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限无敌
钱谦益一封书信让刘芳远到南京当官,先在礼部当了一个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哪知道刘芳远屁股还没坐热,清军打到南京,他的好老师光荣的当了一个汉奸。
刘芳远虽然是钱谦益的学生,但是学生的品德比老师可是强上不少,刘芳远看到天下大乱事不可为,也就弃官回乡再次当起了教书先生。
刘芳远虽然没有和他老师一样当了汉奸,但是也没学浙东那些士绅激烈抵抗,而是心平气和的做了一个顺民。
在神武元年,广东朱宏三起兵打到杭州,钱谦益想起自己的好学生刘芳远就是杭州人,正好钱谦益刚当上内阁阁老,缺一个有行政能力的幕僚,才再次求刘芳远出山帮助自己。
钱谦益身为大知识分子,手下门生玩儿学问的大有人在,可是真的干过知县知府这些行政职务的官员目前就这么一个,其他的都去投了桂王朱由榔。现在钱谦益看到儿子就要出任倒霉的附郭县令,只好请出自己的大幕僚刘芳远。
一会儿的功夫刘芳远来了,进入屋中先给钱谦益行礼。
老师,不知叫弟子来有何事?
钱谦益指着自己儿子说道:文度,我这个儿子你也认得,刚才皇帝有圣旨,让他以举人身份选官!
这可是大事,刘芳远知道钱遗爱的神童之名,老师钱谦益也经常自夸,这个儿子将来是要入阁拜相的,没想到只是举人就要出来选官,不知道老师是怎么想的!
老师,子高师弟不是准备过几年下场考试吗?再等几年不好吗?刘芳远还以为只钱谦益等不及了,逼着自己儿子出来当官。
哎,文度你也不是外人,你听我给你讲个详细!钱谦益这才将钱遗爱为何选官的缘由说个详细。
刘芳远听原来是这个原因,也是满脸惋惜,这个钱遗爱实在可惜了。
老师,您叫弟子前来可是为师弟详细说一下如何当个县令?
文度,皇帝圣旨上说让我儿当南京城中的上元县令,你也知道附郭知县实在不好当,老师想请你帮个忙,出任我儿的幕僚师爷可好?
朱宏三在广东时实行新政,一个衙门中的所有编制都由国家发工资,不管是七品县令还是没品的衙役,但是县令的师爷可是没有工资的,毕竟师爷属于县令的私人幕僚,这在由朝廷发工资实在不好。
刘芳远以前最高当过知府,那可是四品黄堂,在一个府中就是土皇帝,现在却要自跌身份去给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当师爷。
钱谦益也知道有些难为人,可是自己手下在没有具有行政能力的官员,只有这么一个刘芳远。
文度,老夫答应你,你只要坐满一年,将我儿带出来,到时候老夫保举你去当一任布政使,还有当师爷这一年俸禄两千个银元,你看可好?
老钱为了儿子可是下了血本,知县一年才一百三十个银元,现在雇一个师爷就给出了两千银元,不过也不算高,要知道刘芳远可是当过四品知府呢!
刘芳远看到这样能说什么,赶紧躬身说道:请老师放心,芳远必定尽心辅佐师弟!
