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凤今
可自打战事一起,州城的城门就关了,刺卫们进不了城,皇后就想出了这么个损招儿。
她料定如若强攻,岭南军必定依凭天险坚守不出,只是城楼上那十二架强弩和巨石乱箭就够朝廷大军受的,强攻只会叫将士们白白送命,于是她便命大军扎营歇整。
她擒杀了岭南王,如今岭南军畏她如虎狼,朝廷按兵不动,岭南王的幕僚们果然认为此事有诈,于是派出斥候精骑频频刺探叫阵,自动把人送进了朝廷的军营里。
前三天,为防岭南军严查,送回去的俘虏都是真的,后几日送进城去的都是刺卫。皇后亲自审的俘虏,就差把人祖上十八代是干啥的都审出来了,刺卫们经验老道,扮成俘虏在军中呆几日问题不大。只待余下的刺卫都到了,大军就会进行下一步行动。
但下一步的用兵之计,皇后至今尚未明示。
“好了,你们回去吧,今日是上元节,夜里记得加强戒备。”暮青说罢,又看地图去了。
邱安和乌雅阿吉道声遵旨,一齐走了。
但刚走没多久,也就一更时分,邱安又来了中军大帐,这一回,他的形色显得有些匆忙。
暮青神色一凛,沉声问道:“出了何事”
邱安气还没喘匀,瞧见暮青的神色,赶紧从怀中摸出一封书信来,咧嘴笑道:“好事好事!”
月杀接过书信递了上去,暮青一瞧,见书信封在明黄的锦缎里,竟不是军情,而是一封家书!
暮青捧着家书许久没动,一时竟有些失神。
邱安见了,笑着挠了挠头,随即悄悄地退了出去。
月杀到暮青身后站定,将目光定在了大帐门口。
中军大帐里静了下来,军案上仍然铺着地图,明黄的锦缎放在上头,似墨色山河里的一抹天光,烛影跃动着,叫人的心也跟着狂跳。
?这些日子,朝中的消息也时常传入军中。她知道何少楷兵谏事败,江南水师全军皆降;知道章同勇斩叛将,负伤立功;知道朝中肃清了半数大员,知道何初心这两日就能被押回都城……她知道他日理万机,兴许起居都搬到了太极殿,故而理性上她并不希望他百忙之中回什么家书,可当她看到邱安捧着这封明黄的锦缎进来时,她才知道,她心里有多盼。
哪怕信中是对她那二字家书的怨怪之言,她都想要看——看看他的字,哪怕睹信思人。
直到此时,她才理解了为何她远在他乡时,步惜欢总那么盼信如盼人。
她屏息着将信展开,当看到那熟悉的笔迹时,她几乎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这一刻,桌案上的灯烛似乎放得有些近,火苗儿炙烤着她的脸颊,有些发烫。
暮青深吸一口气,怀着迫切的心情匆匆地扫了眼家书,恨不能一目十行,一眼就看尽信中之言,却不料这一眼扫下去,她的眉尖儿忽然不受控制地颤了颤,随即猛地将信往桌上一拍!
啪!
