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限无敌

    马福看着庞三舌头突出,手刨脚蹬魂归那世去了。看着庞三咽气,那几个人把绳子拴在气窗的栅栏上,弄成自杀的假象。

    马福看着一切收拾完,对这些人说道:还有三人,他们都是庞三的心腹,一起动手吧!

    和马福来的这十个人都是马家的死士,杀人这种活计那是轻车熟路,很快把那三人也送上西天,然后在马福的带领下退出大牢。

    接下来就是牢头的事了,给布政司衙门报了个自杀了事,反正大牢里每天都要死上几个,今天无非死得多些。

    张家玉接到庞三四人自杀的报告心中放下心来,只要他死了一切就好说。接下来张家玉找来赣县知县和赣州知府,暗示他们重新上报访春院的卷宗。有了上官的暗示大家都明白,知府赶紧说上报的卷宗有错别字,是自己疏忽,请张大人发回来从新书写。张家玉自然答应。

    当第二天赣州府衙门将从新书写的卷宗报了上来后,这件死了二十一人的大案子完全变了另一个模样。访春院大火是龟奴郑六所为,这个家伙被访春院东家庞三责罚,心生怨恨,所以纵火,没想到自己躲散不及也被烧死。大火一共烧死六人,分别为肇庆府推官赵尔达访春院东家庞三和其好友三人,还有就是龟奴郑六,其他没有大的损失。案件前因后果肇庆府会同赣县都已经查明,因为主犯郑六已被烧死,但是郑六家中还有老母和妹妹,老母代其受过发配吕宋,妹妹郑氏发卖为妓。

    这就是肇庆府报到按察司衙门的卷宗,一个死了二十多人的惊天大案就这样在省府县三级官吏的合力下生生变了个模样,而那个倒霉郑六的老母和妹妹完全被冤枉,郑六的母亲年纪老迈,在送往吕宋的途中就死了,尸体抛入大海。郑六的妹妹郑氏被买到广州的教坊司日夜接客,也只活了两年有余。

    张家玉作为一个省的最高司法长官,对案件有最终复核权,他看了看卷宗,下面的官员做的滴水不漏,张家玉拿起朱笔写上结案两字,然后盖上布政使官印,卷宗原件送往广州司法部存档。张家玉估计这种主犯死了的案件,到了司法部也不会有人复核,所以命人送往广州。

    这件事忙完张家玉还要关心北上的大事,皇帝的圣旨已经下来,命第四师全体北上驻防南昌。张家玉已经拖了很长时间,本来打的希望是满清南下和金声桓先打一仗,然后自己在带队伍北上渔翁得利。可是没想到满清大军迟迟不到,就连在武昌的谭泰也撤往江北,再加上姜曰广一天一个催促的命令,张家玉实在拖不下去,只能答应在八月底带队北上。

    今天距离八月底还有十天,时间很是紧迫,张家玉写了一道命令,命马昆要在五日内做好大军出发的准备,九月初一全体开拔,要在九月十五日赶到吉安府。




第四百二十九章 长谈
    (刚才闲来无事去看看本书的盗版,没想到竟然把小爷的书分到都市言情分类中,尼玛盗版的有没有点节操,干活能不能专注点!!!)

    张家玉的命令由中军官送到城外兵营中马昆处,这几个月马昆和马如风忙的要死,大批新兵进入军队,本来两个团的规模一下扩大四倍,军官完全不够使用。最后没有办法只有让一团二团的老兵大量充当低级连排级军官。

    今天是新兵枪械训练的第十天,为了防止有走火伤人事件发生,马如风带队去了射击场,做好万全准备。

    马昆在师部接到张家玉的命令,一打开看大骂道:现在就要北上?这他娘的什么狗屁命令!

