙。

    那样该是一件多好的事情

    禅子笑了,“要想知道是不是,有一个办法。”

    顾缘问道:“什么办法”

    禅子走过几步,从院墙这边来到门前,轻声笑道:“问一问便好了。”

    是啊,世间有很多事情,去猜测有什么用,还不如张口问一问,问一问便好了,这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一点都不曲折,虽然不一定能够得到答案,但几乎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难不成问问,对方便要把你杀了

    不可能的。

    所以禅子敲了敲门。

    ……

    ……

    白鱼镇今日下了一场春雨,实际上下雨这种事很是普遍。

    当细如发丝的雨丝落在那条小河里的时候,便将河面勾勒出一幅极好的画来。

    言余站在某颗柳树下,看着河面,然后笑道:“当年第一次遇见他的时候,也是一个雨天,不过当年却是在秋雨里,现在是春雨,虽说都是雨,但不太相同。”

    黄近撑着油纸伞,心神安宁,自从离家之后,他便一直带着这把油纸伞,寸步不离身。

    可几乎都没有怎么撑开挡雨过。

    这油纸伞是普通的油纸伞,用得多了,自然便会出很多问题。

    最大的问题无非就是不能遮雨,那到时候换一把便是。

    说的轻巧,可那是黄近不能接受的结果。

    他知道言余嘴里说的是谁,那个他见过的家伙,当初还拿了他的柴刀。

    只是当初要不是他们,他可能真的会死在某座宅子里。

    言余说道:“妖土那边传来消息,有个年轻剑士大闹青天城,把好几个在妖土都有些名头的年轻人都给揍了一顿,朝青秋亲自为其保驾护航,而很巧的是,那个年轻人有个名字,叫做李扶摇。”

    黄近在学宫里翻了很多书,知道了大部分修士应该知道的事情,自然知道青天城便是那位青天君的疆域,也知道原来之前见过的那个青衣女子,就是青天君的女儿。

    现在更知道了,那个拿起柴刀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剑士。

    当年那家伙连剑都没有。

    黄近说道:“言先生知道,他是我的朋友。”

    言余苦笑道:“我还知道顾缘也是他的朋友,不仅如此,我还知道,周师叔看他也觉得不错。”

    黄近不是蠢人,所以三言两语便已经知道了不少事情。

    黄近失望的说道:“我原本以为,咱们不会做出这种行径,不说是因为学宫的地位,光是那些堆在藏书




第四百一十章 有那么些人(中)
    朝青秋说道:“重病下猛药,这句话不是你们说的”

    张圣很认真的摇头,“不是,是一个道教修士讲的,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针对凡人的生老病死,自然很有道理,可咱们不是普通人,用这句话就不对了。”

    朝青秋看着张圣,平静道:“所以世道一直都不好。”

    张圣知道同朝青秋讲这些话一定是没有什么结果的,所以他主动转移话题说道:“那个年轻人,你如此明显的帮他,或许是适得其反,现在有很多人都想杀他,修行本就不易,你这般行事,让他举步维艰。”

    朝青秋平静道:“人人都怕有另外一个朝青秋横空出世,所以都忍不住了。”

    张圣点点头,“剑士积弱已经整整六千年,偏偏出了一个你,让咱们都不太开心。要是再出一个你,恐怕真没有任何一个人受得了。”

    朝青秋问道:“你也不开心”

    张圣自嘲道:“都是人,不管如何,总不会想看着头顶站着一个人,何况我们都已经走到了这个地步。”

    朝青秋沉默了很久,说道:“我一直在等你们来杀我。”

    “代价太大了,没有人愿意尝试。”

    张圣微笑道:“至少在不得不出手之前,是没有人愿意的。”

    朝青秋神情平静,“我曾见过天外的风景,我对人间已经倦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朝青秋的语气里有些倦意,看惯了世间一切,无法在其中找到乐趣,自然便会倦,尤其是他又看过天外的光景。

    朝青秋会不会十分想要离去,谁也说不清。

    张圣问道:“天外的风景是怎样的”

    他虽然是沧海,但是距离最后的那个境界,还有很长的路,不如朝青秋走的快,也不如朝青秋胆气足。

    朝青秋看着他,“你想知道,为何不自己去看看,这旁人口中的事物,终究不如自己看的来的清楚。”

    张圣笑着点头,他也想去看,但境界不高,哪里有资格去看

    “如果说沧海便是人间至强,那人间之上的那些人都是沧海之上,你跨过人间之后,见了那些人,便都是境界比你更高的,不会失落”