月杀闻声看来,见纸风扑得烛火摇动,火光在女子的眉心间跃动着,那脸色真称得上是瞬息百变。
中军大帐外,邱安尚未走远,听见声响不由回头,正琢磨着那声响是何由来,就见暮青挑开帘子走了出来。
“请瑾王前来议事,你和乌雅阿吉也来。”暮青负手而立,神色如常。
邱安一听暮青宣的只有他们这几个人,顿时猜到所议之事应与计取州城有关,于是急忙去了。
刺月门乃江湖门派,专司情报及暗杀之事,门主的身份如若被世人知晓,难免会惹人诟病。当暮青知道动用刺卫实属无奈之举后,她就有意将参与此事的人缩减到了最少。
巫瑾、邱安、乌雅阿吉、月杀,都是信得过的人。
四人齐聚于中军大帐之后,神甲卫便在外把守,十丈之内无人能进。每当此时,军中就知道皇后娘娘又与将军们商议军机要事了。
这夜,直到三更时分,邱安和乌雅阿吉才从大帐里出来。
没走多远,邱安便停下脚步,仰头望了望山月。
“邱总兵担心此计会败”乌雅阿吉笑道。
邱安愣了愣,摇头道;“那倒没有!这可是皇后娘娘的计策,老子亲眼在淮州见过她赈灾平叛,岭南王都被她擒杀了,她的计策,咋能不信我就是挺好奇的,娘娘此前说陈飞顶多盘查三天俘虏,目前来看果真如此!本来我担心刺卫们即便进了城,但想行刺杀之计,也需先想法子从瓮城的军营之中溜进城中,这期间万一出了岔子,攻城之计便会功亏一篑,可皇后娘娘却说陈飞一定会将俘虏调入城中!你说这又是何缘由王爷跟随娘娘的时日长些,要是能参透,不妨说来听听。”
乌雅阿吉哈哈一笑,“娘娘不是说了,待大军进城之日,你自会知晓吗”
一听这话,邱安反倒更纳闷儿,“你说为啥非得等到大军进城之日”
乌雅阿吉似笑非笑地道:“这本王怎么知道邱总兵既然一肚子的疑问,刚刚在凤驾面前为何不问”
“我、我这不是……”邱安咳了一声,硬把到了嘴边的话给吞了回去。
半年之前,如果有人说他邱安会怕个女人,他非拿刀把那人给砍了不成!他行走江湖半辈子了,倒也不是真怕皇后娘娘那清冷的性子,只是每当她决断诸事之时,那气度总叫他发怵,就跟……就跟见了圣上似的。
“邱总兵想想皇后娘娘审人时的手段就该知道,娘娘通晓之术世间难见,本王也不解她的心思。只是她的话,你只管信就是了。”
“信是信……”邱安望着月色,再开口时,话锋已经转开了,“滇州城乃天下险关,倘若咱们真能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岭南的州城,天下间那些自诩熟读兵书之人还不得把眼珠子给瞪出来一想到这事儿,老子就他娘的激动,今儿夜里怕是睡不着觉了。”
乌雅阿吉闻言又哈哈一笑,笑罢神色稍淡,仰头望着黑沉沉的夜空,似真似假地道:“是啊,自从进了岭南,小爷就没睡着过……”
山月寒凉,夜风微寒,两人再未说话,只是同行而去。
这时候,中军大帐里却传出了话音。
巫瑾道:“百姓信奉阴司之事,此计只怕有损你的名声。”
“我只在意这场仗打下来会有多少伤亡,这是伤亡最小的法子,就是费些时日。”暮青起身走出大帐,也仰头望向山月。此月照着南疆的山河,此刻也必定照着汴都的宫墙,自爹过世之后,她习惯了漂泊,从未像今夜这般盼着早归,“只要攻下州城,后方的城池就好过了,希望一个月内我们能走出岭南。”
“这一路上辛苦妹妹了。”巫瑾也走了出来,与暮青一同望着月色。
“大哥也出过力,将士们也皆在用命相助,如非大家同心协力,我一人如何能成事倒是这一路走得慢,对不住大哥。”出来两个多月了,还没走出岭南,一路上她又是折道淮州平叛,又是助朝廷平定岭南的,巫瑾一句牢骚也没发,他父皇病重,他想必比谁都急着回去。
“二十年都等过来了,还差两个月”巫瑾仰着头,山月当空,广袖迎风,眸底添了几分惆怅。他离开故国太久了,久到已经记不起故国的明月了。说来也是讽刺,离两国的边境越近,他越发不知道到底哪一边才是自己的故国了。
暮青回过头来,看见巫瑾的神色,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罢了,待攻下州城再说吧。
次日,朝廷大军继续往滇州城下送俘虏,而且一送就送了四人,说是买二赠二,还说俘虏养在军中白费朝廷的粮饷,明天要买二赠三。
这简直是侮辱与挑衅,岭南军中怨气重重,眼看就要压不住了,那些俘虏就跟引火绳似的,主将陈飞为稳军心,一面称俘虏在朝廷军营里受了惊,以休养为名把他们遣入城中安置,一面去王府请命出兵。
廖先生死了,南图的人早在听说岭南王被擒杀后就急匆匆地撤了,如今的岭南由刺史李献主政,由岭南王生前的亲信们调度大军。
一番商议,王府里终于同意出兵。
嘉康二年正月十八,这天凑巧是岭南王被擒杀满一个月的日子,岭南军出动了两个营精锐弓兵埋伏于州城十里外,打算在神甲军押送俘虏到州城的路上拼死一战,为岭南王报仇雪恨。
可从清晨等到傍晚,埋伏好的弓手们都没能等来神甲军。眼看着天色已晚,陈飞担心朝廷有何诡计,于是命大军撤回,并急命斥候前去打探,果见朝廷的军营里有动兵之相!
