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之狂潮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再次等候
而李文军兴奋的一拍大腿:嘿,连拍电影都玩过?这才是爷们的生活啊?
这使得童真再次不满:军子哥,我觉得今天你就是一汉奸。
李文军咧嘴一笑:妹子,我这样的才是光明磊落。该他好就是好,等会儿削他照样不会手软,这才叫真爷们!
好吧,那位真爷们正兴高采烈,他们还准备再等等,等最后那一击必杀。
而下一个问题依然很尖锐:荆老师,不知道我怀疑的对不对,我承认您有拍摄电影的经历,但您对电脑又怎么会熟悉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您不可能还有电脑这样的兴趣爱好吧?
哈?丁升再一次的忍不住,使得边上陪同的沈院长都有些奇怪,丁先生,今天讲座的是我们学校的新教师,他曾经美国留学,虽然不是电影专业,但有些观点比较新颖。请不要见笑,那是为师生们开阔眼界。
不用这样。丁升憋住笑,我感觉这样的讲座很好,三人行必有我师嘛!京影不愧为内地一流的电影学院。哈哈,不多说了,咱们继续吧?
第579章最后一堂讲座(四)
在这个时间线上,虽然由于荆建的蝴蝶翅膀,万维网提前出现,可是在美国也是一种新生事物,更不用说此时的中国,甚至连一个实验性的大学校园局域网都还没有。
而信息时代的三大里程碑,首推的是苹果为代表的pc时代;其次就是万维网;最后当然还是苹果开创的智能手机时代。然而现在,中国连万维网都没有,甚至连pc都是稀罕物,仅仅是研究所或者院校的点缀,到机房上个机都要换白大褂拖鞋的。由此可见,落后限制的想象力,很难通过脑补想象出未来的信息时代。
因此,这个问题就很难回答,略微考虑了一会儿,荆建就这样说道:我在美国的时候,千军万马都在学习电脑。不仅有电脑相关专业的学生,甚至连文学古生物考古等专业都在学习。而我们也知道那句话——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为什么呢?这句话绝对是高瞻远瞩,因为不用几年,你们就会发现,电脑将成为每个人需要掌握的工具!
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电脑软硬件研究,那是一门新生而又高深的科学,这有专业的科学家去研究。而电脑的使用,其重要程度就像是学习英语那样,你想做一番事业,那就必须掌握。必不可少的工具,必不可少!这个词怎么重复都绝不会多。也许你们认为电影与电脑的关联不大,确实,电脑是翻天覆地的革命,一个工业革命的时代,区区一个电影行业在整个工业革命浪潮下,只能说是九牛一毛。然而在实际上,我们这些电影从业人员就一定要重视,因为这与我们休戚相关。打个比方,没有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电影这项发明吗?还存在电影艺术吗?
连续回答了几个当场提问,随后荆建就挑选了一张纸条:荆老师,您担忧的盗版问题真的会那么严重吗?而你解决的方法完全就是革命,用形容的话来说,需要流血牺牲。而电影播放毕竟很专业,只要保证观众来看电影,也许会有些影响,但只要能拿出优秀的作品,应该还算好吧?我想请教一下,是否有和缓一些的改革方法,因为革命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荆建露出微笑:这个问题相当好。这正是我想说的核心观点之一。而底下的听众无论观点如何,都开始认真起来。毕竟都是电影圈的人士,说真没感觉到新浪潮的影响?那就太小瞧人了。但人性中的惰性,总不希望全盘推翻,最多是面对问题时想小修小补。因此这样的想法就很具有代表性。
那么这个核心观点是什么呢?之前的讲座也曾经说过,而在这里我再次重复——为了中国电影,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中国电影的生存!落后一点衰弱一点还不要紧,起码还能够苟延残喘,但生存问题才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你们说不愿意大动干戈?希望小小的改革?人之常情,我很能够理解,所以我才反复指出商业化,控制成本成本成本!呵呵,重要的话说三遍哈!
