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杂家宗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胖一点

    马晋煞有介事的点点头:知道,我是先天道体,天生与道家有缘,为道家日后崛起的关键之人,天选圣子。

    ???

    老道看着信誓旦旦的马晋,一脸懵逼,脑海中翻起巨浪。

    我刚才忽悠他了吗,怎么他把我台词说了

    马晋看着老道懵逼的样子,心里笑开了花,他又不傻,刚开始只是被老道装神弄鬼给唬住了,没反应过来。

    如今二人聊了这么长时间,马晋心下恢复冷静,也慢慢琢磨出味来,再加上老道刚才话里话外的夹杂私货,隐隐有引诱之意,马晋断定这老道是想忽悠自己。

    所以方才看老道又故技重施,马晋忍不住就皮了一下。

    可怜老道被马晋揭了老底,还不甘心的硬往下接,干巴巴道。

    如今道家势微,外教猖狂,你既为道家圣子

    当联合各派,统一力量,团结一至,开道庭,修教宗,将道家发扬光大,万古流芳。

    老道还未说完,话就被马晋截断,然后顺着其意喊了一大段口号,才笑呵呵的对老道笑道。

    道长,我是写小说的,编故事是我强项,像您这样的情节我随随便便就是七八个,而且比您这个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所以,您这套把戏对我来说没啥用,您老有话明言就是,有道理的晚辈自然听从。

    老道被马晋当场揭穿,一旁的南云都尴尬的垂头不语,他自己却当没事人似的,对马晋的话浑然不觉,还腆着个老脸道了一句后生可畏。

    之后就直接顺着马晋的话谈起了正题,不过什么圣子一说却再也没有提起。

    正事没什么好说的,老道只是将他的打算和马晋和盘托出,将列为道家典籍,对青云有利,于马晋来说也是好事。

    旁的不说,日后道家这边的神仙体系都是由他写的书为框架,这是多大的名望啊,名垂青史毫不为过。

    入道家典籍马晋没什么意见,但老道让他拜入青云观门下,马晋就不干了。

    不过老道也有说法,马晋不入道家,就是外人所作,道家各派是不可能同意一个外作成为本门典籍的。

    不过老道说的话并没有说服马晋,对他来说,此事成了虽然可喜,于己有利,但没成马晋也没什么损失。

    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事情,硬生生的给自己套几个长辈,这种亏本生意马晋可不干。

    双方就此一直僵持不下,直到老道提出代师收徒一说,二人才各退一步同意此法。

    对马晋来说,若是拜老道为师,那上头就多了个师傅和几个师兄,相当于给自己活活套了个枷锁,这是他不能容忍的,但若是拜老道师父为师,就容易接受多了。

    拜的师父早就死了,唯一一个师兄也活不了几年,待其逝去之后,他就是青云观辈分最高的老祖宗,甚至在道家也是地位尊崇。

    这样一算,马晋就舒服多了。

    老道动作很快,可能是怕马晋再变卦,拉着他去了观中祠堂,让马晋给他师父的牌位磕头之后,马晋就算是他师弟了,然后就让南云这些师侄后辈给马晋见礼。

    看着有些不情愿的南云率观中弟子向自己鞠躬拜礼,马晋笑的很开心,别人最多装个青云门下,咱这直接成老祖了,

    我乃青云老祖马晋是也




第三百四十四章 三分之一的张三丰
    马晋自称青云老祖还真不是胡乱说的,青云观乃平武平法二人所立,是开派祖师。

    只是师兄弟二人不忘师恩,又拜其师道静真人为祖,为青云第一代,平武这一辈屈居第二代。

    不过因为道静真人是沾了徒弟的光,存在感太差,所以一般无论是道家其余各派还是本门弟子,都是以平法师兄弟为祖师,这次老道代师收徒,马晋也一跃成了平字辈,名义上是青云观开派祖师第三人。

    青云观有道士二百余人,再加上未入道碟的道童知客俗家弟子杂役,足有五百多。

    在马晋的平字辈之下,是以观主南云为首的南字辈,数量不多,只有七人,都是马晋那个便宜师兄平武的徒弟,如今在观中各身居要职,在外边也都是响当当道家全真,号称青云七子。

    南字辈后是昆字辈,数量不少,是青云观的中坚力量,再往下是永字辈和庆字辈,其中永字辈多是年轻道人,一般跟在师父及长辈后边历练,偶尔派些小用。

    而庆字辈更是道童,最大的不超过十五,多是还学着道经,分些不重的轻活打理。

    青云观上下五代,门下弟子近三百人,虽比不上龙虎少林这些几百年上千年的大派,甚至和隔壁的大佛寺比起来也要规模差些,但在佛道两宗中仍属排名前列的大派。

    毕竟青云观是先皇下旨所立,至今不足也不过几十年,比不上那些年头日久的大派很正常,几十年就发展如此,可见势头之猛。

    而且最关键的是,青云观位处京城,和朝廷亲近,先皇在时不必多说,哪怕是如今景康帝不信佛道,但有些大典祭祀还是要请这些僧道助阵,而青云观就是道家的不二人选。

    这也是青云观成为北方道庭之首的重要原因,有官方背景,就是比江湖草根说话硬气。

    而马晋凭借一本书,就莫名其妙的成为了青云祖师,这在很多青云弟子心中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不是老道威望重,都有人以为其老糊涂了。

