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宗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胖一点
马晋面上不显,心里却在啪啪鼓掌
第三百一十五章 皇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马府
马晋一边虽然出声安慰着愤愤不平的颜元,心里却对颜元的想法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嗤之以鼻。
诚然,颜元的出发点是好的,少年热血,欲投身疆场,杀敌报国,很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不考虑其他,马晋都恨不得为他鼓掌赞誉。
但话又说回来,考虑事情不能太片面,颜元此举虽然是好意,但还是太不成熟。
眼下大乾边疆百姓,虽然也受蒙古游骑侵扰,但有边军的保护下,损失不算很多。
而且双方自十几年前一场大战后,休战议和,开边贸易,边疆稳定,即使偶尔发生小战,也是控制在局部之内,双方轻易不会撕破脸。
可颜元前去边疆参军,就为这事增加了不少不可欲估的变数。
旁的不说,颜元乃是大乾堂堂皇子之尊,跑到边疆给蒙古小股骑兵抵命厮杀,赢了不光彩,但要是万一出了事,那大乾的颜面何存。
颜元要是活着回来,哪怕是败了都好办,可若是他战死了。
皇子身死敌手,朝廷能不复仇?
景康帝能忍下丧子之痛,无动于衷?
就算景康帝儿子多,死了一个颜元不心疼,而且朝廷也为了大局考虑,将此事忍下,但别忘了,颜元还有个储位热门的亲哥哥呢。
颜易若是登基,他会不为亲弟复仇?
哪怕颜易为帝后,考虑甚多,贤妃颜妍这对母女也得撺掇他为儿子报仇雪恨。
颜易为人子,为人兄,能抵挡母亲和妹妹的哀求?
颜元一个不小心,自己挂了没事,但很有可能就此让两国刀兵相见,不死不休,无数百姓卷入其中,边疆生灵涂炭,流离失所。
更别说万一颜元这个皇子被人家给俘虏了,事情得闹的更大,大乾皇室和朝廷的脸都被蒙古人拽到脚底下踩,颜元就是自杀也挽回不了,很大可能连颜易夺储之事都得受牵连。
当然,马晋不是咒颜元惨败,被杀被俘,但谁又能保证才刚满十六的颜元能够不出现意外。
上面马晋假设的这些没出现还好,颜元出去历练一番,回来还得了个英武的美名,可万一出现了一条,那就是了不得的大事。
这个后果马晋能看出来,同样景康帝颜易颜妍他们也不会不知晓,甚至连颜元自己可能也明白。
只是,少年自己的骄傲,不允许他会为了害怕这些而退败。
父皇说我要是想进军方,两大禁军,南北四营随我挑,但就是不让我去边疆,四哥也是这个意思,说我留在京城也能帮帮他。
颜元被马晋劝了一会,脸上的不忿也去退去大半,其实他也知道自己此举有些胡闹,但少年意气,又岂能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看。
马晋听他这口气,也看出颜元的态度有些松软,心里松了一口气,笑道。
殿下也不必太过懊恼,眼下你才刚刚十六,未来的时间还长的,现在在军中历练几年,等日后习出一身的过硬本事,再为大乾效力也为时不晚。
因为颜妍的关系,颜元对马晋很是亲近,平时也经常往马晋这跑,郎舅二人相处的很不错。
毕竟颜元身边也没什么亲近人说话,景康帝和贤妃年纪大了,和颜元没什么话题,亲哥颜易又太忙,他不敢打扰。
亲姐颜妍那边倒是闲,但姐弟二人年纪相仿,多少得有点忌讳,剩下亲弟颜杰就是个小萝卜头,颜元根本不爱搭理他。
至于那些皇子们,虽然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颜元真和他们没什么感情,相比之下,马晋这个未来姐夫就成了颜元难得的亲人兼知心好友了。
平时有什么烦心事,颜元也爱和马晋唠叨唠叨,解解心结。
比如马晋就知道这小子看上了光禄寺少卿胡大人家的大小姐,两个少年少女私底下还见过面,彼此感觉不错,经常书信来往。
不过马晋一直觉得那个胡少卿已经知道这事,估计私下默许了,甚至景康帝也知晓此事,只不过把颜元蒙在鼓里,这傻小子还以为自己瞒的很好呢。
现在颜元看到连马晋也赞同景康帝他们的做法,心里有些烦闷,他低着头闷声道。
姐夫,你说这事是不是我太任性了。
马晋见状,乐了,颜元这个样子马晋很熟悉,在之前他已经见过很多次了,典型的青春期迷茫症状。
马晋明白,又到了自己这个知心姐夫出场了!
