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限无敌

    少爷,这些都是皇帝的命令,进入江西后就是战区,这地方鱼龙混杂,不严密检查有些满清的密探容易混进广东。

    听马大这么说,朱海点点头,他老娘马小芳就是死在清兵箭下,朱海可以说和满清有着刻骨的仇恨。




第三百四十四章 沿途见闻
    前面明军检查的速度很快,很快就轮到朱海等人。一个当地巡检司士兵来到朱海面前,上下打量一下,问道:你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边上马大赶紧站出来说道:我们是广东来的,到赣州去投军!

    投军?新军都是在广州统一招募士兵,那有你们这样自己去的道理。

    朱宏三在建军伊始就定下了军官不得自己招募士兵,不得自己募集军饷,一切都要兵部,现在是后勤部和军机处管理。不过一些地方部队,比如说眼前的巡检司官兵,还是由府一级官吏在当地招募的。这个巡检司官兵知道新军的规定,所以满脸狐疑的看着马大等人。

    马大是老江湖,随机应变的经验很是丰富,从兜里拿出十两纹银,悄悄塞到那个士兵怀里,低声说道:军爷,我家少爷想要参加新军,当时我家老爷不让,这才骗他出来逛一圈,等他新鲜劲过了也就死心了,请军爷通融一下。

    巡检司不是新军,他们主要有原来的巡检司组成,自然带有以前的一些恶习。看到马大出手大方,那个士兵笑了笑说道:了解,了解!我们这里每天要去赣州投军的没一百也有五六十,到赣州都被撵了回来,新军那那么好当,年轻人啊就是不知道轻重,过去吧!

    通过检查站,朱海问道:马大哥,你给他银子了?父皇不是有令严禁这些官吏收受贿络吗?

    马大苦笑一声,这个太子真是啥也不懂啊,狼哪有不吃肉的?

    太子,皇帝的政策当然是好的,可是这地方山高皇帝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管理也就松懈了。

    我将来当了皇帝一定要改变这种陋规!

    马大摇了摇头,不接朱海的话头,改变?大明朝这样多少年了,没看到谁能改变过。

    经过检查站后就进入梅岭古道,现在赣州和南雄道路太平,以前一些山林盗匪也被新军剿灭,梅岭古道上的商帮很多。再加上梅岭的风景秀丽,沿路上还有很多文人的题字,朱海很快就忘了刚才的不快。

    三十多里的梅岭古道很快走完,出来就到了江西的南安府,这地方虽然也是归朱宏三管理,但是当地完全没有广州各府县的那种欣欣向荣。同时由于北方战乱,大量的流民南下,南安府城外聚集了大批的流民,他们在城墙下建起了大片的窝棚。因为当地官府的不作为,这里完全成了三不管地带,死亡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朱海在很远就闻到冲鼻的气味,现在快进入六月了,南安府这里白天气温能达到二十多度,几万人聚集在没有卫生条件的窝棚里气味能好了?

    朱海那见过这个,在广州虽然也有流民,但是数量远远少于这里,因为朱宏三认为人就是资源,怎么能让这种资源白白的浪费?所以在广州城外的窝棚里流民达到一定数量,官府就会来人组织他们去屯田,身强力壮的也会招入工厂当工人。窝棚区里也会按照人数建有厕所,每日雇一些年纪大的老头打扫卫生,根本不会像南安府这样。

    因为气味太大,朱海没有走近看,只是在远处看了几眼。

    马大哥,这里的流民怎么没人管理?广州城外的窝棚区每天还有官府施舍两次稀粥。

    少爷,大明朝除了广东以外都是这个样子,官府那管这些流民的死活。这些流民能活着到广东的十之五六,其他不是死于战乱就是沿途死于盗匪之手,真是兴百姓苦亡也百姓苦!

    "看来父皇让我出来真是对了,在宫中那能看到这些!"

    正在二人说话的时候,从城里出来一伙人,来到窝棚前,为首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肥胖中年人,穿着青色丝绸的长衫,头上扎了一个员外巾。

    这伙人一来到窝棚前,流民立刻围了过来,纷纷叫道:老爷,看看我的丫头吧!她什么活都会干!

    老爷,看看我的,只有十二岁!

    老爷可怜可怜我吧!你要不买我的丫头我家人都要饿死了!

    那个中年大胖子用手帕堵着鼻子,骂道:鸡毛子喊什么?只要姑娘好,银子差不了你们的!

    后边观看的朱海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忙问马大。

    少爷,这是一些流民在卖儿卖女,用卖来的钱换一些吃的,免于全家饿死!

    看着人五人六的那个大胖子,朱海骂道:身为读书人却来从事如此贱业,真是有辱斯文!

    少爷,他可不是什么读书人,他只是城里大户人家的管事。

    那为什么还身穿长衫,还穿着绸缎!