    但其实不然,老道将二十多岁的马晋收为师弟,看似荒谬绝伦,其实是有自己的考虑在的。

    虽好,但也不是非它不可,关于这点老道很明白。

    但之所以宁愿代师收徒,以九旬高龄却收马晋这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为师弟,则是为了给青云观寻一靠山。

    青云观如今虽有势微,但仍是北方道庭之首,看似没什么影响,但一多半都是老道撑着。

    青云观到底建立时间太短,根基薄弱,自先皇和平武真人逝去,日子已经远远不如以前了,每况日下。

    最明显的就是,青云观中,除老道以外,其他人根本没有和大乾顶级权贵搭话的资格。

    若是老道死后,南云等人虽然靠着他们师兄弟剩下的香火情能撑段时间,但人情上用一个便少一个,南云他们又能撑多久呢。

    而且时间长了,那些攒下来的老交情也可能慢慢逝去,后辈新人当家,就未必认这个交情了。

    到时候青云观拿什么和那些立派几百年的大派争,和上层搭不上话,就意味着万事被动,恐怕连如今的官方背景都能让人夺去。

    而没有官方背景,势微的青云观只能令人宰割。

    这些事情,很可能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发生,但未雨绸缪的老道已经开始准备了,青云观是他和师兄的心血,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其没落,而袖手旁观。

    马晋,就是老道为青云找的新靠山。

    说实话,刚开始老道并没有打算非拉马晋入门,成不成都行,他更看重的是,但等他仔细调查了马晋之后,却发觉马晋十分合适作为他死之后,新的青云观守卫者。

    原因很简单,其一,马晋即将成为驸马,是名正言顺的皇亲国戚,作为当今圣上的女婿,当然算是朝中顶尖权贵。

    但大乾顶尖权贵不少,老道为什么就看中了马晋就呢,就是其二,马晋是从底层刚爬上来的,缺乏底蕴,且身家清白,可以和青云观互为补充。

    而其他权贵手下势力繁杂,尔虞我诈,老道不愿让青云观参与其中。

    其三,老道看好马晋的前景,找靠山自然要找长久的,这点老道自然清楚。

    很少有人知道,老道懂相面之数,几年前他曾见过颜易一面,看出其面带龙气,有帝皇之相。

    老道不是没想过投靠颜易,结果人颜易随爹,不信佛道,根本看不上青云观,老道只得放弃,结果今日一见马晋,老道瞧出马晋额头微光泛紫,隐有贵气,天庭宽广,是大富大贵之相。

    再结合马晋是有帝皇之相的颜易其亲妹夫,老道索性心里赌了一把,死活拉马晋入青云门下,以保道观长青,甚至代师收徒也不在乎。

    老道不求马晋能将青云观发扬光大。冠绝道家,只要平平安安保住这份他们师兄弟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老道就心满意足了。

    这些事老道不会和马晋说,或者说不是现在说,给他对自己身体状况的估计,应该还能活几年。

    他要在这段时间全力让马晋看到道观的价值,让二者紧密联系,到时候在以临终之托相求马晋,以老道观察的马晋心性来看,其不会拒绝。

    老道也不觉得自己是算计了马晋,青云观实力不弱,起码对现在的马晋来说是个不错的助力,二者相辅相成,各取所需,谈不上算计。

    此时的马晋但没老头想的那么深,对他来说,当青云观祖师,玩闹的心思居多,并未考虑这么深远。

    现在他就和老道兴致勃勃的讨论起自己的道号,按规矩,马晋是平字辈,其道号自然是平字开头。

    所谓之,出也,师弟年轻有为,出类拔萃,不如叫平之吧。老道出主意。

    平之?

    林平之,那个全家死光光,杀了媳妇的太监?

    还不如叫平一指呢,好歹是个名医,马晋满脸黑线的拒绝老道的提议。

    不如叫平升吧,师叔字子升,也算贴切。南云跟着出主意。

    平升?