陈飞急命岭南军备战,二更时分,只见官道之上火把绵延,朝廷大军发兵十万到了滇州城下。
只见险道崎岖,山关峻拔,滇州城如同坐落在黑天之上,巍巍城楼,火光煌煌,若黑崖之巅生着天火,令人望之生畏。
陈飞居高临下地睨着朝廷大军,冷笑着喊道:“邱总兵,怎么俘虏不送了,要改攻城了该不是粮饷真不足了吧要是粮饷不足,总兵大人就说一声,岭南的将士不打乘人之危的仗!我们军中喂马的草料多得很,可以分朝廷一些,吃饱了再来攻城,你们也好做个饱死鬼。”
此话损得很,城楼上的岭南守军顿时哄笑成一片。
邱安也跟着笑了声,“陈将军说笑了,朝廷打下来的那六座城池的粮仓可丰得很,将士们这几日吃得饱睡得香,养足了精神就是为了今夜攻城的。不过,话说回来,咱们都吃着岭南的粮饷,说来也是自家兄弟,打打杀杀的多伤和气陈将军不妨打开城门,叫兄弟们进去得了!”
此话无耻,岭南军的哄笑声顿时变成了一片骂声。
陈飞怒问:“既然是自家兄弟,那朝廷何不撤兵”
邱安道:“那是因为岭南王割据一方,暗降北燕,勾结属国,策反叛臣!岭南王现已伏诛,难道你们还要不臣不成”
“我只知道王爷爱兵如子,王爷死于朝廷之手,岭南军誓要擒杀英睿皇后,为王爷报仇!”
“去你娘的爱兵如子!姜靳老贼在仙人峡时为擒皇后殿下,竟将亲信当做垫背!爱兵如子做个样子收揽人心谁他娘的不会你把城门打开,老子也能爱兵如子!”
仙人峡一战岭南军大败,南霞县当日就降了朝廷,岭南军中只能猜想此战之惨烈,却不知其中竟有这等详情。
英睿皇后智勇无双,朝廷大军一贯诡计多端,陈飞不敢轻信邱安之言,斥道:“休想乱我军心!朝廷害死王爷,还想辱他身后之名,我陈飞今日必与滇州城共存亡!闲话少说,邱总兵不是要率兵攻城吗那就叫我岭南将士看看朝廷之师究竟有多少能耐,能从强弩长弓、巨石火油之下活命!”
“好!这可是你要看的!”邱安一抬手,“来人,把给陈将军的礼送来!”
阵前送礼,一听就不是什么好礼。
陈飞定睛望着城下,只见火把自邱安身后分开,一队神甲侍卫行出,肩上扛着重物,到了阵前,往地上一放,砰的一声!
一队精兵拿火把一照,照见地上放着的赫然是一口黑棺!
