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限无敌
冯自用来到楚王府报丧,朱宏三也很是后悔,早知道就不给冯老头谥号了,没想到变成催命符。
二表哥,起来吧,舅父大人七十也算是高寿,不要伤心了!
冯自用擦干眼泪,说道:殿下,我父新丧,臣请丁忧回乡守孝二十七个月!
丁忧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到期之后可以回朝为官,这叫起复。这个制度看上去有点不近人情,官做得好好的,一下子就给扒得干干净净,负责的那摊事情也没人管,不但误事,还误人心情。但这个制度一直以来却都是雷打不动,无论有多麻烦,历任皇帝都对其推崇备至,极其支持,如果你认为这是他们的脑筋一根筋,食古不化,那就错了,人家的算盘,那是精到了极点。因为根据社会学常识,只有出孝子的地方,才会出忠臣,你想想,如果一个人连他爹都不忠,怎么能指望他忠于皇帝呢?
当然,也不都是要丁忧,万一国家有重要事情,比如说前方打仗,你总不能说:等等,等我二十七个月,丁忧回来接着打。所以中国人创造的发明了另一种制度,夺情。所谓夺情,是指事情实在太急,绝对走不开的人,经由皇帝的指示,在万般悲痛中恢复职务,开展工作。由于考虑到在痛苦之中把人强行(一般不会反抗)拉回来,似乎很不人道,所以将其命名为夺情。
看着冯自用上的丁忧折子,朱宏三说道:现在国家危难,二表哥要以国家为重,你的折子本王不批!
冯自用也知道这个关键时候朱宏三不能放自己走,一定会夺情的,但是朝廷制度在这里,一定要上书三次,皇帝才能夺情,官员也好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工作。
现在只是第一次,过三天后还要上第二次,冯自用现在负责礼部,正为了登基大典忙得脚打后脑勺,在朱宏三这走完程序立刻回到内阁开始工作。
在后世的历史学家研究冯若舒的时候,他们都很不理解为什么朱宏三要给冯若舒文正这个谥号,要知道明朝获得文正谥号的也没几个,大部分都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大臣。而冯若舒最为一个前明官员一直在地方工作,后来被调到北京担任大理寺正卿,表现很是平平。和当时那些老油条老官僚没什么两样,难道就因为是朱宏三的舅丈人才得了文正谥号吗?
其实这些历史学家不了解当时情况的险恶,朱宏三作为外来势力来到广东,前期很是艰难。和刘备入川差不多,本土知识分子基本上不支持朱宏三。而冯若舒利用自己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的官职,为朱宏三在广东站住脚跟帮了大忙。当然这些还不够,最让朱宏三感激的就是冯若舒在担任首辅的时候,为了团结广东士人,能让出首辅的宝座给陈子壮,这个太重要了。陈子壮的加入完全让朱宏三获得了广东士人的支持,这和冯若舒识大体是分不开的。所以当冯若舒来求谥号的时候,朱宏三立刻把文人最高等级谥号文正拿了出来。也正因为冯若舒的识大体让朱宏三感觉亏欠了冯若舒,在以后朝廷上残酷的党争开始后,马家和佟家纷纷倒霉,而作为湖广派三大家的冯自用却得了善终,这和朱宏三的感激冯若舒是分不开的。
第三百零八章 登基
冯若舒的死只让朱宏三伤心了一小会儿,这对薄情寡义的朱宏三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接下来就要准备登基大典。
在腊月二十九,广州码头上停了一艘南洋来的客船。这在广州很常见,现在南洋是大明的地盘,每天都有南洋来的商船客船停靠广州码头。
船上下来一个高大的中年男子,正是被发配到吕宋当县令的马济远。不过现在他已经不是七品县令了,拖了自己外甥朱海的福,马济远现在接替付文龙,成了南洋总督,从一品的封疆大吏。
码头上停着一辆豪华的马车,马车边上的马府管家马福看到马济远下船,赶紧上前迎接。
欢迎大爷回来,二爷在府中准备了酒宴,请大爷上车吧!
马济远看了看这辆马车皱了下眉头,他为官清廉,很看不上马明远的奢华享受。
但是经过半年多的南洋生活,马济远也成熟了很多,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指着朱宏三鼻子大骂的马济远了。
马济远上了马车,来到马明远的府邸,马老二正站在大门口迎接,马老三马靖远也来了,站在马明远身后,马明远的几个儿子也出来迎接大伯。
看到马济远被南洋的太阳晒的黝黑,马明远说道:大哥,你受苦了!
