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杂家宗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胖一点

    颜谦冷笑:呦,那咱倒要听听您家是怎么吃的早饭。

    郭同一拍胸脯:肉,吃肉啊,你不吃肉怎么有力气。

    颜谦满脸懵逼:这大早上就吃肉,你不嫌腻的慌。

    郭同一斜眼,叫嚣道:腻?你不看看我是谁,一把柴刀从北城紫金街双刀刘老大的徒弟,我能怕腻。

    马晋脸上已经没什么异样神情了,风淡云轻,不过其心里的熊熊烈火可是越烧越旺了。

    四次

    颜谦认栽:得,您厉害,方便打听一下,您家里吃什么肉。

    郭同脸上傲气的不得了:骆驼!

    颜谦傻了:骆驼?那玩意能吃?

    郭同一副不屑与之为伍的嫌弃:怎么不能吃,驴肉火烧知道吗。

    颜谦捧着,还顺便解释了一下:知道,就是一块圆饼,中间切开,塞上切碎的驴肉闷子,是鼎香楼的特产。

    郭同孺子可教的点点头:对喽,骆驼也这么吃。

    颜谦疑惑:切碎了肉夹饼,这直接吃驴肉火烧多好。

    郭同嫌弃更甚:哪能这么吃,小家子气,要塞肉就整个塞,切碎有什么意思。

    颜谦嘴都张大了:整个塞,你知道那骆驼多大吗,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去哪弄这么大的饼。