第五百九十章 早朝
大明神武二年正月十六日,今天是新的一年第一天上班,昨天宫里传来消息,今天早上皇帝要在奉天门叫大起。
大起也叫早朝,明代至从朱元璋在废除丞相后,最担心遭人蒙蔽,所以制定大规模早朝正是要体察民情,免受蒙蔽。早朝对于皇帝的素质要求很高,皇帝要有极其强的政治能力,才能保证在朝会中熟练处理政事。朱元璋这件事想的挺好,但是越强调什么就越没有什么,大明朝到崇祯为止一共十六位皇帝,能做到每天早朝的只有朱元璋和崇祯这两个掐头去尾的皇帝,其他英明如朱棣也做不到每天早朝。
至于我们的神武至圣大皇帝朱宏三,更是懒蛋一个。他的做人宗旨就是享受,那能给自己套上这么一个紧箍咒。但是以前在广东的时候还好些,朱宏三那时候完全就是草台班子,大鱼小虾三两只,清军啥时候打过来都不知道,自然也就没人约束他上朝之事。
可是到了南京拜谒过孝陵就不同了,朱宏三在继承了朱元璋庞大的政治遗产后,也继承了各种政治义务,不说其他的就那个皇明祖训就够朱宏三受的。不过好在明朝奇葩皇帝有很多,朱宏三还算勤快的,比他还懒的还有几个,早朝的制度也早已经被这些懒蛋皇帝改为每月初一十五两次,国家事务由每天在乾清宫有一个小范围的午朝处理。
虽然朱宏三十分不愿意上这个早朝,但是朝中大臣一个个可是趋之若鹜,在他们心中能上朝就是士人和平民的不同。
所以钱谦益在凌晨两点半就起来准备,今天是大起,钱谦益将自己的满套行头穿上,头戴乌纱官帽,两个燕翅在帽后颤抖,身穿皇帝御赐的蟒服,一个四爪金龙盘在胸口,腰上系着和田美玉的腰带,脚下穿着厚底的官靴。真是人靠衣服马靠鞍,这一套衣服再加上老钱是个老帅哥,看的府中丫环眼睛直冒小星星。
柳如是也早早的起来服侍老爷穿衣服,看到老钱帅的冒油柳如是赞道:老爷还是穿官服威风!
钱谦益哼了一声,问道:遗爱还没起来吗?
柳如是摇摇头,说道:昨晚上陈氏被接回来了,小夫妻刚见面晚起些也是自然!
这般懈怠的样子还要去当官?真是逆子!
柳如是看钱谦益生气,赶紧岔开话题:老爷,天气寒冷,妾身给你做的两个鹿皮绑腿可合适!
钱谦益点点头说道:今天早朝在奉天门,幸亏夫人给做了付绑腿,夫人费心了!
柳如是从丫环手中拿过一个暖炉塞到钱谦益手中:老爷,早朝在卯时,现在还有一个多时辰呢,这个手炉你拿着暖手!
我一个官员拿个手炉干什么,不拿!
老爷,你放在轿中不拿出来不就成了!
钱谦益没办法,只好将手炉拿住。
这个时候门外管家进来说道:老爷夫人,官轿准备好了!
钱谦益点点头在家人的簇拥下出了门,刚要上轿就看到钱遗爱衣冠不整的出来送行,一看就是还没睡醒。
看到儿子这个样子钱谦益就气不打一出来:哼!你看看你这个样子,你身为京官,明天以后也要去参加早朝的,这个样子成何体统!
被老子教训钱遗爱也不敢说话,只有低头不知声。
钱谦益不搭理儿子,上了自己的八抬绿呢大轿去上朝。
钱谦益的家住在西门外的莫愁湖边,这个点出来城门还没开呢,但是老钱是谁,守门的城门官远远的看到钱府的灯笼赶快打开城门。
明代官员出行规矩极多,官轿前的差役们,抗两块回避肃静牌子,边走边在前面吆喝,鸣锣开道, 鸣锣的次数代表了官职的高低。县官出行,鸣锣七下,谓之打七棒锣;道府官员出行,鸣锣九下;提督巡抚出行,鸣锣十一下;钱谦益这样的阁老出行,则要打十三棒锣。
鸣锣丝毫不差,不能乱敲。因而民众听到几声鸣锣,就知道今日出行的是几品官员。听到鸣锣声,沿途民众都会自觉退让或下跪迎接。退让不及冲撞了仪仗,就是藐视朝廷,轻则打板,重则砍头。即使官员之间,也不例外。官小的乘轿出行,路上遇到官职高的,都要停下来避到路边,他本人还要迎着上级的大轿挺身长跪,待大官的轿马过去后,方可重新上道。这叫避轿制度。而本朝皇帝朱宏三为了收买官员的人心,规定就是藩王看到阁老的轿子也要避轿。
钱谦益住在城外,要经过大半个南京城,再加上今天是大起,自然能碰到许多官员。钱谦益看到那些官员一个个规规矩矩的出了轿子给自己行礼,心中虚荣感爆棚,心想这才是人生。
钱谦益来到午门前这里已经聚集很多人了,钱谦益下轿来到自己的位置,和佟养甲付文龙等几个同僚寒暄着。
钱谦益看了看周围马明远并没有来,向佟养甲问道:马阁老怎么还没到?
