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穿越而来的曙光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花裤衩狙击手

    “没错,他们还可以帮我们销售物资呢。”王一志笑着说道,“不过我有个意见想提一下。”

    “你说就是了,”杨铭焕笑着点了点头,“元老院又不是一言堂,有问题直接就在论坛里提出来就好,你看现在论坛里都在搞什么明明咱们只有五百号人,现在注册用户都到两千多人了,女号都有八百多个,这帮家伙每天就在论坛里吹牛打屁的不讨论实事,整个国事建议栏目里就只有六七条帖子,其中绝大多数都还是我们管理员发的通告,好端端的一个国事建议专栏里面跟鬼屋似的啥都木有,你有兴趣就在里面发发言,做个投票帖啥的也好啊,把国事栏里的人气鼓动起来也不错啊。”

    “还投票帖呢”王一志摇了摇头,“好端端一个坛子愣生生把大家的权限都给限制了,投票帖还得付费用户和管理员才能发,还付费!我去,李喆这个鸟人拿着钱还打算干嘛另外咱们都在新世界了,还管得这么严干嘛既没有阿达民也没有网监,陈近南也没有跟来,我们怕这么多干什么我们现在是当权者呢!要是都到了新世界还得小心翼翼的,我们穿越个毛线啊”

    “好了好了!”杨铭焕连忙安抚道,“那你先告诉我什么事情吧,我看看能不能把它提交去表决吧。”

    “好嘞,”王一志说着把抽屉打开,从里面拿出几个玻璃器皿,“你看这个。”

    杨铭焕接过其中一个,器皿是被紧紧盖住的,他想要打开,但是被王一志制止了,“别,不要乱打开,你就在外面看看就好了。”

    杨铭焕仔细看了看里面的东西,一小片类似于橘皮的东西,但是上面长满了一层青色的茸毛。他不由得心里一惊,连忙问道,“这是青霉素”

    “是的!”王一志点了点头,“最早我们是在检查的时候偶然发现一个净化人员身上的一小块表皮出现了溃烂现象,在切片检查之后确定发现是金色葡萄球菌,我们就想要把这些金色葡萄球菌提纯,就在培养基里加入了高浓度食盐,要知道金色葡萄球菌耐盐度是很高的。接过负责操作的归化民加错了培养基,于是就长出了青霉。”

    “这个故事怎么这么耳熟”杨铭焕笑了起来,“弗罗多不就是这么发现青霉素的吗”

    “弗罗多……”王一志白了杨铭焕一眼,“还邓布利多咧……人家叫弗莱明,弗莱明也是这么发现青霉素的。我们当时也就本着好玩,对这些青霉进行了检查,后来发现的确是青霉素,而且这种青霉素菌株非常原始,远比我们从旧世界带来的菌株要纯种得多。”

    “那你拿这么多坛坛罐罐出来干嘛打算做菜”杨铭焕还是没能闹明白王一志想说的话,“要是发现了更好的青霉素,就应该交给黄飞虎那边制药厂去进行提纯啊!”

    “提纯个屁啊!”王一志说着摇了摇手,把杨铭焕手里的那个器皿拿了过来,“我第一时间就把这个交给了黄飞虎,但是他说这种毒性太大,可能会把人都给干掉的,所以宁可继续研究他那些高产菌株,也不要我这种原始菌株,我培养了这么多,但是却完全派不上用场。”

    “那你这是打算干什么”杨铭焕闹不明白了,“黄飞虎那里的青霉素不仅高产,而且毒性低,为啥你还要培养这种原始青霉素菌种”

    “很简单,卖药!”王一志说着神秘地一笑,“这个世界可不同于我们的旧世界,你可能想像不到药品的利润能有多大。在我们这个世界里,制药销售的利润可以达到一万倍,比贩毒还高!”