    小黑胖子轻瞥一眼颜谦:谁告诉你非得拿饼夹着,意思意思得了,主要是吃肉。

    然后不等颜谦说话,接着又道:整个一个大骆驼烤好,不许改刀,上下放着两个面饼

    颜谦忍不住吐槽:糟蹋这两张饼干啥。

    郭同瞪了他一眼,不理他继续说:整桶整桶的泼酱。

    颜谦不忍直视:啧啧

    郭同:然后让二十个人举起来,站当间啃。

    颜谦忍不住道:酱全抹脸上了。

    郭同用手擦了擦脸:你管的着吗。

    颜谦一脸牙疼:不是,这不是有钱烧的吗,谁教你这么糟蹋东西的。

    郭同一脸严肃,把最后的底甩响:一把柴刀从北城紫金街砍到

    颜谦一摆手:去你的吧。

    郭同二人鞠躬谢幕,马晋也在心里默默念了一句:五次

    不过四次五次的马晋也不可能动真格,此时他的心思全放在郭同二人表演的这场双人评书或者说是相声。

    说实在的,当初因为郭同的表演风格,马晋还说以后有机会培养其说相声,可谁知他还没动手,人家郭同就自己琢磨出来了。

    虽然以马晋来自后世的眼光来看,郭同他们还有很多不足,但也足以让马晋惊喜了。

    早知道这可是郭同自己研究出来的,换言之这小子竟然凭借一己之力硬生生的初步开拓了一门艺术,其天赋可见一般。

    马晋又看了一转眼郭同旁边的颜谦,刚才演出时,颜谦看似不显山露水,但优秀的捧哏的就是要如此,相比于其评书天赋,这捧哏的才华可是不低。

    看着堂前偷偷摸摸互相交流眼神的郭颜,马晋突然想起了一首歌。

    确认过眼神,谦儿是德刚的人

    命啊




第四百一十章 抢东方朔的饭碗
    公主府,正厅

    咳咳。

    轻咳两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拉到自己身上,马晋转头看向了坐在自己身旁的颜妍。

    你觉得怎么样。

    颜妍俏脸上还带着些许方才爆笑后留下来的红晕,闻言瞥了堂前眼带祈求的郭同二人,轻笑一声。

    本宫倒是觉得他们说挺好玩的,再说颜谦也算本宫本家,驸马收下他也无碍。

    颜妍不是没眼力见的无知妇人,虽然不像马晋那样能衡量出郭同他们的能耐,但方才二人的表演,无疑让她看出了其的潜力。

    更何况,夫妻同心,颜妍自然是了解马晋的,方才其问的那句话,让她察觉到丈夫的想法,于是便直接给了马晋一个台阶。

    果然,马晋给了妻子一个娘子懂我的眼神,转头看向颜谦,故作沉吟一会。

    也罢,既然有公主为你求情,今日我就破个例,收你为记名弟子。

    以后切记尊师重道,相亲师门师兄弟,若是哪日于师门有功,再列入亲传,记入家谱,当为我马晋亲传弟子。

    颜谦大喜,拜伏于地,口称师父不止,一旁郭同见好兄弟如愿,也是满面笑容,配着其黑胖的身材,颇显滑稽。

    待二人冷静下来,马晋又和郭同他们聊起了他们的双人评书。

    说起来,马晋虽然会讲评书,甚至还教出了郭同几个手艺不错的徒弟,但对于同是曲艺的相声这门艺术,他可要生疏许多了。

    不是说马晋不喜欢相声,正相反,因为后世德云社的崛起,马晋自认为对相声比评书还要喜爱几分,但也因为如此,他才明白这行专业和业余的差距。

    不是马晋故意小视评书,在他看来,撇去评书里面的各种关窍不谈,归根结底,评书和小说一样,本质是讲故事,只要故事本身好,其它的多是辅助。

    当然,话无绝对,辅助打的好,有时也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同样说一本三国,有的先生能把其讲的金戈铁马,波澜壮阔,让人听的热血沸腾,心向往之,而一些人却一本书说的干巴巴的,让人听着想睡觉,这就是大家和外行的差距。

    马晋在后世不会说书,但重生之后就敢上台表演,无外乎因为评书上手简单,有一个好故事,敢说敢讲,这表演就先稳了一半。

    当然,马晋之所以能混的风生水起,除了其天赋不低外,大乾百姓没见识过后世评书,和本身情节出色,这两个原因也占着很大比例。

    因为没有前人比对,自然大家都先入为主,评书也多以马晋这个开拓者的规矩为准。

    但说实在的,马晋的评书水准绝对称不上出类拔萃,甚至连优秀也就算勉强及格,就这还有点打肿脸充胖子的感觉。

    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马晋就是个外行,说书也就是几个月的功夫。

    马晋说书其实就是凭借后世对评书一行的见闻和了解,再加上其优秀的文学功底,然后又磨砺了一番嘴皮子和表演经验后,所以才算的上像模像样。

    但从本质来讲,马晋这个不完全算评书,或者更像是如同后世百家讲坛那般的讲故事,只是情节和表演风格的方面,更靠向评书而已。

    马晋说书的优点在于他是编剧出身,构置情节能力出色,说书节奏把控到位,而不足的地方就是表演风格,普通且没特色,口活和台风也次点。

    不说和后世那些大家比,如今就是徒弟郭同他们也和他没什么区别了,超越也只是短时间问题。

    简而言之,马晋自己表演的马氏评书其实和后世评书大相庭径,反而是他几个徒弟,一边表演一边琢磨,风格模式越来越像后世那般靠拢。

    话说回来,对于评书,马晋还能靠着会讲故事勉强模仿,虽然味道不对,但也能糊弄事,但相声不行。

    不管其源头如何,在马晋的印象里,相声的特点是逗乐,评书是用故事观众吸引住,而相声就是把观众逗笑。

    一逗一捧的对口相声,把台下观众逗的哈哈大笑,是马晋心里对相声最经典的印象。

    评书,哪怕是个外行,嘴里不打磕巴,死记硬背一本,不说表演风格如何,起码场子能撑下来,就算是书说的平淡似水,靠着不错的本子,也勉强留住观众。

    这不是马晋胡说,从如今遍布京城各个茶铺酒馆里的,那些自学成才的说书先生就可以看出一二。

    相声则不然,如果没有天赋,两个人干巴巴的说,一个包袱都没响,那感觉,别提多尴尬了。

    这其中的节奏捧逗包袱处理及各种关窍,不是外行能够随随便便就能说明白的。

    哪怕那个人是博士

    所以,对于郭同弄出来的双人评书,马晋最多只能给予其一些大方向的指点,或者提供点段子,但具体表演把控,还得郭同他们自己琢磨。

    摸了摸短须,马晋对聆听教诲的郭同二人道:所以你可以多结合自己事迹改编段子,就像你刚才那个吃骆驼,为师就觉得不错。

    不要怕夸张,理不歪,笑不来,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好好努力,为师觉得你们俩这个双人评书潜力不小,甚至以后和评书相提并论也未必不可能。

    郭同和颜谦对视一眼,闪过激动:师父放心,您的话我们会记在心里的

    马晋欣慰的点点头,又道:双人评书这个名字不好听,为师给你们另起一个吧。

    郭同机灵拍马屁道:师父是当朝名士,定然是个佳词。

    马晋不搭理小黑胖子,语气淡淡道:相声二字如何。

    好!