毫无疑问,动作片喜剧片都很容易小投入高票房,就算扑街损失也会很少。比如这次京影的实验电影,投资还没三十万吧?而现在还没上映,海外买断就已经收入七十万美元。当然,随着未来盗版蔓延,这样的好日子会一去不复返,但减少几倍的收入,真正投资电影而不是实验电影,邀请明星再增加几倍投资,那样的拍摄依然能盈利。用个经济学上的名词——就有了可持续性发展。
荆老师!又有一位京影的学生当场提问,我们一直发现您在担忧盗版。这事难道国家就不管吗?
斟酌了一会儿,荆建决定无视可能的风波,实话实说:我认为不会管。起码是放任的态度。要知道,我们电影行业有多少职工?加上全国文化部门相关人员,应该五百万都不到吧?而且每年国家还会补贴。而新技术发展下的vcddvd及其相关行业,其上下游影响到几百万人的新工作,而且利税上缴产值规模都将达到上千亿的规模。这还没计算其他产业的盗版。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很容易做出取舍吧?
全场一片哗然。这几乎就是说政府纵容盗版。虽然从未来的发展来看,荆建所说的基本都是事实,可是有许多事都是好做不好说啊!
而许多听众其实能理解,说到底,这就是场大学里的内部讲座,虽说还达不到畅所欲言的程度,但尺度照样很宽。但这并不妨碍立刻跳出道德帝。
荆老师,你这说法很不妥。按照您的说法,电脑等新技术导致了盗版容易,而政府又容忍盗版行为,导致中国电影举步维艰。这样的理由似乎太勉强了吧?
荆建笑着点点头:你有一点说错了,不仅是中国,新技术对行业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包括好莱坞和现在还红红火火的香港电影。而在未来,就算知识产权保护比较好的欧美国家都不例外,电影将进入到大片时代,投资不到一亿美元的都不好意思出来打招呼。为什么呢?低成本的没人看,或者很容易看。别把欧美的老百姓看的那么高尚,有便宜的盗版货,他们照样会去买。而比较悲惨的是唱片市场,因为盗版歌曲比盗版电影更加容易。流行歌手可能还能够通过演唱会等保持着高收入,而那些唱片公司将很难生存。为什么呢?轻轻一点鼠标,网上就能免费下载。
下载?许多人都是一头雾水,这个是什么东东?
荆建笑着解释:这将是下一步的发展,可以说很远,也可以说很近。一开始的盗版是通过vcddvd技术的碟片。但仅仅十几年,随着网络带宽和视频音频技术的成熟,能够直接网上播放,vcddvd照样会被淘汰。
第580章最后一堂讲座(五)
其实荆建对讲座的效果并不怎么乐观。俗话说得好,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下泪。观念,包括整个体制的改变,想要靠区区几堂讲座?那是绝无可能。然而荆建依然不想放弃,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想法。起码自己努力过了,起码也播下了几粒种子。谈不上什么高尚情怀,无非是人之将走其言也善。
这其实与名声地位有关。当年刚到美国,无论在微软事件,还是好莱坞拍摄电影,荆建都遭遇不少怀疑和嘲笑。而到了现在,就是放个烟雾弹,华尔街的那群饿狼都紧盯不放。没有人是傻子,都有着自己的判断。
紧接着,就有人提问:荆老师,近期报刊上有许多关于您讲话的讨论,包括有许多的读者来信,我发现一个现象,请别动气,基本都是反对的声音。我就想问问,怎么没看到您的回答?是否有些漠视群众呼声?
见提问的是某位电影杂志的编辑,他曾经参加过之前的几次讲座。荆建微微一笑:刘编辑,那些问题我基本都了解过,感觉实在没必要去做啥辩论。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工人生产产品,厂长经营好企业,我们拍好电影,宣传上的事由宣传部门负责。当然,国家有财政拨款,不计成本拍摄主旋律电影,我想各大制片厂都会热烈欢迎吧?
荆建的意思就是个人做好自己的事,别唧唧歪歪瞎管闲事。可那位刘编辑却变得咄咄逼人:那您的意思就是不理睬老百姓的看法喽?
荆建一听,回答也就不客气了:真的是老百姓的看法吗?不是你们编辑部或者影评圈的看法?有目的的选择群众来信?都是一座山上的狐狸,对我们这些唱啥聊斋?
大礼堂里哄堂大笑。而荆建不依不饶:那些专业上的事,那些所谓的老百姓真的懂吗?就像讨论摄影技术,连个蒙太奇都不懂,光知道红配绿赛狗皮的画面好看,这样的讨论有意义吗?