    “这个你要跟辜晴倩说啊,”杨铭焕完全抓不到王一志想说的点,王一志只能叹了一口气,“好吧,我还是直说吧,要是再让你猜,我应该快急死了。这事情我早就跟辜晴倩说过了,她回绝了。”

    “那……”这次明显王一志知道杨铭焕要说啥,直接双手直摇打断了他,“她回绝了,但是也没有反对。”说着他也不等杨铭焕继续问,又说道,“是这样的,辜晴倩对于我们元老院产品的质量看得很重,要知道上次我们推出治疗梅毒的914时可是明确的知道配方和剂量的,就这样我们医疗部门也进行了将近一千多次试验才确定的配方,即便如此,




第三百九十章 施工
    手机阅读

    谢明芳现在所在的地方正是东方港交通拓展项目中的铁路四期工程,从码头到东方港以西的散货仓的线路铺设,原本在这条线上已经铺设了一条轨道,并且也早就在一六二九年年中就投入运行。不过那条已经在运行中的轨道属于窄轨,还是那种非常狭窄的轨道,在这样的轨道上运营的火车无论是车头还是车厢,都有车头过重影响车体稳定的麻烦,因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得不保持以二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进行行驶。

    这样的速度虽然远比大车运输或者人员肩扛手提要快得多也好得多,但是从旧世界穿越过来的元老们看待这样的运输防范就如同明明有闪电侠一般的超能力却不得不和普通人一样慢慢行走,简直是快要无法忍受了。要知道这几台蒸汽机火车头在设计时是为了满足每小时七十到八十公里的速度进行运转的,甚至于还有每小时一百公里速度的设计方案,但是这样快速火车却必须用二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来运行,在效率上远远无法满足东方港内部运输的需要。

    在这样的情况下,运输部门提出复线铺设方案,在保证现有运力的同时,铺设一条宽轨复线,等复线投入运输之后,再将之前的窄轨线路拆掉重新铺设宽轨路线——至于线路倒是不需要重新规划了,因为窄轨在铺设时实际上是根据宽轨的数据进行铺设的,尤其是转弯角度等问题上给窄轨车辆带来了诸多麻烦,这才不得不降低速度运转。等到两条宽轨同时铺设完毕之后,就能够进行双轨运输了,将效率呈几何倍数提高。

    工地上的工人们穿着单薄的工作服,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此时的东方港算然不是严寒天气,但是穿两件衣服还是穿得住的。不过现在的工地上到处都能看到光着膀子在工作的人员,他们头上的藤制安全帽的间隙中还在向外散发着热气,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

    一台碎石机于不远处发出有节奏的机械响声,一条传送带正在把大块的石料送进这台辊式破碎机的辊子前,那些坚硬的石头在辊子的转动下很快被碾成拳头大小的碎石,接着被从辊子后面送了出来,进入到另外一条传送带上。旁边还有工人拿着铁铲将传送带上滑落的碎石铲起来抛回破碎机传送带上,这条传送带运送着这些碎石到了一台提升机前,将这些碎石提高,送到了一个高两米的斗里,斗的下面是一台大型的冲击式破碎机,将拳头大小的碎石再一次破碎,最后落入下面的传送带,再提升到前方的碎石堆场进行下一步的分拣。

    孙地地远情孙术所阳敌孙指

    分拣是通过振动筛和筛网实现的,振动筛有两个不同的筛网,上面一层是大网眼筛,会将破碎不够完全的碎石分拣出来送回到前端重新破碎,而下面一层是细网眼筛网,会将破碎地过于细小的碎石筛选出来,这样大小的碎石用来铺路并不适合,但是可以在其他地方作为建材使用,因此也不会浪费。?中间筛出来大小合适的碎石就会被装上一辆辆的小手推车,被送到道路铺设的前方进行铺设,用来当作铺路石。