    中军官看到马昆发火,也不敢答话,只有无奈的站在一边。

    马昆也没办法,新兵刚训练的有点样子就要上战场,这不和炮灰一样吗?广东新送来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文盲,左右脚都分不清楚,然而新军最讲究的就是队列,训练好一个新兵最少需要半年。可是现在只训练了三个月,马昆实在没有办法。

    马昆看了看那个中军官,知道自己对着这个低级军官发火也没什么用,他也知道北方满清南下在即,皇帝的命令八月初就到了,张大人能给拖到九月份就算不错了。

    好,我知道了,你去回报张大人,我这面会准备,不会耽误出征!

    那个中军官得到确切消息赶紧回城禀报,马昆叫来自己的卫兵,让他去把训练场的马如风叫回来。

    卫兵出去后过了好一会儿马如风才回来,进屋就抱怨说道:大人,现在训练任务这么紧,为何如此急着召我回来?

    马昆叹了口气,把张家玉的命令递给马如风看。

    命令很短,马如风几眼就看完,看完后马如风说道:大人,现在新兵刚开始训练射击,如何列队各种阵型如何听鼓声都没训练,这样直接上前线不是去送死吗?

    听马如风这么说,马昆骂道:我他娘能不知道吗,但是没办法,朝中有人鼓动陛下亲征,我们的任务是占领九江,然后西进收复武昌!

    听到皇帝亲征,马如风问道:这么说陛下是准备北伐了?

    马昆摇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军机处传来的命令只是说让咱们占领九江,然后西进,其他的不是咱们这些当兵的能问的!

    可是大人,现在训练刚开始几天,这可怎么办?

    没办法,只有边走边训练,赣州到九江路途遥远,我估计要走上一个月,到时候应该差不多了!

    听马昆这么说,马如风也没办法,他是个军人,上边下来命令就是明知去送死也要硬着头皮上。

    就在二马准备出发的时候,太子朱海也放了出来。他们连长对团长也没说详细,只是说烧了一个妓院。加上赣州府得了张家玉的命令,这件事冷处理,死了二十多人这件事除了当事人基本没人知道,所以朱海等人也就关了三天禁闭就出来了。

    朱海还以为这几天一定会有锦衣卫来传命令,让自己回广东受责罚,可是等了七八天毫无消息。朱海也很疑惑,难道访春院看到自己一方是新军不敢深究?可是官府那边也没有消息这是怎么回事?朱海想了想大概是老师张家玉给压下来。朱海越想越疑惑,决定还是去找张家玉问个清楚,就是父皇将来问起也好有个准备。

    朱海这天下午训练完毕后和连长请了半天假,带上马大入城准备见见张家玉。

    张家玉听到新军战士马海求见,微微一笑,算算时间太子也应该来了。张家玉说了声请,然后将屋中其他人全都撵了出去,坐在正中等待朱海进来。

    朱海被带到书房看到张家玉坐在正中,含笑看着自己。朱海赶紧行礼道:老师,学生来了!

    张家玉点点头,说道:太子请坐,不知太子来我这里干什么?

    朱海听张家玉这么说,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一时间愣在那里。

    看到太子这个样子,张家玉心中叹了口气,太子还是年纪轻,这种应变能力还是差上许多。

    张家玉起来将朱海扶到座位上,说道:太子殿下,可是为了访春院一事而来?

    听张家玉这么说,朱海连忙点头,正是如此,学生前几日犯浑,犯了案子,可是这几天发现城里并没有什么动静,学生害怕被父皇责罚,所以来问问老师怎么回事,以免被父皇问起没有准备!

    张家玉也没说什么,只是从桌案上拿起卷宗交给朱海,太子殿下,你看看这个。

    朱海接过卷宗,这是一个棕黄色牛皮纸订成的纸袋,上面写着黑色卷宗两个字,下边小字写着神武元年八月十一日,江西布政司赣州府访春院纵火案,上面写着两个大大的红色字体结案,后边盖着江西按察司关防的大印。

    朱海看到封皮上这么写,大概是结案了。自己完全没有被审问就结案?朱海打开纸袋赶紧细看起来。

    朱海越看越心惊,没想到一桩死了二十多人的大案竟然被地方官改成这样,最后那个倒霉的龟奴不禁背了全部黑锅,家人还受到牵连。

    朱海看完后问道:老师,这。。这也太过分了!那个龟奴辱骂我不假,但是他已经死了,为什么还要牵连到他的家人?