马济远笑了笑,说道:还可以,吕宋也不像外人想的那么艰苦,就是这气温受不了。
大哥别说了,先进屋,休息休息,洗漱完毕咱们好吃饭!
马济远进府洗了个澡,梳洗完毕后出来,马明远和马靖远带着全家给马济远行礼。马家现在老人都死光了,马济远就成了家主。
礼必后坐下吃饭,马家三兄弟一桌,孩子们在外面一桌。
马明远看到马靖远低头吃饭不说话,知道这个兄弟是不高兴这几年自己对他不好。
老三,你不要生气,以前是二哥不好,没有管你,但是你不要忘了,再怎么你身上也流着马家的血!
马靖远今年也三十多岁,也算是官场人,自然知道这个情况,但是常年受马老二的打压,心中没怨气是不可能的。
马济远叹了口气说道:二位弟弟,我在回来以前去了趟昌化,本来准备接回老二绍基,没想到去了才知道,绍基已经死了一个月了,当地官员说是开矿时被火药炸死的!
听到这个消息马明远一惊,什么被火药炸死的,琼州府就是佟养甲的地盘,佟图昌更是昌化铁矿的负责人,他们要弄死一个人不太简单了,没想到佟家心狠手辣到这个地步。
没想到我马济远到老还要经历着丧子之痛!
马靖远虽然不受待见,但是毕竟是马家人,听到这个消息问道:大哥,绍基侄子是不是佟家下的手!
这还用说吗!老三,你看到了吧,这次佟养甲对咱们下死手了!你还想置身事外吗?
马明远上台伊始就发现以前自己的势力基本被佟养甲打击殆尽,为了尽快掌握权力才要团结马家全体的力量。
马靖远点点头,他也知道政治斗争的残酷,佟养甲可不管你是嫡子还是庶子,只要打上马家的标签,那都是无情的打压。
大哥,你说怎么办?下定决心的马靖远说道。我们不能让绍基侄子白死。
马济远摇了摇头,说道:以前是我们天真了,认为楚王靠我们马家起家,绝对不能亏待马家,可是现在看来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如果我们现在立刻反击佟养甲,能不能成功另说,楚王那边恐怕大板子就要下来了。
马明远很意外,没想到这个道学大哥在吕宋这半年多脑袋开窍了。
大哥看来你有高见,说来听听!
楚王现在的首要目标是抵抗清军,那个做的好,那个就能得到楚王的青睐。他佟养甲现在这么跋扈不就是在琼州为楚王把铁矿办好了吗?而老二你,楚王为什么打压你?不也是伸手乡试,破坏楚王和广东士人的关系吗?
听到大哥提起自己的光辉历史,马明远有点脸红。
那请问大哥,我们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努力办差,让楚王看到我们马家对他有用,这样自然能保证我马家长盛不衰!
可是绍基侄子的仇不报了?
当然要报,不过不是现在,我们要收集佟养甲他们叔侄的证据,但是不要轻举妄动,争取一击必杀,弄就要弄死佟养甲!
看着脸都变形的马济远,马老二马老三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哥哥变成这样,看来儿子的死对马济远触动很大。
马家家宴结束不到半个时辰,两份密报就摆在朱宏三的案头,一份锦衣卫的一份东厂的,朱宏三看了看两份差别不大的密报,看来这两个情报机构都很负责。
看到马济远为儿子的死迁怒与佟养甲,朱宏三心中十分高兴。其实马绍基的死和佟养甲没半毛钱关系,是朱宏三命令锦衣卫下的手,只有这样,马家兄弟和佟养甲叔侄才能势同水火,而自己在他们两家中间平衡,皇权才能保全。
斗的好!有争斗好过一潭死水,只要军队掌握在我手中,再怎么乱也没问题。嗯!现在佟养甲被自己打击的有点过分了,应该帮帮他!
