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杂家宗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胖一点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绕是之前韩襄狄江二人对马晋印象不错,此时看着景康帝这幅字,心里也越来越不是滋味。

    更别提本就看马晋不顺眼的洛子文了,脸上直接没了笑容,就差阴云密布了。

    之前的友好热烈的气氛一下子冷肃了起来,马晋见此连忙将书法收起,生怕再刺激几下这三位心情低落的未来连襟。

    事情到了这种程度,筵席也没有了再进行下去的必要。

    没过多久三个驸马就相继向马晋告辞离去,而三人走后,苟庆通也因为忌讳颜易,向马晋告辞离开。

    等马晋送走了苟庆通,回到正房,看到自得其乐的喝酒的兄弟二人,面带苦笑,一屁股坐到凳子上,冲颜元抱怨道。

    殿下,你说你要是心中有得,咱们私下里说说不就行了。

    你这当着众人面前一说透,你看看这三个驸马的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我这还没和公主成婚呢,就先把连襟得罪光了。

    颜元郝然的挠了挠头:我这不是心情激动嘛,难得第一次猜出父皇隐意,便忍不住显摆显摆。

    他这不解释还好,一解释马晋脸上更愁闷了,果然,自己这倒霉小舅子就会坑自己

    而颜易有些幸灾乐祸的在旁边哈哈大笑,直到在马晋的悲愤目光中才止住了笑,然后劝慰道。

    你也不要太过把这事放在心上,以我的了解,那狄江和韩襄应该没这么小的气量,今日这事也是一时没想开,过段时间冷静下来就好了。

    而那洛子文,就更不必在乎了,先不说三妹和五妹本就不和,你们俩天生就是对头。

    单说他和广国公府站在老二那边,就说明和咱们不是一路人,所以不用顾及他的想法,刚才要不是顾及韩襄二人的面子,我都想开口刺激他几句了。

    看来颜易对庆王的敌视不是一般的重,不放过一切打击对方的机会,否则以他的性子,也不会想着和洛子文过不去。

    可能见景康帝选定了马晋作为五驸马,颜易也放下了之前还端着的皇子架子,把马晋当成了真正的自己人,再加上酒劲正酣,啰里啰嗦的和马晋讲了一大堆皇家秘闻。

    什么三皇子和庆王走的越来越近了

    景康帝有意将九皇子放到户部历练了

    什么四公主这次选婿是私下求着贤妃做主,其实按其母妃的意思是嫁到自己娘家

    还有后宫最近新暴毙了一个嫔妃,据说是与外有染

    种种秘闻着实让马晋大开眼界,其中甚至有和马晋有关系的,比如那条后宫嫔妃暴毙。

    前两日景康帝突然下旨,让殿中侍御史衙署联合黑衣卫严查禁军各处,若有不法之事,立刻惩办。

    不过因为这事是黑衣卫主查,殿中侍御史衙署辅佐,所以马晋并没太过放在心上,只是派了邓宝和一个主事过去协助。

    如今想来,原来是老丈人被原谅了

    不过颜易说的最多的,还是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

    也是,景康帝有二十几个儿子,光是成年懂事的就十五六个,再加上那个令人疯狂的座位,其中波涛汹涌可想而知。

    是夜,颜易又醉了,这是他在马晋面前醉的第二次。

    等马晋送完客人回来时,醉眼惺忪的他拽着马晋的衣领狂吼,让马晋好好对待颜妍,马晋认真的答应了,然后和微熏的颜元将颜易扶上马车,亲自送回肃王府。

    两天后,十一月十五日,景康帝正式下旨,殿中侍御史马晋尚五公主,着令次年五月完婚




第三百三十三章 五驸马的威名
    关于马晋和量候世子扈正,尚两位公主成为驸马的圣旨一出,顿时在京城掀起了轩然大波。

    扈正还好,毕竟量候扈家也是个老牌勋贵世家,现任量候扈若山更是任九门提督府左统制,官居正三品。

    在九门提督衙门排行第四,仅次于曹闫这个九门提督和两位副提督之下,在朝堂上也算得上一方重臣。

    世子扈正,如今虽赋闲在家,没有正职,但贵为量候独子,是未来量候的唯一人选,早在两年前,量候就请下封世子的圣旨了,所以论起身份来,人家扈正是正儿八经的侯门世子。

    再加上他老爹量候,年刚过四旬就是三品官职,深受景康帝帝的信赖,量候府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甚至仔细论起来,这位四驸马甚至比同是勋贵出身的广国公次子,二驸马洛子文还要更出众点。