佟养甲哼了一声,说道:人家现在是首辅,自然要最后到!
佟养甲话音刚落,就看远处马府的官轿到了,身材高大的马明远下了轿,满面红光的和周围的同僚寒暄着。
明代上朝时间为卯时,即天刚刚破晓之时。这时午门大开,百官入朝由午门进入。午门有五道门,去过午门的朋友应该知道午门号称前三后五,从前面看似乎只有三道门,实际上还有两道不易被人发现的左,右掖门。其中中间的那道门为御道,只有皇帝能从此出入,御道两边的左,右两阙供当值的将军,校尉等保卫依仗人员进出。文武两班官员分别由左,右掖门进入。午门上的楼名五凤设立钟鼓,由宦官掌管。早朝规定,楼上敲第三通鼓。开二门,官军旗校先进入摆列还依仗。待鸣钟之后,列好队伍的文武官员由左,右掖门进入。
文武官员进入午门之后,先要在金水桥南按照品级站好队伍,等待鸣鞭,按次序过桥,来到奉天门丹陛之前,此时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两队相对而立,站在御道两旁。等待皇帝到来。今天因为奉天殿还没修好,皇帝的座位只能设在奉天门廊内正中,称之为金台。待乐起,皇帝御门安坐,此时再鸣鞭,鸿胪寺唱入班左右两班走进御道,行一拜三叩头礼节。之后便进入奏事环节。
朱宏三知道今天要大起,所以昨晚上睡得很早,现在精神头很不错,再加上现在春寒料峭,想困也困不了。朱宏三身边站着太子朱海,这种大起作为国家储君自然要站在皇帝身边。
朱宏三来到御座上做好,看了看台阶下的几百个文武官员。大起规定只要在京师的七品以上官员都要参加,以前在北京最多时有将近两千人参加,那真是浩浩荡荡。不过现在朱宏三刚占领南京,手下并没有那么多官员,所以今天到场的只有三百多人。
其实这种规模宏大的早朝只是个形式,这种好几百上千人的会议能商量出什么国策来。主要政策在前几日皇帝都已经和内阁商讨完毕,今天只是走个过场。
不过正因为是形式,才要装模作样。朱宏三说了声叫!代表朝会开始,下面自然有嗓音洪亮的小太监的将皇帝的意思传达下去。而大臣要有意见,先要咳嗽一声,然后出班说出来,由小太监一个个传给皇帝听。
朱宏三也对这种缓慢的办事效率深恶痛疾,但是没办法,这些都是朱元璋所定,不遵守就是不孝。
朱宏三恨不得这种形式一步完事,可是这时偏偏有人出来有本上奏。
站出来的正是内阁次辅佟养甲。
佟养甲出班奏道:皇帝陛下,既然和满清准备和谈,臣主管军事,臣保举一人出任和谈正使!
佟养甲是出了名的主战派,今天站出来保举和谈人选实在让人跌掉眼镜。
马明远没想到佟养甲能先站出来,他本来要保举自己人的,这种功劳那能让佟养甲捞去。
马明远也不客道,出班说道:陛下,臣保举礼部郎中蒋文运出任和谈正使!
蒋文运身为礼部官员,再加上是崇祯十年进士,和马明远是同年,保举他正是合情合理。并且马明远早已经和皇帝商量好了,已经内定这个蒋文运为兼任礼部侍郎和谈正使,哪想到跳出来个佟养甲打乱了自己的计划。
朱宏三想了想不如听听佟养甲说些什么。
佟先生,你保举的是何人?
回陛下,臣保举福建布政使佟图昌!
马明远一听佟养甲保举自己侄子,好悬没气死,讥讽道:佟大人,你还真是举贤不避亲啊!你怎么不毛遂自荐保举自己呢?
佟养甲笑道:陛下,元辅,佟图昌是臣的侄子不假,但是他在福建策反李成栋立有奇功,我相信他一定能圆满的完成皇帝陛下交办的任务!