笑声中,立刻就有人接着问道:那你的意思,我们就管拍电影,不需要党的宣传和群众的教育?陷入低俗庸俗化?
我真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居然会问出如此幼稚的问题。荆建的话越来越尖刻,那是电影审核部门的事,违反宣传政策和社会习俗的,可以修改删减,甚至禁播。这权利本来我们电影人就根本没想过,难道会给我们吗?
那你是如何看待电影的宣传意义和教育意义?
宣传意义和教育意义很重要。包括艺术表演!我从来没有否认过这点。可我的讲座说的是中国电影生存问题。如果某人能够解决,国家出钱养着我们这帮人,想拍啥就拍啥,那好,这就没问题了,我说的那些全都是废话。但要自力更生的生存下去,那就要我们自己想办法了。至于宣传教育艺术表演,很抱歉,那是另外讲座的内容。你歪偏题了。
说实话,所有人都有些意外,没想到荆建会那么的强硬。沈院长他们摸着下巴,心中在想:还是太年轻的呀。有些话该婉转些啊!他们在考虑事后该如何灭火。
而有些人就比较兴奋,认为终于抓住了荆建的把柄。甚至有些报刊的记者编辑已经在构思新的文章,想要掀起新一波的大辩论。至于在后台的楚玥婷,她已经捏紧双拳满脸担忧,出身政治家庭,她的想法就比较多。
比较特殊的是童真范克平那边,童真正欢呼雀跃:这是说宣传教育工作不重要吧?绝对是路线错误。还歧视人民群众?这起码会给个处分吧?
范克平就比较冷静:没人计较就没事,有人保更没事。
一旁的安翔冷冷道:那就添把火?
李文军呵呵一笑:你们这是阴谋诡计啊?我倒觉得蛮有道理,谁爱看那些个样板戏?给我看都不看啊?从小到大都要看吐了。
童真终于忍不住:军子哥,你到底是哪边的?
呵呵,妹子,我当然帮你的。李文军连忙道,瞧哥哥我的,我来开头炮!
等到荆建下一个问题刚结束,李文军就立刻高喊道:我说姓荆的,我听了老半天,就觉得很可笑,你这个资格照样是外行,居然还有脸在台上头头是道?
荆建微微皱眉:那你说要啥资格?
那起码也要拿过金鸡百花奖啊?是吧?哥们姐们?李文军的话立刻引来了那群子弟的起哄。喧哗声中,嘲笑声纷纷响起:
野台班子奖都没拿过吧?
自己都是个外行,还指点江山?
滚下去!快滚!
场面似乎有些失控,后台的楚玥婷一阵头晕脸色发白。而台下的夏昕然她们同样是一脸紧张。
而在众人的目光中,荆建显得很镇定,他微微一笑:国内的奖我是没拿过,但我拿过国外的呀?
起哄声喧哗声戛然而止。国外的?国外的奖?
顿时有人大声问道:什么奖?电影的奖项?
奥斯卡啊?荆建的表情相当无辜。当然落到童真他们的眼中,就变得万分的可恶,我导演的影片获得今年奥斯卡奖的两项大奖,并且获得另外有三项的提名。难道你们不知道吗?
全场是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只有丁升那几个知情者在咧嘴大笑。此时奥斯卡奖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怎么样高估都不过分。因此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心中一声艹!换做那种敬佩的眼神,看着台上那条曾经隐藏的真龙。
荆老师!终于有位学生激动的站了起来,报道中,今年奥斯卡奖获得的中国导演只有英文名布兰布尔,他就是您吗?
荆建笑着点点头:那就是我。我的中文名叫荆建!
第581章轰动
在场最震惊的当属沈松生院长,他实在无法相信,自己学院里居然盘着一条龙?而那条卧龙居然连自己都不知道?一时之间甚至有股荒谬之感。
然而震惊过后,就是狂喜。听到身边丁升的祝贺:沈院长,没想到你们京影卧虎藏龙,居然能邀请到荆先生,欧美不敢说,在亚洲应该算是一流了吧?