殿下为什么这么说。马姐夫脸上挂上了慈父般的微笑。
我不顾朝廷大局,非要去边疆杀蒙古鞑子,惹得父皇生气,四哥五姐懊恼,这不是任性是什么。颜元神情恹恹。
此言差矣。
马晋站起身来,一脸慷慨激扬。
少年老成是好的,但也不能没有朝气,马晋得激励一下自己这个小舅子,不能让他从此灰心啊。
殿下此举,在我看来,正恰恰证明了殿下有大乾皇室流传下来的的英武血性。
想当年太祖皇帝,东征西讨,结束宋元诸侯之势,一统天下,立我大乾二百于年基业,其功震寰宇。
还有平宗厚武皇帝,北击蒙古,南平五蛮,使周边邦国臣服我大乾威势之下,上百年不敢有丝毫不敬。
先皇奉文皇帝,英厉果敢,将胆敢犯我疆土的倭寇蛮夷诛杀殆尽,还要出海东伐,直袭敌巢,使那弹丸小国,君臣上下魂飞魄散,连忙供表称臣。
还有你父皇,圣上登基初年,蒙古来犯,也是皇上力排众议,派兵迎敌,一战功成,将来犯之敌近乎全歼,至今蒙古人还没有恢复元气。
我大乾如今有这康泰盛世,国富民强,正是因为这代代明君之血性悍勇,寸土不让,永不低头,痛击侵犯之来敌,使其不敢窥我疆土。
正所谓皇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殿下你今日此举,无愧于大乾先祖留给你的赫赫荣耀。
马晋一番话下来,别说把颜元说的神情激动,面色胀红,就是马晋自己也有些热血沸腾。
彭
颜元一拍桌子,紧咬牙关,对着马晋大声道。
姐夫说的对,皇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区区困难就把我吓倒,以后颜元何以敢言为太祖子孙。
我这就去御书房外跪着,向父皇请命去边疆杀敌,父皇一日不答应,我就一日不起来。
说完,也不等马晋反应,转身就出了门,看样子是去御书房了。
马晋:
自己只是怕颜元灰心,想激励激励这孩子,怎么看现在这样,好像劲使大了
第三百一十六章 风头出大了
马晋赶紧派人去拦下颜元,但为时已晚,颜元已经骑着马直奔大内而去。
颜元的马是御马,脚程快,马府的马赶不上,就算能赶上,也没人敢拦皇子,而马府唯一有这个胆子的马晋。
不会骑马
阻拦不成,马晋又好忙去派人去宫里探听消息。
要是别的官员眼见颜元入宫,只能干着急,而马晋不同,凭他殿中副侍御史的身份,多的不敢说,查一下颜元的行踪还是没问题的,更何况他还和太监头子花子虚关系匪浅。
很快,马晋就得到信,颜元进了乾清宫,而且去了御书房的方向。
剩下的消息因为涉及到景康帝,宫里面也不敢回了,毕竟私自泄露皇帝行踪可是重罪。
不过这些消息对马晋来说也足够了,马晋苦笑的坐在椅子上。
自己这张贱嘴啊,这下可捅了篓子了,还知心姐夫呢,把自己也知进去了
果然,不出马晋所料,颜元走后不到两个时辰,宫里传旨,宣马晋觐见。
虽然有所预料,但事情来临,马晋不免还是露出苦笑,侥幸之心不可无啊,换了官服,马晋坐着马车直奔宫中。
一路无话,马晋熟门熟路的进了宫,然后被两个前来迎接他的小太监,领着进了乾清宫。
一到御书房,就看到颜元直挺挺的跪在御书房台阶前,见到马晋还笑眯眯的给他打招呼。
虽然心里面恨不得大嘴巴抽死这倒霉小舅子,但在御书房老丈人门前,马晋还没有这个胆子表现出来,敷衍的回了个微笑,他直接跟着小太监进了大殿。
御书房,景康帝的办公场所。
马晋来过不下几十次了,也算是半个常客,可他每次时来,景康帝都是在埋头处理政务,从无例外。
所以,虽然马晋对景康小意见一大堆,但唯独勤勉一条,他是敬服的。
景康帝就是出去游玩,也得带着一大堆奏折,随时批阅,平时在宫里也是忙于政务,绝不懈怠。
但今日马晋进了御书房,见礼之后,才发现景康帝竟然没有批阅奏折,而是站在书桌后面写书法。
马卿,过来看看朕写的书法。
出乎马晋的意料,到御书房后,自己不但没有遭到狂风暴雨般的训斥,反而景康帝让在让他起身后,还招他过去观瞧书法。
马晋小心绕到书桌前面,打眼一瞧,却见景康帝写的书法竟是他方才和颜元说的那句话。
皇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
