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限无敌

    想到这里黄道周心中说道:人中,天下崩坏如此,希望你说的那个朱宏三真是中兴之主!

    黄道周到了南京后,清廷派使洪承畴劝降,黄道周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将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洪承畴又羞又愧,上疏请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准。转过年去,黄道周在南京就义,其门人蔡春落赖继谨赵士超和毛玉洁同日被杀,人称黄门四君子。

    十月二十八日,前面黄道周失败的消息传到延平,朱聿键立刻逃出延平,到汀州城外时被清军追上,他带着曾皇后和忠诚伯周之藩等躲入关帝庙。清兵在门前厉声呼喝:朱聿键出来。忽然,一个人手持钢刀跳出庙门,高喝我就是隆武帝也,挥刀杀向清兵,清兵急忙发乱箭将他射死,原来此人是周之藩,他舍身想掩护朱聿键脱险。清兵也怀疑他不是隆武帝,进庙搜查,只见后门洞开,庙内空无一人,知朱聿键和曾皇后已从后门逃入汀州城内。清军前锋统领努山命令几百个兵士穿上明军服装,打着明军旗号,直奔城门。汀州守军以为是败退下来的明军,让清军一拥而入,俘获了朱聿键和曾皇后,并将他俩分别押入轿子送往福州。到闽江支流九溪边停下休息时,曾皇后猛然窜出轿子,哭喊一声,陛下宜殉国,妾先去了,纵身跳崖身死。朱聿键也几次想自尽,都因清兵的严密监守而未成,于是绝食而死在福州囚处。福州陷落后,阳曲王朱敏渡松滋王朱演汉翼城王朱弘橺奉新王朱常涟遇害。




第三百零四章 称帝
    南明弘光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南明隆武皇帝在汀州遇难的消息被锦衣卫加急传到广东广州。

    接到消息的内阁成员悲喜交加,悲的是福建的屏障没了,在接下来就要面对满清的铁骑,喜的是朱聿键死了,这次朱宏三可以当皇帝了。

    内阁成员陈子壮佟养甲冯自用三人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去见楚王,可是楚王却不在府里,一打听才知道楚王去观音院上香了。

    听到小黄门这么说陈子壮不禁心中生气,这都什么时候了这个监国还去寻花问柳?

    朱宏三现在彻底把观音院这个佛门净地变成藏污纳垢之所,这里除了张氏和陈氏两个假尼姑,还有十几个真尼姑,朱宏三在真尼姑里挑出来几个年轻美貌的,日夜淫乐。

    就在陈子壮找寻朱宏三的时候,这个家伙刚从一个小尼姑身上爬起来。

    朱宏三拍了拍身下小尼姑的光头,心中叹息:果然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啊!在外面玩弄小尼姑和在家玩老婆感觉就是不一样!正在朱宏三感叹的时候,门外曹芳啪啪敲了两下门。

    主子,内阁陈学士在院外求见!

    朱宏三起来穿好衣服,陈子壮来了,估计福建的朱聿键完蛋了。想到就要面对清军,朱宏三不禁满心气苦,等了二十年,终于来了!

    陈子壮这时也没心情和朱宏三生气,看到朱宏三出来,赶紧上前说道:监国,大事情,十一月初八,唐王朱聿键在汀州薨了!

    朱宏三点点头,表示知道,陈先生,你给南雄府的张家玉去封信,让他注意戒备,防止清军从赣州南下!

    没想到内阁的三人动都没动,陈子壮看看其他二人,三人一同跪下,叫道:监国,现在危急存亡之秋,臣等请监国继皇帝位!

    靠,又来逼着自己称帝。朱宏三很是郁闷,本来他想在广东安静的发展,朱聿键挂了不还有朱由榔吗,挡刀的有的是。谁想到这帮大臣当官的心思太重,去年让自己监国已经弄得里外不是人,这次还称帝,立刻就会和广西的桂王朱由榔打起来,还是算了。

    朱宏三扶起陈子壮,说道:先生的心情本王理解,但是咱们现在还不宜称帝,让别人去挡刀好了。

    别人?还有谁了,现在广东就是前线。

    监国,现在全天下的宗室死的死逃的逃,那还有人敢称帝和满清对着干?所以臣请监国为了祖宗的基业,一定要继皇帝位!