    先给师父捧捧场,小黑胖子又问道:师父,这相声二字是何寓意。

    自从在景康帝面前曲解了八卦一词后,马晋对于解释这些后世词语越来越有心得:所谓相,交互之意;声,谓之言;相声,就是二人你们以口舌之力表演的意思。

    郭同颜谦被马晋忽悠的连连点头,脸上带着自己弄出来的这个双人评书得了新名字的喜悦。

    而马晋看着高兴的二人,心里却在琢磨,自己是不是也算的上相声的祖师爷了,后世弟子开演之前,后台是不是也得摆上自己的牌位。

    啧啧,这不是抢了人家东方朔的饭碗了吗



第四百一十一章 这会不会又断章了吧
    相声之事且不提,郭同他们也不过只是弄出和雏形来,距离成熟还差得远,如今他们的主业还是评书,相声还得且打磨打磨才能拿到台上去,

    将新收的颜谦打发给了郭同带着,马晋又把注意力投入到了第二刊上。

    一刊一变,第二刊上的内容,早已经更新换代。

    简述一番,第二刊的上,第一板块小说风云将刊载三国的第四第五回,名人访谈录则从梅方变成了刑部右侍郎刑部之虎曹达华,陋室也即将登上内阁阁老游见的经论之道。

    历史那些事这版主要是写核下之战这个楚汉相争的终结点,美食杂谈中知味则继续更新马晋根据随园食单改编的,勘店则继续给鼎香楼打广告,同上次一样,描述出了三道名菜后,又贴了一张马氏木须肉的菜谱,誓要将马家菜传遍大乾。

    医论还是诸葛逸主笔,只不过文章由骨伤转为了防风寒入侵,赛事十五天持续关注梅东罗西近况,为腊月的的金球奖宣传造势,其它板块也各有各的内容,

    除这些板块之外,第二刊的还新加了两个板块,其一,就是马晋之前答应的,其二就是他联合刑部刊登的,近两月刑部主抓的十个通缉要犯,并同刑部发出赏银,一个人一百两。

    七月十二日,第二刊装订成册,交于新华书店印刷,同日展开宣传。

    托第一刊打下的名声,第二刊即将发售的消息一露面,就引起了大众的广泛讨论。

    再结合传单上的各板块项目,大家很快就把目光主要放在了三国及新上刊的两位大佬——游见和曹达华身上。

    同时,八卦的评书和美食杂谈的三道名菜以及金球奖也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鼎香楼,北城老店

    钱掌柜满脸嘲笑的看着一直捂着右脸颊的郝掌柜,其腮帮子肿的傻子都看得出来。

    啧啧,弟妹太不应该了,哪怕是动手,也不能往脸上招呼,这让你怎么见人呢。

    坐在一旁的杜掌柜也是笑嘻嘻的看着郝掌柜,浑身上下洋溢着幸灾乐祸,就连一向地道的吴掌柜,虽然面上没太表现,心里也是一直在憋着笑。

    郝掌柜看着眼前包括耗子假慈悲的三人,尤其是钱掌柜这个死胖子,心里就气不打一处来,刚要反驳几句,结果又牵扯到右脸伤势,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郝掌柜不说话,钱掌柜可不会放过这个好不容易的机会,要不借此损损这个老伙计,他午饭都吃不香。

    老郝,都不是外人,和哥几个说说,因为啥挨得揍。

    杜掌柜也帮腔:就是,老郝说说嘛,昨晚喝完酒分开时还好好的,一个晚上不见,怎么就变脸了呢。

    郝掌柜一脸悲愤,因为啥,还不是和你们几个狗日的喝酒喝多了,回家误把一个丫鬟当成了自家夫人,然后就被正主看见了。

    可怜啊,自己就是摸了下丫鬟小手,就连挨了仨大耳刮子,还特么冲一面打的

    啧啧,这娘们功夫咋练的,劲咋这么大呢,摸了摸红肿的右脸,郝掌柜瞪眼前这三人一眼,明知道自己脸上有伤,还非拉自己出来,眼下还逼问原因,自己要是说了,不被这三个老货笑死。

    于是,郝掌柜嘴硬道:这是我自己碰的。

    钱杜两位掌柜哈哈大笑,就连吴掌柜也忍俊不禁,钱掌柜更是笑完后道。

    老郝,来来来,你给我表演一下是怎么把脸碰成这样的,你要是能把你那张脸也碰成这样,一千两银子,我拱手奉上。

    杜掌柜跟道:我出两千两。

    郝掌柜那个气啊,恨不得回家再让夫人扇三耳刮子,让这俩老货出次血。

    眼见郝掌柜被钱杜二人挤兑的不行,老好人吴掌柜主动打了圆场,从怀里掏出一张传单,笑道。

    咱们那个老伙计的儿子可了不得了,弄个,第一刊请了都察院的左督御史上刊,第二刊更了不得,刑部侍郎,内阁次辅,一个比一个来头大,我看过不久,怕是连皇上他老人家都弄上去。

    杜掌柜之前也看过这张传单,咂摸一下嘴:可不是嘛,这可是内阁次辅啊,朝廷百官次席啊,几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

    咱们这些草民,连想见人家一面都找不到门,马晋这小子愣是有面子请人家写文上刊。

    与他比起来,我再看看家里那几个败家子,恨不得全他娘一个个打断腿撵出家门,也省得老子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家业,被他们糟蹋干净。
1...201202203204205...3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