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杂家宗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胖一点

    待出了正院,马晋脸上就变了颜色,让跟着他的祝虎先行一步,把老头截住。

    半柱香后,在公主府前院一处巷子内,马晋气喘吁吁的赶过来,看着眼前的静候多时的诸葛逸,忍不住道:老爷子腿脚不错啊。

    诸葛老头斜眼瞥了一眼马晋,淡淡道:走南闯北的惯了,老头子别的不行,腿脚还算利索。

    利索利索,就您这个腿脚,谁敢相信您老都过古稀了,大小伙子都跑不过您。

    诸葛老头冷笑一声,根本不接马晋的高帽子:大人派人将我拦下,究竟为了何事,有话直说就好。

    嘿嘿,姜还是老的辣。

    马晋拍了一句马屁,然后左右看了一眼,祝虎等人立刻有眼色的撤开几步。

    马晋贴近诸葛老头,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您方才说的那个方子可是真的。

    呵呵。

    诸葛逸满脸不屑:你不是对这个方子不屑一顾吗,方才还叫老夫滚蛋。

    我这身板当然用不着这方子。

    马晋先是一脸大义凛然,旋即又笑道:可是,我用不到,不代表其他人也用不到啊,要知道有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这等上佳补品,若是能造福民间,定然是一个大功德,同时,咱们也能赚点辛苦费,何乐而不为呢。

    马晋无耻的将赚钱称之为造福民间,不过诸葛老头倒没有反驳他,自从前段时间,他用同仁堂的分红砸钱砸来了几本医学孤本后。

    现在对于赚钱这事,老头的态度不比马晋高冷多少,马晋一说这是财路,老头立刻动了心。

    不过他还有一个为难之处:此药原材稀少珍贵,价格不菲,而且单以药效来说,是不如那些旁门左道的。

    不过好在是此药没有后患,长期服用不但不伤身损精,反而还有养身固本之效。

    好东西啊。

    马晋一脸喜色,之前他还怕这东西有没有什么副作用,老头这么一说,他算是放了心,至于什么那方面药效差点,马晋根本没当回事。

    药效差点可不代表没有啊,原材料成本贵,那就制成了药高价卖给那些有钱的,反正普通老百姓有几个有闲心养生的。

    马晋敢保证,哪怕没有那方面的功效,只养生固本这点,那些有钱怕死的大老爷们,就能挥舞着银票求着买,撵都撵不走。

    马晋重新打量了老头一眼,自己之前还是小看他了,弄完同仁堂就把诸葛逸放在一边,实在是浪费。

    这老头要是用好了,不比他写书赚的少

    老头被马晋看毛了,忍不住问道:这些问题不耽误往外卖吧。

    不耽误。

    马晋一摆手:药的事你不用管了,把方子给我,我让丁池他们处理,老爷子,像这样的方子还有吗,来个七八份,咱俩就发了。

    做美梦吧你。

    诸葛逸气的胡子都竖起来了,恼怒道:你知道这方子费了我多少心血吗,要不是看你子嗣我还舍不得拿出来呢,还七八份,你给我变出来。

    马晋赧然,急忙哄了老头几句,然后又偷偷小声问道:这方子有什么忌讳吗,服用时可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老头似笑非笑的看着马晋:你不是身板好,用不着这药吗。

    马晋恬不知耻表示:我这不是亲身体验一下药效吗,谁知道你骗不骗人,我这是为买药的客人们负责

    老头:

    我年轻时,要是有这厮脸皮一半厚,估计也能娶个公主




第四百二十四章 景康帝问储位
    景康十九年七月二十日

    早朝,乾坤大殿

    今天的朝会,注定从一开始就表明了不同反响。

    朝会刚开始,景康帝就命花子虚宣旨,刑部左侍郎冯建行平调任江西巡抚,品级不变。

    冯侍郎到底是朝廷的老人了,景康帝虽然对其不满,但还是给留了些面子。

    江西巡抚以往是从二品,而刑部左侍郎是正二品,景康帝此番虽然调冯建行去了江西,但并未给其降品,冯侍郎也成为第一个正二品江西巡抚。

    不过,一个刑部侍郎的京官,成为一介地方巡抚,虽然品级没变,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位冯大人凉了。

    估计这位冯巡抚要是聪明的话,兢兢业业的干上两年,就该自觉的上奏致仕了,也不失为体面,否则黑衣卫和都察院也不是吃干饭的。

    看着跪在地上接旨的冯建行,顷刻之间仿佛苍老了十几岁的,群臣颇有些兔死狐悲,心有戚戚然

    还是那句话,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冯巡抚刚刚任命完,景康帝又连连下了几道圣旨。