陈飞嘶了声,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儿。
邱安扬声道:“陈将军,若说爱兵如子,我邱某人手下
第二十五章 全境平定
汴都城,翰林院。
举世瞩目的恩科开考!
此番科考可谓匆忙,明眼人一看就猜出了圣意——分科取士应是新策,报考的时日仅有半个月,圣上显然只想以汴州学子为试,观新策之效,查漏补缺,去虚存实,以定日后推行之策。
但即便如此,圣上不拘门第,亲选人才,也足以令学子们挤破国子监的大门。
上元节次日,朝廷贴出诏书之后,寒门学子纷寄家书,都城百姓遍告亲邻,皇城热闹了半个月,直至春日宴前一天傍晚,城门关上的前一刻,还有刚刚从家乡赶来的学子奔进国子监中报名。
所谓科,即经史论策,农工水利,医算刑律等科。
所谓科考,即分科考试,经史论策为必考之科,农工水利、医算刑律为选考之科,如若考生自认为在选考科目上有专才,可报国子监加试,试题由仓、户、刑、士诸曹及御医院点选,取士时会择优录用。
经史论策先考,为期三日,其中时策一题由当今圣上钦点。
开考当天,翰林台前,千余学子跪闻圣训,平身时有人偷偷瞄了眼翰林台,隐约瞥见了一幅明黄的衣袂。
吉时一到,翰林院中文钟长鸣,千余学子进入考房,等待开试。
试卷发下的一刻,无一学子翻看经史题,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翻出了时策的卷子,一看之下,无人不喜!
——圣上钦点之题,考的竟是赈灾之策!
去年八月,淮州大灾,学子们聚在临江茶楼里,辩论最多的莫过于赈灾之策。那时,圣上化名白卿,时常微服至茶楼与学子们畅论赈灾之策,凡桑田水利、仓储之法乃至吏治积弊,皆有议及。那时,不少学子慕名而来,恭闻畅论,好不痛快!不料好景不长,白卿遇刺,身份大白,圣驾就再未到过茶楼。
眼下淮州的水灾虽然已退,但听说淮阳城中仍有灾民三万亟待安置,显然是圣上急于求一赈灾安民的良策,故出此题。
此题对于当初与圣上畅论过赈灾之策的学子而言着实易答,有人至今还记得一些才子当时的高论,于是欣喜作答,落笔飞快。
唯有个别学子看着试题,久未动笔——此题看似是圣上眷顾寒门学子,可实际上并不易答。当初圣上与学子们畅论赈灾之策时,正值灾情迅猛之时,倘若学子们所提之策于赈灾有助,圣上何不采纳朝廷何不施行淮州至今未将灾民安置妥当,足以说明当初无一务实之策,学子们之策皆难解赈灾之需。
今日答题,倘若仍是高谈阔论,只怕会白白浪费良机。
于是,几个学子静坐沉思,桌上的墨研了又干,笔提了又放,整整一日未答一字,不知不觉间,晚霞压城,天已傍晚了。
傍晚时分,岭南刺史府。
别驾、长史等官吏哆哆嗦嗦地跪在州衙外恭迎凤驾,暮青未宣平身,径自迈进州衙,直登公堂!
神甲卫随驾而入,披风猎猎,翻如黑云。
暮青到了上首坐定,抬眼望出公衙,未宣任何州吏,只宣了降将陈飞。
陈飞披头散发地跪到堂下,不见驾,不抬头,也不吭声。
暮青开口便问道:“你想求死”
陈飞依旧不肯抬头,声音沉若死水,“望娘娘成全。”
暮青未置可否,只是问道:“你为保仓粮而开城投降,可见你心怀百姓,乃一代良将。而今朝廷收复滇州城,岭南后方溃不成军,不日就将权归朝廷,你可担心朝廷日后会治理不好岭南”
“败军之将,连故主的城池都守不住,有何资格担心社稷”
“败军之将那你可知败在何处”暮青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