    现在朝廷对商人穿绸缎睁一眼闭一眼,至于长衫,可能只是赶个潮流。

    朱海在广州城里也看到大批的商人穿的人五人六的,他也见怪不怪了。

    那个胖管家很快挑了五六个十二三的小丫头,给了他们父母银子,领着这些人回城了。那些卖儿卖女的家伙一转身就喜笑颜开,可不像卖自己亲生骨肉的样子。

    马大看到朱海又投来询问的目光,赶紧说道:这些人是专门在流民里收集好看丫头的人牙子,他们从真正父母手中用很低廉的价格买来人口,在倒手卖给别人,挣取差价。

    朱海摇了摇头,看来外面的世界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在梅岭的好心情到这里完全没了。

    进城吧,今晚上在南安城里住下!

    进入城里完全和城外的窝棚区不一样,几大酒楼完全人满为患,吃个饭都要排队。因为朱宏三制定的经济掠夺政策,北方的大量的物资运往广东,而广东的白糖食盐罐头小型铁制工具等工业品,还有一些见不得人的东西运往北方各省。而南安府这里连接着广东几个路上交通要道,所以这里商业很是繁盛。

    不过朱海他们到没用排队,因为南安府这里最大的酒楼醉仙楼就是马家的产业。马大上前亮出马家的腰牌,掌柜很快给他们预备了一个雅座。

    朱海刚坐下,酒楼的大掌柜就接到消息赶了过来,毕竟这是广州马家家仆的腰牌,谁知道来的是那个大神。

    朱海一看进屋那个大掌柜,正是下午才城外买小丫头的那个胖员外。

    这个家伙满脸笑容,一进屋先行了一个礼,说道:那位是广州来的公子!看到朱海坐在屋中,其他四个人站在一边,就知道坐着这个少年是正主。

    敢问少爷是那位,我这好准备房间!

    边上马大站了出来,说道:我家少爷是二老爷的嫡亲侄子,掌柜请按照内宅嫡子规格准备!

    那个掌柜吓一跳,内宅嫡子,还是二老爷的嫡亲侄子。马家人口不旺,男丁就那么几个。二老爷的儿子还小,现在只有七八岁。大老爷的儿子都很大了,面前这个年轻人按年级算应该是大老爷的孙辈,难道是三老爷的?差不多。

    胖掌柜知道马老三马靖远是庶子,在马家不得烟抽,但是那也不是自己一个小小掌柜能得罪起的。

    公子放心,小人这就下去准备!

    胖掌柜刚要下去,朱海来了兴趣,问道:掌柜等下,下午我看到你在城外卖了几个小丫头,干什么用?

    回禀少爷,这些丫头是二老爷让买的,调教好后送到广州,至于干什么小人就不知道了!

    听胖掌柜说完,朱海知道这些丫头是干什么的了。自己的舅舅自认为风流倜傥,十分好色。自从去年自己的舅妈去世后,舅舅更没了管束,后宅的侍妾都快有二十多个了。想到刚才那些十二三的小丫头就要被四十多岁的舅舅糟蹋,朱海什么心情也没有了。

    那个胖掌柜看到朱海没问题,赶紧起身下去安排饭食。一会儿酒菜摆上,真是丰盛,杯盘交错一共二十四个菜。

    朱宏三对吃这方面很是讲究,但是只是味道上,至于数量上完全是大明十几个帝王最节省的。朱宏三自己吃饭只是四菜一汤,和家人吃饭也不过十个菜。朱海看到自己一个人就上了一桌子菜,菜品还远远好过皇宫。

    看着满桌子的精品菜肴,朱海问道:马府都是这么吃的吗?

    马大说道:正是,刚才我让掌柜按内宅嫡子规格准备,正是这样!

    看着这些燕窝鱼翅鲍鱼,再想想城外的卖儿卖女的流民,朱海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朱海他知道自己舅舅有钱,也知道自己舅舅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是看到城外的流民朱海感觉自己舅舅是不是做错了。现在他心里有点明白父皇让自己出来看看的意思了,难道自己所学这些都是错的?

    心中气闷的朱海推开窗户,站在二楼上看着南安府的北城大街。看着进入酒楼的人流,听着耳边吆五喝六的声音,再想到城外的流民,心里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来,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



第三百四十五章 入营
    这个时代没有后世的灯光污染,进入夜晚后基本上是全黑的。南安府城中除了几个地方还有灯火外其他一片漆黑。

    太子朱海站在小院当中,抬头看着天上的点点星辰,听着前院传来鼎沸的人声。虽然南安府是战区,官府也有规定天黑后要宵禁的,但是这些规定那能管了马家的产业,当地官府对这些也睁一眼闭一眼。

    少爷,很晚了,应该歇息了,明天咱们还要赶路呢!

    朱海看了看站在身边的马大,问道:马大哥,你以前跟过商帮,马家在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产业吗?