    殿下,如果不处理他的家人,他的家人绝对不会罢休,还要上告,到时候就怕牵连到殿下啊!还有那个推官的家人知道主犯另有其人,能善罢甘休吗?所以龟奴家人必须全部处理,远离赣州!

    朱海想了想坚定的说:老师,这件事就是我做的,我不想那个龟奴为我配黑锅,如果父皇为了这件事废了我太子的位子我也认了!

    张家玉听朱海说出这种话十分痛心,没想到太子还如此不成熟。

    张家玉起身来到太子身边,说道:殿下,你以为现在你可以意气用事吗?你知不知道你丢了太子的位子有多大影响,你的舅舅怎么办?我怎么办?你的姐姐怎么办?你想把这个案件翻过来,没想过这件案件中为了太子你作伪证的地方官吗?你没想过他们能有什么下场吗?

    朱海听张家玉这么说目瞪口呆,是啊!自己能退,这些跟着自己的人怎么办?自己让出太子位子,老二朱江大概兄弟情深能保自己一条性命,可是舅舅呢?老师呢?这些为自己作伪证的地方官呢?

    朱海自小锦衣玉食,并且跟着母亲马小芳长大。马小芳胸大无脑,教育孩子自然也希望他将来兄弟友善,所以朱海以前以为不就是太子吗,实在不行让老二朱江干也行。

    可是今天听张家玉这么一说,他才发现已经有很多人在为自己这个太子坐得稳而努力,现在并不是他说不干就不干,他身后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完全不是他自己能左右的,只能将这条路走到底。

    张家玉看到朱海坐在那里不说话,知道自己说的话对他的打击太大,毕竟现在他还是个十四岁的孩子。

    殿下,你既然已经走上这条路就没得选,要不当上皇帝,要不失败被圈禁一生,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朱海抬头问道:老师,那我该怎么办?

    殿下,善待跟随你的人,有功要赏,有罪要罚!

    朱海点点头,问道:这次为我作伪证的官员都有谁,将来我会对他们有所表示!

    张家玉很满意朱海这么说,赶紧将赣州知府和赣县知县的名字报了出来,朱海表示记住了。

    张家玉看到太子站起来离开,心中想道:太子还是过于仁厚,不过这样很好,最起码做了皇帝后比心狠手辣的朱宏三要强。这件事如果换上朱宏三,估计那队涉案的巡检司官兵也要被秘密处决。

    朱海回到部队已经快要开饭了,他满肚子心思那能吃下饭,和班长向老三说了声就在营房中躺着。

    吃完饭后天色发黑,今晚上轮到朱海执勤,等到掌灯时辰朱海抱着步枪来到营房门口的岗亭。

    新军是一个连一个营帐,一百一十人全部住在一起。每天晚上有两个士兵和一个军官执勤,防备发生意外事情。朱海今晚上是上半夜,过了子时后有人来替班。

    朱海晚上没有吃饭,如果睡了也就不饿了。但是执勤哪里能睡觉,到晚上九点多饿的有些受不了,心中开始后悔为啥不吃饭。

    正在朱海饿的抓心挠肝之时,营房中出来一个人。这个时代可没有后世的灯光污染,熄灯后那是完全黑暗,只有距离营房四十多米外的执勤岗亭才有一盏气死风灯。

    朱海借着昏暗的灯光看到一个人影冲着自己而来,赶紧端平火枪,喝问道:是谁!口令!

    那个人影赶紧站住,不过没说口令,而是低声说道:马小子,我是向荣!

    朱海一听正是向荣那个尖细的嗓音,不禁放下心来,又把火枪背在肩上,低声问道:向荣,大晚上你不睡觉出来干什么?



第四百三十章 雨中
    朱海看到向荣跑到自己身边,低声问道:你不睡觉出来干什么?

