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限无敌
皇帝命令下来,有小太监准备一个瓷瓶,然后发给有资格的大臣一张黄色纸条,上面可以书写名字,然后投入瓷瓶。
在现场中有资格廷推的一共三十六人,不过马党和浙党占了大多数,佟养甲那面只有六个名额,龚大成这次看着希望渺茫。
事实也正是如此,结果出来后正是朱大典和王云昌二人入选。朱大典听到结果后老心脏砰砰跳,没想到到老还能过一把入阁的瘾。王云昌也差不多,他早就知道今天十有**能入阁,但是真听到这个消息心中还是很激动的,从今以后终于穿上蟒袍了,在皇帝面前也有了座位。
廷推很费时间,朱宏三看了看天时已经上午九点多了。现在还在正月,虽然地处南京,但是还是很冷的。朱宏三对李承恩挥了挥手,李承恩站出来说道:退朝!皇帝的命令下来,广场上的官员如同潮水一般退去,当然并不是放假回家,他们还要接着上班处理政务。
朱宏三带着太子朱海回到文华殿,先烤了烤火暖暖身子。过了一会儿李承恩进屋说道:皇爷,小爷,几位阁老都来了!
朱宏三点点头,还要商量北上和谈的人选问题。其实朱宏三和马明远都已经沟通过,已经定下人选,哪知道佟养甲还有别的人选,而朱宏三也想听听佟养甲怎么想的,毕竟前半个月他还是反对最激烈的一个。
朱宏三带着太子来到前殿,几位内阁总理大臣赶紧起身行礼。朱宏三看了看新入阁的朱大典和王云昌,说道:朱爱卿和王爱卿要多多配合首辅工作!二人听皇帝这么说赶紧站起来表决心,表示一定不负皇帝隆恩,为大明朝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云云。
朱宏三知道这帮臭老九说得好听,也没放心上,接着说道:朱爱卿以前当过巡抚,还当过漕运总督,就管着工部吧,付爱卿管吏部吧,王爱卿出身财政部,这户部的差事交给你了!
付文龙听让自己管吏部,心中大喜,这倒不是说工部不重要,现在国家百废待兴,到处都要大兴土木,工部也是个有油水的部门,但是在重要那能和管干部任免的吏部相比。朱大典倒无所谓,他也知道自己初来乍到,能入阁就烧高香了,至于管什么都可以。
看着几位内阁阁老见面完毕,朱宏三接着说道:今天让大家来是议一下和谈的人选问题,佟爱卿,你为何又改变主意了?
听皇帝问自己佟养甲赶紧站起来说道:陛下,臣一直不主张和谈,但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臣是陛下的臣子,陛下定下了大方向臣就要执行!佟养甲这顿马屁拍的朱宏三十分高兴,朱宏三就喜欢这样的干部,有意见可以提,有的商量,但是大方向定下来后就要无条件执行。
佟养甲跟随朱宏三十几年,自然知道这位皇帝的脾气秉性。看到皇帝高兴,佟养甲接着说道:臣推荐佟图昌,并没有私心,佟图昌此人精明狡猾,福建一事就是在他斡旋下才成功的。而这次北京和谈,艰险程度不次于福建,所以臣才推荐有经验的佟图昌出任和谈正使!
佟养甲这席话真说道朱宏三心中去了,现在自己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和满清和谈一定要成功。正因为重要这个人选问题就成了重中之重,没有能力不行,没有胆色不行,没有手段更不行。马明远提出的那个蒋文运只是当过知县,能力胆色都有,但是手段照比佟图昌可是差了许多。
而佟图昌和佟养甲叔侄漂流江湖十几年,练就了一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这个正使还真是挺适合佟图昌。
但是让朱宏三不放心的是佟养甲,朱宏三可是知道这个佟养甲奸滑的很,他倒不是害怕佟图昌趁机投敌,而是害怕佟养甲有什么手段将和谈一事搅黄。如果和谈不成功,朱宏三就要独立面对上百万清军的进攻,这可是朱宏三不愿面对的。
其实现在朱宏三的总体实力和满清差不多,朱宏三占据的是最富庶的江南,而满清凭借的是人口和地域面积,所以单独对上满清朱宏三还是不惧的。但是不要忘了朱宏三身边还有一个桂王朱由榔,朱宏三害怕的是朱由榔借着自己和满清死拼之际占自己的便宜,如果满清和朱由榔联起手来对付自己那可是大事不好。
想了半天朱宏三也拿不定主意,不如两个人都见见,看看他们怎么说。
这样吧,和谈人选之事先等一等,宣福建布政使佟图昌进京述职,朕听听他怎么说!