皇上,这马晋心思顿时活泛过来了。
景康帝抬手止住了马晋的话:你先说说朕这幅字写的怎么样。
马晋只得按下繁杂的心思,脑中迅速开始斟词琢句,顶头上司兼老丈人让你评价他的字。
没说的,只有吹
皇上这书法已近化境,行书汪洋恣肆跌宕起伏,大气磅礴之下,有一种气吞山河,直贯长虹之势。
龙威外露,尽显皇者至尊之像,令人观之有拜服之感。
一旁的花子虚看到马晋说完这番话,景康帝脸上露出的愉悦,心里不由感慨。
到底是这些读书人会说话呀,像刚才皇上同样问他这个问题,他憋了半天才说出一句堪比二王,哪像马晋,一套是一套词的往外扔,还有理有据,让人听的舒服。
还是吃了小时候少念书的亏啊
花公公很有感想,心里想着回去弄点什么经史子集看看,提高一下文化程度。
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恭维使人舒服,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纵是城府似海的景康帝也不例外。
景康帝当然知道马晋是在故意奉承自己,但架不住马晋拍马屁的功夫高啊,景康帝即使心里清楚也不反感,甚至还有点心喜。
马爱卿过誉了,朕的书法朕自己知道,倒是马爱卿的书法不俗,颇有大家风范,听说在京城广受追捧,一幅字能卖上百两银子。
投桃报李,景康帝也捧了一下马晋,两人开始商业互吹。
皇上自谦了,微臣的字和您的书法相比,就如同萤虫之光,岂能与皓月争辉。马晋来劲了,接着猛吹。
这下连景康帝也受不住了,抬手止住了马晋的吹捧,然后把注意力拉到了刚才马晋说的话上。
萤虫之光,岂能与皓月争辉,马卿不愧是写出和两部佳作的才子,出口成章。
马晋被景康帝这句话说的愣神,然后很快反应过来,这句话最先出自罗贯中,眼下三国他还没抄呢,景康帝当然没听过这句话。
感慨之下,未免出现肺腑之言。
马晋是丝毫不放过拍马屁的机会,景康帝的脸上有出现了笑意。
但景康帝到底心性沉稳,马晋的吹捧还不至于让他失态,很快就恢复了冷静。
俯身吹了吹书桌上书法的墨迹,他看向马晋:方才十三和朕说,这句话是爱卿说的。
马晋多精了,虽然景康帝如今面无表情,但他凭借刚才的景康帝的举动,也能感觉一些东西。
多了不敢说,但他能保证景康帝对自己绝对没有什么不满。
马晋心下一动,对着景康帝深施一礼,慷慨陈词地搬出了那句后世著名的大明祖训。
皇上,马晋一介文人,不懂兵戈之事,但也明白我大乾能有今日之昌盛,离不开历代先帝和众贤的心血和拼搏。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正是这些,才撑起了我大乾家国的铮铮傲骨,令我等后辈景仰,也令我等后辈效仿。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好,好,好,哈哈,马爱卿说得好,说到朕心坎里了。
景康帝嘴里念了这两句话,双目越来越亮,连说了三个好,最后更是龙颜大悦,拍着马晋是一顿夸奖。
来人,备纸笔。
景康帝心情振奋之下,拿起毛笔在白纸上一挥而就。
崭新的一副书法出炉,也许是心有所感,景康帝这幅字水平大幅度上升,丝毫不吹捧的说,也近名家之列。
景康帝也很高兴,捧着干了墨迹的书法,左看右看,爱不释手,最后更是吩咐花子虚拿着这个字样做成牌匾,挂在乾坤大殿上,以儆视听。
一旁的马晋听到这句话,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这风头出大了
第三百一十七章 和谐的君臣和倒霉的翁婿
乾清宫,御书房
景康帝兴冲冲的准备将自己写的这幅字做成牌匾挂到乾坤殿上,以儆视听,勉励自己和百官。
而且这还不算完,他不但给自己写了一副字,还根据马晋之前和颜元说的皇子守国门,又连写了十几幅字,然后吩咐花子虚装裱后,分发到各皇子手中,以资激励之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