    随着一车车的碎石被送过来,一台蒸汽履带式拖拉机拖着碾子开了过来,将这些碎石碾平。路边等待着的工程人员上前来检查是不是被压平了,是不是需要再增加一些石料。牛顿此刻正端着设备认认真真地检查着数据,他是整个工地上年纪最小的男孩,进入东方港才八岁的他在不久前才过了十岁的生日,但是在场的所有人谁也不敢小觑这个半大小子——这个牛顿是有真材实料的啊!别看他个头因为小时候长时间营养不良而发育比较晚,但是他手里的技术却是实打实的,包包教起他来可是一点儿也不带藏私的,而且包包在自己教授专业知识的时候也会顺带着教授他有关物理数学几何方面的各种知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记忆力好脑子灵活,这些知识基本上就是一点就通,完全不像那些教育俗称培训班里的那些成年学工一样,让教育部门的元老们恨不能拿鞭子抽他们。牛顿在好几个元老的轮番教育下,又几乎天天有机会实践操作,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就已经能够在建设部门独当一面了,甚至于不少建筑测量工作的归化民员工在看到他时都要恭恭敬敬地尊称他一句“老师”——这倒不是奉承,而是牛顿真的是测量培训班的小老师。

    最近两年来建筑委员会的工作非常繁重,尤其是作为负责人的包包,简直是忙得脚不点地,每天能按时赶回宿舍睡觉都是奢望,就别提再分出时间去给下面的培训班学工培训了,那简直比要了他的命还要痛苦,因此他只专门负责教授牛顿——牛顿可比那些牛脑袋一样的学工们好教十倍,牛顿自己理解之后再去教授那些学工。本着“最好的训练场就是实际操作”理念,包包直接把所谓的培训班安排到了施工现场,包包让牛顿一边操作一边给那些学工们示范,等过了几次之后,再交由那些学工操作。牛顿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检查数据是不是符合要求,大多数的工作都是学工们在进行了。

    “好,差不多了,”牛顿再次看了看水平仪,“这个位置再加上两铲子料,再碾一遍,测试数据看看。”

    旁边的施工人员们一个个见怪不怪,在元老院的治下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一群年轻的半大娃娃捧着书本一边操作,若是放在武朝,这就叫纸上谈兵,可是在这里,人家照着书本上的东西来做的,偏偏就是滴水不漏。尤其是那些木工和金工师傅,按照以前的老经验来做事,费了半天力做出来的甚至还比不上这些半大娃娃们照着书本上做出来的好。在这些老经验和书本知识的激烈对阵全都以失败告终后,干活的工人们就喜欢跟着捧着书本的半大娃娃跑了,因为即便不是自己这个专业的,他们也能从书里面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



第三百九十一章 检阅
    手机阅读

    “欢迎欢迎!”太原东城门门口,正紧紧地站着上百名当地官员,在最前面的正是洪承畴与郑崇俭二人,这两位穿着全套的大武官府,肩上披着名贵的白狐皮披肩,这种披肩做工只算一般,但是由于白狐皮难得,因此在市面上备受推崇,价格一直以来是居高不下。以洪郑二人的俸禄,想要买得起这种披肩基本上都要不吃不喝好几年才成的,但是现在倒不是什么问题,他们是有权的,作为山西布政使司的头几把交椅,给他们送钱的人都很不能打破头,这种名贵礼物就更不要说了,人家找着各种关系往里面送,就怕你不收。两位虽然担任了如此高的职位,但是收受的礼物却算不得太多,此刻穿在身上的官袍也是比较得体的、

    他们的身后,则是太原城内的众多官员,这些官员们分别按照文武职位不同分别站立于道路两侧,此刻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朝着东边张望,他们身上的官袍可就比不得洪郑两位了,有的看起来光鲜,但是官袍却因为平日里吃东西吃得太好而开始发胖从而显得颇为臃肿,但是也有官员因为在清水衙门捞不到油水,就连几年换一次的官袍都没法换,还是穿着以前的老官服。穿着皮裘的大有人在,却也有不少官员穿着破得有的地方露出棉花的旧棉袄。