    向荣露出雪白的牙齿,在昏暗的灯光下格外醒目。

    马小子,今天晚上为啥不去吃饭?

    被向荣一提朱海感觉更饿了,低低的叹了口气说道:那个时候有心事不饿,现在饿的要死!

    嘿嘿,就知道你饿了,你看看这是什么?向荣如同变戏法一样从怀中掏出一个纸包,打开一看正是一个鸡腿和两个白面馒头。

    马小子,我知道你喜欢吃米饭,可是米饭不好带,只能给你带馒头了,你快尝尝,还是温的。

    看到吃的朱海腹中咕咕直响,这个时候也顾不得读书人的面子接过来拿起一个白面馒头就是一口。向荣应该是将馒头贴身所藏,馒头还是温的,并且每个馒头里面还有一大块红烧肉。

    红烧肉配着馒头,一咬满嘴流油。朱海吞进肚里发现还是他娘的肉好吃,徐胖子说的不错啊。

    朱海三口两口把一个大馒头干掉,缓解了一下腹中饥饿。刚吃完就看到向荣满脸含笑的看着自己,朱海老脸一红,讪讪的说道:让老弟见笑了,我实在太饿了!

    向荣摇摇头说道:没事,我就喜欢看你吃东西!

    朱海看到纸包中还有一个馒头和鸡腿,对向荣说:你也饿了吧,你吃鸡腿吧!

    马小子,你快吃吧,我不饿,这时我特地为你准备的,鸡腿还是从徐胖子那里抢来的,你快吃!

    朱海看到向荣这么关心自己很是感动,这个世界上大概只有自己母亲马小芳和姐姐朱洛才这么关心过自己,至于父亲?父亲他只关心他的大明江山!

    向荣看到朱海出神,问道:马小子,怎么有心事?

    哎!是啊!家中之事让我心烦!

    怎么了,能不能跟我说说!

    朱海看了看向荣,反正他也不知道具体事情,不如和他说说,也算一吐苦衷。

    向荣,我母亲在年前去世,我爹让我姨娘当了正房。本来我是嫡子,可是我家中的亲戚为了各自的利益,纷纷推出我的几个弟弟来和我争家产,我就是为了这件事在心烦!

    向荣听完点点头,说道:你家应该是广东的大地主,大户人家就这样子,为了点财产土地争来争去的,你不要往心里去,现在你不是参加新军了吗,争取立功提干,有了功名回家就好说了!

    向荣说的和马明远说的差不多,当时马明远也是让朱海在军中攒资历,争取在军功上超过那几个弟弟。

    不过事情那这么简单,朱海叹了口气,拿起另一个馒头咬了一口,如果事情像向荣说的这么简单就好了。

    向荣,你说说你家的事吧,我还没听你说过呢,你家是湖广的吧!

    听朱海问起自己的家事,向荣面色灰暗起来。

    我出生时我娘难产死了,向老三不是我亲爹是我舅舅,我亲爹在我出生以前就不在了。听说是得罪了湖广的一个大人物,我父亲全家都被杀,我娘当时怀着我回我外公家才躲过一劫。我出生后我也不敢姓我父亲的姓,只有随我外公家的姓。本来以为这一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我六岁那年流寇占了武昌,我外公全家都被流寇杀了,家里只有我舅舅和我逃了出来,到广东后我舅舅为了养活我加入了新军,后来的事你都知道了。

    朱海没想到向荣的身世也这么惨,看来同是天涯沦落人啊。看着向荣情绪低落,朱海赶紧说道:向荣你放心,我家亲戚多,势力大,等我帮你查查那个仇人是谁,咱们一定不能放过他!

    我也问过我舅舅,但是我舅舅没说,只说是一个湖广的大人物,我们得罪不起!

    朱海心中冷笑,自己现在对付不了几个弟弟,难道一个地方土财主还管不了吗!只要收复湖广,一定要为向荣全家报仇。
1...231232233234235...5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