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1984之狂潮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再次等候

    上映两周以来,北美票房已经超过3700万,如果不出意料,应该能轻轻松松的达到上亿票房。而全球票房超过2亿应该没问题。见到这样的成绩,种子影业(美国)的管理层早已经集合起原班人马,开始筹备起续集的拍摄工作了。

    然而今天荆建之所以到易凯实验室与民同乐,倒不是为了什么其他原因,而是要参观公司最新推出的产品,也就是那台播放设备——vcd。

    其实对易凯这样科研力量十分雄厚的公司来说,基于peg1的vcd简直太简单了,根本就没有丝毫难度。之所以以前没想过研究,原因有二:一是专利限制;二是不值得,根本就没有开发的**。

    最主要原因前文已经介绍过,主要是欧美录像机录像带已经饱和,而vcd的像素和录像带差不多,总不会类似的家电再购买一台吧?因此连索尼飞利浦等都没有开发的动力。他们还等着dvd出成果呢。如果再算上高昂的专利费,那就更加的得不偿失。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年是中国首先发明的vcd,这也是中国唯一发明的家电,并非欧美的技术达不到,而是他们根本没兴趣去研究,或者说,欧美的厂商评估,根本就没有开发价值。

    然而荆建很清楚未来的历史,光在中国大陆市场,就产生了一个年产值高达百亿的行业。如果再加上周边的家庭影院卡拉ok盗版影碟等等,这个行业的后面还要加一个零。毫不夸张,当年曾经养活了多少小贩和城管啊?

    因此不顾研究人员的非议,荆建坚持要开发这一项目。而反对声倒也不怎么激烈。这种小儿科项目即没有什么难度,又耗费极少,见老板高兴,那些科研人员就三下五除二的研制出成品,并且很快就完成了一系列工业化生产的全套工艺。

    顺便说一句,这些工作其实在荆建和飞利浦谈判之前就已经完成。当签署了交换专利的合同以后,连这最后的障碍都已经扫清。

    一边看着电影,荆建一边笑问刚回到美国的米勒:专利都申请了吗?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和东欧?

    都申请了,保证没问题。米勒耸耸肩,似乎对荆建的谨慎有点不以为然。他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荆建对这台小玩意那么的重视。尤其是专利问题,关键不是在欧美市场吗?中国大陆和东欧市场本身就是忽略不计,那里到底有什么搞头?

    注意到米勒的表情,荆建微微一笑,并没有多加解释。

    而在前世,vcd的奇迹正得益于不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就是盗版影碟。虽然在欧美的销量不怎么佳,反而在中国市场大放异彩。当然,荆建现在也绝不会放过类似的东欧前苏联市场。

    尤其是vcd发明者的经历让人唏嘘不已。

    前世的历史上,世界第一台vcd影碟机是在1992年4月出现的万燕牌vcd。当时在合肥开发成功以后,以每台40005000元的高价投放市场,首批1000台vcd机一投放就被一抢而空,销售异常火爆。

    然而在万燕正试图大展宏图时,爱多新科厦新万利达金正先科纷纷涌向市场。他们用研究万燕的样机制造出来的vcd产品,立即占领了大部分市场。到了19951997年,媒体甚至用井喷来形容vcd市场的盛况。

    然而因为没有为自己的首创发明申请整机专利,面对众多品牌的低价竞争,万燕逐渐失去优势,再加上销售方式落后,这个品牌所缔造的辉煌,就成为家电行业一桩悲催的历史,最终被市场无情的淘汰。

    荆建当然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其实真说起来,现在中国申请专利有什么用吗?那只能呵呵了。能够阻止其他厂商山寨吗?更是呵呵。至于什么同行竞业合同,高额赔偿金防止技术人员被挖角?还是呵呵。

    那么荆建又为什么那么重视专利呢?无非让那些山寨厂家麻烦些。他们总不能央视广告轰炸了吧?香港明星也不会为山寨机做广告了吧?尤其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分公司售后维修点,售后服务总是很麻烦吧?不是说山寨机的低价竞争没有用,但荆建的机器总能保证一定的市场份额。

    荆建接着问米勒道:中国南湾和华沙的工厂情况怎么样?