    至于扈正如今没有官身,这在这根本不是个问题,以他老爹的权势,再怎么也能弄个七品官职,要是使大力气,安排个紧要部门也不是没可能。

    如果再加上这次封驸马的余荫,扈正一跃到了六品也未必不行。

    和根正苗红的世子爷比起来,马晋的出身就有些遭人诟病了。

    父亲是个普通商人,爷爷更是小地主一个,甚至小地主都算不上,顶多是家里田地多点的富农,再往上数,马家祖上也没有什么先贤名人。

    马晋当初中举就已经破了马家的记录,如今更是翻烂老马家家谱,也找不出混出如此成就的马氏族人。

    不过也许再过几百年,碰上两个搞互联网的马家人,或许能超过马晋

    论出身,马晋只是个商人之子,而其他几位驸马个个出自明门,大驸马狄江的叔父是前将军,军方巨头。

    三驸马和四驸马,一个来自国公府,一个更是侯门世子,就是稍差点二驸马韩襄,家里也是浙江有名的世家,自己更是考取了探花郎,而马晋也只是个小小举人,后来因功才被赐了个三榜同进士出身。

    在古代,虽然白手起家让人佩服,但出身高贵更是令人高看一眼,君不见以曹操和刘备的能力和地位,还曾被人侮辱阉宦之后和贩履之徒呢。

    门户之见,自古有之,而古之尤甚。

    有些膏粱子弟就看不得寒门子弟崛起,马晋一个小小举人,凭借南郊救驾,因功入仕,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升至从五品殿中侍御史,监察百官朝仪,深受景康帝信赖。

    写小说卖书,赚了好大一份家业,置田置地,开酒楼开药铺,成为京城一等一的大富豪。

    而今更是尚了皇家公主,摇身一变成了皇亲国戚,这让本就对马晋嫉妒敌视的一些人更加不爽了,明着来没人敢出头,但暗地里的酸言酸语可是一直没停着。

    其他马晋没什么太大的黑点,之前还有个写小说,能批他个不务正业,不过因为这两年人们观念渐渐改变,文人写书赚点润笔费已成常态,也黑不起来了。

    那剩下的就一个出身了,一群暗地里眼红的渣滓开始以此为题的做文章,抒发自己的怨气。

    马晋得了赐婚圣旨还没高兴几天,道喜声还没听全,京城开始出现了大量鄙夷其出身的流言蜚语,说他德不配位,出生卑贱巴拉巴拉的。

    起先这些传言还不敢牵扯到圣旨,后来越传越广,控制不住了,就慢慢演变成马晋一个商人之子,无才无德,如何能尚公主。

    讽刺马晋脚上的泥点子还没洗干净,如同泥猪癞狗一般,就敢妄图攀龙附凤,岂不知位尊贱隔之说。

    说实在的,马晋刚开始听到这些还有些不知所谓,这又不是魏晋世家时期,万事以出身论,科举盛行了几百年,无数寒门世子脱颖而出,鱼跃龙门,出身早已不是必要的条件。

    大乾又无禁止工匠商人后辈为官的规定,马晋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朝廷五品要员。

    前途似锦,家财万贯,体貌康健,无不良嗜好,性情幽默风趣,没有恩怨官司缠于己身,还有不小的名声,深受追捧,在后世简直就是万中无一的钻石王老五。

    怎么在这反倒是让人鄙视爹不行爷不行祖宗不行

    他大爷的~

    不过马晋对此还真没什么办法,你要黑他其他,马晋自然不怵,真刀真枪的他也不是没和大佬干过,但黑他出身,马晋总不能重新认个爹吧。

    不过马晋没办法,不代表其他人不行,在流言刚开始的第三天,八王爷就亲自跑到马府来,当晚更是住下,给马晋撑腰。

    颜易颜元两个舅子也不含糊,愣是拉着马晋三人在京城转悠了一圈,以示亲近。

    而且除了他们出面撑马晋,可别忘了马晋可是景康帝亲自看中的女婿,象征着东床快婿的书法都送了,这些人黑马晋,不是打他老人家的龙脸吗。

    还出身高贵,再高的出身还能盖的过我皇室颜家

    连带着,景康帝对其他四个驸马也有些不满。

    尤其是三驸马和四驸马,他原想的都是百年勋贵世家,规矩严,家底厚,女儿嫁过去可以不用操心,尽享福就行了。

    可如今看来,经过这几百年的富贵生活,这些勋贵早就腐朽不堪,光守着的一块爵位混吃等死,正事不行,狗屁倒灶的事倒是一大堆。

    反倒是马晋,虽然是从底下爬上来的,但懂事识事,知进退,有能力,做事踏实稳重,让人放心。

    景康帝发怒,后果很严重,不用三天的时间,黑衣卫就把这事的几个罪魁祸首给找到了,剩下的事就好办了,该关的关,该打的打,该收拾的一通收拾,反正多的不好说,这辈子这群人是别想有个好前程。