不管朱宏三在这琢磨什么缺德主意,弘光二年很快过去,但是新年不是弘光三年,而是神武元年。
神武元年正月初一,楚王朱宏三在广州府正式登基,宣告天下,又一个地方势力加入到争夺天下中来。
登基大典远没有后世宣扬的那么宏大,什么天降祥瑞,白龟现世等等,那都是朱宏三的后世子孙为了抬高他的地位,而强加到朱宏三身上的。
登基大典很简单,早上日出的时候朱宏三身穿藩王服色接受群臣的劝进,然后广州士绅劝进,接着是市民的劝进。朱宏三在无奈下答应称帝,接着回去换衣服,换上皇帝的冕服。冕服由冕冠和礼服两部分组成,冕冠是在一个圆筒式的帽卷上面,覆盖一块木制的冕板。冕板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冕板上面涂青黑色,下面涂黄赤色,象征天玄地黄;用五彩的丝绳把玉珠串起来,挂在冕板的前后,象征岁月流转;用丝棉做成球饰,垂挂在耳边,提醒君王不能听信谗言。大明天子的冕冠戴在头上时要前低后高,象征大明天子对百姓的关怀,这也是"冕"字的本意。礼服又是由上衣和下裳组成的。上衣采用青黑色,象征天;下裳黄赤色,象征地。上衣画有六种不同的纹样,而下裳则绣有六种不同的纹样,这些纹样合称十二章纹。
换上皇帝服色后,朱宏三要去昭告天地,但是现在社稷都在满清手中,所以这一步从简,也就是朱宏三在大殿上念一遍祭文得了。下一步还要昭告祖宗,也是因为宗庙都在南京,这一步也从简。接下来就要封自己的上三代为皇帝,朱宏三这一步比较麻烦,因为朱宏三打的是维护朱元璋正统的旗号,所以要承接朱元璋的地位,这样从楚王朱桢开始,朱宏三的历代祖宗都要封帝。
朱宏三是朱元璋的十二世孙,除了朱元璋不用封以外,中间的十代都要封皇帝,光是起名字都让内阁大臣们费了半天劲,一直到朱宏三的死鬼老爹朱容二十一,被封为兴皇帝才结束。朱宏三老爹的名字实在太难听,本来大臣想要给改一下,但是被朱宏三严词拒绝,理由是父亲的名字那是儿子能改的。其实朱宏三心中十分讨厌这个没见过面的老爹,拖自己的福能当上皇帝不错了,还想改名字?门都没有啊。朱宏三自己的名字也没改,为什么要改?名字就是一个代号。朱宏三虽然不放在心上,可是后世的子孙实在是感觉丢人,朱宏三!这个名字比朱重八还要难听。在朱宏三死后的一百年后,他的名字被当时的皇帝改为朱宏明,以国为名,也算是牛逼的没谁了。
虽说不待见自己的老爹,但是自己母亲朱宏三可是尊重的很,虽然朱宏三是穿越过来的,但是没有赵春花十几年的抚养,朱宏三也不能长大成人。在几百字的继位诏书上有一半在夸自己母亲,最后朱宏三给自己母亲弄了一个前无古人,估计也后无来者的谥号,孝慈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万岁皇太后。中国古代皇后的谥号都是十四个字,朱宏三为了报答自己母亲的养育之恩,非要在里面加上启圣万岁四个字,这样一来谥号就变成了十八个字,大臣们全都反对。这比朱元璋的老婆马大脚还多了四个字,只比开国皇帝朱元璋少了两个字,并且其中还有万岁二字,这是皇帝专用名字,你朱宏三不要脸我们大臣还要脸呢。
以陈子壮为首的内阁全体反对,但是朱宏三可不是嘉靖那种半路上台的皇帝,根本不和大臣妥协,看到大臣不同意,更是准备把自己母亲赵春花也奉为皇帝,理由很简单,武则天都能当皇帝,自己老娘为什么不能当?最后陈子壮等大臣被朱宏三闹的没办法,只有退而求其次,答应这个奇葩谥号,所以明代皇太后中出现了这么唯一一个十八字的谥号。
第三百零九章 两广交锋
昭告完天地下面进入正式程序,朱宏三带着皇后马小芳坐在大殿上接受群臣的朝拜。
朱宏三在广东还算运气,最起码这几年广东被治理的很是富庶,朱宏三可是比永历皇帝朱由榔强的太多,朱由榔登基直接是在草棚子里接受群臣的礼拜。说是群臣,和叫花子一样,恨不得裤子都没有。
但是朱宏三这里要强的很多,最起码官员的礼服还是能配齐的,再加上广东世家的配合,中央主要部门还是不缺人的,当然,其他的什么太仆寺太常寺等养大爷的地方还是空缺的。