    华沙应该已经奠基。中国的工厂我们派去了二十几位技术人员,已经一个多月了,应该投产了吧?从反馈的消息看,那里的技术工人都还可以,尤其是人工特别便宜,对未来我们的电脑组装厂倒是挺有帮助。

    与研发的情况一模一样,根本还没等与飞利浦谈妥专利转让,荆建就已经开始了工厂建设。尤其是小苗负责的南湾工厂,早已经从日本采购了成套设备,并且招募好了工人,就等一声令下,vcd产品就会全面上市。

    反而是米勒对vcd是不以为然。因此易凯根本就没有在这两家工厂占股,只是收取每台18美元的技术转让费。在米勒的心目中,这个项目至多为易凯带来每年几百万美元的零花钱,真的算不上什么。当然,不知道他未来是否会后悔?

    而米勒看中的是即将建设的电脑组装厂,这肯定会是易凯独资。因此在此时,他仅仅就把那两家厂当成了易凯未来的技工培训学校。




第814章波兰
    冬日的华沙寒意逼人,然而街道上却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已经快临近圣诞,又因为这是政治制度改变的第一个新年。所有人似乎都认为西方民主就是一副灵丹妙药,金钱会滚滚而来,而每个人都能享受自由而又富裕的生活。

    而在华沙东郊的电影胶印厂,一长列挂着政府牌照的轿车驶入。等到车子一停下,胶印厂厂长瓦力沙就领着几位厂领导小跑上前,殷勤的拉开车门,迎接今天来参加新厂奠基典礼的波夫斯基副部长。

    部长阁下,欢迎您的到来。同志们早就盼着您来指导工作。瓦力沙还遗留着剧变前的一些工作习惯,对到来的波夫斯基副部长显得相当殷勤。

    波夫斯基笑着与瓦力沙握了握手,接着接过一位漂亮女工献上的鲜花:您就是瓦力沙厂长吧?听说你们的工作开展的很好,总统阁下和我早就知道你和你的工厂了。

    万分感谢。祝总统阁下健康。

    好好,那我们就先参观?

    当然,您先请。

    在刚结束的波兰大选中,以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领导的团结工会众望所归的击败了所有的竞选对手,以绝对优势赢得大选的胜利。而这位波夫斯基副部长正是团结工会曾经的领导人之一。

    然而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波兰团结工会的创建史,他们一直是作为反体制的反对党政治团体存在。而此时团结工会的那些领导人,可能政治斗争和街头斗争的天赋都是满级,就是治理国家和经济方面就是一个大大的负数。说实话,就算零都要比负数好很多,起码零就是国家不发展,但也没什么倒退,而负数就是崽卖爷田了。

    其实根本不需要几年,波兰人民就会从这种政治狂热中清醒过来,一团糟的经济加上高达17的失业率,再不清醒的人也会醒悟吧?于是在95年的总统大选中,瓦文萨竞选惨败。并且在2000年再次竞选总统的时候,只获得了101的选票。而在当时,波兰曾有两首讽刺瓦文萨的歌曲风靡全国,一首是《永远不要相信电工,另一首是《瓦文萨,我的一亿元钱到哪儿去了。显而易见,一位政治人物受到这样的待遇,其结局也是够凄惨的。

    不过在此时,由于刚上台,波夫斯基他们依然是踌躇满志,相信在自己的领导下,波兰会咸鱼翻身般的创造奇迹。可是就算诺贝尔奖经济专家,要重振经济依然要看成绩。无非就是吸引投资和就业,因此这次的新企业成立就成为了某种标杆,甚至到了让波夫斯基这位副部长亲自参加的程度。

    而在波兰,在反对派的大力宣传中,白莲花对电影文化系统的收购已经成为了某种典型,也成为了私有化的某种成绩,解决了近五万人的就业,并且工资福利还有大幅增长;本身国家巨额补贴的电影文化系统不仅卖了上千万美元的高价,而且现在已经成为蓬勃的产业,为波兰政府带来不小的税收;就算是文化界,同样是一片好评,白莲花出资扶持了不少文化活动,并且还有对外交流,甚至有演员已经登陆好莱坞

    这种种情况,不就证明了私有化的活力吗?不就证明改变体制是正确的吗?

    而在今天,竟然有了新的投资,那么新政府的那些官员又怎么不来捧场呢?