    “敬礼!”随着一声嘹亮的口令声,洪杰跟着阮文玉与丸山直树一起来到了两位官员面前,向他们同时行中**礼。

    洪承畴与郑崇俭两人不由得对视一眼,这样的敬礼方式他们还从未见过,他们几乎是看了一辈子的武将,就连他们身后现在也站着不少的武将,哪个武将不是全身穿着重甲头上无不戴着凤翅盔,盔缨随风飘舞,样子看上去英姿飒爽的。可是面前来的三名军官,身上穿着区别不大的军大衣,肩膀上还有缀着星星的肩章。他们头上戴着的军帽都是高筒的,外形一致,唯一的区别就是陆军的是浅蓝色,外籍军团则是白色的。

    此刻的三人庄严肃穆地站在原地,双腿并拢,立在雪地之中,双眼直视两名高官,右上臂齐肩平,小臂向上弯曲,手掌与小臂呈一条直线,对准了自己的右侧眉梢。按照大武礼制,武官见文官应该要跪地叩首的,可是面前这三位居然连膝盖都没有弯就完成了行礼,这也未免太过于草率了吧

    “你们这是算哪门子的行礼”洪承畴后面就有人高声说道,接着就有人接话道,“就是,以此等动作代替行礼未免太不把国法礼制放在心里了吧”

    “报告,中国元老院平叛志愿军第一混编团总指挥丸山直树……”“阮文玉!”“炮兵总指挥洪杰!”丸山操着一口浓浓安南腔的普通话大声会报道,他根本就不理会洪承畴身后那几个官员的话,他们怎么闹腾都没用,只要面前这几个最高官员不反对就成,他们如果真的反对,大不了掉头就走好了,也没啥大不了的。“向您报到!”

    面前的这三个“安南”军官,两个说话带着一股浓浓的听不懂的乡音,剩下一个个头很高的家伙却能够说一口陕西话,这倒是对了洪承畴的胃口。洪承畴当年在陕西为官多年,主持平乱工作,手下带出来的贺人龙就是一口陕西话,这对他来说基本上已经是第二母语了,因此听懂完全不成问题。

    不过他并没有在脸上表示出什么来,而是向后方看去,不远处,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一辆硕大的怪车上跳下来,朝着这边跌跌撞撞跑过来。跑到近前,贺人龙扑通一下单膝跪地,双手抱拳道,“贺人龙幸不辱命,于井陉关前接到安南客军一部,现已到达太原城。请洪大人训示。”

    后仇不远酷结察陌阳由闹孤

    洪承畴与郑崇俭两人不由得对视一眼,此刻那三个军官依旧保持着敬礼的姿势,而贺人龙也还跪在地上没有起来,两相比较,前者的立正敬礼姿势可远比贺人龙的跪地行礼要好多了,更别提贺人龙现在跪地还是单膝跪地,若是换成了平时武官们双膝跪地叩首的动作,那简直就好比抓到了俘虏一样狼狈之至。

    后仇不远酷结察陌阳由闹孤当他们走到受阅部队队列前时,第一阵列的排长喊出了口令,“敬礼!”军官拔出了腰间的骑兵刀,同样的先挥向空中,然后收回腰间刀尖紧贴右臂,士兵们则提起枪支的背带,将枪口朝上,然后握枪,头齐刷刷地转向前来检阅的郑崇俭与洪承畴两人。

    洪承畴首先走上前一步,双手朝着那三个安南军官抱了抱拳,但是想了想似乎又有必要尊重一下他们的礼节,于是也照猫画虎地举起右手在眉梢挥了挥,然后又朝着四个人伸手做了个搀扶的手势。做完这几个相互尴尬的动作之后,他不由得自嘲地笑了笑,正待说话,却见那个矮个的瘦军官大声喊道,“外籍军团第一连第二连,准备下车接受检阅!”