朱宏三转头看看马小芳,她今天很紧张,刚才抓住朱宏三的手心里全是汗水。毕竟这也算母仪天下,没有那个女人能镇静自若的。
马小芳今天穿着皇后的礼服,头戴九龙四凤冠,穿红色大袖衣,衣上加霞帔,红罗长裙,红褙子,首服特髻上加龙凤饰,衣绣有织金龙凤纹,加绣饰。这套衣服里外三层很是复杂,马小芳在半夜就起来梳洗,弄到天亮才把这一身穿上。
下面的群臣第一位的正是总理大臣,后面六位是副总理大臣,他们为一品,身穿皇帝赐予的大红斗牛服,二品以下官员没有内阁总理们的待遇,只能穿着各只的朝服。
因为现在是非常时期,省去了很多礼节,到群臣参拜完后,正式典礼也就算完成,接下来是朱宏三发布登基第一份诏书,也就是和内阁商量好的升官发财诏书,反正只要是个官就发银子。接下来传诏四方,告诉周边的势力朱宏三称帝了。
称帝的威力很大,广东几个府除了北边的潮州府外,其他知府以及知县全部到齐,对这些朱宏三当然举手欢迎,有能力了调到中央当官,没能力的发钱发银子。对于没来的潮州府朱宏三已经命令驻扎东莞的钱勇,大典结束后就带着两个团北上收服潮州府,潮州府是广东全省第二富庶的府,人口仅次于广州府,本来潮州府依附于唐王朱聿键,现在朱聿键已经死了,还冥顽不灵就不要怨朱宏三不讲情面了。
就在朱宏三登基当皇帝的时候,远在广西梧州府,隆武朝任命的两广总督丁魁楚与广西巡抚瞿式耜广西布政使王化澄广西巡按郑封梧州知府朱治憪广西总兵严从云锦衣卫佥事马吉翔采买太监庞天寿,再加上福建跑来的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吕大器,这几个人在一起商量准备迎立桂王朱由榔当监国。决定在十一月初十日监国,十四日即皇帝位,仍称隆武二年,以明年为永历元年。
朱由榔是万历的孙子,朱由校朱由检朱由崧三个倒霉皇帝的堂弟。他父亲是桂王朱常瀛,万历皇帝第七子,封湖南衡阳,隆武称帝后,朱常瀛病死,不久朱由榔袭爵被封为桂王。朱由榔算是还活着的万历子孙之一,朱由榔在能力上比唐王朱聿键差很多,但是在合法性上要强过鲁王朱以海和唐王朱聿键,至于楚王朱宏三更是没法比。所以朱宏三在挑起大旗的时候也考虑到朱由榔称帝的可能性,为了在法理上压过朱由榔,朱宏三只有高举朱元璋的大旗,在靖难这个问题上攻击朱棣一脉。
不过这个时候广西这边并不知道广东的朱宏三已经准备称帝,在拥立朱由榔以后,派出几路使节,分别前往现在还在明朝官吏控制下的广东湖广江西一部,让他们服从永历皇帝。
广东这路的信使在十二月初五来到肇庆府,这个时候肇庆知府陈子龙已经赶去广州观礼,现在肇庆城里做主的是同知佟图昌。
信使到肇庆求见知府,想把朱由榔称帝的消息传达过来。佟图昌作为铁杆楚王派,那里能听朱由榔的,没收信件后派人将信使乱棍打出。信使刚开始还不明就以,在城中一打听才知道,广州的楚王也准备称帝,这可是个大消息。信使也没敢声张,转过头连夜出了肇庆府,赶往梧州报信。
这个时候新鲜出炉的永历皇帝已经在丁魁楚的陪同下回到了桂林,信使在梧州扑空后立刻去了桂林,终于在十二月二十日赶到桂林,并把这个消息报告给永历帝朱由榔知道。
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内斗,永历帝朱由榔得到消息后勃然大怒,没想到那个奉国中尉竟然敢称帝?
丁魁楚和广东的楚王系不和很久,丁魁楚这个人完全就是中国旧式知识分子的代表,外战外行内战内行。他是唐王朱聿键任命的两广总督,但是广东被朱宏三经营的如铁桶一般,丁魁楚根本插不进去手,就这样丁魁楚对楚王一系怀恨在心。
丁魁楚在一边效忠朱聿键的同时,暗地里派人迎回朱由榔,准备找机会拥立桂王,然后用大义的名头压迫楚王朱宏三屈服,在丁魁楚的认知中,楚王朱宏三只不过是个破落宗室,广东的富庶应该都是马家努力的结果,到时候广东归了自己,自己这个两广总督就名至实归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