第五百九十一章 人选
神武二年的第一次早朝正在举行,不过地点因为奉天殿的焚毁,改在了奉天门这里。奉天门的门廊距离奉天殿广场足有五十多米,隔着二十七级台阶,高高在上的朱宏三实在听不清下面马明远和佟养甲在争论什么。本来这种大朝会由小太监传话,借以保持皇帝的神秘性,可是朱宏三偏偏是个急性子,那能等着了小太监往来传话的一问一答。
朱宏三挠了挠头,说道:这样吧,这件事等午朝时再说,相关人等退朝后都去文华殿!
小太监将朱宏三的意思传到后,马明远和佟养甲躬身退回本班。
今天除了这件事外,朱宏三本来想定一下内阁空着的两个职位问题,这可是大事。
朱宏三说道:各位爱卿,现在内阁缺少两个职位,大家商议一下拿出个人选!陈子壮倒霉获罪缺了一个职位,还一个就是刘大霖在年后以年老体衰为由,辞官回了广东。不过这都是托词,大家都知道刘大霖看到陈子壮的下场,知道马明远下一步就要清理广东派,所以提前一步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马明远作为首辅当然有发言权,听皇帝这么说后站出来说道:回陛下,臣推荐财政部尚书王云昌和翰林学士朱大典入阁!
王云昌是马明远的人,马明远推荐他合乎情理,但是朱大典没想到马明远竟然能推荐自己,这个人情可是大了。要知道马明远作为首辅,在人选问题上很有发言权的。
朱大典出生于万历九年,到今年已经六十七了。明代官员规定七十退休,朱大典这样的人差不多应该回家养老了。但是浙党实在无人,浙党年轻干部有很多,能和朝廷上这些大佬相抗衡还没几个,所以朱大典没办法只好在好友的相劝下出来做官。
朱大典今天听到马明远推荐自己入阁,实在是意外之喜,没想到自己六十七还能过一次阁老的瘾。朱大典虽然都活明白了,但是入阁的诱惑太大,听马明远说完他赶紧竖起耳朵听皇帝怎么安排。
佟养甲在边上听马明远推荐朱大典,心中大骂马明远滑头,这完全是看在浙党势大,打着收买人心的目的。不过佟养甲并没有想反对马明远,收买浙党是皇帝定下的既定方针,佟养甲也没想要和皇帝对着干,所以佟养甲也没反对朱大典入阁,但是另一个人人选就不好说了。
佟养甲出班说道:陛下,臣以为王云昌还不能入阁,臣推荐后勤部尚书龚大成!
马明远看到佟养甲不要脸推荐自己的老丈人,讥讽道:佟大人,刚推荐完侄子又推荐岳父,你儿子是不是也要弄一个官职当当?佟养甲的儿子是后宫二位董妃的同母异父的兄弟,今年刚满十岁,不过就这样也挂了一个锦衣卫百户的虚衔。
佟养甲哈哈一笑说道:犬子现在还小,将来成年后自然要为陛下效力!
哼,佟养甲你说王大人不配入阁,难道龚大成一个举人出身就配了吗?马明远不想和佟养甲扯别的,直接说道了点子上,你龚大成只是个举人,还想入阁?
马大人,英雄不问出身,龚大人可是从蒲圻县就跟随陛下,这十多年来劳苦功高,敢问一下王大人从何时跟随陛下的?佟养甲说出这句话完全就是摆资历,当年朱宏三刚逃出武昌,在蒲圻为了救钱礼德阴差阳错的将县令龚大成一家抓了来,龚大成也就成了第五位跟随朱宏三的文人官员,这个资历可是不得了,看看前面的那四位,两个阁老两个总督,只有龚大成现在还是个尚书。
佟大人,资历再高是个废物有什么用?王大人跟随本官在广东推行银行新政,还有设立各地的税务司,这个功劳还不够入阁吗?
朱宏三坐在上面听着下面这两人嘴枪舌剑,但是经由小太监传话听得没了那份气势。
好了,二位先生不要争了,反正今天是大朝会,廷推吧!
明朝规定,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後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其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这大概算是最古老的民主选举政策吧!参与廷推之人员,计有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等官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