    与东欧的许多原国有企业一样,胶印厂的占地很大,而且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厂房建筑。而瓦力沙一边领着波夫斯基一行人参观,一边在介绍情况:部长阁下,新的vcd厂安置了员工六百多人,投资达到四百二十万美元。他们基本都是原胶印厂和文化部门的员工和家属,经过培训后,都能胜任现有的新岗位。我们现有的工作基本是组装,所有的零配件都由国外进口。预计在半年后将逐步采用国产零配件,并且开始自己的设计生产。我们计划在投产一年后,年产值逐步达到一千万美元,为政府创造不少于一百万美元的税收。抱歉部长阁下,我们暂时无法用兹罗提计价,因为无法预估贬值风险

    对于瓦力沙的介绍,波夫斯基不断点头微笑:那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政府帮忙解决?

    关键还是场地问题。趁着这个机会,瓦力沙趁机提出条件,目前我们还是vcd厂,但未来我们想要打造一个电子产业基地,因此在市区的场地就显得小了,希望政府能够为我们解决郊区的工厂地块。

    哦?电子产业基地?波夫斯基眼一亮。说实话,vcd到底是个什么东东?波夫斯基到现在都没弄明白,只知道是台与电影播放有关的设备。然而在波夫斯基的概念中,这样的设备也就是那样,毕竟电影的播放设备比较小众。不过电子产业基地就不一样,就算波夫斯基的消息再怎么闭塞,他也知道电子产业是现如今最热门的产业。于是波夫斯基急切问道,能介绍一下吗?都有些什么项目?是哪个欧美企业过来投资?

    就是原王安电脑,世界著名的电脑公司,现在的易凯电脑

    波兰是荆建准备的一个欧洲重要生产基地,就是为了辐射苏联和东欧市场。而西欧的生产基地就准备设立在爱尔兰。至于为什么挑选这家胶印厂?一来,是因为多少与电影有关;二来也是消化那些闲置的员工;不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胶印厂有现有的地皮和厂房,能够很快投入生产,毕竟荆建对他们的定位就是家大型组装厂。

    不过对工厂的现状,波夫斯基已经很满意,毕竟波兰的经济现状相当糟糕,大量的工厂难以为继,也根本没什么新投资,而这里的vcd厂就变成了万花丛中一点绿了。

    因此在结束视察和剪彩后,波夫斯基亲切的接见了投资商代表威廉先生,并且开始与他进行了单独交谈



第814章问题
    对威廉这位波兰人民的老朋友,波夫斯基还是相当的信任和重视。不仅因为白莲花长久以来的支持,更因为这位年轻的美国人的真心实意。

    自剧变以来,团结工会新政府也隐约的感觉到不对。欧美各国以往豪爽的资金支持一下子紧缩,而那些援助承诺的多,真正落实的就很少。尤其是还附加了不少苛刻的条件,什么放开金融放开市场对外资私有化全面开放等等,一句话,吃相是相当的难看。

    如此一来,那些新政府的官员心情会愉快吗?说的再难听点,就算侵吞国有资产,那也应该以我们为主啊?凭什么你们这些外国资本家动动嘴皮子就想全部拿走?因此民族情绪和观感都是越来越糟糕。

    也只有白莲花这一家企业,他们遵守承诺,没什么过分的条件,也没染指银行等热门的肥肉。并且不断为波兰新政府排忧解难,负担了近五万职工安置的艰巨任务,而且现在依然有新的投资。两者相比较,那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人毕竟都是感情动物,所以今天见到威廉,波夫斯基就显得相当的热情:威廉先生,久仰您的大名。请问你们公司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力所能及的我们立刻为您解决。

    威廉同样是满面笑容:部长阁下,原谅我的直率。如果说最大的难题就是安置问题,我们无意违反承诺,但同样不能忍受某种效率低下。

    波夫斯基一下子认真起来,询问道:那您能具体说说情况吗?

    威廉笑了笑:有外因,也有内因。我认为在我们私下的交流中应该坦诚,并不回避我们的问题,但也不应该回避你们的问题。

    见波夫斯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威廉继续道:外因就是你们的货币贬值速度太快。虽然我们不断的提高工资福利,但根本跟不上物价上涨程度。导致工人在工作时候不能安心,而且每逢发工资的时候,都有大量职工请假去抢购物资。为此,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适当的放宽假期,用物资替代一部分的工资发放,一部分用外币发放,工资上涨与物价上涨挂钩等等,但这些就导致我们经营上的困惑,上帝可以作证,我们并没有想过削减工人的收入,但事实上却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希望你们能够保证汇率和物价的基本稳定。