第五百九十二章 噩耗连连
就在朱宏三占领南京大事庆祝之际,北方的多尔衮却迎来了他的政治危机。
多尔衮在顺治四年九月份在多铎出征后,多尔衮亲自带着满汉军队二十多万出征山西的姜瓖。
姜瓖本来是前明的总兵,多尔衮原本以为按照前明军队的战斗力,自己这次不管人数还是士气上都占据了主动,山西之乱还不是药到病除。
那里知道多尔衮想的有些简单了,山西之乱表面上看是一些前明降将不满满清统治起来造反,可是背地里确是山西汉族地主阶级对满清贵族不满的一次总爆发。
满清入关后,为了奖赏自己人,分为三次发布圈地令,将凡近京各州县无主荒田及明皇亲驸马公侯伯太监死于战乱留下的荒田分给诸王勋臣兵丁。当然纸面意思上说将前明皇亲勋贵的土地分发下去,可是实际执行的时候确实不管什么土地,不要说京师周围各县,就连山东河南都有八旗贵族去跑马圈地,这帮八旗子弟在各省强取豪夺,不管什么前明官员当地士绅,只要看上你的土地立刻就要弄到手。
山西向来是土地贫瘠,本来能耕种的土地就少,圈地令一下立刻让大部分汉族地主损失惨重。再加上满清在北直隶一带强力推行逃人法剃头令等开历史倒车的法令,这个时候再加上朱宏三不怀好意的推泼助澜,给那些农民武装提供武器资金,一时间整个北直隶山东等地遍地烽火。
山西正是由于满清统治阶级的强力压迫,大批汉族百姓活不下去了,再加上地主阶级出于各种目的,提供粮食武器,所以姜瓖的战斗力完全不是前明那些边军能比的。
多尔衮带兵来到姜瓖占领的大同,满以为半月就可攻下,哪知道从九月份打到了十一月末,大同还在姜瓖的手中。
当然,姜瓖虽然被朱宏三封为代王,毕竟他是以一府之地对抗整个满清,按照历史上姜瓖只能守半年。可是哪知道满清走背运,多尔衮的弟弟多铎,号称开国诸王战功之最豫亲王,在十月底的南昌大战中,竟然被南明军队打败了,多铎带领的十三万大军全军覆灭,多铎本人还生死不知。
多尔衮接到前线的军报后立刻带兵回到北京,这个时候什么姜瓖什么农民造反都是次要的,现在多尔衮要回京稳定朝中局势。
满清因为上一代皇帝皇太极死的突然,并没有指定继承人,再加上满清实行的是八王议政,八王议政实质上是由极少数的几个皇亲贵胄共同协议一些军国大事包括推举皇位的继承人。所以在清朝前期,按照当时的宪法,皇帝是没有独断专行的传位权利的,即使指定了继承人也要经过议会的选举才能成为合法的统治者。这种形式一直留到康熙末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九龙夺嫡就是这种部落合议制的产物。
这个时候满清高层分成了两派,一派以两黄旗为代表的拥立豪格派,还有一派就是占据两白旗的多尔衮兄弟。正当两派势均力敌的时候,孝庄拉拢代善等其他几个旗主,拥立年纪幼小的福临,这才将豪格和多尔衮压了下去。
正因为多尔衮在高层不占据优势,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才力排众议和吴三桂合作,趁着明朝内乱攻进山海关。这次行动给多尔衮很大的威望,为了奖赏他满清朝廷封他为皇叔父摄政王。但是多尔衮知道,虽然现在自己大权独揽,可是朝堂上还有很多反对势力等着自己犯错误,这次多铎全军覆没很可能给一些人可乘之机。
多尔衮带着人马在过年前回到北京,第一时间就找到自己的亲信加红人,苏克萨哈了解这段时间京城的情况。
苏克萨哈这个人反复无常,十足是个小人。别看他现在党附多尔衮,要知道多尔衮死后他可是第一个上书顺治皇帝告摄政王多尔衮图谋不轨,才导致多尔衮被掘坟鞭尸。不过苏克萨哈正因为这么做,取得了顺治皇帝的信任,成了康熙初年四个辅政大臣之一。
苏克萨哈现在还没有后世的位高权重,只是多尔衮在京师中的一个耳目,他在得知多尔衮回来后立刻前来拜见多尔衮。
摄政王,现在大事不好,前线传来消息,豫亲王全军覆没!