沈松生神色未变:过誉过誉,还要向香港电影同仁多多学习。
互相学习互相学习。我们香港制度灵活些,但系统的理论和表演学习还是要看内地啊!尤其如此高水平的讲座,让鄙人是不虚此行。丁升谦虚道。
哈哈哈!这样的话听了就相当舒畅。沈松生似乎若无其事,其实装出高深莫测,荆老师一来京影,我和孙书记这些校领导就安排了系列讲座。现在看起来,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啊!
真是慧眼如炬。丁升赞叹道,有你们这些老前辈,人才荟萃,怪不得那部电影会那么的出色。
哈哈,过奖。
惊喜过后,沈松生慢慢的冷静下来。以往的疑问似乎有了答案,为什么一位理工科在职研究生会安排在京影这所艺术学院?为什么行政级别会安排的那么高?虽说荆建那夸张的行政级别每一步都有相关政策,然而只要有社会经验的人都会明白,有政策和按照政策实行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图书馆调研员(副处级待遇),而不是图书馆党支书。虚职和实职有时候是天壤之别。如果还不能理解的话,想象一下副县长和县里副处级调研员的差距,前者下乡小车吃香喝辣,后者就骑自行车去吧!说不定连颗茶叶蛋都混不上。
然而旧的疑问有了答案,沈松生又有了新的疑惑。一般来说,这样的海龟安排到学校,起码会在媒体上大肆宣传吧?想象那位名导,获得柏林金熊奖,各路人马争先恐后的追捧。而这位拿过皇冠上的明珠——奥斯卡奖,居然没有丝毫的声音?而且当时安排荆建来学校的时候,通知的部里领导明显不知道这件事?甚至都没通知自己?这简直太怪异了,事出反常即有妖?
难道里面有什么隐情?上面并不希望公开宣传?这位荆建犯过错误有过争议吗?转念一想,这也不对,如果犯错误有争议,那就绝不会安排成为实职干部
沈松生脑中是越想越乱,到最后,索性就不想了。反正邀请一位奥斯卡奖获得者来京影举办讲座,那谁也无法指责校方什么。尤其是自己力排众议,显得很英明嘛!
如果说,沈松生的政治敏感性很强,瞬间就有了疑惑,底下那些报刊记者编辑同样不差。这年代可是全民的外国月亮圆,已经不是墙外开花墙内香,墙外就是一朵喇叭花,整个中国都能熏倒一大片。一位中国人获得奥斯卡奖?居然没上三报一刊上央视新闻?仅仅是电影专业报刊有过报道?很显然,里面肯定有什么猫腻。
其实真没有什么猫腻,无非是知道的上层人士有些举棋不定罢了。在这个百万富翁都能惊爆眼球的年代,突然有位公派留学生在海外拍了部电影做了几笔生意,居然赚了好几亿?先不提这数据已经低估不少,你都有那么多钱了,那就索性移民海外,做个统战人士,爱国华商吧?如果真这样的话,宣传上倒是简单了。辣么多的原稿,换个名字就能发表宣传。
然而谁都没想到,居然会遇上荆建这样的奇葩,不仅老老实实回国,并且老老实实接受国家安排工作,而且还没法取消国家干部的身份?这让政府还怎么宣传?说真的,那些知情者就差跪在荆建面前:求求你了,你为什么要挣那么多的钱呢?
因此说,上面的意思一直是冷处理,不宣传,就装作不知道,也绝去不得罪荆建。当然,也不是放手不管,有凌枫夫妇做专门的联络工作。
可是另一方面,那些记者编辑包括那些来找茬的,他们虽然看不透真相,也不愿意继续进行什么批判辩论。已经闹大笑话了,难道还准备越闹越大吗?许多人的脸上都有些发烧,有些心中还在埋怨:是玩我们吗?你怎么不早说呢?
而带头起哄的那些子弟们已经是哑口无言,他们目瞪口呆的看着台上,口中一声艹卡在喉咙口不上不下。有几位脸皮薄的,都已经有钻地缝的心了。要不是大礼堂里挤满了人,他们早就想撤了
至于夏昕然这些京影师生,他们眼中就冒着小星星,已经不能用崇拜来形容了。没一会儿,热烈的鼓掌声响起,伴随着一声声的喝彩声:好样的!真他妈的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