    听到陈子龙这么说,朱宏三想了想也有道理,现在那还有人了,清军已经到了福建,下一步就轮到自己。

    看到朱宏三不说话,佟养甲知道他是心思活了。佟养甲可是了解朱宏三,这个楚王就是一个利己的小人,想要他办什么事情,一定要让他看到有好处。

    监国,你看,因为殿下不正名,广东除了广州肇庆琼州廉州几府,其他的都对监国阳奉阴违,如果殿下称帝,他们在这样那就是反叛,咱们完全可以兴起义兵攻打他们。到时候监国的地盘扩大,可以建更多工厂,又可以招更多的军队,这样不是更好吗?

    朱宏三听佟养甲这么说,心中一动,对啊,现在自己只有五万多人马,如果地盘扩大,马上可以扩大军队,好像不错啊。

    朱宏三这个时候心中已经同意,但是面子上还要做做样子。朱宏三袖子一拂,说道:你们三个这是陷我于不义,弘光皇帝对我不薄,我绝对不能做对不起他的事!朱宏三说完一甩袖子走了。

    内阁三人都是老江湖,那看不出来朱宏三的意思,还对不起弘光,现在朱由崧骨头都烂没了,提他有什么意思!

    陈子壮转过头来对二人说道:监国这是同意了,咱们分头准备!

    朱宏三同意就好,接下来广东的楚王系大臣开始纷纷上表,劝朱宏三称帝。

    第一次是全体武将上表,远在定海的赵国栋和颜青山更是亲自赶回来,跪在朱宏三面前恳求。

    朱宏三大骂钱勇赵国栋等将领,骂他们让自己失信于天下。

    第二次是全体大臣上表,纷纷恳求朱宏三顺应民意,登基称帝。当然这次朱宏三还是不许。

    第三次陈子壮把朱宏三的舅丈人冯若舒找来了,进府请求朱宏三称帝。

    冯若舒一年没见可是真的老了,脸上开始长出老人斑,再也不是以前那种表面上道貌岸然,其实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样子。

    看到冯若舒进屋,朱宏三赶紧走下王座,亲自搀扶冯老头坐下。

    这帮家伙,怎么把您老先生也请来了!

    冯若舒呵呵笑道:呵呵,王爷,三让是周礼,殿下想要做圣明天子这礼不可废啊!

    真是麻烦,按我说,直接登基就完事了,以前哪有这么多卵事!

    殿下,现在和以前可不一样了。虽然这大片基业都是殿下您自己打出来的,可是殿下想没想好,您和太祖高皇帝可不一样!

    看来冯老头话里有话,朱宏三问道:请舅舅教小子我!

    殿下,你可不是燕王一脉,你想要服众的话就要复兴祖制,也就是继承太祖高皇帝的那一套,太祖皇帝最讲的可是礼法!

    冯若舒说的也是朱宏三现在烦恼的,朱宏三很想恢复宋朝的丞相制度,可是朱元璋当年废除了丞相制度,并且写进皇明祖训里面,这就成了宪法。而朱宏三要想当皇帝就要反对燕王朱棣的合法性,只有这样朱宏三才能站住正统,可是反对朱棣就要强调正统性,就要遵守祖制,真是悖论啊。

    还有一个就是继承人问题,朱宏三很看好满清的秘密立储制,但是朱元璋弄得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东西在前两代还行,毕竟前两代皇帝都吃过苦,深知道打江山不容易,可是后来的皇帝都是富二代,那里知道自己的父亲和爷爷的辛苦,到时候出现万历天启那样的皇帝也就可能了。不过好在万历和天启虽然不作为,还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这个国家要靠这帮臭老九来治理。如果碰到一个崇祯那样眼高手低的家伙,那不灭亡可是真没天理了。

    丞相制度好解决,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钻空子,朱宏三已经准备好登基后全部废除大学士制度,改为后世的内阁总理制度。可是继承人制度朱宏三实在不敢乱动,因为这东西在后世没有现成的例子。

    冯若舒看到朱宏三苦恼,心中高兴。其实他今天来除了劝朱宏三登基,还有一个就是受马明远所托,一定要说服朱宏三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只有朱海当皇太子,马明远才有出头之日。

    冯若舒说道:殿下,臣有一个建议,可以解决继承人问题。

    听到冯若舒有好建议,朱宏三赶紧问道:舅舅请说!