这个消息多尔衮已经知道,现在他那还有心思心疼自己的兄弟,朝堂上什么情况才是重要的。
多尔衮赶紧追问道:宫里怎么样?
摄政王,报信的信使一道京中就被我关了起来,现在知道这个消息的不超过十个人,都是咱们自己人!宫里一切如常,太后每日带着皇上日常临朝。
听到消息还没扩散开多尔衮松了口气,现在他才想起问战事如何,毕竟多铎带着是两白旗全部精华:南面怎么样?真的全军覆没吗?
苏克萨哈叹了口气说道:摄政王,前线情况比臣下的信中所讲还要严重,根据逃回来的何洛会兄弟说,豫亲王冒进,在南昌城下中了南明军队的埋伏。何洛会本来要退到九江固守,谭泰非要鼓动豫亲王和明军决战,哪知道明军火器十分犀利,在武昌城外咱们大败,豫亲王以下上百位将领战死,只有何洛会带着不到一千人跑了回来!
多尔衮听到这个消息一口老血吐了出来,那可是十三万满蒙精兵,自己的两白旗三万精锐都在里面,这次可真是伤筋动骨了。
看到多尔衮吐血苏克萨哈赶紧上前关心的问道:摄政王,您怎么样?
多尔衮摇了摇头,说道:没事,老毛病了,在山西得了风寒,一直没好利索。
多尔衮现在那在乎自己,抓住苏克萨哈的手问道:江宁怎么样?洪承畴那边有消息吗?
摄政王放心,十一月洪承畴传来消息,他已经命令将南直隶周围所有军队集中到江宁,已经做好和南明神武皇帝决战的准备。
听到洪承畴有所准备,多尔衮放下心来,对洪承畴的能力他还是放心的。
这个广东的神武皇帝什么来路,为何他的军队这么厉害?
臣下了解到,这个神武皇帝叫朱宏三,听名字就知道他是一个偏远宗室,听说以前是武昌的小混混,当年武昌被张献忠占领后逃亡到广东,不知道怎么弄得带起来一支军队,听说火器很是厉害!
何洛会说没说明军的火器如何?
苏克萨哈接着说道:这个我详细的问过何洛会,他说明军火器和以前没什么不同,无非就是火枪射程远些,火炮威力大些,大概是明军在广东找传教士买的。
满清这些人在关外常年和明军作战,对明军火器很是了解。其实明军的火器装备在这个时代是全球之冠,就连欧洲列强都做不到半数军队装备火器,可是辽东的明军已经做到全军三分之二装备火器。
其实广东明军的火器和辽东明军并没有代差,无非火枪射程远点,火炮轻便些。不过这些满清乡巴佬见识不够,不知道现在陆军和中古军队的差别,他们只看到装备的不同,完全不知道广东明军能够打胜仗并不是因为武器装备,而是各项规范的训练和科学的武器配置。
听苏克萨哈说完多尔衮怒道:和以前的明军差不多他何洛会为何还能打败仗?
摄政王,何洛会说明军数量很多,足有四十多万,是咱们军队的好几倍,再加上南昌城外水网密集,咱们的军队在经过河南时又染上瘟疫,这才被明军抓住破绽,一战而胜。
何洛会逃回来后为了保命,刻意的夸大明军的人数,其实按照何洛会说的并没有什么差错。南昌城里金声桓和王得仁就有十多万军队,再加上民夫足有二十万,城外的广东明军作战部队加上后勤的力工,也差不多五六万人,加一起不到三十万,和四十万差不了许多。
受制于对明军以往的认识,多尔衮并没有识破何洛会说的是假话。要知道自己一方全部是精锐,明军要想打赢也差不多需要四五十万人。
何洛会人呢?