    那能啊!马家以前是挺风光,但是只是局限于湖广,小人以前走河南山东的时候都要依靠几位老爷的同年保护。前几年到了广东马家才发展起来,现在广东境内各个府都有马家的产业,南安府这里还算是规模小的。

    听着马大絮絮叨叨讲着马家的荣光,朱海心慢慢的沉了下去。

    朱海小的时候就深受马明远教育,还有朱海的未婚妻正是马明远的嫡女,而这次坐稳太子的位置马明远更是出了大力。随着朱海年纪的增加,他越来越认识到太子这个位置对自己的重要,而自己能绝对信任的只有马明远。

    在以前朱宏三多次收拾马明远,最狠的一次竟然把马明远一撸到底,当时朱海很为马明远鸣不平,还去朱宏三面前为自己舅舅争辩过,当然没什么作用,到头来还被朱宏三一顿臭骂。

    可是这次出来看到各地士绅大量侵占土地,奴役流民。而以马明远为首的湖广派仗着朱宏三的宠幸,在各地横行不法,拿着朝廷的禁令当放屁。

    想到这朱海想到了自己父亲朱宏三对自己说的话,绝对不要相信这帮臭老九,他们就是搅屎棍!以前朱海还以为是父亲没文化,讨厌读书人,可是出来看到这些,朱海开始有些感觉父亲说的还是有一些道理。

    马大看着这个年轻的太子站在院子里发呆,上前说道:少爷,天气凉了,还是进屋休息吧!

    朱海叹了口气点点头,自己现在无权无势,想要改变这些太难了,还是先做好一个让父皇满意的接班人吧,毕竟不能接位想什么都是白扯。

    南安府这里距离赣州府只有一百多里的路程,第二天朱海起来后也没有心思玩乐,准备好马匹后立刻赶往赣州。

    赣州这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赣州地处赣江上游,乘船只需要五天就能到南昌,十天就能进入长江。然后视机可以西进收服湖广,也可以东进配合李植的南直隶集团拿下南京。所以赣州这里是朱宏三北伐大战略的起始点。正因为如此赣州这里完全成了一座大军营,赣州城里只有五六万人口,而城外新军就有一个师一万八千人,再加上劳工巡检司满清的俘虏,城外原本的清军大营集中了将近十万人。

    张家玉作为朱宏三集团在江西最高的文官,理所当然的成为这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这几个月张家玉忙的要死,当地士绅的安抚流民的安置新兵的训练和金声桓的关系等等,这些都需要他去亲自处理。好在经过前期的慌乱,现在都已经走上正轨。

    张家玉在三天前接到军机处的命令,太子要来自己这里当一名光荣的大头兵。张家玉第一时间觉着是不是军机处写错了命令,太子是一国的根本,那能轻易出宫?如果出点什么事会闹出严重的政治危机。可以皇帝陛下的一封密令随后来到,验证了军机处军令的正确。

    看着皇帝的密令,张家玉连声苦笑,陛下你真是胡闹啊!现在金声桓反正在即,江西很有可能一片战火,打起仗来自己那能照顾好太子。如果太子受一点伤那马明远还不记恨死自己?皇帝啊皇帝,你真是交给自己一个烫手山芋。

    张家玉想了半天,只有把太子安置在自己的亲卫中。张家玉作为江西新军的最高指挥官,是有一连新军保护他的安全的,不过这一连新军只是在战斗中才调派到张家玉身边,平时都要和其他新军一起训练。

    这一天张家玉正在赣州城中的知府衙门处理公务,门外有人通报一个叫马海的年轻人求见自己,张家玉知道太子殿下来了。

    朱海进入屋中,张家玉起身行礼,问道:殿下,臣等候许久了!朱宏三任命张家玉为詹事府左谕德,这样张家玉就是朱海的实际意义上的老师,所以张家玉不用给朱海行大礼。

    朱海拱了拱手说道:张先生,这次父皇让我来赣州参军,不让我暴露身份,要以一个平民的身份参军,所以请张先生不要称呼我殿下,直接叫我马海即可!

    张家玉点点头,说道:那好,老臣早已接到皇帝陛下的密令,为你安排的地方已经准备好,就在三团一营一连,一会儿我让人带你前去!

    看着朱海点头同意,张家玉接着说道:太子殿下,既然你这是来参军,就要遵守军规,如果我听到你在军中横行不法,可不要怪臣不敬!

    这是自然,请老师严格管教我!

    张家玉点点头,让人把朱海和马大他们五个带到城外军营。

    三团是这次大扩军新组建的团,所有士兵都是在广东招收的流民,因为要派到江西作战,所以新军以江西人为主。三团一营一连的连长叫张飞,以前是江西抚州的农民,当了流民到了广东,是新军第一批战士,也参加过江阴血战,算是一个老战士了。这次扩军,像他这样有实战经验的战士纷纷被提拔为基层军官。

    今天张飞正在操场上带着士兵站队列,营长的传令兵过来找他。

    张连长,营长让你去一趟!

    营长找我?干什么?是不是我的调令下来了?

    传令兵摇摇头,那我不知道,只是让我来找你!

    张飞压住兴奋的心情,把站队列的任务交给副连长,自己和传令兵来到营部。

    来到营部的帐篷前,张飞大声叫道:报告,一连张飞到!

    进来吧!

    看着进来的张飞,营长王大壮指着边上站着的五个人说道:老张,这五个人是新来的,分到你的连上,你领着回去吧!

    张飞本来以为营长叫自己是调转的事,没想到是这件事。

    营长,我的事你到底同意不啊!

    别他娘的做美梦了,老子都没走呢你张大屁股也想走!战斗部队谁不想去?你的调令驳回了!
1...184185186187188...5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