    另外,景康帝又把这群人的老子叫进宫里,借题发挥一顿臭骂,景康帝想的很简单,你们不是以出身为荣吗,那我就狠狠挫一挫傲气。

    都是朝堂上有数的大佬,愣是被景康帝喷得抬不起头来,出了宫还专程送了赔礼到马府,以表歉意。

    经此一事,大家也都知道了马晋这个五驸马的厉害,人家是没好爹,可是有个好岳父,以后再想和其过不去,心下都得掂量掂量了。

    其中以靳家最为明显,据说靳凤伦已经琢磨要告老还乡,免得再把靳家的血脉搭进去



第三百三十四章 皇帝疼幺女
    外界对自己的议论,马晋并不是很关心,风波既熄,将来为自己撑腰的八王爷亲自送回王府,他又专程入宫去拜谢景康帝给自己出头。

    马晋原以为这次因自己起了这么一场风波,景康帝多少会有些对他不满,谁知他想差了。

    景康帝这个老丈人虽然坑了他不少次,但性子还是护短的,马晋是景康帝最看中的女婿,又岂能被外人欺辱。

    若是马晋有错在身,那再则两说,可马晋自己本本分分的,没招谁也没惹谁,那护短的景康帝就不能干看着了。

    对马晋来说,有个护短的老丈人皇帝,既是幸运,也是不幸。

    面对外人,景康帝自然向着马晋,可要是他和颜妍两口子不和,那景康帝护得短是谁,自不言而喻,到时候他面对的打击,估计会凶猛十倍不止

    一想这个可能,马晋再在看景康帝的和善笑容,心下一冷,后槽牙感到阵阵的震痛。

    不可能!

    咱老马可是五好男人,模范丈夫,自家媳妇又贤惠大方,温柔可人,他们组合起来就是破碎家庭的反面教材,不睦夫妻的指路明灯。

    老丈人打女婿的这种悲剧,是永远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马晋振振有词的在心理安慰自已。

    不过话虽这么说,可马晋还是觉得后脊梁处一个劲的往上顶凉风

    景康帝倒不知道马晋已经开始联想到日后夫妻不和所造成的家庭悲剧了,他此时正跟马晋其交代几个月后和女儿的婚事。

    老话讲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在景康帝面前虽不一定适用,但对颜妍这个最小的女儿,景康帝是真正比其他女儿多疼爱几分。

    五个女婿,除了二驸马韩襄是他亲自挑的,其他几个公主,都是自己和其母妃兄弟在礼部提供的合适人员名单中参谋选定的,景康帝本身并未太过插手。

    只是公主最后敲定人选后,送到景康帝这里过目,他派人调查了一番,合适就同意,不合适否决再议。

    只有颜妍这里,景康帝操了不少心思,关于马晋这个女婿人选,更是几经考察,觉得马晋还行,才勉强点头同意将女儿嫁出。

    如今圣旨下了,几乎没有更改的可能,景康帝心中不舍的同时,也琢磨多为爱女做些什么。

    不过皇室关于公主出嫁,皇子娶亲都有规制,景康帝也不能随意更变。

    更何况这次四公主和五公主几乎同时出嫁,二人成婚的日子相差不足半月,要是景康帝好处都紧着颜妍来,你让四公主怎么想,以后如何在姐妹里抬得起头。

    景康帝虽然最疼颜妍,不代表就不管其他四个女儿了,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也不能偏袒的太露骨。

    但偏袒的不露骨不代表不偏袒,公主出嫁所带的家具嫁妆体己银子,皇室都有规制,景康帝不好动手脚,于是他就把目光放在了公主府上面。

    大乾皇室自太祖开始便流传一条规矩,凡皇子公主出宫,皇帝赐宅邸开府,道理和后世子女结婚,父母送房子相通。

    大乾立朝二百年,历经十几位皇帝,所赐出去的府邸宅院遍布京城,按理说轮到颜易他们这辈,京城的好宅子全都赐出去了,他们只能选次等的。

    但是,颜易他们摊上了个好爷爷。

    血龙一案,先皇奉文帝除了把皇室宗亲屠了个遍,只留下寥寥几支,顺便把原先赐回去的好宅邸也都收了回来,赐给自己的子孙。

    比如颜易如今的肃王府,原先就是一个亲王的王府。

    和那些有规制的东西不同,公主府可做的学问就多了,毕竟是宅邸嘛,位置有偏有近,面积也大小不一,里面规格布置也不尽相同,用料材质也有好坏之分,甚至风水也有各自的讲究。

    景康帝偏疼小女,又记得马晋曾听说过要出二十万两银子修缮公主府,便咬了咬牙,将自己珍藏的一处宅子拿了出来,赐给颜妍做公主府。

    这座宅子可不同凡响,名曰静园,位于东城光明坊,位置极佳,距离宫中路程坐马车最多不过两刻钟。

    面积广阔,足有近五十亩,内有房屋殿宇一百余间,内湖假山花园戏院应有尽有,楼阁巍峨壮观,院间玲珑精致,屋内屋外彩绘华丽堆金沥粉,草木奇花尽遍园中,木石砖也是各色雕砌,题材不一,寓意祥瑞,雕工精良。

    原先乃是景康帝的爷爷宁德帝没登基的王府,后来登基之后也没赐于皇子,而是大加扩建修缮,留作行宫游玩之所。

    后奉文帝登基,赐予最喜欢的小儿子徐王,只可惜徐王早死,也没留下子嗣,这静园便又归于大内管制。

    这静园经过宁德帝及徐王的修缮扩建,面积宏大,布置精美,风景丽秀,处位绝佳,即使在景康帝手里,也没有几处能和其媲美的宅院。
1...163164165166167...3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