    殿下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就是立太子,第二步在几个皇子成年后可以分别给他们点工作,看看到底哪个皇子适合当下一任皇帝,如果太子胜任,自然皆大欢喜,如果太子不行,殿下也可以发现其他皇子的长处!

    朱宏三听冯老头这么说目瞪口呆,这不和后世的康麻子九龙夺嫡一样了吗?到时候自己不被自己这几个儿子气死?

    舅舅,这样怕是不妥吧,万一几个皇子互相攻击,立刻就是祸起萧墙啊!

    冯若舒抬起头来,两只小眼睛一闪一闪地冒着精光,缓缓地说道:殿下可曾听说过狼群地事儿?在每群狼里总有只头狼,这只头狼主宰着狼群的生死,但是头狼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头狼的,实际上每只公狼都有机会成为头狼,至于谁能成,那就要靠爪牙和头脑了。

    这朱宏三一听此言,心猛地就揪了起来,这道理朱宏三自然是明白地,物竞天择,向来都是血淋淋的现实,可明白归明白,轮到自个儿身上时,却让朱宏三心疼不已。都是自己的骨肉,到时候一场血拼下来,又能有几个真地能活得好的,朱宏三心狠手辣,杀起人来不带眨眼,可是对自己的孩子们还是爱护的紧。冯若舒看了一眼朱宏三那苍白的脸,闭紧了嘴,不再开口,书房内只剩下朱宏三愈来愈重的喘气声。

    娘的,这也就是冯若舒,老棺材秧子没几天好活了,别人绝没有这种胆子说出如此的话来。唉,若是孩子们真斗了起来,咱该拿他们怎么办呢?朱宏三一想到后世九龙夺嫡的惨烈,手便不自觉地抖了起来,可问题是不让他们斗只怕已经不可能了,孩子长大后必定分帮立派,强行压下去未必就一定能奏效,可不压下去将来又如何收场?

    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本王也无能为力。朱宏三很是懊丧地说了一句,脸上全是哀伤的神色。

    不然。冯若舒双目炯炯地道:争可以,斗不行,殿下须得善加引导才是。纵观历朝历代都有此等争端,此是天性。无可避免。只是个度地问题。殿下只要加以引导,防患于未然,未尝不可控制其中的烈度。

    唔,冯老头这话说得有理,有限度的争总好过一坛子死水。罢了,这些事儿还早呢,过几年再说罢。唉,孩子们大了,也由不得咱做主了。该怎样都是各人的命了。



第三百零五章 封官
    看到朱宏三听进去自己的建议,冯若舒心中放下心来,因为朱海不仅牵涉到马家,还有他的冯家。昨天晚上马明远来自己家中见自己,说的很清楚,如果不帮他,那马家的现在就是冯家的未来,佟养甲现在和冯家走得近,你以为佟养甲那么好相与吗?佟养甲得势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弄倒冯家。

    冯若舒也知道马明远说的很对,以前他让冯自用疏远马明远是想让朱宏三觉着冯家是孤臣,可是谁想到马明远这么不小心,在乡试上被佟养甲抓住马脚(这可真是马脚),不过好在楚王不想马家倒台太快,板子高高抬起轻轻落下,马明远回家了事。

    正因为马家还没倒,佟养甲还很忌惮马家的势力,所以才没对冯家动手。

    其实佟养甲在马明远致仕这一年里也蹦跶的欢了,现在佟养甲负责兵部邢部,大权在握。朝中一些马家的势力纷纷被佟养甲清除干净。朱宏三也发现这一点,准备在这几个月里找个机会让马明远复出,借以牵制佟养甲。

    冯若舒该说的也都说了,问道:殿下,现在三让已经完事了,下一步是不是该办正事了!