    倒也入耳,不过马晋听到这两个字,总想跟着念一句平生不识陈近南,便是英雄也枉然,还是周星驰的腔调。

    打了个寒颤,马晋摇摇头拒绝,也不和老道他们商量了,这群不着调的,尽往金老爷子的那拐,反正也不常用,索性用名字吧,平晋。

    于是,马晋这位平晋真人,是为青云第二代祖师。

    后世,因为平行效应,武当消失,而青云观则取代武当,发展为华夏第一道庭,马晋也跟着水涨船高。

    道家列宗教排位时,平晋真人为青云三祖之末,道家知名先贤,相当于三分之一的张三丰。



第三百四十五章 进宫赴宴
    取了道号并不代表马晋就是正儿八经的青云老祖了,至少目前官方不承认他的身份。

    大乾规定,凡是僧道,都要在当地官府发放度牒,记录在册。

    如今青云观这边还没就此事和顺天府交涉,马晋这个平晋真人没有官府的度牒,辈分再高,也相当于一个黑户。

    不过,以马晋和青云观的地位,此事也算不得什么大事,马晋都不用出面,青云观派个有头脸的弟子过去就能把此事办妥。

    这事也不用马晋操心,自有青云观办理,估计也就几天的功夫。

    忙活完之后,马晋就和老道告辞离去,他也和老道明言,如今年关将近,自己还有一大堆事要忙,的事得先缓缓。

    老道表示理解,他也不着急,马晋既然拜了师,入了青云观,这事就算定下了,早些日子晚些日子,并不打紧。

    次日,腊月二十九,景康帝下旨各衙封印,待到正月初六再行开衙,不过封印期间,各衙仍派人留守,轮换值班,以防耽误重要政务。

    其实按往年惯例,过年休假七日,是即正月初一的前后三天,应该是腊月二十八就该放假了,不过今年景康帝率群臣总结今岁政务,推迟了一天放假,不过景康帝也很人性化,将少的假期给补上。

    对于官员们来说,正月是一年中最放松的日子,即过年放假外,还有元宵的三天假期,再加上每月例行的三日旬假,加起来也有小半个月了。

    旬假,即大乾朝廷制度,官员每逢十天就休息一日,每月三次,称之为旬假。

    这段时间,也是官员们难得松快日子,所以每至年假封印之日,官员们都会邀请同僚好友欢聚畅饮,以酬一岁之劳。

    若是平常,马晋此时也应该在鼎香楼大摆筵席,和衙署和都察院的同僚们举杯畅饮,亦或者去肃王府开年会,和派系中的官员们打好关系,再不济,也是拉着徒弟们或者下属们吃顿饭,联络联络感情。

    不过今年,马晋可没这么大的雅兴,明天腊月三十,晚上就是宫中年宴的日子,这些天,马晋虽然面上不说,但心里其实对宫中年宴这事还是有些紧张的。

    往大了说,相当于马晋第一次在皇室露面,关系到他日后的地位前程,在其中站稳脚跟,往小了说,这是他第一次面对岳家人,对男人来讲,本能的感到紧张。

    不过紧张归紧张,马晋心态倒没失衡,毕竟从颜妍这边来说,他所需要讨好的无非是景康帝贤妃,以及颜易几个亲舅子。

    这些人马晋又不是第一次见了,甚至都熟了,景康帝那边还好,马晋怎么也勉强混个宠信有加,而舅子颜易颜元这边,那几乎就是自己人,帮衬自己还不够呢,绝对不会出来刁难。

    哪怕没见过面的岳母贤妃,平时其各色寿节庆礼,马晋可没少出血,在这点上,连颜易这个亲儿子都比不上。

    别的不敢说,讨好丈母娘这点马晋深有心得,再加上那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的老话,马晋相信其不会难为自己。

    就算是为了女儿敲打自己,也会私下进行,不会当着宫中年宴这个关头,马晋可不相信安坐后宫几十年的贤妃会没这点城府。

    自家人不会坑自己就足够了,至于其他的那些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外加名义上的各式各样小妈,说实在,马晋并为太放在心上。

    毕竟都不是一路人,景康帝二十多个子女,背后的错综复杂,马晋光想想就能知其一二,马晋也不想着全部笼络,做个皇室万人迷。

    这不现实,他也没这个手段心机,能交好就交好,互相混个脸熟,算积累个人脉,不能交好也尽量不得罪,彼此相安无事。

    当然,这只包括那些中立的皇子公主,像庆王这样的仇家,互相不打狗脑子就不错了,马晋去交好,颜易第一个办他。

    就这样,马晋怀着既紧张又有些小期待的心情,迎来了景康帝十个晚上。

    腊月三十

    马晋一身崭新黑紫暗花金丝锦袍,头戴墨玉麒麟冠,脚踩青云靴,身披银狐披风,十分精神,又因衣着色调暗雅,显得微微低调且不失庄重。

    而马晋为了怕衣着太过严肃,不适合大年夜这个热闹日子,特意系了一个刻着一百个福字的金腰带,雕工精美,用材讲究,虽是金器打造,却失毫不落俗套。

    寓意良好的百福金腰带,配合着马晋的黑紫锦袍,更彰显了几分贵气。
1...168169170171172...3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