臣下害怕他回到京中乱说,将他关在府中,等候摄政王发落,摄政王不放心的话。。。苏克萨哈说完做了一个砍头的手势,意思是可以弄死何洛会。
多尔衮摇了摇头,现在自己的亲信将领只剩何洛会一个了,谭泰尼堪等人都战死了,怎能还杀自己人?
正在这时,屋外王府管家在门外小声叫道:王爷,王爷!江宁那边来消息了!
多尔衮赶紧让苏克萨哈打开房门,门外一个风尘仆仆的军汉进屋来。
那个军汉双膝跪倒说道:王爷,奴才是洪总督属下,给王爷送来前线军报!
多尔衮不说话,赶紧接过来,用力打开密封的铁桶,拿出洪承畴的军报。
哪知道多尔衮还没看完,一口血再次喷出,昏死过去。
第五百九十三章 皇父摄政王
多尔衮一目十行的看望,脸色灰白的愣在那里。苏克萨哈看到多尔衮这个神态就知道大事不好,刚要问一下江宁什么情况,哪知道多尔衮突然大口吐血昏死过去。
而沾满多尔衮鲜血的军报飘落地面,上面写着:臣下洪承畴啼奏,臣带领江宁满汉军队十二万人,于十月二十五日在江宁城外与广东明军三十万人连日血战,就在要获胜之际,反贼李成栋带领十万骑兵出现在臣下军阵的背后,臣下猝不及防被两方夹击,所属军队全军覆灭,江宁城也被明军趁势攻占,臣下本应自裁已报君恩,但是还有数万军队跟随臣下退到扬州,臣安置完后即赴京赴死!
多尔衮吐血昏迷后可吓坏了苏克萨哈,自己现在全部身家都压在多尔衮身上,现在多尔衮生死不知这可怎么办?
多尔衮本来就有肺结核的毛病,入关后气候不适应,再加上刚从山西劳师远征而回,洪承畴那份军报无疑是最后一棵稻草。
睿亲王府的几个福晋知道自己王爷昏倒,赶紧跑过来探望,一时间你哭我喊闹成一片。
好不容易连掐带捶将多尔衮唤醒,多尔衮面如黄蜡,一看就一副短命模样。
多尔衮不管自己大小老婆在这哭喊,拉过苏克萨哈说道:你去,命九门提督托克奇封锁九门,没有本王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进出九门!(九门提督这个官职是康熙十三年设立的,现在还没有。)
苏克萨哈听多尔衮这么说心中一惊,难道摄政王想要动手了?
王爷,难道想到对宫中动手?现在时机不对啊!
多尔衮摇了摇头,苏克萨哈职位太低,不知道自己的困境,现在江西南直隶都丢了,山西的战事也不顺利,自己的两白旗损失惨重,那里还有能力篡位,自己这番动作只是自保而已。
多尔衮想了想又说道:你先去办一件事,将大牢里的豪格弄死,对外就说他自杀!
豪格一直是多尔衮有力的竞争对手,当年豪格远征四川,回来后就被多尔衮关到了监狱,以前多尔衮能借着战功压住他,现在自己这面大败,多尔衮已经压制不住豪格,只有先动手要了他的性命。
多尔衮看到苏克萨哈出去办事,自己将屋中的大小老婆赶走,陷入了沉思。现在自己手下的军队一败涂地,最得力的兄弟多铎还死在战场上,谭泰也生死不知,现在自己太需要一场胜利了,可是放心的将领没有这可怎么办。难道用自己的哥哥阿济格?阿济格倒是一个能打的人选,可是阿济格野心太大,十多万军队交给他实在不放心。
接下来几天里整个北京陷入恐慌中,大家都以为多尔衮要篡位的时候,多尔衮进宫和孝庄皇太后长谈一夜,至于叔嫂之间谈了些什么大家不得而知,不过第二天朝廷以皇帝的名义下了份诏书,封睿亲王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本来多尔衮是皇叔父摄政王,是皇帝二大爷,现在直接变成皇帝亲爹,权利更近一步,就差直接废了皇帝自己称帝了。
变成了皇父摄政王后,多尔衮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即是说多尔衮不仅实权在握,而且在礼仪排场上也开始向皇帝看齐。凡一切政务,多尔衮不再有谦恭请示之举,未奉皇帝旨意,却一律称诏下旨,俨然如同皇帝。而且任人唯亲,任意罢免和提升官员。特别是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令上述人等每日于自己的王府前候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