    首先,刑部右侍郎曹达华,暂代左侍郎之位,辅尚书麦雷署理刑部。

    这位刑部之虎的上位之势已经很明显了,哪怕现在还没盖章定论其能升为刑部尚书,刑部二把手的左侍郎一职是十拿九稳了。

    马晋站在南台上,视野开阔,又恰好离曹达华距离近,清楚的看到老曹沉着一张脸,镇定的跪地接旨,只是其高高扬起的眉梢,让马晋一眼就看出这厮在强忍心里喜悦。

    个闷骚曹

    之后,景康帝又连下两道圣旨,一为擢升内阁首辅鲍怀清鲍大人膝下两子的官职,长子更是直接升了两级,同时鲍大人的几个成年而无功名的孙子,特批准其入太学,

    第二道圣旨,景康帝命工部出银三千两,在鲍首辅老家修著祠堂,表彰鲍老大人对朝廷的功绩。

    景康帝在位十九年,鲍老大人当了十一年的首辅,君臣之间默契十足,相处愉快,感情自然也非常深厚。

    此番首辅致仕,景康帝变着法的抬举鲍家,也是对其这些年尽忠职守的奖赏。

    毕竟鲍老大人准备辞官归隐,又早已位居极臣,加上年岁又大了,其本身自然不需要什么,所以景康帝就把这些奖赏折合到其后辈身上。

    这也是朝廷封赏的一些潜规则,不方便直接奖励正主时,就将奖赏移嫁到其家人后辈身上,母亲妻子封个诰命,儿子孙子封个爵位官职,都是司空见惯的情况。

    当然,景康帝如此抬举鲍家,也不是全为了鲍老大人,更深一点的原因还是向百官表示一个态度。

    朕是绝不会亏待忠心耿耿的臣子的。

    鲍老大人宦海浮沉几十年,人老成精,自然能摸透景康帝的想法,不过他也没什么计较的心思。

    反正他都要致仕了,这朝中的是是非非早已没什么心思搭理,临了能给子孙争取点福利已经是意外之喜,哪管景康帝有什么其他意思。

    所以,鲍老大人出班拜谢皇恩浩荡后,就继续安安静静的当吉祥物,只等安稳度过最后的两个月,回老家养老。

    关于刑部堂官的人事变动,和对鲍老大人致仕后的恩赐,这两件都不是小事,若是平常,朝中早就翻了天,不说质疑景康帝的做法,但想发表一下意见的人绝对不在小数。

    可是今日,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不在这两件事上,他们都被景康帝随后说的一件事给震住了,直接忽略其他事。

    朕至继大位以来,如今已经有快二十年了,这二十年间,为了大乾,朕不敢有丝毫懈怠,对朝事是勤勤恳恳,从无推诿懒惰之举。

    朕不敢说是古今之有道明君,但也是上无愧于先皇和列祖列宗,下无愧对群臣百姓。

    而今,朕已快到知天命之年,自感身衰力竭,对朝事有些力不从心之意,所以,朕打算让群臣举荐一个储君出来,也算为朕分担些政事,让朕松快些。

    景康帝说起这番话来,轻描淡写,神情轻松,好似平平常常。

    但对于殿中百官来说,无异于往人群中扔了个炸弹,一时掀起万层巨浪,所有的臣子都不淡定了,顾不得景康帝还在面前,立刻和相熟的同僚谈论。

    唧唧咋咋,吵吵嚷嚷,偌大的朝堂瞬间成了城门口的小贩遍布的菜市。

    肃静,肃静,朝堂之上,成何体统。

    身为殿中侍御史的马晋,除了监察朝仪,维护朝会秩序也是他的职责之一,见群臣失控,马晋当即高声斥责,给沸腾的百官泼冷水。

    同时,负责朝会大殿安全的殿前将军,也带着几十个佩甲持兵的禁军闯进殿中,手持兵器,怒视群臣,颇有一言不发立刻拿下的架势。

    在马晋的高斥和几十个禁军全甲持兵的威慑下,百官很快恢复了冷静,殿中又重新变得肃穆而庄严起来。

    而对此一切,景康帝却仿佛没看见一般,只是笑语盈盈的继续等着百官恢复平静。

    大殿虽然重新恢复了安宁,可群臣心里的火热可不是这么容易平静下来的。

    要知道这可是景康帝在位十几年中,第一次主动提及储位人选,而且还是明确询问群臣意见。

    甚至于此次朝会议事结果,很大可能直接奠定下代皇帝人选。

    事关皇位,百官能不激动吗?