    实际上在所有人追寻长生的时候,同样会有这个想法,圣人们高高在上惯了,怎么能够习惯一下滚落云端的生活,倘若天外的那些人,都是沧海之上的境界,那么当他们来到天外之后,难不成不会有失落感,就好像是一位高高在上的王朝帝王,忽然有一日便落到了世俗最底层,那种落差感,只怕会把人逼疯。

    张圣又自嘲笑道:“可谁又能抗拒长生的诱惑”

    张圣笑道:“我之前读的那些东西,想来都很有意思,有的前辈说读书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的前辈说,读书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实际上呢,他们最开始或许是这么觉得的,但是到了后面,一个个都盯着长生,资质和眼界低一些的,便看着沧海,什么读书人,读个屁书哦。”

    这些粗鄙之言,在张圣嘴里,倒是一旦都不让人觉得粗鄙。

    “要是有一日,天底下的读书人都无法修行,全部都回到读书人身上来,不看长生,不羡沧海,那个光景无疑便是极好的。”

    朝青秋说道:“那到时候就算是江湖武夫也能提着刀放在你们这些读书人脖子上,然后问你们讲的学问是不是狗屁学问,你们怎么选,是为了那什么学问不管不顾,还是为了性命,便顺着那人”

    张圣肯定是想过这种事情的,只是他并没有给出答案。

    朝青秋说道:“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情。”

    张圣叹了口气,只是觉得无奈。

    “朝青秋,你想离开人间了”

    朝青秋之前说了那么多,其实还不如他一问。

    这里的离开,便有两种选择。

    朝青秋看着张圣,没有开口。

    即便是沧海,即便是他朝青秋这个世间无敌之人,也不会把内心真正的想法说出来,那样太危险。

    张圣站起身,摇摇头。

    然后一言不发的转身。

    朝青秋看着他,平静道:“记得我的事情。”

    是的,依着朝青秋这个脾气,自然是不会随随便便找人叙旧的,他出现在某处,都会有特定的含义,他来见谁,也是如此。

    张圣叹了口气,说道:“这件事很难。”

    朝青秋说道:“可你能办到。”

    这是很笃定的说法,完全不让张圣反驳。

    他还想说些什么,朝青秋的身形却是已经消散了。

    张圣生平第一次觉得朝青秋实在是太过无赖。

    只是也没有办法,他走出这个地方,想了想,路过一颗老槐树,撕下一块树皮,用手作笔,在上面写了些话,然后随手丢出去。

    落到远处的河里。

    顺着河水,树皮沿着河道离去。

    不知走了几千里,不知道过了多久。

    到了一座书院的门前。

    书院门口有一条河,有个读书人从书院走出来,来到河边,准备洗把脸,却是在河里看到了那块树皮。

    没有看其他东西,只看到最后的张无墨三个字。

    便震惊得说不出来。

    他拿着树皮,一路不管不顾的小跑到某间房前敲门。

    很多人都看到了,但是没有人去拦他,因为这个人是书院里的重要人物,除去院长之外,没有人能够对他做些什么。

    里面很快传来一道声音,“何事”

    读书人的声音颤抖,很是激动,“圣人法旨!”

    圣人们说的话是法旨,写的东西也是法旨,不是所有人都会听,但至少可以讲,儒教门下弟



第四百一十一章 有那么些人(下)
    一场春雨结束之后,少梁城的街道上是湿漉漉的,行人不多,大多都行色匆匆。

    周国与陈国之战,早在数年前就已经落下帷幕,延陵也再无讨伐周国的想法,这让周国的那位皇帝陛下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也停下了扩张的想法。

    数年过去,不兴刀兵的周国也算的上是国泰民安,现如今整个周国的军伍都在那位谢家宝树谢应的手上,谢家成了当之无愧的周国第一世间,谢应成了周国当之无愧的朝野第一人。

    今日正逢大将军谢应回京述职,却偏偏碰上了一场春雨,可皇帝陛下站在城门口,没有要暂避的想法,一众臣子们也就只能跟着淋雨,好在春雨不大,又在之前停下,才让他们有些庆幸,只是即便如此,也肯定是有官员在今日之后回到府邸之中,便要大病一场的。

    至于病到底大不大,倒是很多人都明白。

    谢应成为周国的大将军之后,是实际上的朝野第一人,以往和他有过过节的朝野大臣们,要么是请辞调离少梁城,要么则是干脆告老归田了,当年老祭酒谢陈郡在时,谢家便已经极度不好惹,现在在谢应作为大将军之后,更是如此。
1...169170171172173...5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