    谁也没听懂他在喊着什么口令,但是就凭他朝着的方向是身后的那些怪异的巨大车辆,就知道肯定是传给后面的命令。于此同时,车厢的侧门被一扇扇地打开了,提着武器的士兵从车门处鱼贯而出。

    这一举动把在场的官员们都吓了一跳,这些安南兵们的动作并没有知会过谁,此刻忽然从车内冲出来,谁知道他们是打算干什么如果是想要对官员们不利,这等距离内怕是来不及反应了。当下官员们中发出一阵骚动,不少穿着比较华丽的人开始抖抖索索往后退,要知道他们一开始可是听说要来迎接一支新的平叛军队才出城迎接的,不少人穿着新的官服也就算了,有的人甚至穿着不少皮裘皮鞋什么的,冬季里这些在乱匪们眼中可是最有吸引力的好东西了。相反的是另外一拨人却全然没有什么害怕似的站在原地看着前面的这出戏,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穿着破旧的官服,身上也没有太多的御寒衣物,最多也就是不太冷罢了,此刻站在这里压根儿就不怕被抢……反正也没啥可以被抢的,听说那些土匪们喜欢粉饰自己的“正义”,家里没什么家财的官压根儿不会被折腾。

    不过车上跳下来的士兵们并没有穷凶极恶地朝他们杀过来,下级军官们首先在车前站立定了,然后立正在原地,士兵们把手中提着的步枪和冲锋枪挂上肩,向着各自军官的位置跑去,然后按照身高顺序靠拢,在对齐队列的过程中士兵们也不是随意地移动,而是以一种小碎步的节奏在运动中对齐,每个士兵的头扭向右侧,都向着军官的方向,在对其之后,他们的小碎步声也渐渐停止,头也迅速转向身体正前方,很快在车辆前排成了六个三排阵



第三百九十二章 请战
    左良玉还是几天前就得到了这支客军会来的消息,说实话,他一开始对这支客军是完全不放在心上的。整个山西全部的兵力加起来也不过就是十万出头,兵部正是担心山西本地军队的作战能力不足这才把他的军团从辽东镇调过来的。此刻山西要论兵力,只有他最大,他也深谙枪杆子硬腰杆子才硬的道理,在整个山西都是横着走的,对于本应言听计从的郑崇俭全然没当回事,而洪承畴则更是不放在眼里,反正山西老子最大,只要不做乱,谁都不用怕。

    但是新来的这支客军让他感受到了一丝说不出来的担忧,他们来得太快了!几天前他才得知这支客军会从安南过来参与平叛,左良玉以平常的规律去猜想这支客军至少要等到三月底到四月初才会来到山西的,等到他们到达,在本地估计也要闹饷闹粮什么的,差不多会折腾到五月初或者五月中旬才能参与平叛,因此全然没有放在心上。可是现在的问题是,他们竟然已经到达了!这才十天都不到,竟然就已经从安南到达了山西,这一路几千里难道每个都是飞毛腿吗

    当左良玉接到通知要出城迎接这支客军的时候他本来是想马上去的,但是他的师爷提醒他,作为军团的领军人,不能如此轻率地在一群外来客军面前这么急匆匆地露面,一旦这么做了,那么他在太原这个山西平乱大营里的地位势必就会受到影响,会让人觉得他这带领十万人的大将没什么自信一般。左良玉照做了,当所有太原的大小官员全都到城门口迎接的时候,他并没有出现在城门口,但是他依旧压抑不住心中的好奇,悄悄来到了城楼,他对于对方是如何从数千里之外的安南如此快速地来到这里充满了好奇和惊异。

    在城楼上的他对于城下的这三个安南军官的打扮首先就是无法理解,这些人没有披甲,没有戴头盔,在战斗中岂不是很容易被人在近身的情况下杀伤或者杀死在武朝军队里官衔越高身上的盔甲基本上就越硬,这不是定理了么不过这几个人身上穿着的东西也的确让他觉得很眼热,那件外面看起来似乎又一层绒的大衣,也不知道身上穿着是不是真的如同自己料想的那般温暖。他们身上的穿着虽然和普通的武国官军大相径庭,但是却有着一股全然不同的风味,一种说不出的英武。
1...328329330331332...387
猜你喜欢