    就连下定决心不问朝事的鲍老大人,都忍不住和旁边的游见低声耳语几句,更遑论他人。

    而要说这殿中最激动的,却不是百官群臣,而是颜易等几个皇子,说到底。他们才是切身利益者。

    一听说景康帝让群臣举荐储位人选,几个皇子有一个算一个,眼珠子全红了,恨不得把其他几个竞争者全部弄死,然后让景康帝宣布自己为太子。

    眼下这满殿上下,对景康帝突然抛出的这个消息,唯一能保持清醒的,除了景康帝自己,恐怕就只有马晋了。

    或者说马晋也激动,但激动之余,马晋却从中嗅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味道,尤其再看到一脸高深莫测的景康帝,马晋这心里就更觉得可疑了。



第四百二十五章 人心所向者……
    乾坤大殿

    不同于其他群臣站在大殿当中,一抬头准让景康帝看见,不方便目睹龙颜,没有准召只能目视前方。

    马晋所在的南台,位置特殊,不但能看清殿中百官举止,景康帝那边的动静也能轻易收入眼底。

    也因此,马晋结合景康帝方才一系列的举动,越发对此事心中存疑。

    不说别的,景康帝可是十分看重规矩的人,若是以往百官像刚才那般嘈杂吵闹,景康帝早就发飙了,甚至推出去打上几廷杖也很有可能。

    即使因为立储之事,兹事体大,百官失态可以理解,景康帝也不可能像刚才这样一言不语的干看着,置身之外。

    以马晋对自己这位老丈人的了解,此事绝逼有诈

    当然,马晋不能光凭猜测,就认定立储之事不妥,但他还察觉到其他蹊跷之处。

    首先一点,景康帝说自己体衰力竭,年龄老迈,无力处理政事,可马晋了解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要知道,他媳妇颜妍是个孝顺闺女,虽然出嫁,但心里却一直惦记父皇和母妃贤妃的身体,前两日着凉去请太医医治时,颜妍就专门问了太医景康帝的身体情况。

    而因为医论马晋一直就是这些医者的香饽饽,再加上颜妍这个公主关心父皇身体也情有可缘,所以那位太医就透露了一些。

    后来颜妍闲聊时曾告诉过马晋,所以马晋对景康帝的身体状况很清楚。

    据马晋所知,自家老丈人可是身体倍棒,吃嘛嘛香,不敢说壮似青年,但不出意外,活个七八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前几天虽然身有小恙,但不过是季节缘故,但就此若说是年老体衰,不免过于扯淡了。

    储位之事,重于泰山,若说景康帝行将就木或年近暮年,提议立储自然说的过去。

    可景康帝如今正值壮年,身体健康,大权紧握,却突然无缘无故的非要立储,这就不免让马晋有些起疑。

    其实,景康帝要光是立储也能说得过去,毕竟皇子们都大了,早早定下继承人也有益朝廷稳定。

    但以往大乾历代皇帝确定储位人选,多是皇帝问询一些朝廷重臣和几位重要勋贵宗室的意见,然后由皇帝自己选出太子,以皇帝自己心意为准。

    可此番景康帝却,没头没脑的弄了一个群臣举荐储位人选,这就让马晋敏感的察觉出一丝阴谋的气息。

    其实群臣举荐此事,单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妥,景康帝尊重群臣的意见,选出受百官爱戴的皇子,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是绝对的老成持国之举。

    如果马晋不是后世穿越而来,恐怕也觉得景康帝这个方法不错,但现在马晋看景康帝此举,确是觉得其说的话全都是套路。

    作为一个合格的编剧,马晋熟悉各种题材的剧本,其中的清宫戏,对于马晋来说也不陌生。

    清宫戏中,最火的时间点莫过于康熙朝的九龙夺嫡,马晋当初就接过一本九龙夺嫡时期的清宫戏。

    剧情不必细讲,无非几个狂炫酷拽冷的皇阿哥为了抢一个娘们各种撕逼的玛丽苏宫廷戏。

    但因为剧情涉及一些历史事件,马晋这个编剧写剧本时,就着重的了解了一下康熙中后期的一些历史。

    其中有一件事,马晋就觉得和今日此事非常相像。

    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胤礽后,康熙召集群臣,让大家推举一位太子,群臣商议后公推人缘口碑极好的八贤王胤禩,结果却遭到康熙出尔反尔的强烈反对,甚至对胤禩骂出了那句著名的系辛者库贱妇。

    随之那位人人称赞的八贤王,也被康熙一顿收拾,降爵圈禁,正式从夺嫡之战中出局,最后让雍正逆袭上位。

    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康熙欲复立废太子,但满朝百官连同佟国维马齐一帮重臣都保奏胤禩,无疑触痛到康熙这位为帝者的底线。

    原因无他,胤禩声望如此之高,满朝上下人人支持,这俨然构成了第二个权力中心,可谓是权倾朝野,这严重威胁到了康熙地位,太受忌讳。

    为了不有一天玄武门之变重新发生,康熙自然要先下手为强。

    而此番景康帝此举,又和康熙让群臣举荐太子人选何其相似,只不过康熙是为了复立太子,而景康帝为了什么马晋还不清楚。
1...209210211212213...3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