    波夫斯基连忙承诺:威廉先生,我们暂时有经济上的困难,在改革期中的阵痛希望您能理解。但我们新政府会尽快解决经济稳定问题。

    威廉点点头,接受了波夫斯基的说法。他接着说道:部长阁下,其实外因问题我们可以理解,在短期内也能够克服,但关键的是内因。应该说,我们绝大多数的职工是很勤奋努力的,但总有那么几个害群之马。而他们不想着工作,就想着煽动工人运动提高福利。确实,我们同样希望在合理范围内保障工人的福利,但有盗窃旷工行为的都不能开除?而且工资福利一分都不能少?这就有点过分了吧?不仅带坏了其他职工,而且我们毕竟是经营性企业,总不能不考虑盈利吧?

    对此,波夫斯基也深有同感。屁股决定脑袋,他们是反对党的时候,就希望街头运动越大越好,然而现在成为了执政党,总得要考虑发展国家经济吧?你隔三岔五的罢工,又哪里来的发展经济呢?而且东欧各国的情况又有些矫枉过正。工会确实需要保障工人的权利,但也不能无限制啊?像上面所说的盗窃旷工还要发工资?这哪个企业也都难以忍受吧?

    不过工会和工人运动是新政府的基本盘,波夫斯基他们也不能公开表态,反对目前这个政治正确。于是他含糊的询问道:威廉先生,那您有什么见解?

    威廉直截了当的说道:我们绝不会减少五万职工的安置,但希望能有个合理的人员流动,并且新职工的聘用会向老职工的家属倾斜。对那些违法违纪的职工,希望能允许开除。当然,我们会很慎重的动用这个权利,在开除之前,会与工会协商并获得谅解。如果工会有异议的话,可以召开双方代表共同参加的听证会。

    波夫斯基听了这个解决方案,感觉原则上可以接受,毕竟解决五万职工就业的问题没受到影响,无非是解决哪一个的问题。不过他补充道:我个人感觉可以试试。但我希望在听证会上还能有政府方面的劳工代表参加?

    那肯定最好,我们也肯定欢迎。事实上,无论是荆建,还是白莲花,对波兰等东欧几国的企业都不怎么重视,那些承诺安置的职工养着都没问题,主要看中的是剧变时期检漏。但养着你,你老老实实的拿工资就得了,经常找麻烦就没意思了。因此有波夫斯基的承诺,那也算是进了一步,部长阁下,我们还将逐步进行产权改革,会在职工的年终奖金中纳入分配股权,让职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真正捆绑在一起。

    一听这话,波夫斯基眼一亮:这个好!这才是让工人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翁。希望你们能尽快拿出方案,能作为我们新政府私有化的借鉴。另外告诉您一个好消息,证券市场建设将会是我们新政府的首要工作目标之一。我们希望你们的企业成为波兰首批的上市公司。

    呵呵。

    如果说,东欧那边主要是受到政治运动的影响的话,中国这边的问题就是政府对所有的经济发展事务实在太热情,甚至热情的让人有点吃不消。

    差不多在同时,南湾的vcd厂也同样投产。注意,是投产,并不是奠基开始建设,因为厂房和设备早就准备就绪,就等着把vcd全面推向市场了。



第815章香港试销售
    同样是政府领导参加,南湾这边的级别就低了一些,就来了位南湾市的孙正副市长。不过他的态度就认真许多,不仅把工厂的里里外外都看了个遍,而且开工典礼一结束,就立刻召开了现场会议。

    苗先生,听说你们的产品是全球首创?是由中国企业生产的首款新发明的家电产品?是这样吗?孙正笑着询问小苗。

    对此,小苗也感觉相当自豪:确实如此,孙市长。我们从美国易凯电脑购买的技术专利,并且通过他们的专家指导,开发的这款新产品。

    怎么说,能发明一种新的家电产品,而且是由中国企业研发,在当时很涨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尤其是曾经的历史上,vcd这款产品属于大热产品,技术含量虽然不怎么高,但销售情况算是某种奇迹。而且那个技术不怎么高也是相对的,从整机结构来说,算是一种刚发明就很成熟的产品,而这是相当难的的。你可以从这个整机装配结构看出,就算是未来的dvd,那几大件的结构和现有vcd基本都一样,而且一直都没变动过。
1...293294295296297...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