    哎!好吧!你们非让我坐这个位置,不好做啊!朱宏三到这时候还要拿五做六。

    朱宏三对曹芳挥了挥手,曹芳赶紧捧着早已经拟好的楚王诏书出去内阁宣布,内容很简单,就是我朱宏三知道你们这些臭老九的心意了,我也被你们锲而不舍的不要脸感动了,准备在正月初一称帝,改国号神武,其他的你们内阁办吧,本王不管了!

    看着曹芳出去,屋中没人,冯若舒斯斯艾艾的想要说话。

    朱宏三看着冯若舒的便秘样很奇怪,什么时候冯老头还不好意思起来了!

    舅父大人,可有话要说?

    殿下,敢问登基后是不是要册封群臣?

    这个自然,不封官谁干活啊!朱宏三刚说完就明白过来,冯老头这是和自己要官啊。

    不过朱宏三从湖广到广东能快速的站稳脚跟,面前这个冯老头是立了大功的,当然要封他官位。

    舅父大人放心,你是文臣一等,华阳侯!

    殿下,封不封侯的老臣不在乎,老臣今年七十整了,没有几天好活,我死后这谥号。。。

    靠,原来是这个。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朱宏三想了想,说道:这样吧,舅父大人的谥号就定为文正吧!

    冯若舒一听,老泪纵横,双膝跪倒高呼万岁!朱宏三好悬没气死,自己给他封地都没谢恩,一个破谥号就弄得喊万岁。

    朱宏三不读书,不知道谥号对于文臣的重要性,在中国的历史上,宋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的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把这个谥号给人的。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

    在宋代以前,文臣最高谥号是文贞,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到了夏竦被拟定要谥为文正的时候,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皇帝不肯轻易给人。宋朝得文正谥号的有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苏轼(不知是本谥还是后来加谥)等十名。元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

    明武宗的时候,大学士李东阳要死了,大学士杨一清来看他,见李东阳为谥号担忧,杨一清就向他表示,他死后给他文正的谥号。垂死的李东阳竟在床上向杨一清磕起头来。因为李杨二人私交甚厚,有人作诗讽刺说:文正从来谥范王,如今文正却难当。大风吹到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明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刘理顺。方孝孺因拒燕王草即帝位诏之命而被杀,弘光时追谥文正,而倪元璐和刘理顺也是事后追谥的,李自成攻陷京师,倪元璐刘理顺自缢殉节。弘光时,追赠谥号文正。

    整个明朝二百六十年才有五个人得到文正的谥号,方孝孺和倪元璐刘理顺都是后来追谥的,而在死后就得到文正谥号的只有李东阳谢迁两人。冯若舒听到自己以后也要和那些著名文人一起被称为文正公,哪里还能控制住自己的心情!

    这个时候内阁三个阁老和六部尚书进屋,准备找朱宏三商量登基事宜,正到看到冯老头跪地痛哭。

    朱宏三看到内阁来人了,说道:正好你们来了,陈先生,你拟一下本王登基后第一份圣旨,冯若舒劳苦功高,死后配享太庙,谥号文正!

    朱宏三此话一出,满屋的文人都眼露红光,这是嫉妒的,文正啊,文臣之极啊!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得到。冯自用听到后也跪地磕头,感谢朱宏三对冯家的优待。明代士大夫除了大事情,比如皇帝登基大典,还有皇帝驾崩,其他时间不用向皇帝磕头,上朝也只是拱手行礼,朱宏三更是优待士大夫,在朝堂上几位内阁大学士都是有座位的。冯自用今天磕头是为了自己老爹而磕,毕竟文正这两个字意义重大。

    朱宏三让冯自用送冯老头回家安心等死,接下来就和内阁各位大臣开始商量登基之事。

    登基的时间定在正月初一没什么,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在年号上大家意见很多。对于朱宏三拟定的神武年号大家都不认可。
1...162163164165166...5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